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劉伯溫、劉徹。

273
回覆列表
  • 1 # 歷史寶藏

    作為中國第四大姓氏,姓劉的歷史名人非常多,今天筆者來給大家講一講。

    古代劉姓歷史名人

    大家都知道漢朝是劉家的天下,不論東漢還是西漢都如此,開國皇帝劉邦到漢獻帝劉協,清一色劉家人,比較有名氣的還有漢武帝劉徹、漢廢帝劉賀和漢光武帝劉秀。三國演義時代劉姓也多,劉備、益州牧劉璋、荊州牧劉表、幽州牧劉虞等等。除了皇室宗親,其他劉姓歷史人物比較有名的有:漢代目錄學鼻祖劉向;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古典數學理論的奠基人劉徽;唐代大詩人劉禹錫;唐代史學家劉知己(中國古代第一部史學理論專著《史通》的作者);明代名臣劉伯溫;清代的大清官劉墉(《電視劇《宰相劉羅鍋》的原型人物》)等等。

    近代劉姓歷史名人

    先說晚清。湘軍大佬、兩江總督劉坤一;湘軍重要統帥、直隸總督劉長佑;淮軍悍將、臺灣省首任巡撫劉銘傳;湘軍悍將、新疆省首任巡撫劉錦棠。再說民國,學問大師有劉半農、劉文典;軍閥有劉文輝、劉湘、劉存厚(這三個都是四川軍閥);有名的惡霸大地主劉文彩;國民黨高階將領劉峙;共產黨烈士劉志丹、劉胡蘭;中共元老劉少奇;開國元帥劉伯承、開國上將劉震等等。

  • 2 # 鬆城主

    個人認為,中國劉氏絕大部分都是姬姓劉氏,並非什麼祁姓劉氏,因為:

    祁姓乃至劉累都只是傳說,存不存在尚且兩說,根本就無從考證,我就不明白,為啥劉邦非得認他為祖,事實上,根據對那個時代的分析,姬周王朝的宗室劉康公名滿天下,子孫後裔也不少,且當時劉姓是個小姓,血脈肯定很純,至少99%都是劉康公後人,我認為,劉邦根本也不會例外,肯定是100%的劉康公後人,可偏偏去找一個傳說裡,都不知存不存在劉累認祖,真是讓人不可理解!!難道真是為了個什麼五行學說,什麼朝是什麼德,結果中國這劉氏幾千萬人硬生生讓漢朝的那些筆桿子書生給改了祖宗?!! 不得不說,知識分子太厲害了,誅心呢!!!

    所以,劉姓第一名人應該是劉康公,其次還有:

    1-劉太公

    2-劉邦

    3-劉玄

    4-劉秀

    5-劉備

    6-劉淵

    7-劉巖

    8-劉暠

    9-劉崇

    10-劉裕

    11-劉牢之

    12-劉禹錫

    13-劉伯溫

    14-劉豫

    15-劉少奇

    16-劉伯承

    17-劉翔

    18-劉德華

    19-劉胡蘭

    20-還有我的好朋友:劉漁

  • 3 # 歷史這樣說

    劉姓是中國排名靠前的一個大姓,其族人先後建立有西漢、東漢、蜀漢、匈奴漢、前趙、南朝宋、南漢、後漢、北漢、大齊等王朝或割據政權,是中國歷史上建立封建王朝最多最久的姓氏。

    其中,一支直接出自劉累,是帝堯的後裔,形成於夏朝後期;

    一支出自劉累後裔士會,形成於春秋初期。

    形成於春秋時期,系以邑為氏。

    第三,改姓

    項羽的叔父項伯,戍卒婁敬,被漢太祖劉邦賜姓劉。

    西漢初年,漢高祖劉邦採取和親政策,把皇室宗女嫁給匈奴單于冒頓為妻。冒頓姓攣,但按照匈奴貴者皆從母姓的習俗,攣氏子孫皆姓劉。

    魏晉十六國時期,匈奴族的一支為爭取中原人民的支援,自稱是漢朝公主與匈奴單于的後裔,一直使用母方的姓氏故而姓劉。他們先後在今山西、陝西、內蒙地區建立了漢、前趙和夏三個政權,前趙的建立者劉淵即是匈奴貴族。

    唐末五代時期,突厥別部沙陀族的一支也冒稱是劉邦的後裔。五代十國中的後漢政權和北漢政權就是由沙陀劉氏建立的。

    從西漢初期的匈奴貴族內附,南北朝的鮮卑族進入中原,一直到清朝的滿洲八旗漢化,這期間有大量外族人改姓劉姓。

    劉姓的名人特別多,不少是以家族的形式出現,悅史君一一列舉出來:

