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人伴賢良品自高A
-
2 # Sunny的文化小哥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數千年而不倒,最根本最核心的就是我們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河北傳統文化?它對應於當代文化和外來文化。其內容當為歷代存在過的種種物質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實體和文化意識。例如說民族服飾、生活習俗、古典詩文、忠孝觀念之類;也就是通常所謂的文化遺產。既可以是物質,也可以是精神的(一般來說,我們將制度文化概括在精神文化內涵之中)。
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是對這個民族的認同,是民族的延續,剝離文化的民族是不存在的。當然傳統文化中也存在著一些文化糟粕,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並非所有傳統文化都能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在當代,尤其是西方強勢的文化衝擊之下,傳統文化往往顯得思維保護民族文化也就顯得格外的重要,刻不容緩。
我們中華民族很多傳統文化散發著祖先的智慧,許多傳統文化而且在傳承過程中不斷結合當今社會的發展,在當的社會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而且也賦予了新的含義,這不是傳統文化的改變,而是對傳統文化的新的再創造,新的認識,新的繼承。我們說繼承,不是說一成不變,世上沒有絕對靜止,我們說對傳統文化的繼承是在發展中的傳承。
在我的印象中,過去西方的遊客來我們中國看的是好山好水好風光,我以前看過一篇文章,說西方人更是對中國傳統文化更是痴情與著迷,他們來中國旅遊,更是希望探尋東方文化的美。
西方現在對我們中國文化也是越來越認同,這與我們國家近些年的發展,國家的強大,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作為一名華人,豈不更是對自己的民族文化要加強保護。
-
3 # 吉匡舟
很多不該丟掉的早已丟的一乾二淨了,現在不是談論丟不丟掉的問題,而是如何保護那為數不多的仍在苟延殘喘的傳統文化!
-
4 # 大錘家的小錘
首先朋友問題中問到,,比如長兄為父,長嫂如母等,
而長兄為父出自孟子《跬道》,原文理亦無所問,知己者闋礱。良駒識主,長兄若父。這句話意思是,家裡的長子應協助父母照顧弟弟妹妹們,家裡父母不在時,老大要擔當起父母的責任。
其實提起責任好像就和傳統禮儀有點區別了,這也正是當今很多人提出長兄為父是不是道德綁架的一種。
當然中國,禮儀之邦,傳承了千年的傳統禮儀,如行走之禮、見面之禮、入坐之禮、飲食之禮、拜賀慶弔之禮。有禮貌的人會被人愛戴,讓他人有好感,而現在這個社會有些浮躁,往往有些人惺惺作態讓人不舒服,很多時候辨不清是我們內心有毛病,還是他人的問題。
-
5 # 祥河詩語
先看了看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有些不敢苟同。中國是禮儀之邦,這沒錯,但並不是凡傳統的所謂“禮”都是好的,不然如果沒有“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決心和行動,中華民族不會有今天的富強與繁榮。
我們要繼承的到底是什麼?是“三綱五常”?還是“二十四孝”?是“貞潔烈女”?還是“屈死不告官”?憑心而論,有些個腐杇發臭的所謂倫理,已在“新文化運動”之後被掃進了歷史的拉圾筒了。總有些人把噁心當做美,傳統的好東西要繼承和發揚,但要注意區分,不要以為腐敗的糟粕在現代還會有販賣的市場。
中華民族的禮儀就是愛國愛家、尊老愛幼、尊師重教、和睦家庭等等,但現代的核心應該是尊紀守法!過去家族式、家長式包攬一切的管理早已過時,正所謂“此一時彼一時”,不丟棄過去的“包袱”怎能走到今天繁榮的社會?
我們也看到有些個發揚“傳統”的形式,可笑到怎麼還會有什麼市場?相信不過是披上“皇帝的新衣”做個樣子。背個《三字經》還好,還有“繼承傳統”學什麼《女戒》的,不知道還立不立“貞潔椑坊”纏不纏足呢?
一些人一邊享受著現代社會科學發展帶來的所有福利,一邊咒罵著現代社會人心不古,以繼承傳統為名販賣腐敗糟粕。歷史的發展早已不古,以法治為準繩建立新的社會規則,以法律為所有社會活動為依據。儘管任重道遠,但必將發展成為未來之法治文明社會。
-
6 # 知心人22930
我贊同求知網友的觀點,社會在不斷進步和發展,不能一味的保留舊東西,還是要取之精華,去棄糟粕,才符合人類社會的發展!
