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Blue-sky969

    我之前一個同事現在月入兩萬。之前我們還是3000得路過。可是我一點也不羨慕她的工作。長期出差。甚至還要在外省租房。關鍵是她結婚了有孩子有老公。她這樣的工資換來的是什麼。後面她肯定比我們好。因為閱歷和見識是對她的肯定。

  • 2 # 羅小胖愛理財

    一、月薪3000到月薪10萬的人,每天腦袋裡在想些什麼?

    坦白講,小胖在工廠工作了十年,工資也從一開始的2000多變成了稅後10000塊錢出頭,但是說良心話,這種思維程度上的差距,真的不是工資能夠彌補的。

    當年自己的工資3000塊錢一個月,是包括了崗位津貼、加班費、技能補貼等等才達到了這個數,而每天上下班所討論的話題,也僅僅是星期六加不加班,因為週末加班算雙倍工資,所以我們都想著能夠混點加班費。平時下班,也大多是跑到廠門口打桌球、玩老虎機甚至是圍在小店門口看電視。

    而月薪達到10000之後,每天想的東西卻變了,不再糾結週末能不能混點加班費,因為這種工作一般都是月薪制,即每月固定的工資,加不加班都是一樣。不光如此,下班後也很少閒下來,告別了遊戲、戒掉了娛樂,每天更加喜歡獨處看書、學習,以此來提升自己的能力。

    當然了,小胖沒有接觸過月薪10萬的人,所以並不知道他們一天到晚在做什麼,但可以肯定一點,那就是這種層次的人,每天下班後絕對不是玩遊戲混日子,也不是天天吹牛,而是有著更加重要的事情去做。例如組個局和更高層次的人吃飯,瞭解最新的行業資訊,以此發現一些商機等等。

    這,便是工資3000到月薪10萬的人每天的差距,這種差距,如果意識不到,那一輩子都是很難突破的。

    二、存款方面的差距,是我們無法想象的

    由於工資收入的不同,所以每個月存下的錢也肯定是不同的,而工資越高的人,本金積累肯定也越快。例如,同樣是買一套房需要首付50萬,月薪3000的人可能每月減掉日常開銷只能存下1000塊,這樣一年就是1.2萬,需要整整41年才能存夠50萬。

    而月薪1萬的人,減掉同樣的2000塊錢開銷,每個月可以存下8000塊,一年就是96000,要想存夠50萬,只需要5.2年。月薪10萬的人,哪怕是消費水平比其它人高出3倍,以每月6000塊錢來計算,一個月也能存94000,存夠50萬隻需要不到半年的時間即可。當然了,以上的所有數字,均沒有算上覆利的效果。

    如此一來,月薪十萬的人半年便可以投資房產,然後繼續錢生錢,本金、利息越賺越多,生活水平也越來越高。而月薪3000的人,每個月勒緊褲腰帶過日子,望著50萬的首付卻感到遙遙無期。

    這,便是存錢方面的差距,而這種差距,似乎永遠都是一個無法解開以及無法趕超的鴻溝。

    三、人與人的差距,在下班後4小時

    小胖曾經在網上看過一句話:“人與人的差距,往往就在下班後的4小時裡決定的。”的確,這句話看上去似乎與雞湯無異,甚至很多人對這句話嗤之以鼻,認為完全是廢話。

    這是不是廢話,我們暫且不談,但可以肯定一點,那就是下班後你在做什麼,決定了你以後的工資水平。例如,小胖當年還是普工的時候,便開始自學CAD以及一些 3D軟體,而後從事模具行業,工資也從3000漲到了5000、8000。隨後的2年時間裡,又每天自學英語,後便進入瞭如今的外企,工資也突破了稅後1萬塊。

    後來,想著如何能夠快速的再賺些錢,便開始從事寫作方面的兼職,每個月也能混個2000、3000塊錢,這筆錢至少能夠覆蓋掉自己的日常開銷,換句話說,即每個月的工資可以全部存下。

    這些事情,其實都是在下班後的幾小時裡做的,而長時間的做一件事情,最終都是會帶來回報的。只不過,很多人只在一開始想到了回報,卻從來沒有付出過行動,最終卻一直抱怨自身工資低以及一事無成。

    正如小胖前文所講,月薪3000、10000甚至是10萬的人,之間的差距真的不是用工資來形容了,更多的是每天做的事情不同、思維不同、眼界、人脈等等都有著天差地別。

    只有工資越來越高,脫離了溫飽之後,我們才有閒心去思考如何賺更多的錢,如何快速的讓自己的本金增加,然後再從事另外的一些投資渠道,這樣,人生才沒有白來一趟,不是嗎?