    第一,西漢皇室

    公元前202年,漢王劉邦稱帝,國號漢,定都長安,史稱西漢。

    西漢皇帝有漢太祖高皇帝劉邦、漢始祖大皇帝劉煓、漢孝惠皇帝劉盈、漢前少帝劉恭、漢後少帝劉弘、漢太宗孝文皇帝劉恆、漢孝景皇帝劉啟、漢世宗孝武皇帝劉徹、漢孝昭皇帝劉弗陵、漢廢帝劉賀、漢中宗孝宣皇帝劉詢、漢孝元皇帝劉奭、漢孝成皇帝劉驁、漢孝哀皇帝劉欣、漢恭皇劉康、漢孝平皇帝劉衎、孺子嬰劉嬰等人。

    至於西漢劉姓諸侯王及公侯等,因數量太多,不另行統計。

    第二,更始政權

    新朝地皇四年(23年),西漢皇裔劉玄被綠林軍擁立為皇帝,建年號為更始,史稱更始帝。

    第三,建世政權

    玄漢更始三年(25年),西漢皇裔劉盆子被赤眉軍擁立為皇帝,建年號為建世,史稱建世帝。

    第四,東漢皇室

    玄漢更始三年(25年),西漢皇裔劉秀在鄗即位稱帝,國號仍為“漢”,改元建武,定都洛陽,史稱東漢。

    同西漢,因劉姓諸侯王及公侯等數量太多,不另行統計。

    第五,蜀漢皇室

    曹魏黃初二年,東漢建安二十六年(221年),漢中王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

    蜀漢皇帝有漢烈祖昭烈皇帝劉備、漢仁宗孝懷皇帝劉禪等人。

    同西漢、東漢,因劉姓諸侯王及公侯等數量太多,不另行統計。

    第六,匈奴漢皇室

    西晉永嘉二年(308年),匈奴人漢王劉淵在幷州稱帝,改元永鳳。

    匈奴漢皇帝有漢高祖光文帝劉淵、漢廢帝劉和、漢烈宗昭武帝劉聰、漢隱帝劉粲、漢皇帝劉曜等人。

    同西漢、東漢、蜀漢,因劉姓諸侯王及公侯等數量太多,不另行統計。

    第七,前趙皇室

    東晉太興二年、匈奴漢光初二年(319年),匈奴漢皇帝劉曜定都長安,改國號為趙,史稱前趙。

    前趙皇帝有趙襄宗昭文帝劉曜、趙景帝劉亮、趙獻帝劉廣、趙懿帝劉防、趙宣成帝劉綠、趙末帝劉熙等人。

    同西漢、東漢、蜀漢、匈奴漢,因劉姓諸侯王及公侯等數量太多,不另行統計。

    第八,魏晉時期名士劉伶

    劉伶是魏晉時期“竹林七賢”之一,他嗜酒不羈,被稱為“醉侯”。

    第九,東晉武岡縣男、徵東將軍、會稽太守劉牢之

    劉牢之是東晉時期名將,最初應謝玄之募入北府兵,為其參軍,後以功升鷹揚將軍、廣陵相。

    淝水之戰後,因功晉升龍驤將軍、彭城內史,賜封武岡縣男。

    劉牢之先後背叛王恭、司馬元顯,後又準備棄桓玄時眾叛親離,自縊而死。

    第十,南朝宋皇室

    東晉元熙二年(420年),宋王、相國、總百揆、揚州牧劉裕廢晉恭帝自立,建國號為宋,史稱南朝宋。

    同西漢、東漢、蜀漢、匈奴漢、前趙,因劉姓諸侯王及公侯等數量太多,不另行統計。

    第十一,唐朝魯國公、納言、民部尚書劉文靜

    劉文靜是唐朝宰相、開國功臣。

    第十二,五代時期政治家、史學家劉昫

    劉昫在後唐莊宗時,為太常博士、翰林學士。

    後唐明宗即位時,加劉昫為兵部侍郎,遷端明殿學士。

    後唐長興三年,拜劉昫為中書侍郎兼刑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後唐廢帝即位,遷劉昫為吏部尚書、門下侍郎,監修國史《舊唐書》。

