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LN140821
-
2 # 凡人閒聊
剩飯剩菜捨不得扔掉,並不是沒有收入
我是四十年代出生的,既使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也習慣剩飯剩菜捨不得扔掉。其原因,不是沒有收入,在企業退休的每月大致二千多元的退休金,就是沒有退休金的,在農村的6O週歲以上的農民,也有每月幾十元的城鄉居民養老金。雖然標準很低,但也不能說"沒收入"。為什麼捨不得扔掉剩飯剩菜呢?
1.這些人經歷過"吃不飽“,瓜菜代的"三年困難"時期,捱餓的滋味幾十年過去,仍記憶猶新,他們會想起當年如有這些"剩飯剩菜",也不至於餓肚子。現在是"飽漢子了",也不要忘記"餓漢子飢"。
2.這些老人多是來自農村,知道"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農民種地打糧食不容易,真辛苦。那是與天鬥,與惡劣天氣鬥,起五更爬半夜,披星戴月,風雨交加,頂烈日冒嚴寒,汗滴落地摔八半,用辛勤汗水換來的糧食,吃剩下的,也不能輕易倒掉。
3.多年養成的勤儉習慣,能吃就吃,能省就省。他們認為"把剩飯剩菜扔掉",是不懂節儉,甚至說"敗家子“。
4.他們缺乏健康知識,只知道剩飯剩菜能填飽肚子,不瞭解人活著需要補充各種營養素。剩飯剩菜營養很少了,如果剩飯剩菜處理不當,還容易食物中毒,"得不償失"。
5.這些老年人原來都是5一6個人的大家庭,總次做飯菜總擔心不夠吃,做的有餘副,現在是老倆口了,孩子不常來,還做那麼多飯菜,加上人老了,飯量小了,因此總有剩飯剩菜。
從健康養生角度來講,常吃剩飯剩菜並不是好的飲食習慣,對健康無益有害。應改變吃剩飯剩菜這個不良習慣,按人的飯量做飯菜,儘可能做到吃好,飯菜不剩。
-
3 # 熱愛生活的宇媽
老人剩飯剩菜不捨得倒掉並不全是因為沒有收入,主要和他們的生活觀念和習慣有關:
1、現在知識資訊很全面老人也知道吃剩飯剩菜對身體不好,但是他們很固執,他們認為很多他們的長輩活到80、90歲照樣是從小吃剩飯剩菜的,這個時候我們應該說那個時候生活困難飯菜都不夠吃偶爾有點剩飯剩菜所以不捨得倒掉,但是現在經常有剩飯剩菜如果經常吃那對身體危害是很大的;
2、我婆婆是困難時代過來的人所以很珍惜食物經常不捨得倒掉剩飯剩菜,所以後來我跟我愛人商量都買小盤子小碗,每次做飯做菜就做少一點這樣我們可以都吃完儘量不剩飯菜,婆婆看著我們全吃完也開心;
3、主動收拾碗筷,洗碗,來客人了剩飯剩菜會比較多,這個時候應該主動承擔收拾碗筷洗碗的責任,把剩飯剩菜及時拿到廚房倒掉,老人沒看見也就不心疼了。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雖然有些生活觀念和習慣不同,但是為了家庭和孩子老人操了一輩子的心,他們的思想也是為家裡好,雖然有時候有些固執但我們應該好好的引導和哄勸,誰還沒有老的時候,我們家的老人不喜歡旅遊不喜歡出去玩尤其是我們家奶奶她就喜歡操心喜歡有人勸慰她。想想一輩子她多不容易啊。
-
4 # 黃金生10
別說老年人、就我們這年輕人而言都也是勤儉持家,剩菜剩飯只要沒壞照樣可以吃呀、這有什麼大驚小怪而感到丟了臉面嗎,我可以這樣肯定:如今的社會中的生活情況遠遠超過老年人那種要吃沒吃、要穿沒穿的窮酸樣耶,而我們堅決拒絕浪費、勤儉持家為標準而做到不要以為翻身忘了本咧,所以節約光榮而光榮節約是以儉為標本、以勤為榜樣,勤儉是每個人的合格考驗和實踐證明的標準,不管老年人或年輕人不要以為有錢、無錢,生活過得怎麼樣都要做到勤儉持家而民以食為天之中的不浪費而浪費可恥的象徵呢,總的來說:我們要尊敬老年人、也不是老年人人老收入低而節約,我們也要堅持一樣不管有吃、無吃、都要做到拒絕浪費而浪費可恥,珍惜勤儉、珍惜節約而珍惜吧。
