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搞明白古羌人和羌族不是一個概念。“羌”,原是古代人們對居住在中國西部遊牧部落的一個泛稱。先秦之前,中國歷史上是沒有民族劃分這一概念的。春秋戰國時期,由於諸侯國眾多,為了區分人們的來源,便以這個人所在國相稱,比如秦華人稱呼秦人,魏華人稱呼魏人等等。
真正出現民族這一概念是劉邦建立大漢以後,大漢朝的居民被稱為漢人,軍隊稱為漢兵,因其影響深遠,漢地的居民後來演繹為漢族,成為中華民族的主體民族。但是漢族是中國古代多民族在長期發展過程中不斷融合而形成,不是單一的純民族。
早期的人類在走出非洲後,有一支在五六萬年前進入了東南亞的中南半島,之後沿著中南半島繼續向北遷徙。其中有一支沿著海岸線遷徙到了中國的兩廣江浙一帶的丘陵地區繁衍生息,逐漸形成了古代的百越人;而另外一支經過雲南、緬甸進入中國西南的雲貴川一帶,形成後來的百濮人。
百濮人中的一支沿長江而下,遷徙到長江中游的湘鄂川黔一帶,形成了歷史上的南蠻和三苗的一部分;而另外一支百濮人則沿內陸北遷至今天甘肅、青海的祁連山、焉支山到崑崙山之間的草原一帶,與當地土著人融合後形成了古羌人。
經過幾千年的繁衍生息,古羌人逐漸發展為母系氏族部落。他們過著採集與狩獵以及山地農耕的生活。並創造出了燦爛的文明。今天的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卡約文化、辛店文化等人類文化就是來自古羌人。
馬家窯文化陶器
古羌人在遊牧生活中對羊很崇敬,因為羊是羌人養殖和維持生活的主要畜種,羌人部落以羊為圖騰,“羌”字就是由羊的象形文字轉化而來的,羌也是“牧羊人”的意思。
羌人圖騰
後來,有一支古羌人南遷進入衛藏地區,在和當地的土著民族不斷融合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藏族的先民吐蕃人。
還有一支古羌人向東遷徙,生活方式逐漸從農牧過渡到農耕生活。這一支古羌人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不同的部落,伏羲、炎帝、烈山氏、共工氏、四岳氏、金田氏、大禹等都是出自古羌人。後來以炎帝代表的羌人部落和以黃帝為代表的華夏部落,在推動歷史發展中,融合組成漢族先民華夏族。
公元前兩千年左右的虞夏之際,一部分古羌人跟隨大禹治水有功,被留居在黃河以南,之後還被封為諸多的方國,如羌方、北羌等。
關於“羌”的最早文字記錄是出現在3500多年前殷商時期的甲骨文中,有“羌”、“羌方”、“師伐羌”、“眾人伐羌”等文字記錄。作為當時殷商方國的“羌”,與殷商征戰不斷,如商王武丁的王后婦好率領13000人的軍隊征伐羌人取得大勝的史實已從甲骨文中得到考證。
武王伐紂的隊伍中,就有古羌人的身影。西周建立後,中原地區的人自稱華夏,而把四方非華夏的部落稱為東夷、西戎、南蠻、北狄。西戎就是位於西北的部落聯盟的總稱,這些部落主要還是以古羌人為主,戎在羌語中的意思就是適於耕種的河谷,羌和戎的區別就是牧與農的區別。
