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錢德鑄
-
2 # 萊駒為右
義大利史學家哲學家克羅奇在其專著《歷史學的理論和實際》提到“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其實想想也是,很多現在的事情都能在古代找到他的影子,要不然好多被軟禁的大人物也不會去讀《資治通鑑》了。
孔子看到季氏在自己家竟然演奏周天子才能演奏的樂舞,於是發出“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的感嘆。這樣的事情都能做出來,還有什麼事情做不出來呢?
孔子看到的不單單是季氏的僭越,而是季氏對這種僭越已經輕車熟路,麻木不仁了,在季氏看來這沒有什麼僭越是自己應該有的待遇。
沒有人能夠對季氏進行懲罰,因為在魯國,三桓把持朝政已久,魯國國君的號令早就不能出魯南海了。至於宗周,更是不被諸侯看在眼裡,周天子不過就是一個擺設,號令早就不能出周南海了。
這正是孔子擔心的,他希望復興周禮,不能簡單的理解為想復辟周王朝的制度,而是為天下生民著想,希望天下太平,人人都能做自己本分的事情,他的願望是:“老有所
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
孔子的這個願望是多麼美好的,可惜在當時是不能實現的,希望在當代能實現。
-
3 # 王營評教育
孔子談論季氏時說:“在自己的院子裡竟然表演天子才能享用的舞蹈,如果這樣的事情都可以容忍,那麼還有什麼事情不能容忍呢!”三家在祭祀完畢時唱著《雍》詩撤席,孔子說:“‘四方諸候,都來助祭,天子主祭,儀容靜穆’,這樣的詩句怎麼能用在三家的廟堂之上呢?”
季氏”是指魯國的大夫季孫氏,即季平子;“三家”指當時把持魯國政權的三家:孟孫氏、叔孫氏、季孫氏,他們都是魯桓公的後代,又稱“三桓”;“八佾(yì)”是古代的一種舞蹈,一佾八人,八佾是八行六十四人。據周禮規定,當時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八佾,諸候只有用六佾,大夫正卿只能用四佾,士只能用二佾,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對於祭祀完畢後所演奏的音樂,當時也有規定,只有在天子祭祀宗廟時才能演唱《雍》詩。
可見,古代的歌舞是身份等級的象徵,不能隨便亂用,不該用的用了,叫“僭越”,這就好像現在的公車使用一樣,縣級幹部坐奧迪,局級幹部坐Passat,副局級就只能坐桑塔納了;也像現在的喝酒抽菸,大官喝茅臺、抽中華,中等官員喝地方名酒、抽地方名煙,小官就只能喝一般的酒、抽一般的煙。如果硬要違反這一規定,小官非要坐奧迪、喝茅臺、抽中華,這樣的官員要麼有經濟問題,要麼不知量力,離下臺也就不遠了。
孔子在這兩章裡並非就歌舞論歌舞,而意在說明在一定的社會中,每一個成員都必須遵守社會共同的法律法規和行為規範,包括經過長期歷史積澱所形成的優秀民族文化傳統。對於同一問題,一個人可以發表不同的想法、言論和主張,思想可以是自由的,但行動上必須遵紀守法,各司其職,履行自己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如果不是這樣,每個人都各行其是,為了一已私利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則必須導致社會混亂、制度瓦解。
學校是社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校中的每一個成員也要遵守教育共同的秩序、規範和行為準則。做為校長,要按照國家的教育方針辦事,以教書育人做為學校的重要歷史使命,凡與教書育人無關的事校長都有權力拒絕,像租賃學校操場辦喪事、擺婚宴之類的事情,絕不應該發生在學校。
學生的主要任務是通過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促進身心的健康成長,如果一所學校沒有建立起良好的校風,學生之間互相拉幫結派、打架鬥毆,這樣的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將來也會成為社會的隱患。因此,學校教育不應該只重知識的傳授和學習,忽視對師生規範意識的教育和培養,只有具備規範意識,人才能適應社會,從而找準的人生髮展的座標,這也是一個人全面發展應該具備的素質。
-
4 # 棟樑151
其內涵寓意深刻,具有深遠的歷史意和現實意義,從國際上講美國凌霸世界,禍亂世界,玩弄政治軍事外交單邊主義,成了世界經濟正常執行發展的絆腳石,美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是無法容忍的,再如國內一極少數不法分子蠢蠢愚動,也跟著臺獨,港獨,疆獨,藏獨殘害欺壓百姓,和美國政客遙遙相互應,更是無法容忍的,所以說孔子的儒家思維也滲透了哲學原理。
-
5 # 崇立一二
《論語》的解讀一定要前後貫通,上下承啟的來看待。
“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這句話,是《論語八佾第三》開篇語,
《論語》第一章學而,主要講為何學?
第二章為政講向什麼方向上來為學?
