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淨心修道

    九州之說,常見書冊,為古代天下分野之制,各具分歧,相書也說四瀆九州,略有涉獵,普及於此,以饗題友,大致有三種不同的解說。

    禹貢九州即:冀,兗,青,徐,荊,豫,揚,梁,雍。

    爾雅九州:冀幽,兗,營,徐,揚,荊,豫,雍。(此為殷制九州,將青合於徐,梁合於豫,而分冀,幽二州

    周禮九州:冀幽並,兗,青,揚,荊,予,雍,而分冀為幽並三州,鄰分天下,是為九州。

    因此可見,九州之說,頗盡繁瑣,歷行久遠,歷朝變更,延用至今,常說赤縣神州,四海九州,涵蓋華夏大地,七州之名沿用至今,取天子居中,八方來朝之寓言,統而說之,繁不盡言!

  • 2 # 河堤鎖岸

    查閱資料顯示,中國古代開始把中國劃分成為九州的大致時期是:大禹治水過程中,他親自用腳走便了中國的山山水水,為了便於對國家實施治理,他依照山川河流走向將天下劃分成為九個大大的行政區域,即被稱之為九州。

    九州順序是: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

    九州包括了整個大中國今天的版圖,充分說明中國陸地形成早在大禹治水的時候就已經清楚明確,對此,毋庸置疑。(附圖,圖片源:網際網路)

  • 3 # 青松5698

    九州,又名漢地、中土、神州、十二州,最早出現先秦時期典籍《尚書·禹貢》中,是中國漢族先民自古以來的民族地域概念。自戰國以來九州即成為古代中國的代稱,而自漢朝起成為漢族地區的代稱,又稱為“漢地九州”。

    漢族先民自古就將漢族原居地劃分為九個區域,即所謂的“九州”。根據《尚書·禹貢》的記載,九州順序分別是: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爾雅》中有幽州與營州,沒有青州和梁州。《周禮》中有幽州與幷州,沒有徐州和梁州。

    先秦的華夏之域僅限於魯、晉、齊、鄭、蔡、衛等“王之支子母弟甥舅”諸國及行周禮的宋、陳等中原諸國,漢代在先秦諸國的基礎上萌芽出後世漢族九州的概念。

    至遲自漢代起的華夏之區域與《禹貢》所載九州之區域等同,九州等同於漢地。又有“東夏” 、“南夏”、“西夏”等詞稱呼漢地內的區域性地區。

    九州,意即漢地。五嶽五鎮四瀆都在九州這個地理範圍內,九州這個地理範圍是在漢代確立。華夏起源探究地在魯北青銅時代漢地劃分九州的範圍地理。

    來源初期:“九州”最早見於《禹貢》,相傳古代大禹治水時,把"天下"分為九州(又有 一說,為黃帝始創“九州”之說),於是九州就成了古代漢地的代名詞。九州區域範圍劃分也不同。古人認為天圓地方,“方圓”是指範圍。因此,“九州方圓”,即“中國這塊地方”。 即九州方圓、地大物博、氣勢磅礴的一種景象。

    大禹:《尚書》中的《夏書·禹貢》記載,大禹的時候,天下分為“九州”,分別為豫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梁州、雍州、冀州、兗州。《禹貢》所敘述的九州的範圍,北有燕山山脈、渤海灣和遼東,南至南海,西至甘肅接西域,東至東海。九州也是當時學者對未來統一國家的一種規劃,反映了他們的一種政治理想。豫州,因位於九州之中,故別稱中州。當今河南省大部分屬豫州,故簡稱“豫”

    其中冀州的範圍極大,按馬融曰:“禹平水土,置九州。舜以冀州之北廣大,分置幷州。燕、齊遼遠,分燕置幽州,分齊為營州。於是為十二州也。”即幷州、幽州、營州是由冀州所分出來的,加上原來的九州,是以九州有時又被稱為十二州。