西周末年,申候聯合西戎攻入西周都城鎬京,殺死周幽王。周平王東遷後,一部分居住在陝西關中的古羌人隨之東遷洛陽,之後融入華夏。而陝西關中之地盡數歸秦。秦人與西戎經歷數百年的戰爭,以古羌人為主要族群的諸戎逐漸為秦國所融合。
而居住在甘肅、青海黃河上游和湟水流域的羌人仍處於“少五穀,多禽獸,以射獵為事”的生活狀態。
秦厲公時期,羌人無戈愛劍被秦人俘獲成為奴隸。在秦地為奴的日子裡,他逐漸學會了犁地、播種、收割、打碾等農業技術,後來他逃回了家鄉。無戈愛劍將從秦人那裡學來的農業生產技術傳授給大家,引導羌人進行農耕生產。從此河湟地區農業發展、牧業繁榮,羌人生活有了明顯的改善,部落也日益強大起來。
無戈愛劍的子孫世代為部落酋長,到了愛劍曾孫忍時,忍的叔父印畏懼秦人的軍威,統率他的部落南下,由賜支河灣向西遷徙幾千裡,與各部羌人相隔極遠,不再有所交往。
而忍的子孫也開始各自分離,自為部落,任意遷徙。其中一支遷徙到了雲貴地區,成為了越嶲羌,也就是犛牛羌;另一支遷往白龍江流域成為白馬羌,也稱廣漢羌;還有一支遷往甘肅武都一帶,成為參狼羌,也稱武都羌。留在河湟地區的無戈愛劍的子孫也逐步發展為數十個部落。
西漢武帝時期,匈奴人控制了甘青地區,羌人接受匈奴官員的管理。漢朝打通了絲綢之路後,為隔絕匈奴與羌人的聯絡,漢王朝在河西走廊設有敦煌、酒泉、張掖和武威四郡,建立了地方行政系統,設護羌校尉等重要官職以管理羌人事務。同時,歸附的羌人大量內遷。
東漢以後,遷徙更加頻繁,於是便有了“東羌”“西羌”之說。東羌則指內遷到安定(今陝北榆林)、上郡(今寧夏固原)、北地(今內蒙古伊金霍洛旗)一帶的羌人。進入中原的東羌附居於塞內而與漢族雜居、通婚、融合,從事農業生產,私有經濟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逐步進入封建社會。
西羌仍是原來意義上居甘肅隴右地區、青海湟水河谷、河西走廊之南、洮岷二州之西廣大地區的羌人。
在兩漢魏晉期間,羌人迅速分化,有名有號的族群達一百餘種。主要有先零羌、燒當羌、鍾羌、勒姐羌、當煎羌、罕羌等,遍及西北、西南、河套等地,內徙諸羌已經與漢族呈錯居雜處之勢,有些羌族部落開始逐步漢化。
公元304年,匈奴人劉淵建立漢趙政權,開啟了中國歷史上的五胡十六國時期。之後連年征戰,劉淵的兒子劉曜與困守關中長安的西晉守軍,拉鋸數年,連年戰亂致使大批關中民眾南遷,關中人口銳減。劉曜佔領關中後,面對荒無人煙的關中地區,為了短期內恢復關中的生氣,便下令把居住於隴右地區的少數民族內遷。於是,數十萬羌人和十數萬氐人被遷入關中,定居長安周邊。
羌人首領姚弋仲率本部民眾從南安郡赤亭縣(今甘肅隴西)遷徙到榆眉(今陝西千陽)一帶居住。姚弋仲的祖上率眾歸附東漢,得到了東漢的嘉獎,官拜冠軍將軍、西羌校尉、歸順王,他和族人被安置在南安郡赤亭居住。
後來姚弋仲的兒子姚萇建立了後秦政權,這也是羌人的高光時刻,但也是曇花一現。後秦滅亡後,原屬後秦的大部分關中地區的羌人逐漸融入了漢族。
這一時期,西羌的宕昌羌人在今天的甘肅南部的宕昌縣建立了宕昌國,其國土面積東西千里,南北八百里,有人口10萬餘眾。南北朝時期,西羌的白水羌人,也稱鄧至羌,在宕昌國以南建立鄧至國。這兩個西羌人建立的政權存在了140餘年。
西晉永嘉年間,遼東西部鮮卑族慕容氏部落的一支,在部落首領吐谷渾的率領下,遷徙到了今天內蒙古西部,繼而又遷牧於今甘肅西南青海東南部。逐步征服了當地羌人部落,勢力不斷壯大。
