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吉星柔光
-
2 # 拾級而上的木木
口水話,應該說的不是具體的字詞,而是一種行文的風格,給人閱讀起來,像是流水賬,口水話一大篇,而沒有一個重點,一箇中心意思,通篇閱讀下來,沒有任何因其人重視,或者思考,或者令人驚豔的地方。讀完既忘。我猜想這就是所謂的口水話文章。口水話,肯定指的不是具體的字詞,字詞的意思全靠作者去組合使用。例如賈平凹寫散文會經常用到陝西地方方言和大量的口語,但在整片文章裡,你不覺得突兀,反倒是一處令人難忘的亮點。我至今還記得一句話,屠狗扎的狼狗勢。陝西方言俗語,鄉下人經常說的一句話,意思大概和另一句俗語,打腫臉充胖子相似。賈平凹自己承認,也說過,他喜歡用陝西當地方言,因為在陝西這片地方曾經流行過得關中方言,是唐朝時候,乃至後來好多朝好多代的所謂的官話,雅言。很多老百姓嘴裡每天說的話,仔細查,你發現有些竟出自《史記》。例如陝西關中人常說的,例如畢了的畢,就出自《史記》。還有咥這個口語,出自《易經》。等等。
-
3 # 網賺小魚哥
這個要看你創作文章的方向了,如果你是寫給普通人們看的,偶爾來點口水話也不影響閱讀,但是你要是寫專業論文的時候就不能用口水話了。 例子: 事件列表如下: 9點 起床 11點 辦完所有事 下午2點 乘火車離開濟南 只有3個小時,去火車站附近的趵突泉、大明湖玩 . 口語: 9點起床,到11點辦完所有事,因為下午2點要走,留在濟南的時間不過3個小時,只能去火車站附近的大明湖走走. 書面語是: 早上起來已經是9點,辦完事已經過10點,2點的火車,所以留給自己的時間只有3個小時左右,好在大明湖跟趵突泉離火車站都不遠,所以決定就玩這個地方.其實都能看懂,但是書面語要更文雅一點。
-
4 # 英語五步法
要想了解口水話,建議你去讀老舍。
裡邊都是京城底層百姓,比如拉三輪車的駱駝祥子,他們的日常生活和言來語往。
如果不是十年動盪,沉湖自盡,老舍本來有望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可見他的文學造詣和對生活的深入體驗,都是得到廣泛認可的。
-
5 # 紅塵彌勒
寫文章能不能口水話,應該看是什麼樣的文章,需要什麼樣的表達語境和表現風格,而不是絕對化的一概而論。
其實,寫文章的大忌,並不是所謂的口水話,而是不文不白、半文半白的故弄玄虛之作。
假如要寫一篇說明文、議論文、政論文,那就一定要字斟句酌,保持文字的嚴謹性和縝密度,讓文章論點分明,論據確鑿,用事實和資料說話,從而保證文字的科學性、合理性,說理性,還有可信度。語言上,就要格外斟酌,是不是採用一些較為專業而又比較普及、可以看得懂的文字。
一篇飽受讚譽的好文章,是說理說得透,講事講得明,觀點立得住,立場站得清,沒有模稜兩可的含糊地帶,也沒有刻意造作的晦澀拗口語句。
有些拿莫測高深的理論嚇唬人的所謂高點文章,經常弄一些刻板句、殭屍句或無頭句相互攪拌,就把文章弄成了一鍋夾生飯,既不討喜也不明晰,無疑是失敗之作。
能把事情平平常常說清楚的,是順手;能把事情掰開了揉碎了講清楚的,是高手;能把詰屈聱牙變成淺顯易懂的,是聖手;能把事情越說越糊塗的,是孬手。
而如果是一篇創作型文章,比如小說之類的文字,則完全可以借鑑和採納相應的口語風格,使得文字看起來更活潑,更有靈性,也更接地氣。
這種借鑑口語化的小說創作風格,其實屢見不鮮,先賢大師們早已為我們做出了傑出的表率。
比如曹雪芹在他的傳世名著《紅樓夢》中,就經常採用這種明瞭而淺顯、形象而生動的句子,將人物活靈活現的展現在讀者面前,為我們樹立了一個特別真切、特別可信的藝術形象。
曹雪芹的主要敘述語言,大都採用老北京的口語形式,說起來氣韻連貫、形象鮮明、通俗易懂,使讀者一下子就記住了每一個人物的語言風格,也特別符合人物設定的身份特徵。
比如王熙鳳老遠高門兒大嗓兒的一句“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作者透過林黛玉的視角觀察,那個放誕而火辣的鳳辣子形象一下子就推到了讀者眼前,也就記住了這個賈府裡的“潑皮破落戶”。
而如果文縐縐的來一句:吾來遲也,未曾恭迎貴客,望其恕罪。則會讓人覺得這又是哪一塊朽木,搞此酸文假醋的勾當,完全不會和王熙鳳聯絡在一起。
也就是說,這個口語化與否,還要看當時的語境和氛圍,必須選取適合人物的語言加以描述,而不是通篇都是這樣沒有波瀾、缺少變化的文字格式語言。
寫小說的人尤其注意,人物要鮮活起來,必須讓特色的語句閃亮起來,而不是缺少風格的沉悶敘述。
而採用什麼樣的口語化,也要看這種語言的普及程度。我們可以經常看到如陳忠實、賈平凹等人鮮明的地方特色語言,還有大眾化的東北方言,若是受眾較少的閩、粵語方言,則很難在北方有市場,就是因為大部分人都不懂,搞不明白在說什麼,那豈不是白白浪費了作者的情感和心境。
文章採用適當的、精幹的口語語言,可以迅即將讀者帶入故事氛圍,讓讀者有一種身臨其境的親切感。
這也是很多小說作者最喜歡採用的一種敘述表達方式。
-
6 # 洛千緣書評
“口水話”=水文、流水帳、沒重點、邏輯混亂等,文章讓人看了半天不知道你要寫的是什麼?