    冀 、兗 、青、雍 、豫 、徐、梁 、荊 、揚

    《爾雅·釋地》中的記載,沒有青、梁,而有幽、營,將青州合併入徐州,將梁州合併入雍州,以冀州之地分出營州和幽州。

    《周禮·變官·職方氏》中的記載,沒有梁、徐,而有幽、並,因為武王滅殷商之後,將徐州合併入青州,將梁州合併入雍州,以冀州之地分出幷州和幽州。

    起源探究:九州之稱,由來已久。從字面上看,“州”字金文中寫作“A”,正像河流環繞的高地(山丘)之形,《說文解字》第十一下曰:“水中可居曰州。”可知其本意當與《詩經·王風·關雎》中“在河之洲”中的“洲”字略同,與行政區劃無關。古時降水豐沛,人們往往居於傍水的高丘之上。因而“州”又成為居住區域的名稱,遂有“夏州”、“戎州”、“平州”、“陽州”、“外州”、“瓜州”、“舒州”、“作州兵”之說,猶如“商丘”、“雍丘”、“作丘甲”之類。“九”字之意有二:一是確指,如“八年之中,九合諸侯”之“九”;一是虛指,表示很多,如“九山”、“九川”、“九澤”、“九藪”、“九原”等之“九”。既然“州”是很小的地理存在,“茫茫禹跡,畫為九州”。而“九”可能是確指,而不是虛指。所以從本意上講,“九州”是指九個大型的地理人文區劃的總稱,也是眾多有河流環繞的高地(山丘)的總稱;由人之故,又引申為“全國”的代稱,猶“天下”、“四海”之謂。

    到後來,“九州”終於具體化為九個大型的行政區劃。因在現有流傳下來的文獻中,具體的“九州”只見於戰國,而未見於春秋,所以其時間可能在戰國初期。《禹貢》雖然託名為大禹所作,其實卻是戰國後期的作品。具體的證據很多,最主要的理由是《禹貢》中所記的不少地理狀況都是戰國時的現象。

    《周禮·夏官·職方氏》曰:“東南曰揚州”,“正南曰荊州”,“河南曰豫州”,“正東曰青州”,“河東曰兗州”,“正西曰雍州”,“東北曰幽州”,“河內曰冀州”,“正北曰幷州”。(《逸周書·職方解》與《周禮》全同,考慮到《周禮》較有系統,很可能是《逸周書》抄襲的《周禮》。)

    九州地圖

    《呂氏春秋·有始覽·有始》曰:“何謂九州?河、漢之間為豫州,周也。兩河之間為冀州,晉也。河、濟之間為兗州,衛也。東方為青州,齊也。泗上為徐州,魯也。東南為揚州,越也。南方為荊州,楚也。西方為雍州,秦也。北方為幽州,燕也。”

    《尚書·禹貢》:“冀州”,“濟、河惟兗州”,“海、岱惟青州”,“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海惟揚州”,“荊及衡陽惟荊州”,“荊、河為豫州”,“華陽、黑水惟梁州”,“黑水、西河惟雍州”。

    《爾雅·釋地》曰:“兩河間曰冀州,河南曰豫州,河西曰雝州,漢南曰荊州,江南曰揚州,濟河間曰兗州,濟東曰徐州,燕曰幽州,齊曰營州:九州。”

    《淮南子·地形訓》曰:“何謂九州?東南神州曰農土,正南次州曰沃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並土,正中冀州曰中土,西北台州曰肥土,正北泲州曰成土,東北薄州曰隱土,正東陽州曰申土。”

    《後漢書·張衡傳》注引《河圖》曰:“天有九部八紀,地有九州八柱。東南神州曰晨土,正南昂州曰深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開土,正中冀州曰白土,西北柱州曰肥土,北方玄州曰成土,東北鹹州曰隱土,正東揚州曰信土。”

  • 4 # 元元Cy

    古代中國被稱為“九州”,是指哪九州?

    古代中國被稱為“九州”,可以說,歷來的說法不一,沒有定論。因為不同的時代有著不同的劃分方法。

    從行政區劃意義上的九州:《尚書》所記為夏朝九州;《爾雅》所記為商朝九州;《周禮》所記為周朝九州。所謂“三代九州”。

    我認為,主流的有如下說法:

    《尚書·禹貢》作: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爾雅·釋地》作:冀州、兗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雍州、幽州、營州;《周禮·職方》作:冀州、兗州、青州、揚州、荊州、豫州、雍州、幽州、幷州。

    追根溯源,我們還得從沒有朝代之前的大禹治水說起。

    早在四千多年前,中華大地上洪水為患,禹受命治水。他採用“治水須順水性,水性就下,高處鑿通,低處疏導”的治水理念,疏通河道,讓洪水快速透過,最終導之流入大海。

    經過13年的治理,洪水終於全部都向下游流入海中,江河從此暢通,中華大地上也就初步形成了“九州”

    “州”,從字形上看,乃是河流環繞著高地、山丘之形,《說文》稱:“水中可居曰州。”可見,最初的本意與行政區劃無關,而是天然的地形地貌。

    ↑這種劃分方法與行政區劃最大的不同,就是以自然形成的山河為界,更接近於本來的地形地貌了。

    從上圖可見,北方三大板塊,南方三大板塊及黃河與長江之間的三大板塊。

    因此,中國(原)的中,是指居黃河、長江之中,(非地球之中),這就是——中國之所以叫中國的緣由。古中國的九州,實際上,就是分佈在黃河長江沿岸的九大陸地板塊涼州、幷州、幽州、雍州、中州、青州、益州、荊州、揚州。