第三章八佾則主要講學什麼或者說學習的具體方法論。
季氏與孔子一樣,位列三公,同為治理國家的大臣,孔子在評價他時,不可能只是如潑婦一般罵一場了事的。孔子在這裡來‘謂’季氏,一定是對其修身治國的方法論的一個評價,要麼指正,要麼否定。
順著這個脈絡,我們對於一些不清楚的字詞再單獨分析一下,‘八佾’,據說是64個人一起表演的一種禮樂形式,卻只是天子才有資格享用,換句話說,用這種禮樂形式在自家庭院裡,就是想要擁有天子一般的榮耀,獲得中國人對於自己天子般的尊重。
再來看忍字,說文解字中,忍字與能字相通,甚至讀音也相近。
至此,我們將這些因素串起來,總體的來看這句話的意思,似乎可以這樣來解讀了:
孔子評價季氏修身齊家治國,他說:季氏啊,想要修養自我,提高家族的地位,治理國家來獲得中國人的尊重,卻不知道用正確的方法。禮樂,如果只是學外在的樣子,而不從內在自我的修養上自發的表現出來,能有什麼作用呢?
如果再直接一些翻譯就是:孔子評價季氏,將天子的禮樂放到自家院子裡來表演,以期獲得尊重,如果這麼學學樣子就可以,那天下間還有什麼事情不可以?
-
6 # 聽書語
“禮”代表著一種修身與治國相結合的文化精神,它不僅是政治倫理和社會倫理的具體體現,還是治理國家的重要依據。孔子一直主張以禮治國,即利用禮樂規範君臣和官民的行為,讓每個人都各安其位,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尤其是作為下屬,千萬不能越禮行事,否則就是對君上的不敬,就是以下犯上的僭越行為。如果任由這種僭越行為氾濫,社會秩序必將受到嚴重破壞,社會將陷入混亂。
為了正確理解孔子思想,有必要對“八佾舞於庭”作出解釋。在西周時期,貴族享用樂舞的等級,有著明確的規定,即:天子禮樂用八佾,諸侯六佾,大夫四佾,不得擅自越級。由於魯國公侯是出自周王室的貴胄,可享天子禮樂,但因等級不同,同樣有著嚴格的區別。如此一來,這句話的意思就非常明顯了,作為大夫的季氏,竟然公開在家中使用天子禮樂,這種行為就是典型的無視王權和君權的僭越。因此,高度崇尚禮制的孔子才出奇地憤怒,發出“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呼聲,要求嚴懲這種行為。
由於禮在政治運作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所以,歷朝歷代都十分重視禮制,對於越禮行為嚴加懲罰,以保證政局和社會穩定。如果有做臣子的膽敢使用天子禮儀,那就是大逆不道,視同謀反。比如,西漢名將周亞夫就是因越禮招禍。周亞夫雖然賢能,並且立有大功,但由於對皇帝不夠恭順,所以漢景帝對他非常不滿。漢景帝賞賜給他酒菜,桌上只放了一大塊肉,但沒給他準備筷子。周亞夫認為皇帝是故意難為自己,就生氣地對侍者發火,這種失禮行為堅定了景帝決定除掉他的決心。後來,周亞夫的兒子給他買了五百件皇宮御用盔甲盾牌,準備將來給父親殉葬。有人對周亞夫父子不滿,就向皇帝告發周亞夫,說他購買兵器準備反叛。周亞夫本無反叛之心,但這種僭越行為卻解釋不清,對他心懷不滿的漢景帝便藉機將他下獄。作為一代名將,周亞夫不堪獄吏凌辱,在獄中絕食而死。再如唐代李輔國,仗著手握重兵,竟然矯詔率軍軟禁唐玄宗。後因擁戴唐代宗有功,對皇帝說“大家但內裡坐,外事聽老奴處置”。他的僭越行為,令代宗忍無可忍,派人把他刺殺。
在國家政治上,如果沒有禮制約束,就會發生職責不清、政出多門、執行不力、推諉扯皮等種種現象,嚴重阻礙政治秩序正常執行,使政府和社會陷入混亂。而且,上級的越禮行為,很容易被下級模仿,這會使秩序更加混亂,乃至崩潰。
孔子的這種思想,放到現在同樣也很實用。作為古代特有的制度,禮制已經不復存在,但是,禮制的精神仍有價值。現在,無論是政府、社會組織還是企業,都有著各種規章制度,明確各職各人的權責,這便是現代的“禮制”。只有嚴格遵守這些規章制度,組織和企業才能有效運作併產生效率,否則必敗無疑。比如,作為員工或是中下級管理者,就應當服從上級的安排,不能越級行事,否則整個公司或者單位就要亂套了。而且,這種行為很容易被上級誤解,嚴重影響事業發展。因此,無論是從政還是做公司職員,只有謹守本分,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才能受到領導的青睞,保證社會或工作的穩定。
-
7 # 聿劍培訓師
人要自律
原文是,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我們理解這段話,是由現代意義的!
