-
1 # 山鄉教育漫談
-
2 # Lance課堂
小學發獎,請問是發哪方面的獎?我認為發獎狀是以獎勵的形式對每個孩子的優點給予充分肯定。應該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得到獎狀。這對孩子的身心發展能夠起到促進作用。如果只發一部分獎狀,這會深深傷害那些沒有得到獎狀孩子的心。
我們也知道,每一個孩子都渴望得到獎狀和老師的表揚,我們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再調皮的孩子也有自尊心。發獎和表揚的目的是為了鼓勵孩子,讓他們有一種自豪感。
對於小學發獎,老師可不可以發到家長群裡這問題?如果老師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學習特點等,給每一位孩子都發一張獎狀表示鼓勵,我覺得可以發到家長群裡,也讓家長知道孩子在哪方面有特長,人人有獎,皆大歡喜。好孩子是在鼓勵、自我欣賞中成長起來的。
如果是針對小部分同學發獎,老師不可以發到家長群裡,因為家長群裡只有學生家長,而沒有學生,很多學生對得不得獎狀可能根本不在乎,而在乎的是學生家長,家長之間有一個攀比的過程,如果一個孩子很調皮,不受同學歡迎,那麼學生家長也會在家長會上抬不起頭來,其他家長會對他另眼相看,這又傷害到孩子幼小的心靈。
獎狀雖然是一張簡單的彩色紙,但它代表的是對孩子個人表現的肯定,發獎狀看似小事,但對孩子來說是一件大事。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全面考慮、謹慎對待,合理使用獎狀,可以最大程度的發揮激勵效果,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
3 # 風中語聲
總體上來說,獎勵先進,激勵更多的學生積極向上、勇於展示自我,弘揚主旋律,宣傳正能量,發獎狀至家長群,有何不可?
我們認為,要處理好以下幾點:
1.為何發獎狀?依據在哪裡?
首先要明確獎勵的意義。據百度詞條獎勵 [jiǎng lì]的解釋,獎勵是一種激勵手段,是煥發人們的榮譽感和進取心的措施,是一種調動孩子學習和行為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挖掘潛在能力的管理方法。學生需要榜樣的力量,獎狀就是精神獎勵的表彰形式。
評獎依據一般要事先宣告,標準要統一,過程要規範。不論是誰參賽,都會關心結果。組織者認真評選,結果公示,並對優秀者予以表揚或表彰,這也是符號常規的。
2.評選過程是否公正?操作是否規範?
如果是公正、公平的,操作規範的,家長群裡傳送獎狀,是對相關活動的總結,也是告知活動的結果,當然有人歡喜,有人憂。但總比只有參賽,沒有下文,怕是大家都懷疑參加了“假的比賽或活動”吧。
3.獎狀只是表揚,表彰,心中對獎狀的看法怕是不同吧?
可能一張獎狀,激起千層浪。家長對獎狀看得太重,可能各有利弊。太重,太功利;太輕,無所謂。家長不應自己孩子未得獎勵過分批評斥責,也不必為此過分沾沾自喜。不敢發獎狀至家長群,想必是出於以上考慮。
-
4 # betty0
哈哈,這怎麼行?這種行為是對沒得獎狀的孩子赤裸裸的羞辱。嚴重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沒得獎狀的孩子怎麼受得了?跳樓了怎麼辦?殺老師怎麼辦?
-
5 # 江楓問月
這是對努力學習的一種肯定,有何不可?不要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透過評比三好學生,可以激勵學生奮勇爭先,使學生明白有付出才會有收穫的道理。
-
6 # 當代師說
現在的社會很變態,現在的人很變態,發個獎狀都有這麼多問題,現在的教育還是教育嗎?根本不是,純粹是胡扯淡!
老師獎勵先進都不可以了,鞭策後進就更不行了,學生離家出走,跳樓喝農藥,誰也擔當不起。我就不懂,為何就擔當不起了,莫非死人的情況下,就不問青紅皂白了?任何事講一個理字,有的人,不懂理的人,胡攪蠻纏的人,活的越長害人越多,死不是一件好事嗎?
以前,沒有那麼多教育專家,學校裡學習成績都是公開公佈,都是排名上牆,排在後面的,知恥而後勇,激發起內心的血性和動力,趕超拼搏,好像從來都沒有什麼問題!
