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音樂伴我同行
-
2 # 音樂美文坊
少數民族音樂文獻的收集與整理
[摘 要]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民族民間音樂在傳播過程中不斷演變,其音樂文獻的整理與開發有 著重要意義。結合少數民族音樂文獻資料特色,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收集整理方法,並解決 收 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關鍵詞] 少數民族;民族民間音樂;整理;資料庫
1 綜 述
音樂文獻是記錄人類音樂知識和資訊的載體,包括知識內容、資訊符號、載體材料和資訊記 錄手段,記錄載體的不同形成了多種型別的音樂文獻。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民族民間音 樂在中國音樂文化的傳承發展中佔有重要地位。為使民族民間音樂能夠更好地傳承發展,少 數民族音樂文獻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就顯得尤其重要。採用編目、索引、文摘、綜述和建設特 色資料庫的方法,對不同載體的少數民族音樂文獻進行開發和整理,不僅對獨具特色的少數 民族原始音樂的儲存有著重大意義,而且能對中國音樂藝術教學和研究提供支援,[1 ]對國家文化藝術的創新也有著積極作用。
2 少數民族音樂文獻的特點
2.1 地域分佈廣
中國少數民族的地域分佈頗具特色,不同民族生活地域的差異影響著他們的音樂藝術表現形 式,如苗族的花鼓、土家族的擺手舞等。音樂形式的不同給收集和整理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困 難,音樂文獻的整理要結合少數民族地域特色和音樂特色,根據他們的聚集地進行逐片搜 集。例如在西南地區的羌族,他們不僅居住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縣,也分佈在 漢族、藏族和回族等少數民族雜居的汶川、黑水、甘孜等地。對於羌族和其他少數民族聚居 地區的地區音樂要先辨別清楚各屬於哪個民族。由於長期的民族融合,有可能該地區的一些 音樂 已經不具備明顯的羌族音樂特徵,而是形成了和藏族、回族長期融合的產物,在採集、整理 過程中, 要把這類音樂最初的音樂形式及曲調所屬民族作為原始民族,進行音樂文獻的收集整理。
2.2 語言豐富
中國55個少數民族中,29個民族有文字,因此必須明確知道該少數民族的語言種類,才能在 收集、整理文獻的過程中少出差錯。可將由不同語言整理的文獻轉譯為漢語,方便少數民族 音樂文獻 的保留、傳承、發展。仍以羌族為例,羌語不僅屬於漢藏語系,也屬於藏緬語族羌語支,且 分為南北兩個方言,北部方言內部差別較小,南部方言內部差別較大。北部方言有鎮平、曲 谷、回龍等9種土語;南部方言有雁門、木卡、桃坪等6種土語。[2]大多數羌族人 通漢語,在收集、整理羌族音樂文獻時,除了對漢語的文獻資料要進行收集、整理外,對比 較古老的羌語手稿也要注意收集和轉譯。
2.3 形式多樣
民間音樂形式多種多樣,可以分為民間歌曲、民間器樂曲、戲曲類音樂、說唱類音樂,每一 類又可以分為多個小類,如民間歌曲又可分為山歌、小調、勞動號子;民間器樂曲根據演出 形式可以分為獨奏曲、合奏曲等多個演奏形式,或者根據演奏樂器的樂器組分類,這就需要 收集、整理音樂文獻的工作者具備一定的音樂類知識。將具有少數民族特色的音樂文獻做重 點收集、整理。仍以羌族音樂文獻為例,一些宗教類的音樂形式,如羌族的釋比文化,僅靠 口頭傳播,繼承人需要有超凡的記憶力,那我們在收集、整理時除了把文字資料如《羌族釋 比的故事》《羌族釋比文化研究》《羌族史》等收集起來,還要儘量找到以前的釋比,用錄 音、錄影等方法把宗教音樂的節奏、曲調收集完整。
3 少數民族音樂文獻的收集與整理的方法
3.1 按照載體收集、整理
少數民族民間音樂文獻按照載體可以分為紙張類、音像資料類和網上資訊類等。紙張類音樂 儲存時間較長,音像資料和光碟的聲像效果較好,而網上資訊類則便於把地方民族民間音樂 傳承發展的脈絡儲存起來。[3]在收集、整理時還可以廣泛使用電子圖書類檢索工 具,例如超星資料庫當中的“讀秀學術檢索”。 3.2 按照內容收集整理
少數民族音樂文獻按照內容可以分為2大類:著作類和音樂類。其中著作類可以分為論文類 和書籍類,除了從網上搜集,還可以透過一些地方誌、少數民族地方文化資料、器樂曲集 成等將少數民族音樂的相關文章收集完整。對於新出版的關於少數民族的介紹性文獻,也要 儘可能地收集,使其對少數民族音樂研究發揮作用。
音樂類文獻按照少數民族音樂的形式可以分為:民歌、民族器樂、民間歌舞、戲曲音樂四 大類。民歌可分為原始本土歌曲和創作歌曲,原始本土歌曲可以採用音訊和影片的形式儲存 ,以提供最原始的實地採風資料,也可以採用記譜的方式儲存下來。而原本有曲譜的創作歌 曲則直接將其收集,但這類作品需要將不同版本的歌曲收錄完整,尤其是那些同名不同調的 歌曲。採用少數民族音樂元素創作的音樂作品可以單獨劃為一類儲存。對於歌曲的解說、注 釋也要儘量完整收集,真正為音樂研究者更全面具體的瞭解、研究少數民族的音樂狀況提供 方便。
