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海娃國學

    《周易》是一本卜筮之書,這在學術界已成定論。您提出的“假如《周易》真是一本歷史書”,這個假設不會出現。

    我們再來看看《周易》,它到底是一本什麼書。

    中國上古時期,以農耕為主,吃飽飯是各部落人群,最重要的需求。應該什麼時候播種?什麼收穫?成為人們必須掌握的知識。當時部落首領伏義,根據多年實踐經驗,繪出了太極圖。現在仍在實用的農曆,其中講的,四立八節,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則是太極圖具體內容。換句話說,太極圖是反映二十四節氣的數理模型。所以古人說:“推天之道,以言人事。”《周易》本質上是一本卜筮之書,是預測天時,用以指導農業生產的一本書。至於後來,文王繫辭,孔子作傳,把《易經》上升到哲學高度,成為華夏文明之根源。故有《周易》成書,歷經三聖的說法。

  • 2 # 有話少說

    《周易》肯定不是歷史書,但《周易》卻是隨歷史演變而演變成一本書的。

    據歷史書《史記》,伏羲畫八卦,周文王在八卦基礎上作六十四卦。僅僅有八卦卦符,六十四卦卦符,還不能稱之書,因為《周易》還有文字,即卦辭爻辭。有了文字,《周易》才可稱之書。

    《周易》卦辭爻辭,是誰寫的呢?據託各孔子《易傳》,只是說,卦辭爻辭是描述殷之未世、周之興之時、紂王與文王之事之辭,並沒明確肯定是周文王寫的辭。但後人認為是周文王寫的辭。

    問題來了,歷史上就有人質疑,《周易》卦辭爻辭所描術的,多有周文王身後之事。於是又有人說是周公之辭。

    六十四卦,是不是周文王所作,還是個疑問呢。《史記》說周文王作六十四卦,但託名孔子《易傳》卻否定了《史記》之說,周文王之前已經有了六十四卦,先於周文王的五位聖人己經使用了六十四卦,如,聖人根據六十四卦之“夬”卦發明了書契。

    不過,七十年代出土馬王堆帛書託名孔子《易傳》說法不同,聖人是根據“大有”卦發明了書契。

    馬王堆帛書《周易》,與通行《周易》大不一樣。一,卦符不同,爻為“一”與“八”形。二,六十四卦卦名多有不同。三,卦辭爻辭多異文,但內容大致相似。四,六十四卦卦序完全不同,第一卦鍵(乾),第二卦婦(否),,第三十三卦川(坤),,第六十四卦益。

    同一個周文王寫《周易》,怎麼可能寫兩本不同的《周易》?

    《周易》隨著歷史而變,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就是,文化造假。

  • 3 # 涼茶9881

    首先說明《周易》不是歷史書。所謂“歷史書”應該是如史記般記錄歷史的書籍,而《周易》是華夏曆史上出現的一部透過某種方法預測事物發生,發展變化最終會出現何種結果的書籍。

    我們可以把他歸類與科學或玄學或預測學,但它不是講歷史的書籍。至於周易中涉獵到的一些歷史典故,是後人為了說明周易的準確性和經典性加上去的。 周易的思想性對當今社會的作用無須多言,是有著積極推動作用的。因為周易內容廣泛無法用幾句話闡明它的積極作用,我只舉幾個例子說明:1.物極必反,2.變則通不變則塞,3.量變導致質變,4.透過發展變化得知結果,5.確定因素與不確定因素對結果的影響等等。

    學習周易對生活事業都會有諸多幫助,不要單純的理解成為算命的書籍。

  • 4 # 趙日金141

    據託名孔子《易傳,繫辭下》“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夬。”

    即,結繩記事的上古時期,沒有文字。有了六十四個卦符,聖人根據六十四卦之“夬”卦,發明了書契。也就是說,有了文字之後,才有書契,《周易》即是。

    不過,孔子《易傳》這說法,直接否定了《史記》司馬遷的周文王在伏羲八卦基礎上作六十四卦之說。

    又據《史記》,孔子傳《易》,代代相傳,傳到西漢楊何,司馬遷《易》於楊何。由此可見,司馬遷既精通周文王的《周易》又精通孔子的《易傳》。然而,通行《易傳》之說與《史記》之說互相矛盾。這隻能有一個解釋,司馬遷看的《周易》和《易傳》是假的。通行《周易》和《易傳》是司馬遷之後的偽作。二者必有一假。

    《史記太史公自序》記載,“故《易》曰:失之毫釐,差以千里”。這句家喻戶曉的成語,如今任何一本《周易》即使《易傳》也找不出來。也只能有一個解釋,要麼司馬遷看的是假《周易》,要麼通行《周易》是偽作。

    出土文物,有多個不同版本週易,阜陽漢簡周易,上博館楚簡周易,儘管殘缺,但從殘存的文字及符號看,二者不同,與通行本週易也不同。

    長沙馬王堆帛書周易,儲存完整,與通行周易完全不同。

    更有趣的是,帛書《易傳》與通行《易傳》說的不同,上古結繩而治,聖人根據“大有”卦發明書契。

    書契的的來路不明,何況《周易》一本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西遊記》中孫悟空大鬧天宮,觀音菩薩為什麼不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