到了吐谷渾的孫子葉延時,他以祖父的名字命吐谷渾為國家和民族的名稱,建立起吐谷渾政權。其勢力範圍東到現在的甘肅南部,四川西北,南至青海南部,西到新疆若羌、且末,北至祁連山。
公元663年,吐蕃大軍佔領了吐谷渾全境,經歷了350年曆史的吐谷渾王國覆滅。而被吐谷渾統治了350年的羌人也逐漸融入吐蕃,成為了藏族的安多人。
藏北安多人
不願意歸順吐蕃的羌人,在拓跋鮮卑後裔的領導下,依附隋唐王朝,形成了党項羌,也稱為党項族。党項族首領拓拔赤辭率領族人歸屬唐朝,被唐太宗李世民任命為都督,賜予國姓李姓。
壁畫中的党項人
因受到吐蕃人不斷地襲擾,党項人不得不遷徙進入黃土高原的甘肅慶陽及寧夏和陝北一帶,從此開始了男耕女織、相對安逸的農耕生活。
党項人於公元1038年建立了西夏政權,享國189年。公元1227年,西夏被蒙古人所滅。其後裔中的一支為躲避殺掠,顛沛流離逃入四川省康定一帶,形成了藏族木雅人。其他的党項人也逐漸融入到各民族之中。自此以後,中國的歷史上再無羌人政治活動的記載。
藏族木雅人
從今天的民族研究來看,古羌人的直系後裔有兩支,一支是生活在四川阿壩一帶被稱為雲端上的民族的山地羌人;另外一支是生活在西藏察隅地區的僜巴人。他們頑固地堅守著祖先的生活習俗,延續至今。而其他的現代羌族,在歷史的長期融合中,已經沒有那麼純粹了。
西藏察隅僜巴人
今天漢人的基因裡,有古羌人的貢獻,古羌人只是漢人先祖的一個源頭。說漢人和羌人同源,對,也不對。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搞明白古羌人和羌族不是一個概念。“羌”,原是古代人們對居住在中國西部遊牧部落的一個泛稱。先秦之前,中國歷史上是沒有民族劃分這一概念的。春秋戰國時期,由於諸侯國眾多,為了區分人們的來源,便以這個人所在國相稱,比如秦華人稱呼秦人,魏華人稱呼魏人等等。
真正出現民族這一概念是劉邦建立大漢以後,大漢朝的居民被稱為漢人,軍隊稱為漢兵,因其影響深遠,漢地的居民後來演繹為漢族,成為中華民族的主體民族。但是漢族是中國古代多民族在長期發展過程中不斷融合而形成,不是單一的純民族。
早期的人類在走出非洲後,有一支在五六萬年前進入了東南亞的中南半島,之後沿著中南半島繼續向北遷徙。其中有一支沿著海岸線遷徙到了中國的兩廣江浙一帶的丘陵地區繁衍生息,逐漸形成了古代的百越人;而另外一支經過雲南、緬甸進入中國西南的雲貴川一帶,形成後來的百濮人。
百濮人中的一支沿長江而下,遷徙到長江中游的湘鄂川黔一帶,形成了歷史上的南蠻和三苗的一部分;而另外一支百濮人則沿內陸北遷至今天甘肅、青海的祁連山、焉支山到崑崙山之間的草原一帶,與當地土著人融合後形成了古羌人。
經過幾千年的繁衍生息,古羌人逐漸發展為母系氏族部落。他們過著採集與狩獵以及山地農耕的生活。並創造出了燦爛的文明。今天的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卡約文化、辛店文化等人類文化就是來自古羌人。
馬家窯文化陶器
古羌人在遊牧生活中對羊很崇敬,因為羊是羌人養殖和維持生活的主要畜種,羌人部落以羊為圖騰,“羌”字就是由羊的象形文字轉化而來的,羌也是“牧羊人”的意思。