現在,專家多了,學生成績不能排名了,不能公佈了,等到需要公佈需要排名的時候,出走了,跳樓了,司空見慣了,真不知是誰的錯?公佈了,排名了,沒有要死要活的,現在保護隱私了,不是喝農藥就是跳樓,究竟誰對誰錯?
挫折教育是人生教育的重要內容,溫室裡的花草是見不得太陽的,經不起風雨的,這是個基本常識,很多人現在連常識都不懂,張嘴閉嘴隱私,什麼狗屁隱私,越是這樣,害人越兇,很多人還蒙在這樣的無知裡,醒醒吧!
小學生髮獎狀,為何不能發在家長群裡?理直氣壯!如果不能接受,自己退群就是了,連自己的孩子不如人都不敢承認,還有希望讓自己的孩子趕上別人超過別人,做夢去吧!
-
7 # 學習態度訓練管理
家長幹嘛,你要面子呢?
公佈到哪裡去呢?
難道
叫老師一個一個的發給你們?
如果這樣做,那你們的孩子不是老師,是一對一教育的嗎?
有點天真的問題。
-
8 # 中小學英語精修
發獎狀是好事,為什麼不可以公佈,不要到時又有家長投訴說,表揚別人孩子就是批評自己孩子吧,現在的人是沒底線的,什麼都要照顧孩子的感受,但是他們不知道,孩子太軟弱,完全是他們自己造成的。
記得小學的時候,我的孩子都是報喜不報憂的,不合格時不說,成績高時就說。我都拿她沒辦法,不過後來成績差了她還是會向我說的,開車接她放學時她告訴我,數學只有70多分,我沒出聲,因為我知道罵也沒用,我知道她是真的長進了,會把成績不理想的科目告訴我。我聽到她在後面哭,其實我心裡在笑,因為她開始有榮辱感,知道成績不好自己會擔心,會心痛,那我還怎麼罵得出口呢,我早就跟她說了,我不是介意你成績不好,我是介意你成績不好都不跟父母說,不想想解決的方案。
孩子就是這樣,你越是護他,他以手就越多理由去躲懶,去欺騙家長。公佈個成績都要照顧孩子感受,公佈個成績都要照顧孩子感受,那跟那個殺害母親的13歲少年,不用受懲罰,還要不讓他參加母親的葬禮怕他難受有什麼區別,這不是在維護孩子的尊嚴,這是在一步一下把孩子推下懸崖,孩子已經不知道什麼叫落後就要捱打,已經不是什麼叫榮辱,最後連是非觀都沒了,犯罪還覺得理所當然,我們正在毀掉我們的下一代。
-
9 # 藍飄逸
我是個70中,要孩子晚,大兒子才小學一年級,前天才參加完他人生真正意義的第一場考試。
突然看見這麼個提問,我瞬間石化如同:懵逼樹上懵逼果,懵逼樹下只有我!
不能公佈排名?因為你的孩子排名末段、甚至最後一名?
不能在群裡公示頒獎?因為你的孩子沒獲獎?
那到底是孩子的心靈脆弱還是家長心靈脆弱?
-
10 # 難得糊塗55612
給孩子發獎狀,然後公示在家長群裡。
公示在家長群裡,我想老師不外乎想,一方面方便快捷,二方面讓家長了解孩子哪方面做得好,找到孩子的長處。
若家長面子上掛不往,這便是家長心裡有了問題;若社會上對此大加指責,這便是社會心裡有了問題!見孩子短長,家校配合找到培養孩子的方式方法,這才應是著力點,大家把心思放在這裡,才是正理!
回覆列表
在理論上說,這樣的做法完全可以實現。具體操作也是盡人皆知,恕不贅述。
但是,對於這樣的做法筆者不敢苟同。首先說受獎的物件是學生,獎狀是對學生某一時期某個方面突出表現的褒獎,是對學生言行舉止、良好習慣、個性發展、在校表現等方面的肯定,也是對學生今後繼續努力學習、努力發展的一種激勵。
所以發放獎狀應當選擇一個正式的場合隆重舉行。一紙獎狀,看似分文不值,在孩子們的心中卻是最神聖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