    後晉高祖時,以劉昫為東都留守,判鹽鐵。

    後晉開運中,劉昫拜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復判三司。

    第十三,南漢皇室

    後梁貞明三年(917年),後梁南海王、靜海節度使、安南都護劉龑稱帝,建立大越政權。

    後梁貞明四年,大越乾亨二年(918年),劉龑正式改國號為漢,史稱南漢。

    南漢皇帝有漢高祖天皇大帝劉龑、漢太祖文皇帝劉安仁、漢代祖聖武皇帝劉謙、漢烈祖襄皇帝劉隱、漢殤皇帝劉玢、漢中宗文武光聖明孝帝劉晟、漢惠帝南越王劉鋹等人。

    同西漢、東漢、蜀漢、匈奴漢、前趙、南朝宋,因劉姓諸侯王及公侯等數量太多,不另行統計。

    第十四,後漢皇室

    後晉開運四年(947年),北平郡王、太尉劉知遠在太原稱帝,復為天福十二年。

    後晉天福十三年(948年),劉知遠進入開封並建都,改國號為漢,改天福十三年為乾祐元年。

    後漢皇帝有漢文祖明元皇帝劉湍、漢德祖恭僖皇帝劉昂、漢翼祖昭憲皇帝劉僎、漢顯祖章聖皇帝劉琠、漢高祖睿文聖武昭肅孝皇帝劉暠、漢惠祖隱皇帝劉承佑等人。

    同西漢、東漢、蜀漢、匈奴漢、前趙、南朝宋、南漢,因劉姓諸侯王及公侯等數量太多,不另行統計。

    第十五,北漢皇室

    後漢乾祐四年(951年),檢校太師、侍中、中書令、太原尹、河東節度使、同平章事劉崇在太原稱帝,仍以漢為國號,並繼續沿用乾祐年號,史稱北漢。

    北漢皇帝有漢世祖神武皇帝劉旻、漢睿宗孝和皇帝劉鈞、漢少平皇帝廢帝劉繼恩、漢英武皇帝末帝劉繼元等人。

    同西漢、東漢、蜀漢、匈奴漢、前趙、南朝宋、南漢、後漢,因劉姓諸侯王及公侯等數量太多,不另行統計。

    第十六,北宋章獻明肅皇后劉娥

    劉娥是宋朝第一個臨朝攝政的皇后,宋真宗末期,皇后劉娥掌控了朝政大權。

    宋真宗駕崩後,劉娥臨朝,明道二年,身著皇帝才能穿著的龍袍祭祀宋朝太廟。

    同年三月,劉娥突染重病,臨死前,暗示宋仁宗,想穿著龍袍下葬,最終被臣下勸說,宋仁宗在她死後脫去龍袍換上後袍。

    劉娥死後,宋仁宗終於親政。

    第十七,大齊皇室

    南宋建炎四年,金朝天會八年(1130年),原北宋濟南知府劉豫被金朝冊封為皇帝,國號大齊,建都大名府。

    大齊皇帝有齊帝劉豫、齊徽祖劉忠、齊衍祖劉宣等人。

    同西漢、東漢、蜀漢、匈奴漢、前趙、南朝宋、南漢、後漢、北漢,因劉姓諸侯王及公侯等數量太多,不另行統計。

    第十八,南宋太尉、威武軍節度使劉錡

    劉錡在北宋時,任閣門祗候。

    南宋建立後,劉錡被任命為閣門宣贊舍人、隴右都護,多次戰勝西夏。

    南宋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劉錡去世,追贈開府儀同三司,賜諡武穆。

    宋孝宗時,劉錡被追封為吳王,加太子太保。

    第十九,元朝太保、光祿大夫劉秉忠

    劉秉忠原本是遼朝邢臺節度使府令史,後隱居雲中南堂寺。

    大蒙古國興起後,劉秉忠跟隨元世祖南征北戰,立下不少功勞。

    元朝至元十一年(1274年),劉秉忠無病而逝。

    元朝至元十二年(1275年),元世祖追贈劉秉忠為太傅、趙國公,諡號“文貞”。

    元成宗時,贈劉秉忠太師,諡文正。

    元仁宗時,又進封劉秉忠為常山王。

    第二十,元末韓宋政權丞相劉福通

    劉福通是元末北方紅巾軍領導者,明王韓山童戰死後,劉福通擁立韓山童之子韓林兒為帝,國號“大宋”,定都亳州,後遷開封,建元龍鳳。

    第二十一,明朝誠意伯、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弘文館學士、開國翊運守正文臣、資善大夫、上護軍劉基

