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香茗史館

    在古代皇權社會,皇帝作為國家的最高統治者,其生命安全可以說是重中之重。為了維護皇帝安全,歷朝歷代皆建有專門的軍隊隨侍皇帝身邊,例如西漢的建章營騎、曹魏武衛軍、唐朝百騎、兩宋殿前司、明朝錦衣衛等。那麼,古代又是如何確保這些近衛軍隊忠誠度,防止皇帝被刺殺的呢?

    歷代禁軍選拔極為嚴格,忠誠相較武力更為重要

    作為隨侍皇帝的軍隊,歷朝歷代對於禁軍的選拔都極為嚴格,而且相較於軍隊的戰鬥力,這些禁軍士兵的忠誠度才是最為重要的,因此歷朝歷代對於禁軍的兵源都是嚴格把控,從而最大限度確保了禁軍的忠誠度。我們首先來看看,歷朝歷代的禁軍都是由什麼人組成的。

    1、西漢:建章營騎、期門騎。西漢初期設南北兩軍,其中南軍負責守衛宮城,北軍負責屯衛都城,直到漢武帝時,才新設的兩支天子侍衛禁兵,即建章營騎和期門騎。建章營騎後更名為“羽林騎”,取“為國羽翼,如林之盛”之意,主要負責駐守皇帝平日所在宮殿,此外漢武帝又選拔陣亡將士子弟,於羽林騎中撫養,組建了一支“羽林孤兒”。而“期門騎”,則取“皇帝微行,期諸殿門”之意,漢平帝時更名為“虎賁騎”,這是一支隨時聽候皇命,隨皇帝外出的軍隊,其最初時自郎衛(北軍)中選拔,後來則是在關東、隴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兩河等中選良家子充任。

    2、東漢:羽林郎。《後漢書·百官志》中明確提到,“羽林郎,掌宿衛侍從,常選漢陽、隴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六郡良家補之”,也就是從京師周邊各郡挑選良家子充任。

    3、曹魏:武衛軍。虎豹騎本就是曹操的絕對嫡系,而且其長官一直以來都是由曹氏宗族擔任,例如曹純、曹真、曹休等。而曹丕篡漢稱帝之後,更是從原有的“虎豹騎”中選編精銳組成侍衛隊,稱“武衛軍”,專門負責皇帝安全。

    4、唐朝:元從禁軍、百騎。這支軍隊最早乃是唐高祖李淵在太原起兵時所徵召的軍隊,唐朝統一天下後,李淵將其中大部分遣散,只留下了願意留守宿衛的三萬人,稱之為“元從禁軍”,主要屯於北門玄武門,專任宿衛,也稱北門屯兵。元從禁軍通常採取父老子繼的方式補充兵源,因而也稱“父子軍”。到唐太宗時,李世民又從大戶人家挑選健壯青年,組建飛騎,再從其中挑選善騎射者,稱之為“百騎”,根據《新唐書》和《舊唐書》記載,“百騎”乃是經常跟隨唐太宗外出的親兵。“百騎”後在武則天時擴充為千騎,又在唐中宗李顯時擴充為萬騎,後不斷擴大,但卻已經不再是隨侍皇帝身邊的軍隊,而是採取輪流宿衛的方式來互相牽制。

    5、兩宋:殿前諸班、御龍諸直。宋朝的禁軍可以說是歷代規模最為龐大的,不過其職能也相對較多,不僅負責駐守京城,還負責駐守各地州府,而其中直接護衛皇帝的,則是殿前司。而殿前司中主要負責皇帝安全的有兩部分,即殿前諸班和御龍諸直。其中殿前諸班直接負責皇宮戍衛,其兵源主要為禁軍選拔或由各級將領親屬子侄遞補;御龍諸直則是隨從皇帝外出的近衛和儀衛,直接從上四軍(即捧日軍、天武軍、龍衛軍、神衛軍)中進行選拔。

    6、明朝:錦衣衛、旗手衛、府軍前衛。明朝的禁軍主要分為兩部分,即京營和上直二十六衛親軍,其中京營主要負責守備京師,而上直二十六衛親軍則負責衛戍皇城。而上直二十六衛親軍大多為皇城的戍衛和巡邏軍,直接負責皇帝安全的侍衛則主要由錦衣衛(大漢將軍)、旗手衛和府軍前衛(帶刀官)負責,這些侍衛多由貴戚子弟充任,只有府軍前衛帶刀官直接從京衛的軍官中挑選。而除了這三支隨時皇帝的軍隊外,駐守皇宮內部的軍隊還有五軍營叉刀圍子手、三千營紅盔將軍、三千營明甲將軍、勳衛、散騎舍人等。

