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shlsuo
-
2 # 歸蘭山貓頭鷹
其實,我的這個話題在農村的某些地方的確存在。
多數貧困戶在當地政府政策傾斜的幫扶下,積極配合,透過自身的努力,逐漸擺脫貧困,走上致富之路。
可是,有的貧困戶就不同了,當然,這是極少數極少數的人,萬中選一,他們習慣於滿足現狀,依靠政府給予的各項扶貧補償,""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戴著""貧困戶""的帽子,坐在家裡享政府的""福""。
由於種種原因,農村有些地方當時在劃分貧困戶界線的時候,讓一些條件比較好不屬於貧困的人鑽了空子,還有些是村幹部模稜兩可的親朋好友透過關係也乘機渾水摸魚的進來了,反而有些真正屬於貧困十分需要幫助的人榜上無名。
那麼,我所說的農村有些精準扶貧戶就像扶不起的阿斗一樣,不願配合脫貧,是什麼心態呢?
這類人本來自身素質很低,智力低下,勤吃懶做,別人勤勞致富有房有車有存款,他卻一無所有,被劃定為精準貧困戶後,靠著政府的補助,過著得個且過的日子。
他們為什麼不願意配合脫貧呢?其心態是:一旦脫貧了,政府每月的各種補助就沒有了,沒有了補助,就得靠自己去勞動。可是,他們勤吃懶做、不思上進、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思念已根深蒂固,倘若要他們像別人一樣勤勞致富,那簡直是要他的命,寧可餓死也不願意動腦動手。
他們把政府的幫扶補助當成""搖錢樹"",月月有進賬,躺在床上過逍遙日子。扶貧幹部引導他們怎麼才能儘快脫貧,他們口是心非,表面答應,其實是吃不了幹活的那份苦,總想一勞永逸的躺在貧困戶的椅子上靠國家扶貧。
所以,扶貧先扶""智""、""志"",顯得尤為重要,首先要把那種懶惰的等靠要思想徹底破除掉,引領他們有目的有思路的往一個方向走。只有這樣,思想解放了,目標明確了,這類人才會脫貧!
地方政府只要把中央的每項指示當做自己的任務,不要把他當成財源,什麼都可解決,有條件的地方,不要上級撥款,也同樣可做好扶貧工作。
我的同學在某村當村長,他靠城市人想在農村休閒建房,讓他按農村規定建三層,第一層無償交貧困戶,他們既可居住,又可開小店,第二三層歸城市人居住,他們到那裡拉動消費,繁榮了農村經濟,皆大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