    劉基是元朝至順年間進士,元朝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把劉基招入麾下。

    明朝洪武八年(1375年),在丞相胡惟庸的迫害下,劉基去世。

    明朝正德八年(1513年),明武宗贈劉基為太師,諡號文成。

    第二十二,明朝司禮監掌印太監劉瑾

    劉瑾本姓談,六歲時被太監劉順收養,後淨身入宮當了太監,從此改姓劉。

    明武宗即位後,劉瑾因舊恩數次升遷,官拜司禮監掌印太監。

    劉瑾掌權後專擅朝政,為“八虎”之首,時人稱他為“立皇帝”,明武宗為"坐皇帝"。

    明朝正德五年(1510年),劉瑾被凌遲處死。

    第二十三,清朝內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劉統勳

    清朝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劉統勳中舉人。

    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劉統勳考取進士,被翰林院選為庶吉士,擔任編修。

    清朝雍正時期,劉統勳歷任南書房行走、上書房行走和詹事等職務。

    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乾隆帝將劉統勳提拔為內閣學士。

    清朝乾隆二年(1737年),劉統勳升任刑部侍郎。

    清朝乾隆六年(1739年),劉統勳被任命為都察院左都御史。

    清朝乾隆十一年(1746年),劉統勳出任漕運總督。

    清朝乾隆十三年(1748年),劉統勳升任工部尚書兼任翰林院掌院學士,後又調任刑部尚書。

    清朝乾隆十九年(1754年),劉統勳升任太子太傅兼陝甘總督,得到賞賜孔雀花翎。

    清朝乾隆十七年(1752年),劉統勳擔任軍機處行走。

    清朝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劉統勳任東閣大學士兼禮部、兵部事務。

    清朝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劉統勳升任翰林院掌院學士、尚書房總師傅、殿試閱卷大臣。

    清朝乾隆三十年(1765年),劉統勳任東閣大學士、國史館Quattroporte。

    清朝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劉統勳出任《四庫全書》Quattroporte官。

    同年十一月,劉統勳去世,乾隆帝將劉統勳列為五閣臣之一,追授太傅,賜諡號文正。

    第二十四,清朝體仁閣大學士、太子少保劉墉

    清朝乾隆十六年(1751年),劉墉以恩蔭舉人身份參加當年會試和殿試,考中二甲第二名進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在散館擔任編修,不久又升遷為侍講。

    清朝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劉墉被詔授內閣學士,任職南書房。不久又任《四庫全書》館副Quattroporte,並派辦《西域圖志》及《日下舊聞考》Quattroporte。

    清朝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劉墉充江南鄉試正考官,不久復任江蘇學政,遷戶部右侍郎,後又調吏部右侍郎。

    清朝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劉墉升任湖南巡撫。

    清朝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劉墉升任為都察院左都御史。

    清朝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劉墉任職南書房,不久又充任三通館Quattroporte。

    清朝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劉墉升任直隸總督、吏部尚書,兼理國子監事務。

    清朝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劉墉任職玉牒館副Quattroporte。

    清朝嘉慶二年(1797年),劉墉被授予體仁閣大學士。

    清朝嘉慶四年(1799年),劉墉被加封為太子少保,奉旨辦理文華殿大學士和珅植黨營私、擅權納賄一案。

    清朝嘉慶六年(1801年),劉墉充任會典館正Quattroporte。

    清朝嘉慶九年(1805年),劉墉,享年85歲。死後贈太子太保,諡號文清,入祀賢良祠。

    ……

    應該說,劉姓名人還有很多,囿於篇幅悅史君不再列舉,以後再做探討。

  • 4 # 大河鄭風

    歷史名人(部分)

      劉 邦:即漢高祖,江蘇沛縣人。於公元前211年建國稱帝,國號漢,定都洛陽,後遷都長安,史稱西漢。

      劉 向:江蘇沛縣人,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是中國目錄學之祖。

      劉 秀:南陽蔡陽人,東漢開國君主,史稱光武帝,建武元年稱帝,定都洛陽。後消滅了各地割據勢力統 一了全國。

      劉 備:即蜀漢昭烈帝,三國時蜀漢的建立者。曾投靠曹操、袁紹、劉表等人。後得諸葛亮輔佐,採用聯吳抗曹策略。於建安十三年大敗曹操於赤壁。公園221年正式稱帝,建都成都,國號漢。

      劉 淵:匈奴人,十六國時漢國建立者,西晉末年起兵反晉,稱 大單于,後改稱漢王。永嘉二年稱漢帝,建都平陽。

      劉禹錫:唐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所著《天論》三篇,為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及辯證法哲學著作。