    九州,就是一個巨大的井田制九宮格。天子居中,八方朝貢。九州成為中國的代名詞。

  • 5 # 徘徊知音湖畔

    歷史上“九州”這個概念從大禹時代開始,夏禹成功治理好大水後,使得華夏歸於一統,夏禹利用治水所熟悉的地理位置,把整個天下分為九州,分別是:豫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梁州、雍州、冀州、兗州,歷經多番變化,名字不穩定,有時候甚至成了十二州。以最早記錄了“九州”一詞的戰國時期作品《尚書·夏書·禹貢》為準。這成為華夏最早的地理名詞與範圍。

    夏禹收集了九州的銅,然後鑄成了九鼎,與九州相對應,如果九鼎存在的話,應該就是九個鼎,與天下九州相對應,九鼎就代表著九州,九州就是整個華夏,九鼎不僅代表九州,還代表了王權,也就是統治天下的最高權力。

    《尚書·夏書·禹貢》劃分天下為“九州”

    豫州

    首先就是豫州了,豫州處於九州之中,所以也被稱之為中州。如今的河南大部分地區都屬於豫州,而河南又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發源地,歷史上有20多個朝代都建都在河南,可以說中國八大古都河南百年有三個。所以在很多朝代,豫州便是全國的經濟和政治中心,可見其歷史地位。

    豫州

    荊州

    荊州素有“中原腹地”之稱,向來都是兵家的必爭之地,《禹貢》有記載:“荊及衡陽惟荊州”,所以荊州在古時候的面積大體相當於湖北湖南二省全境,由荊山一帶直到衡山之南的地域。可以想象武聖關羽當時丟的是多麼大的一塊地,當年諸葛亮北伐若有荊州在手,只怕也不會無功而返了。

    荊州

    青州

    青州地處魯中山區和魯北平原洽接地帶,大體上包括了渤海、泰山,涉及河北、山東半島的一片區域,青州名如其地,是一片肥沃白壤地區。早在700多年以前便已經有人類居住了,是《尚書·禹貢》記載的古九州之一。

    徐州

    徐州在古代的名稱為彭城,已經有了4000多年的建城歷史,地處黃淮平原,範圍在淮河以北,泰山以南、黃海以西,徐州境內的水系十分的發達,而且地理位置優越,稱得上是地通南北,自古以來便是兵家的必爭之地。

    徐州

    冀州

    冀州在中國歷史演變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尚書·禹貢》記載:禹別九州,隨山浚川,任土作貢。禹敷土,隨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冀州,既載壺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於岳陽。”可以說在《尚書·禹貢》的記載中,冀州位列九州之首。地域也極為的廣闊,包括了現在的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北部、及遼寧省與內蒙部分地區。

    揚州

    歷史上有很多關於揚州的記載,比如說《禹貢》記載:“淮海惟揚州”,而《周禮·夏官·職方氏》也有記載:“東南曰揚州”,《爾雅·釋地》:“兩河間曰冀”而揚州的具體範圍包括了淮河以南、長江流域及嶺南地區。

    冀州

    梁州

    梁州也是一片地域很大的州,《尚書·禹貢》有記載:“華陽黑水惟梁州”範圍包括了陝西、四川盆地、漢中及部分雲貴地區。

    雍州

    《禹貢》記載:“黑水西河惟雍州”,而黑水這個詞自古的說法便不一樣,張掖黑河、酒泉黨河等地區都指黑水。大概區域為陝西、寧夏全境及青海、甘肅、寧夏、新疆部分、內蒙部分地區。

    兗州

    兗州最早出現是依地理區劃而言的。古書中便有黃帝劃州分野、建置萬國之說。而到了三國時期,兗州便是屬於魏國的區域,曹操領冀州牧後,為擴大勢力範圍,縮小其他州併入冀州。所以雍州自古以來便不特指某地,而是一個地理範圍,大體在古黃河和濟水之間。

    這其中,至今仍保留了“州名”的有6個,青州、徐州、揚州、荊州、冀州、兗州,而豫州、雍州、梁州,都已經不再作為地名使用

    以上,我對此問題的回答,如果滿意,加個關注,你的鼓勵是我創作的動力。如不滿意請批評指正,這是促進我繼續學習的動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孩子在學校受人欺負要如何保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