那就是人要自律!
我們任何人都有自己的身份、人際關係、社會基礎,所以我們必須注意要自律。不能想怎樣就怎樣!我們要考慮自己的身份、考慮環境、考慮他人的感受!當我們自尊、自重的時候,他人也會尊重我們自己。
我們都是有自己的角色的,比方說是父母的子女、子女的父母、他人的同學或者戰友、他人的領導或者下屬,等等,我們的角色由一系列的身份組成。所以,我們必須注意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環境、處理不同的人際關係時,都要注意自己的身份轉換和自律,以做到恰到好處、自尊自重、人敬敬人。
傳統經典是寶藏,我們必須加以珍惜和善加使用,以期傳承我們的文化、做好我們自己、為社會進步與和諧服務。
-
8 # 亦有所思
地位,決定規格。
規格,可以彰顯地位。
沒聽說過哪個村長可以住白宮,
沒聽說過哪個農民可以用專列,
沒聽說過哪個文員可以有單間。
沒聽說過哪個業務出差允許住在希爾頓酒店,親,你只能住如家快捷好不好?
你不是領導,憑什麼坐在主位,還特麼正對著門?
你不是老闆,憑什麼後進電梯,還特麼先出電梯?
你不是正妻,憑什麼讓我把身份證工資卡全給你?
相比國外而言,中中國人由於長期受到儒家中的特權思想的毒害,對規短及規格極為重視。
面子,比裡子重要!(儘管討厭特朗普,但這方面不得不痛苦地給不要臉的他挑個大拇指。)
所有的商務禮儀都源於此!
因此得出一個結論
階級永遠存在,特權永遠存在。
為什麼那麼多人想賺錢,想成功,想成為人上人?因為只有如此,才能享受到更高的規格以及待遇,你的社會地位決定世界對你是否公平或公正。
著名演員黃渤曾說,成名之後,身邊人都變成了好人。
再說最後一點“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有什麼不可忍的?華為和位元組跳動在美國的遭遇便是活生生的例子。
我想道理的時候就講道理,不想講道理的時候就不講道理。
你奈我何?
所以,得出一個結論。“周禮”這個東西很虛幻,當你沒有力量的時候,所謂的規則只是弱者的吶喊,當你強大的時候,你就是規則。
弱肉強食,自古以然!
而且與道德無關。
-
9 # 牛小歪
當下許多人痛恨腐敗,是出於一種心態~為啥能腐敗的不是我!老孔對季氏的潛臺詞是,假如我先有份的話,那就嬸可忍,叔也可忍了!
-
10 # 姜生Johnson
孔子想復辟的不是禮崩樂壞的周朝末期,而是開國初期,政治清明、國力上升、人民安居樂業時期。所以別動不動就批評孔子。孔子和儒教和漢武帝時期獨尊儒術、宋明理學等有關係,但不是一回事,不能簡單等同。孔子的思想要歷史地、辯證地看,過去有用的,現在不一定適用,過去無用的現在也不一定不能用。關鍵作為後人,既不能守舊和教條,也不能簡單和徹底否定,要因時因地按需揚棄過去、創新未來,這是後人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國力強不強大,老百姓幸不幸福,揚什麼,棄什麼,創什麼,是否選對做對,一切在於後人自己,不能怪罪老祖宗。
回覆列表
我先轉述網友對這幾句古文的直白翻譯:“孔子評價季氏,將天子的禮樂(搬)放到自家院子裡來表演,以期獲得尊重(和享受),如果這麼學學樣子就可以,那天下間還有什麼事情不可以?”括號裡的幾個字我自加的。
問:怎麼理解孔子這幾句話其中的當代文化意義?
大致本意:
1,孔子的儒學觀念等級制分明。
2,包括“季氏旅於泰山”,孔子都在指責季氏的越禮和德不配位。
3,形勢主義是虛榮、是沽名釣譽的野心、到頭來害人害己。
4,享受與待遇要由地位和奉獻而來。
我所認為的大致當代文化意義:
我們的公職人員和公務員,要各司其職,不搞形勢主義,享受要本分,要別人尊重,就要務實肯幹、爭做奉獻。
我們中國人,非份之想要不得,不要樣樣橫著跟別人比享受,虛的總是虛的,腳踏實地工作、勞動,享受自己每一天才是實的,才是正道。
說在最後的幾句話:孔子是我們文化的先祖,也是奠基人。他的儒學理論很有積極的一面,但由於時代久遠、階級環境侷限,也有他的落後、陳腐性。要談孔子言論現代意義,必須要與時俱進,汲取精華,剔除糟粕,古為今用。
更主要的,聽話要聽習主席、黨的話,做事要按國家和人民要求辦,才是最好的當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