      劉過(1154~1206)南宋文學家。字改之,號龍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少懷志節,讀書論兵,好言古今治亂盛衰之變。曾多次上書朝廷,“屢陳恢復大計,謂中原可一戰而取”。為韓侂冑客,不識侂胄之敗事,識力遠不及辛棄疾。又屢試不第,漫遊江、浙等地,依人作客,與陸游、陳亮、辛棄疾等交遊。後布衣終身,去世於崑山,今其墓尚在。著有《龍洲集》、《龍洲詞》。

      【劉三妹】亦稱“ 劉三姐 ”。

      傳為 唐 代著名的 壯 家女歌手,善唱山歌,有“歌仙”之稱。 清 屈大均 《廣東新語•劉三妹》:“ 新興 女子有 劉三妹 者,相傳為始造歌之人。 唐中宗 年間,年十二,淹通經史,善為歌……今稱‘歌仙’。” 何其芳 《毛澤東之歌》:“ 毛主席 說:‘ 劉三姐 反壓迫,是革命的。’”

  • 5 # 吃貨無畏

    不管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劉姓歷史名人都很多。

    古代的劉姓歷史名人有漢高祖劉邦,漢武帝劉徹,三國時代蜀國霸主劉備,謀臣劉伯溫和劉墉等。

    現代劉姓歷史名人有劉少奇主席,軍神劉伯承元帥,劉華清大將,空軍司令劉亞樓,烈士劉胡蘭等。

  • 6 # 空忌A

    劉邦,劉盈,劉恆 劉啟,劉徹,劉據,劉弗陵,劉詢,劉奭,劉驁,劉欣,劉子與,劉玄,劉盆子,劉演,劉秀,劉莊,劉蒼,劉炟,劉肈,劉隆,劉協,劉裕,劉備,劉表,劉武周,劉伯承

  • 7 # 歷史守望者

    所以像漢高祖劉邦、漢武帝劉徹、漢光武帝劉秀甚至連那位累死在美人趙合德身上的漢成帝劉驁也算是歷史名人,畢竟皇帝本身就是一種名氣擔當。

    其他歷史時期的劉姓名人

    南北朝時期南朝宋的開國皇帝劉裕是一位很有作為歷史評價很高的劉姓名人,有“南朝第一帝”之美譽。

    唐朝著名詩人《陋室銘》的作者劉禹錫也是一位劉姓歷史名人。

    明朝開國功臣劉伯溫也是一位名氣很大的歷史人物,後世甚至將劉伯溫與諸葛亮相提並論。

    明朝著名大太監劉瑾,這也是一位在歷史上留下濃重一筆的劉姓人物。

    清代“宰相劉羅鍋”劉墉及其父劉統勳也是歷史上有較大影響的名人。

    此外,近代也有不少劉姓名人,比如劉少奇、劉伯承、劉亞樓等等舉不勝舉。劉姓名人遍佈各個領域,劉姓在中國歷史上的影響力確實是不可小覷的。

  • 8 # wp1224

    這個我知道。我們村有五個組。我們組有三個姓。分別是:劉,王,李。在百家姓中,都名列前矛。從古到今,姓劉的名人太多太多了。劉邦,這個人,大家不陌生吧!項羽,力拔山,氣蓋世,因為這個人,不敢過江。劉秀。一聽名字,就知道很優秀。還有劉備。三國時期的風雲人物。今天,我告訴大家一個詩人,叫劉禹錫。他寫的詩,我愛讀。比如“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裡一青螺。”誰知道這些詩的意思?當然,劉家出的名人,還有很多?比如劉胡蘭?這個誰聽說過?

  • 9 # 吳下阿蒙6922

    中國歷史上的名人第一是李姓,第二是劉姓,其他性就少得很,皇帝總共406個,李姓就有250個,其次劉姓皇帝也多

  • 10 # 貽生

    劉姓歷史名人如下,一,劉邦,二,劉盈,三,劉弘,四,劉恆,五,劉徹,六,劉欣,七,劉秀,八,劉莊,九,劉隆,十,劉協,十一,劉公,十二,劉英,十三,劉鐵,十四,劉蓉,十五,劉永和,十六,劉元棟,十七,劉少奇,十八,劉伯承,十九,劉亞樓,二十,劉震(上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了專心淫樂自願放棄皇位,29歲就當了太上皇的高湛是個什麼樣子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