-
7 # 白雪不是公主
首先要明白什麼叫做傳統禮儀。禮儀作為一種社會規範,與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明確了社會秩序,維護了社會統治。所以在西周末年周王朝統治秩序混亂,孔子用禮崩樂壞來形容。
傳統禮儀分為政治和生活兩大類,奴隸社會與封建社會早期,禮儀的核心是神、鬼、人之間的關係,封建社會後期加入了封建禮教的成分,禮儀繁冗而且嚴苛。
歸根結底,傳統禮儀維護了封建統治中的神鬼信仰,君臣關係,家庭關係,體現了舊制度下對人的束縛甚至是壓迫。在改革開放的現代,追求民主平等的大環境下已經沒有保留的必要。
現代社會中,出現了很多隨地吐痰,大聲喧譁,一些人出國旅遊給人留下了素質低下的印象。摒棄傳統禮儀的舊糟粕,但是傳統禮儀中優秀的部分,比如誠信、尊重、禮讓,尊老愛幼等也體現了世界範圍內的普世價值觀,也應被當代人傳承和借鑑。
-
8 # 今天空氣流通暢
傳統禮儀就是買賣證書職稱,教育貪官喜歡搞惡性競爭,造成擇校熱,從中漁利。職稱評定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帶來了很多負面的現象.例如暗箱操作、錢權交易等,很多老師對此深有體會,苦不堪言。
-
9 # 逐月君
這個問題有意思,首先,我喜歡歷史,國學,熱愛傳統文化,但並不是熱愛所有,我個人覺得隨著科技社會的發展,有些沒意義的東西真的就沒必要傳承了,我們應該傳承的是適合現在文化社會發展的傳統,而不是一味的不管好壞都瞎傳承,而且一些禮儀畢竟只是時代的產物,千年前的東西,放在現在並不適用。
另外,任何文化都沒有絕對的正確與錯誤,一味的信仰某一種文化,只會讓自己失去對事物客觀的判斷力,從而迷失自我,比如過度信仰宗教,歷史,傳統,以及科學。
最後,天下萬物都是不斷變化的,我們要做的就是以變應變,用變化的思維去看待事物,而不是固守不變。
回覆列表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禮儀之邦”之稱,華人也以其彬彬有禮的風貌而著稱於世。禮儀文明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社會歷史發展起了廣泛深遠的影響,其內容是十分豐富的。關於傳統禮儀在經歷了十年浩浩劫,己經嚴重缺少,如今在保護拻復傳統禮義同時應該發揚傳教。
中國古代有五禮之說 ,祭祀之事為吉禮,冠婚之事為喜禮,賓客之事為賓禮,軍旅之事為軍禮,喪葬之事為凶禮。民俗界認為禮儀包括生、冠、婚、喪4種人生禮儀 。實際上禮儀可分為政治與生活兩大部類 。政治類包括祭天、祭地、宗廟之祭,祭先師先聖、尊師鄉飲酒禮、相見禮 、軍禮等 。生活類包括五祀 、高禖之祀 、儺儀、誕生禮、冠禮、飲食禮儀、饋贈禮儀等。 中國禮儀在中國文化中起著“準法津”的作用。中國禮儀滲透於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餐桌上的禮儀,待客之道,拜訪致禮等。現推廣“八禮四儀”
孔子曰:"不學禮,無以立。"在現代生活中,禮儀依舊是每一位現代人必備的基本素養。在古代中國,出行有禮、坐臥有禮、宴飲有禮、婚喪有禮、壽誕有禮、祭祀有禮、征戰有禮等等,禮儀文化滲透到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影響至今,也讓我們有了約束自己言行、提升自身素養的很好的規範,在社會中成為一個言行得體的人。
而說到中國的禮儀文化,最著名的便是中國的拱手禮了。
拱手禮是人們相見或感謝時常用的一種禮節。行禮時,雙手互握合於胸前。當代一般右手握拳在內,左手在外;若為喪事行拱手禮,則正好相反。一說古人以左為敬,又有人在攻擊別人時,通常用右手,所以拱手時,左手在外,以左示人,表示真誠與尊敬。女子行拱手禮時則正好反過來,這是因為男子以左為尊,女子以右為尊。
拱手禮已經有兩三千年的歷史了,從西周起就開始在同輩人見面、交往時採用了。古人透過程式化的禮儀,以自謙的方式表達對他人的敬意。華人是講究以人和人之間的距離來表現出“敬”的,而不像西方人那樣喜歡肉體親近。這種距離不僅散發著典雅氣息,而且也比較符合現代衛生要求。所以很多禮學專家都認為,拱手禮不僅是最體現華人文精神的見面禮節,而且也是最恰當的一種交往禮儀。
拱手禮是最具中國特色的見面問候禮儀。那它有哪些規範的禮儀姿態呢?
禮儀姿態(五種常見手法)
古代行拱手禮,身體和手都不動。現代行拱手禮,身體立正,兩臂如抱鼓伸出,雙手在胸前抱舉或疊合,自上而下,或內而外,有節奏的晃動。
1:左手掌心平張,向下壓住右拳(此手勢又叫"拱")正對胸口不高於顎不低於胸平臂,行禮此乃“王者對揖”、“時揖”、“平揖” ;
2:平輩行禮左手手心向內貼於低於胸口直身行禮,此乃“土揖”、“下揖“ 上位者還禮;
3:雙手平伸指間交錯,左手在外,兩掌心向內,雙臂前伸如抱一環,舉手至顎,欠身行禮,此乃“天揖”、“上揖”,最適合向長輩行禮;
4:以此手勢直身舉手過額,此乃”帝揖”,過去為祭祀用禮,後來被用來向皇室和宰相行禮;
5:雙手抱拳(注意 只有這個才是兩手抱拳),左手抱住右手,平身行禮,此乃”武揖“,為周朝軍禮,後為武者專用。
常見的手法就這五種當然還有”側揖“ 、“旁三揖”、“旅揖”。
禮深含人類對宇宙天地的敬畏,對德性的追尋,對和諧的追求,對人本身的期望和寬容,以及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對審美情趣的重視和培養,以及對社會秩序的協調。禮儀在古代社會規範著人的道德和行為,也是文明的象徵,是中華優秀的之一。禮儀在歷史上被不斷的修正、完善、繼承和發揚。作為中華兒女,我們更有義務去傳承這樣優秀的文化,展現我們的傳統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