民族器樂是少數民族音樂另一種重要的音樂形式。一些具有少數民族特色的樂器,例如羌 族的口弦,就是產生並流傳於北川羌族自治縣境內的一種民間器樂。由於現代文明的衝擊, 很多古老的民族樂器以及它的傳人都處於瀕危的狀態。所以,不僅要將這種民族器樂的曲譜 、樂器製作方法收集起來,對演奏民族民間器樂的藝人的相關資料也要一併收集,這樣才 能對民族民間器樂的傳承和保護起到積極的作用。
民間歌舞一般體現為百姓自娛自樂的形式,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些娛樂形式慢慢被電視、 電影和網路所代替。民間歌舞形式各具特色,有三五人的表演,也有一二十人的大規模表演 ,例如羌族的羊皮鼓舞就是幾十人的大型演出。這些民間歌舞不僅包含少數民族的文化特色 ,更是少數民族文化的一種傳承。可能同樣的樂曲,不同民族的歌舞形式會完全不同。收 集過程不僅是音樂形式的收集,對於演出形式的文字描述也要注意收集。
戲曲音樂單獨作為一大類。本地的說唱音樂,很多都是民間藝人或者老百姓喜聞樂 見的音樂形式,這種音樂多是透過民間師傅口傳心授來傳承,需要我們系統性地收集 ,甚至對民間音樂進行進一步的整理和補充。由於現在人們對民間文化遺產的保護和重視 ,很多媒體會對相關資源進行採集,充分利用媒體的資源,對少數民族特色 音樂 的完整收集有著積極的意義。
3.3 按照採集方式收集整理
按採集方式可以分為地區採風收集和對已有文獻、音樂的收集。地區採風收集主要靠記譜或 透過音訊、 影片的方式將音樂收錄下來。由於現在演繹這種原始音樂的人越來越少,這種方式就顯得 必不可少了。而少數民族音樂文獻的其他類別,如集中反映當地人民鬥爭、生 活、愛情的民間歌舞,包括民間歌舞所出自的民間故事以及具有一定史料價值的文學作品、 風土人情、地方性文學總集、選集和詩歌詞話、地方劇種的沿革、唱腔、服飾資料等,還有 流傳於人們口耳之間與音樂相關的典故、說唱、音樂戲曲資料,這些都是民族民間音樂收 集整理的範疇,可以透過地方誌及地方圖書的途徑來蒐集。
4 在收集整理中出現的問題
4.1 少數民族音樂內容難以整理、歸納
少數民族音樂形式多樣,樂器和音樂演繹方式多樣,這就要求工作人員在收集、整理少數民 族 民間音樂的時候要將音樂形式進行詳細地分類。在建設資料庫的時候,對音樂作品的檢索詞 詳細區分,以便能在最短時間蒐集到最多的內容。仍然以羌族為例,在蒐集關於羌族音樂文 獻資料時,我們發現很多文獻當中都會有一些和羌族音樂相關的內容,卻不成體系。如在《 中國少數民族樂器》當中收有羌族的樂器,可是隻有一兩種;在《中國少數民族傳統音樂》 當 中會有羌族的一些譜例,但那也只是很少的一部分,需要把不同文獻當中所有的譜例收集完 整 ,包括在採風中收集到的譜例都歸在曲譜類;把其中涉及羌族音樂家、羌族音樂、羌族樂 器 的內容分類歸納,並在資料庫中加以體現。由於關於羌族音樂文獻的大類已經分好,小類就 可 以依靠檢索詞從資料庫中檢索出來了。
4.2 少數民族音樂資料繁雜
我們要主動到少數民族聚集的地方去,儘量完整地記錄少數民族音樂的原始形態;針對一些 靜態的地方文獻,結合資訊化建設,依靠文獻資訊資源和科學、多元、現代的數字化傳播手 段,將民間音樂整理成有效的資料庫。例如: 根據不同少數民族的特色,少數民族音樂資料可以先分為文字和音樂兩類,音樂類又可按 音樂形式進行分類,文字類可以按照年鑑類、工具書類等形式劃分。針對少數民族音樂資料 繁雜的情況,先劃幾大類,每一大類裡面再分成若干小類,就能比較全面系統地將資料收集 完整。
4.3 少數民族音樂形式易變
民族民間音樂形式多樣,少數民族聚集地的分散又使其音樂形式有很大的隨機易 變 性。所謂“在什麼山頭唱什麼歌”,同樣調子的曲目,在不同場合所用的歌詞也會不同,曲 調會出現多個音樂變體,這就要求我們工作人員在蒐集、整理過程中認真分辨。很多少數 民 族音樂具備功能音樂、儀式音樂的特徵,很多情況下會出現音樂曲譜主曲調相同、多個分曲 譜變調的情況。例如羌族歌曲《送親調》就至少有3種曲調,其曲名調式相同而歌曲內容不 同; 而笛子獨奏曲《拜堂調》,曲名相同也由同一個人記譜,其曲調卻有2個。這些正是少數民 族音樂最有特色的地方,所以也就更需要我們把它蒐集和整理清楚。
對少數民族音樂文獻特點加以瞭解,能更好地將各個少數民族的音樂文獻分門別類 的整理成一 個完整的體系。建立一個關於少數民族音樂的門戶網,不僅保護了中國特有的少數民族音樂 文化,而且能較大程度上充分發揮少數民族音樂文獻資源的積極作用。
回覆列表
後弦《西廂》《昆明湖》《橋段》《九公主》《唐宋元明清》《海口》
胡彥斌《訣別詩》《紅顏》《月光》
伊能靜《念奴嬌》
南拳媽媽《牡丹江》
王力宏《在梅邊》《花田錯》
陶喆《susan說》
tank《三國戀》
魏晨《少年遊》
黃閱《摺子戲》
周杰倫《千里之外》《青花瓷》《發如雪》《菊花臺》《蘭亭序》《東風破》
薛之謙《釵頭鳳》
林俊杰《醉赤壁》《曹操》
小村《桃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