    7、清朝:御前侍衛、乾清門侍衛、禁衛軍。清朝為了確保皇帝安全,皇宮內部主要由大內侍衛負責,其中又分為兩部分,即隨侍皇帝身邊的御前侍衛和侍立於皇帝所在殿外簷下的乾清門侍衛,這些侍衛全部由滿蒙勳親子弟或武進士充任。此外,內務府三旗則選拔兵丁編為本府前鋒、護軍、驍騎三營,分掌內廷與御苑的守衛。至於皇城安全,則主要由正黃、正紅、鑲紅、鑲藍四旗,以及由旗人子弟組建的驍騎營、護軍營、前鋒營負責。

    如上,歷朝歷代對於皇帝的安全都是高度重視,隨侍皇帝身邊的侍衛,乃至駐守皇宮、皇城的軍隊,都需要經過層層篩選,不僅要求武藝高強,更要求身世清白,而且其中有相當部分都是大臣功勳子弟,如此便確保了這些軍隊的忠誠度

    制度完備、職責明確,刺駕難度大且後果嚴重

    兵源選拔的嚴格,只是最大程度確保了禁衛軍的忠誠度,但如果僅僅做到這一步,顯然還不太夠。因此,在確保軍隊忠誠度的同時,歷朝歷代皆透過不斷完善管理制度和職責劃分,進一步確保皇帝的安全。

    1、兵權直屬皇帝。作為直接護衛皇帝安全的軍隊,這些禁衛軍的兵權全部直屬於皇帝,哪怕你位高權重,在沒有皇帝的授權的情況下,也根本無權調動這些軍隊,例如漢武帝晚年發生“巫蠱之禍”,太子劉據以符節調動護北軍,但護北軍將領任安在拜受符節後卻是閉門不出,根本不聽調。

    2、將領互相牽制。皇帝為了讓禁衛軍互相牽制,通常會採取兩種方式:一是將軍隊交給不同將領統率,例如隋唐時期護衛京城的十二衛(後增為十六衛),分別由不同派系將領指揮,以達到互相牽制作用;二是軍隊高層互不統屬,例如明朝的京師十團營(後增至十二團營),由總兵官擔任最高長官,卻以內臣、兵部尚書或都御史為提督。

    3、福利待遇較高。作為侍衛皇帝左右的將士,這些禁衛軍將士的待遇通常是各級軍隊中最高的,而且是距離皇宮和皇帝越近,待遇相對越高。例如清朝,御前侍衛和乾清門侍衛不僅生活待遇極為優厚,而且經常還會獲得各種補貼和恩裳。此外,相較於其他軍隊,禁衛軍將士的升遷也更為容易,同樣以清朝為例,索尼、明珠、索額圖、隆科多、肅順等全部都是侍衛出身。

    4、戍衛區域限制。為了防止軍隊譁變,各支軍隊的職責極為明晰,而且通常採取區域管控的方式,各支軍隊只能在自己區域內活動,而嚴禁跨區域活動。哪怕是皇宮內值守的侍衛,也是根本不能隨意走動,甚至於每個侍衛都有自己的宿衛地點,根本允許輕易越雷池一步。比如你只是負責守衛宮門的,結果你跑去內廷晃盪,輕者被拿下問罪,重者便是當場革殺。

    5、刺駕代價太大。刺殺皇帝,在古代乃是“十惡不赦”重罪中的首罪,歷朝歷代對此的懲處都極為嚴厲,《唐律》便明確規定“犯者皆斬,家屬緣坐,父子年十六以上皆絞”,到了明清時期,懲處範圍進一步擴大,《大明律》規定“犯者凌遲處死,祖父、父、子、孫、兄、弟及同居之人,不分異姓,及伯叔父、兄弟之子,不限籍之同異,年十六以上,不論篤疾、廢疾,皆斬”。也就是說,一旦謀刺皇帝,那麼便是罪及整個家族。

    如上,嚴格的兵源控制,再加上大多為功勳後代,這便使得他們家族大多與皇室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因而這些近衛軍隊忠誠度普遍較高。而完善的管理體制,再加上刺駕代價太大,這使得古代的近衛軍隊雖然距離皇帝很近,但卻很少發生刺殺皇帝事件。

    不過,歷史上雖然很少發生侍衛刺殺皇帝的事件,但禁衛軍將領叛變事件卻多有爆發,例如江都兵變、馬嵬驛兵變、興教門之變、陳橋兵變、苗劉兵變等等。當然,也有因為皇帝一句話,禁衛軍臨陣倒戈導致兵變的事件,最典型的便是唐朝“景龍政變”,太子李重俊與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兵變,結果千騎因為皇帝一句話臨陣倒戈,最終導致兵變失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上班和自己在外面做收入差不多,請問選擇上班還是自己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