  • 3 # 騳虤職場說

    最大的差別不是工資條上的數字,而是圈子的差異。

    如果這三個人在同一個公司,3k就是基礎崗位員工,1w則是業務部門的小頭目,10w則是中層管理,這樣三者的職責差異就很明顯了。

    3k在做重複的事務性的執行工作

    1w參與部分的管理和業務工作

    10w參與決策,對團隊負責。

    各自的職責決定了產生的效用,從而就決定了各自的工資。

    3k到10w其實也並不是遙不可及,畢竟,對於不是富二代的芸芸眾生,哪個10w不是從3k走出來的。都說職場是殘酷,但是職場也是相對公正的。適者生存,有能力者居上。

    工作能力是能力,待人接物也是能力,不要檸檬的認為別人掙得多就是為富不仁,你是不曾看到他人後流的汗水。存在即合理,不要著急這和別人比,先和昨天的自己比,《奇葩說》裡,楊奇涵每天都會問自己,是否比昨天更博學。看似娛樂效果滿滿,實際也是乾貨。

  • 4 # 不會說謊的啞巴

    把工資定在1500,隨便找份工作就能搞定;

    把工資定在2500,端正下態度也能得到;

    把工資定在3000—6000,就必須努力去獲取;

    如果你把它定在6000以上、1萬、5萬、20萬甚至於更高,那麼就請不要帶著情緒去工作,而是全力以赴,不惜代價去努力、竭盡全力去實現自己的價值!

    不要抱怨不公平,天上不會掉餡餅,越努力越幸運!

    明天的你會感激今天用心工作的自己。

    致正在奮鬥的人

  • 5 # 績效管理研究

    【陳老師觀點】對於這個問題,需要從以下角度進行考慮:1、月薪3000、10000和10萬的人的區別肯定不是在工資整個數字上,背後往往是社會地位、人際圈子、認知能力等全面的差異。2、月薪3000的人也有可能實現月薪10萬,前提是你有正確的方法。3、低收入者向高收入階層轉變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運氣成分,需要保持耐心。

    一、決定收入的秘密

    1、社會地位是決定經濟收入的第一原因

    我們經常聽到一些低收入群體抱怨每個月辛苦幹滿30天,到手的收入不過才幾千塊;而精英階層每天開開會,出差差,隨便去國外考察一下,每個月的收入就有好幾萬。這種十倍以上的差異是個社會現實,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本質上是社會地位不同。而地位不同導致所做的工作任務不同,產生的價值也不相同,體現在收入上就會呈現巨大的差距。

    2、人際圈子也是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的重要差異

    有種說法,和你關係最好的6個朋友的收入平均值就是你的收入水平。這告訴了我們什麼道理呢?可能會窮著越窮、富者恆富,因為存在一個社交規律,那就是人們傾向於和自己收入水平差不多的人交往,這樣他們在心理感受上會更舒服。這意味著工資4000的人永遠和4000的人混在一起,收入10萬的人大機率也會和收入10萬的一起。最後的結果就是整個社會出現收入斷層現象。

    3、認知能力的差異

    月薪4000的人在認知能力上顯然是遠低於收入10萬的人。這種認知並不是知識層面(很多本科生工資4000,但小學畢業者卻能當老闆就充分說明了這點),而是對金錢、對社會運轉、對經濟現象的本質性認知。這些東西是無法從課本上學到的,和個體的原生家庭、天賦等都有關係。總體的規律是,高收入者在認知能力上是全面壓制低收入者的。

    二、低收入者實現高薪的行動指南

    基於上述原理,低收入者可以重點在以下2個方面進行改進:

    1是克服自卑心理,努力拓展的自己的社交圈子。想變有錢,那先學會和有錢人交朋友,看他們是如何理解“賺錢”這個事情的。從現實的角度看,還可以從他們這裡獲專案資訊、資金支援等路徑支援。

    2是保持學習。這種學習不是淺顯的專業知識學習,而是一種更“底層“知識的學習。關於學習,我發現成年人很喜歡學習跟自己職業相關的知識,比如java工程師喜歡研究java技術,會計則以考上註冊會計師為榮。但這些專業知識只是”術“,而非”道“。”道“是指要理解金錢的本質,以及金錢的流動規律。

    三、心理建設

    當上CEO,年薪上千萬,迎娶白富美是每個職場人的夢想。但殘酷的現實是:只有不到2%的人可以進入頂尖收入行業(月薪10萬),所以,不管你怎麼努力,也許還是達不到這個檔次。因此,在追求高收入的過程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即使不成功,至少也努力過,也不枉此生。

    【文章總結】不同收入者,差異不僅僅在於工資數字上,而是一整套全方位的區別。低收入人群要想進階,出了要做行動派之外,還需調節好自己的心態,這樣才能走得更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淘寶app搜尋結果前面很多頁幾乎是天貓,3c店還能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