羌人圖騰
後來,有一支古羌人南遷進入衛藏地區,在和當地的土著民族不斷融合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藏族的先民吐蕃人。
還有一支古羌人向東遷徙,生活方式逐漸從農牧過渡到農耕生活。這一支古羌人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不同的部落,伏羲、炎帝、烈山氏、共工氏、四岳氏、金田氏、大禹等都是出自古羌人。後來以炎帝代表的羌人部落和以黃帝為代表的華夏部落,在推動歷史發展中,融合組成漢族先民華夏族。
公元前兩千年左右的虞夏之際,一部分古羌人跟隨大禹治水有功,被留居在黃河以南,之後還被封為諸多的方國,如羌方、北羌等。
關於“羌”的最早文字記錄是出現在3500多年前殷商時期的甲骨文中,有“羌”、“羌方”、“師伐羌”、“眾人伐羌”等文字記錄。作為當時殷商方國的“羌”,與殷商征戰不斷,如商王武丁的王后婦好率領13000人的軍隊征伐羌人取得大勝的史實已從甲骨文中得到考證。
武王伐紂的隊伍中,就有古羌人的身影。西周建立後,中原地區的人自稱華夏,而把四方非華夏的部落稱為東夷、西戎、南蠻、北狄。西戎就是位於西北的部落聯盟的總稱,這些部落主要還是以古羌人為主,戎在羌語中的意思就是適於耕種的河谷,羌和戎的區別就是牧與農的區別。
西周末年,申候聯合西戎攻入西周都城鎬京,殺死周幽王。周平王東遷後,一部分居住在陝西關中的古羌人隨之東遷洛陽,之後融入華夏。而陝西關中之地盡數歸秦。秦人與西戎經歷數百年的戰爭,以古羌人為主要族群的諸戎逐漸為秦國所融合。
而居住在甘肅、青海黃河上游和湟水流域的羌人仍處於“少五穀,多禽獸,以射獵為事”的生活狀態。
秦厲公時期,羌人無戈愛劍被秦人俘獲成為奴隸。在秦地為奴的日子裡,他逐漸學會了犁地、播種、收割、打碾等農業技術,後來他逃回了家鄉。無戈愛劍將從秦人那裡學來的農業生產技術傳授給大家,引導羌人進行農耕生產。從此河湟地區農業發展、牧業繁榮,羌人生活有了明顯的改善,部落也日益強大起來。
無戈愛劍的子孫世代為部落酋長,到了愛劍曾孫忍時,忍的叔父印畏懼秦人的軍威,統率他的部落南下,由賜支河灣向西遷徙幾千裡,與各部羌人相隔極遠,不再有所交往。
而忍的子孫也開始各自分離,自為部落,任意遷徙。其中一支遷徙到了雲貴地區,成為了越嶲羌,也就是犛牛羌;另一支遷往白龍江流域成為白馬羌,也稱廣漢羌;還有一支遷往甘肅武都一帶,成為參狼羌,也稱武都羌。留在河湟地區的無戈愛劍的子孫也逐步發展為數十個部落。
西漢武帝時期,匈奴人控制了甘青地區,羌人接受匈奴官員的管理。漢朝打通了絲綢之路後,為隔絕匈奴與羌人的聯絡,漢王朝在河西走廊設有敦煌、酒泉、張掖和武威四郡,建立了地方行政系統,設護羌校尉等重要官職以管理羌人事務。同時,歸附的羌人大量內遷。
東漢以後,遷徙更加頻繁,於是便有了“東羌”“西羌”之說。東羌則指內遷到安定(今陝北榆林)、上郡(今寧夏固原)、北地(今內蒙古伊金霍洛旗)一帶的羌人。進入中原的東羌附居於塞內而與漢族雜居、通婚、融合,從事農業生產,私有經濟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逐步進入封建社會。