-
5 # 安全島10
這是祖輩遺傳下來的習慣,有句話叫生鮮熟有味,這生鮮屬於年輕人。熟有味則屬於老年人。這個問題到了一定的年齡都會體會到。
-
6 # 老李274430123
是哪輩人生活特點,那個年代過來的人,孩子多,物質潰乏,節約習慣了,並不都是經濟不佳,收入偏少造成的,是哪個年代的生活方式造成的。
-
7 # 使用者夢語
古詩《憫農》已經稟述的夠深刻了!鋤禾曰當午,汗滴禾下土的辛苦,所以才:誰知盤中攴,粒粒皆辛苦!這且不論,現在的50後60後雖然沒有經歷戰亂之苦,卻經歷了建國初期的一窮二白,三年自然災害。缺吃少穿,餓的飢腸轆轆的時候的痛苦!現在人們生活好了,剩飯剩菜隨手倒進垃圾桶,在他們看來是暴殄天物,是浪費,是可恥!在他們心裡留下了飢餓的印記,留下了一粥一飯當屬來之不易的永恆!由著他們吧,他們是對的!希望年輕人也要向他們學習!不是學他們吃剩飯,是儘量做夠吃的量,別剩才好,別浪費糧食才好!
-
8 # 朱八戒CC
年老人剩飯剩菜捨不得倒,並非沒有收入而格外珍惜。這是他們早年形成的一種生活習慣,也是上輩老人的一種美德,一種勤儉節約的好家風。他們的行為我們應該尊重,應該更好地傳承。這是一種精神,是一種境界,是一個人的素質和修養。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糧食一粒汗,好漢不如一粒米。糧食是大自然賜給眾生的生命線,是天人合一的精華與智慧的結晶,是農民兄弟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辛苦所得。我們只能是倍加珍惜,不能隨意浪費。面對剩飯,家裡老人之所以不願倒掉而格外珍惜,是因為當年的大集體,他們承受了現在難以想象飢餓。也的確是那個年代餓怕了,也是他們在貧窮的時候一直把糧食當作生命一樣,所以現在無論多富有,家裡老人還是不忍心浪費糧食。面對糧食,他們有一種特殊難以割捨的情懷,任憑子女如何反感,他們仍然不改初心,愛惜根食。
施主一粒米,大於須彌山。桌上一粒飯,都是血和汗。浪費是極大的犯罪。這是佛家教誨弟子要認識到糧食的份量有多重,是多麼的來之不易。他們的齋飯是桌上不掉一粒飯,碗裡不剩一粒飯,有一粒飯落在地上,必須撿起來吃掉。否則是一種罪過,就必須受到師父的懲罰而面壁思過。所以在愛惜糧食的過裎中,就是一種慈悲為懷,是一種修行積德,是為自己的兒孫種福田。
老人做飯都知道用多少米,當餐沒有吃完餘下的也並不多。留下第二餐吃,很正常。放在冰箱冷藏當中幾個小時,不可能變質而影響家人的身體。影響身體的是每餐大魚大肉,每天碳酸飲料,那些帶防腐劑的冷凍食品,那些靠激素合成的大棚蔬菜。為了家人的幸福安康,我們要回歸自然的綠色食品生活。愛惜糧食,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
9 # 自由的雲229821373
現在還在教小孩子《鋤禾》鋤禾日當午,汗滴和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們那個年代都節約為主,誰捨得丟剩飯呀,已經養成習慣了。
-
10 # 1946HUIYI
六七十年代過慣了苦日子,沒吃沒穿的烙印深深的印在心上,知道沒啥吃多麼的可怕,知道糧食的重要,雖然現在豐衣足食,吃穿不愁了,已經養成了勤儉節約的習慣,所以剩飯剩菜捨不得扔掉。
回覆列表
毛主席說貪汙和浪費是極大的犯罪!在東北從春天到秋天就收一季糧食,還得風調雨順多不容易?過去從幼兒園就開始教育,粒粒皆辛苦。現在的孩子和年輕人缺的就是教育,正能量的東西沒人教,烏七八糟的自己就學會了!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