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一名初中老師,教英語,一直擔任班主任。年齡比你大一些,你所說的情況,早年參加工作的時候,我也體驗過。
那時的痛苦,最終在近乎絕望的努力挺過了。到如今,竟然成了多年前一份很有價值的記憶。經常被別人提起不斷讚揚,也被自己珍惜並有些得意。並不是因為別的,而是覺得,那些年沒白過,各種感覺都體會到了,先苦而後甜,覺得在講臺上也可以獲得人生的圓滿。或許我的經歷,可以給你一些啟發。
轉換心態:我們無法改變現實,卻可以適當的改變我們自己。雞湯文令人討厭,但現實我們無法逃避。人在職場,或因主觀或客觀的原因,總有不如意之處,特別是人在年輕的時候。因為自己經驗不足,面對挫折,很容易喪失自信,很自然的會想到逃離和迴避。可是世界這麼大,我們真的無處可逃。
當時的現實:我的第一份工作是一所農村中學,當班主任又教英語。在忐忑不安中走上講臺,從學生變成了老師,儘管之前有過實習的緩衝,卻覺得總是兩回事兒。當了班主任,覺得一群孩子太沒規矩,被學生氣得欲哭無淚。實際情況也是,各種評比各種教案學習材料,如同幾座大山一樣壓在肩頭,時常會有窒息的感覺,看不到遠方,不知未來會如何。
動力的來源:人在迷茫的時候,甚至聽到有的有門路的同學好友進國企,進政府,進機關,都羨慕的了不得,進而慨嘆自己命運不濟當老師。但是現實無法改變,一沒門路,二沒背景,農村出身,父母花了那麼多錢供我讀師範專業,就是希望有份穩定的工作,他們不圖彙報,就是希望和別人提起的時候,能有一些體面。
再者,讀書時代所學的理論也幫助了我,我繼續專研教育教學的相關知識,並試圖運用到教育教學實踐中。還有我比較虛心向老教師請教,知道了這是一份要用“殺牛的狠心去愛”的事業,比較嚴格地管理學生,也真心其關愛他們,結果班級各項評比都名列前茅現在想來,也是付出很多,那些年連做夢都是與學生有關,不是考試評比落後,就是違紀被扣分,醒來發現是個夢,竟然再也睡不著,想著工作的事兒。第一屆學生帶完,中考之後,就被大家認可了。其後的幾年,從前調到城裡的幻想也變成了現實。
如果讓我談談幸福,我覺的不斷的奮鬥,見證著自己和學生們不斷成長就是幸福。
原因其實也很簡單,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做老師,比如大數學家陳景潤,如果一輩子困在中學的講臺上,就沒有後來。
再者,如今的時代,早已不再像多年前那樣封閉,只要個人勤奮肯學,所謂的壁壘也很容易打破。為社會服務的途徑,並不僅僅只有做老師一條。找到合適的位置,把工作幹得更好,就是在為社會做貢獻。
最後,30歲的年齡,並不算老,在一個需要終身學習的時代,這隻算是一個開始。和褚時健,宗慶後,李嘉誠比起來,這個年齡真的不算什麼。
我也是一名初中老師,教英語,一直擔任班主任。年齡比你大一些,你所說的情況,早年參加工作的時候,我也體驗過。
那時的痛苦,最終在近乎絕望的努力挺過了。到如今,竟然成了多年前一份很有價值的記憶。經常被別人提起不斷讚揚,也被自己珍惜並有些得意。並不是因為別的,而是覺得,那些年沒白過,各種感覺都體會到了,先苦而後甜,覺得在講臺上也可以獲得人生的圓滿。或許我的經歷,可以給你一些啟發。
第一種,不換工作,調整心態轉換心態:我們無法改變現實,卻可以適當的改變我們自己。雞湯文令人討厭,但現實我們無法逃避。人在職場,或因主觀或客觀的原因,總有不如意之處,特別是人在年輕的時候。因為自己經驗不足,面對挫折,很容易喪失自信,很自然的會想到逃離和迴避。可是世界這麼大,我們真的無處可逃。
當時的現實:我的第一份工作是一所農村中學,當班主任又教英語。在忐忑不安中走上講臺,從學生變成了老師,儘管之前有過實習的緩衝,卻覺得總是兩回事兒。當了班主任,覺得一群孩子太沒規矩,被學生氣得欲哭無淚。實際情況也是,各種評比各種教案學習材料,如同幾座大山一樣壓在肩頭,時常會有窒息的感覺,看不到遠方,不知未來會如何。
動力的來源:人在迷茫的時候,甚至聽到有的有門路的同學好友進國企,進政府,進機關,都羨慕的了不得,進而慨嘆自己命運不濟當老師。但是現實無法改變,一沒門路,二沒背景,農村出身,父母花了那麼多錢供我讀師範專業,就是希望有份穩定的工作,他們不圖彙報,就是希望和別人提起的時候,能有一些體面。
再者,讀書時代所學的理論也幫助了我,我繼續專研教育教學的相關知識,並試圖運用到教育教學實踐中。還有我比較虛心向老教師請教,知道了這是一份要用“殺牛的狠心去愛”的事業,比較嚴格地管理學生,也真心其關愛他們,結果班級各項評比都名列前茅現在想來,也是付出很多,那些年連做夢都是與學生有關,不是考試評比落後,就是違紀被扣分,醒來發現是個夢,竟然再也睡不著,想著工作的事兒。第一屆學生帶完,中考之後,就被大家認可了。其後的幾年,從前調到城裡的幻想也變成了現實。
如果讓我談談幸福,我覺的不斷的奮鬥,見證著自己和學生們不斷成長就是幸福。
第二種,尋找適合的職業,換個工作原因其實也很簡單,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做老師,比如大數學家陳景潤,如果一輩子困在中學的講臺上,就沒有後來。
再者,如今的時代,早已不再像多年前那樣封閉,只要個人勤奮肯學,所謂的壁壘也很容易打破。為社會服務的途徑,並不僅僅只有做老師一條。找到合適的位置,把工作幹得更好,就是在為社會做貢獻。
最後,30歲的年齡,並不算老,在一個需要終身學習的時代,這隻算是一個開始。和褚時健,宗慶後,李嘉誠比起來,這個年齡真的不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