或者是隻用一句話就能交待清楚的事,你七扯八址湊字數,硬是多扯出幾大篇來,這就沒意思了,這叫“水文”。
“水文”就是灌了水的文章,沒有“乾貨”。
打個比方:水文就好比一塊餅乾放在一個盤子裡,泡上水後成了“一盤”餅乾一樣,這樣的一盤餅乾是吃不飽的,換成文章來說的話,就只有三個字“沒看頭”!
也不是說文章不能“灌水”,這灌水要有目的性的灌!
比如“遞增資訊量”,就是你可以把“灌水”部分當“伏筆”來寫,為後面的內容做鋪墊,這樣文章前後就有了關聯,水文就不水了。
而流水帳就是把一件事平鋪記錄,羅列出一大串,事件不分輕重緩急,什麼事都要提一下,
比如:早上起床後,我先穿衣服,然後洗臉刷牙,然後吃了早餐就去上班……
然後忘了帶手機我又重新上樓,從包裡拿出鑰匙插進孔裡鈕了幾下開啟門,進門後就到處找手機,找了半天沒找到,最後在廁所裡找到了……
這種文章就是所謂的“流水帳”了,你看他口水說幹了也不知他到底要寫什麼,要表達什麼事情,試問這樣的文誰會看?
-
7 # 一筆飄紅
所謂的“口水話”就是口頭語,也叫口語。其實現在的網文更合適口頭語。原因有三:
1、容易理解,大多數人都能接收。
2、大眾化,更親民。
3、 有廣泛的受眾群體。
你有沒有發現在的網文中,容易火起來的都不是所謂的“高雅”語言,相反,而是大眾口語。
語言是人們交流勾通的工具,越簡單直白,起容易被大多數人理解接愛。
網路文章,只要把意思表達清楚,讓對方明白就可以了。有時有人刻意的玩“雅”反而讓人反感。
常看大咖們的號,發現他們的語言也沒有什麼刻意為之,多口語,通俗易懂,是人都能看懂。
當然,如果你想寫文章拿青雲,純口語怕是不行的。
所以寫文章想拿青雲還是不要用口語吧。、
如果你是買乾貨的。大眾化的口語還是讓更多人喜歡的。
誰原意絞盡腦汁去讀故弄玄虛的文章。
總之,縱觀網路語言,口語的多,讓人輕鬆閱讀。
-
8 # 大美西域胡楊57312731
在我看來,無生活意義,也無欣賞價值資訊,圖文等,象“八卦”類的東西,可視為“口水”或基本就是“口水”了。
我認為,“乾貨”一是反映真善美的時代要求,特徵。二是反映法治,社會正義,公平的主流認同。三是“三觀”向上,揚善,斥惡等等。 由上,“口水”,“乾貨”是兩個說法,有人好“口水”,這是與他個人學識,品行,教養有關。而大多數人,主流民意更喜歡,欣賞滿滿正能量的作品,作風,文風。 因此,什麼是“口水”文,什麼是“乾貨”文,公眾心中有桿秤,自然有譜,無需舉例。 (原創)^
-
9 # 人魚薇沫談成長
【人魚薇沫】這兩天看了一本書,全篇口水,我還要給人家寫書評,氣得我想扔書了,這作者寫的實在水得不能再水了。
一、滿篇沒一句正經話這本書是某個名人傳記,我就不說是誰了,因為這人名聲不太好。
或許是因為這個原因吧,作者一溜彩虹屁,我不知道他是不會寫,還是故意這麼寫的。
全是散文體,但是散文體也能夠說明白一件事。
比如他寫這名人小時候在某學校讀書,很矛盾,他說這個女孩家境優渥,但在70年初卻要出國受那份洋罪,我真是MMP
70年代雖然流行出國熱,但也沒幾個真付諸於行動的,因為對國外還不瞭解,看外華人也只是好笑,沒有以身相許去國外的。
估計是這名人要求他減去那些經歷的,可那些事人盡皆知呀,不如客觀如實說明更好,這樣捂著硬生生美化,更讓人無法接受。
在國外的生活也只是寫好的,70年代中國在國外生活有多難,可以想象,但輕描淡寫一筆帶過是哪樣?好歹舉幾件事例不行嗎?
我就想看看她是如何克服困難的,你沒有,總是歌功頌德的,有什麼可看的。
二、口水文特徵1.言之無物,說了半天,詞彙挺美,你不知道他說個啥事。
2.沒有中心主題,寫一篇文章,得有個目地吧,或是透過一些事例表達一個觀點,一個看法,或是一個批評(儘量少寫,國家不提倡),總之是需要有一箇中心思想的,你看完這篇文章或是書不知道他說個啥事,那就是口水文。
3.邏輯正確,看文章自己邏輯無法自洽,用自己的論證都能推翻自己的觀點,小說也是前後人設不符,自己啪啪打臉,細節讓人能夠挑出毛病……這都是口水文。
4.語言不連貫,那種溪水般流暢的文章固然好,但只要能夠把一件事說明白,讓人看過理順先後的都可以算過得去的文章。而一句話車軲轆似的說個不停,也說不清一件事的來龍去脈,就算口水文。
回覆列表
大白話,打油詩,童謠兒歌、俚語等書寫方式都是口水話,也是最️接地氣,最️活力的語言。
張孜《雪詩》雲:“江上一籠統,井上黑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後世則稱這類出語俚俗、詼諧幽默、小巧有趣的詩為“打油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