西羌仍是原來意義上居甘肅隴右地區、青海湟水河谷、河西走廊之南、洮岷二州之西廣大地區的羌人。
在兩漢魏晉期間,羌人迅速分化,有名有號的族群達一百餘種。主要有先零羌、燒當羌、鍾羌、勒姐羌、當煎羌、罕羌等,遍及西北、西南、河套等地,內徙諸羌已經與漢族呈錯居雜處之勢,有些羌族部落開始逐步漢化。
公元304年,匈奴人劉淵建立漢趙政權,開啟了中國歷史上的五胡十六國時期。之後連年征戰,劉淵的兒子劉曜與困守關中長安的西晉守軍,拉鋸數年,連年戰亂致使大批關中民眾南遷,關中人口銳減。劉曜佔領關中後,面對荒無人煙的關中地區,為了短期內恢復關中的生氣,便下令把居住於隴右地區的少數民族內遷。於是,數十萬羌人和十數萬氐人被遷入關中,定居長安周邊。
羌人首領姚弋仲率本部民眾從南安郡赤亭縣(今甘肅隴西)遷徙到榆眉(今陝西千陽)一帶居住。姚弋仲的祖上率眾歸附東漢,得到了東漢的嘉獎,官拜冠軍將軍、西羌校尉、歸順王,他和族人被安置在南安郡赤亭居住。
後來姚弋仲的兒子姚萇建立了後秦政權,這也是羌人的高光時刻,但也是曇花一現。後秦滅亡後,原屬後秦的大部分關中地區的羌人逐漸融入了漢族。
這一時期,西羌的宕昌羌人在今天的甘肅南部的宕昌縣建立了宕昌國,其國土面積東西千里,南北八百里,有人口10萬餘眾。南北朝時期,西羌的白水羌人,也稱鄧至羌,在宕昌國以南建立鄧至國。這兩個西羌人建立的政權存在了140餘年。
西晉永嘉年間,遼東西部鮮卑族慕容氏部落的一支,在部落首領吐谷渾的率領下,遷徙到了今天內蒙古西部,繼而又遷牧於今甘肅西南青海東南部。逐步征服了當地羌人部落,勢力不斷壯大。
到了吐谷渾的孫子葉延時,他以祖父的名字命吐谷渾為國家和民族的名稱,建立起吐谷渾政權。其勢力範圍東到現在的甘肅南部,四川西北,南至青海南部,西到新疆若羌、且末,北至祁連山。
公元663年,吐蕃大軍佔領了吐谷渾全境,經歷了350年曆史的吐谷渾王國覆滅。而被吐谷渾統治了350年的羌人也逐漸融入吐蕃,成為了藏族的安多人。
藏北安多人
不願意歸順吐蕃的羌人,在拓跋鮮卑後裔的領導下,依附隋唐王朝,形成了党項羌,也稱為党項族。党項族首領拓拔赤辭率領族人歸屬唐朝,被唐太宗李世民任命為都督,賜予國姓李姓。
壁畫中的党項人
因受到吐蕃人不斷地襲擾,党項人不得不遷徙進入黃土高原的甘肅慶陽及寧夏和陝北一帶,從此開始了男耕女織、相對安逸的農耕生活。
党項人於公元1038年建立了西夏政權,享國189年。公元1227年,西夏被蒙古人所滅。其後裔中的一支為躲避殺掠,顛沛流離逃入四川省康定一帶,形成了藏族木雅人。其他的党項人也逐漸融入到各民族之中。自此以後,中國的歷史上再無羌人政治活動的記載。
藏族木雅人
從今天的民族研究來看,古羌人的直系後裔有兩支,一支是生活在四川阿壩一帶被稱為雲端上的民族的山地羌人;另外一支是生活在西藏察隅地區的僜巴人。他們頑固地堅守著祖先的生活習俗,延續至今。而其他的現代羌族,在歷史的長期融合中,已經沒有那麼純粹了。
西藏察隅僜巴人
今天漢人的基因裡,有古羌人的貢獻,古羌人只是漢人先祖的一個源頭。說漢人和羌人同源,對,也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