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watsonlister
-
2 # 公益wlp
馬雲的退休能這樣看,因馬雲是創世人之一,不走也得走,因為企業要創新,有老的在創新永遠有阻止,走了能讓年輕人大戰宏圖!開創新開地,創造新的阿里巴巴!馬雲不走也得走!在反而起不了作用!但馬雲去了,但他不會閒著,要做的事太多!讓今後再論證馬雲!
-
3 # 標籤小編
風頭出境,必有後果。退也死,不退噎死。日本大股東。
不會有好下場,靠日本錢賺華人錢。靠銀行支援。美國就沒有支付寶,美國銀行是私人的。
-
4 # 光芒萬丈34957
最近網上大火的文章,是寧波人吳小平的“民營企業完成了扶助國有企業的使命,應該退岀了”。
馬雲十九年前建立了阿里巴巴,引進了美日資本,打敗了亞馬遜,沃爾瑪,成為世界最大的電商平臺。
張勇推出了天貓“雙十一”,現在已成了世界消費者的節日,張勇慧眼識候毅,推出了“盒馬鮮生”,現在已成為世界商業界的複製物件,說明張勇的才能值得信任。
馬雲是老師出身,又有大胸懷,下海經商,閱人無數,知道阿里需要什麼人,才會無保留支援,才有今天的阿里。
馬雲相信王堅,就力排眾議,不離不棄支援,才有“雲計算”的成功。
馬雲相信員工,就冒著做牢風險,開發出了“支付寶”,推出了信用分,方便了買家,賣家,支付寶成了惠民工具,讓大家不用在看銀行臉色行事。
可卻動了銀聯,銀行的乳酪,銀聯銀行聯合蘋果打壓支付寶,寧給蘋果手續費賺,也不給支付寶賺,典型的唯美論。
中國央行,銀聯,銀行高管幾乎都出自名校,都有留美經歷,喜歡美國金融的高大上,不喜歡支付寶的親民,所以不想讓支付寶成功,希望藉助外力取代支付寶。
可支付寶擁有幾乎所有華人民的支援,因為方便,實惠,快捷,不亂費,餘額寶給的活期利率超過銀行十幾倍,讓銀行很不爽,處處要給支付寶難堪。
華人民又是講義氣的,感謝馬雲帶來的方便,都買支付寶的帳,不離不棄支援支付寶,讓銀行更加生氣。
要支付寶支付併入銀聯大資料,要支付寶交保證金,要支付寶限額轉入,限額轉出,就是不讓支付寶發展壯大。
馬雲是大師級人物,知道自己還在阿里巴巴,支付寶,會給阿里巴巴,支付寶帶來危險,主動退出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主動退出支付寶法人,才能讓阿里巴巴,支付寶轉危為安。
國進民退是這幾年中國經濟的主旋律,從王石出局,姚振華出局,國有控股萬科,到山東首富魏橋出局,到民營石化出局,等等。
國有資本一直在支援國有企業,壟斷資本,壟斷土地,壟斷石化,壟斷電力,不讓民營企業進入最賺錢的行業。
阿里巴巴做為商業地產的最大競爭對手,支付寶做為國有資本最大的競爭對手,肯定會被打壓。
馬雲做為阿里巴巴的領導,支付寶的主心骨,只有激流勇退,讓位張勇,才能功成名就,去開拓國際市場。
只有阿里,支付寶在國外取得成功,阿里,支付寶才能在中國立足。
-
5 # 歲月如歌yctcy
馬雲宣佈一年後退休,辭去阿里董事局主席的職務。這個決定不會影響到阿里未來的發展。
有事實證明,阿里有一套很好的禪讓、輪崗制度。張勇也是因為獨特的視角觸點和出色的業績引人注目的。未雨綢繆,完成了新老交替的阿里巴巴,在一個時間段內,應該有能力將公司維繫在穩定發展的道路上。
-
6 # 體壇社會資訊
其實是好事,而且你將有幸見證中國史無前例的第一家大型公司順暢又完整的交接,在馬雲正式卸任董事局主席之前,阿里至少做了10年準備。
幾乎每一個創業者都想過要是公司缺了自己會怎麼樣,如何把企業健康並安全的傳遞下去,是無數企業都無法解決的難題。
中國是一個注重血脈相傳的國度,從有了朝代開始,就是父親的帝位由兒子來繼承,如果是外人接手,一般就預示著一個朝代的終結。自己辛苦打下來的江山怎麼會給別人?
發展到現在,辛苦打下來的江山變成了辛苦構建的商業帝國,下一代接班人的邏輯往往也是子承父業。
這也就是為什麼李嘉誠、劉永好會選擇自己的兒女作為企業繼承者。
可子承父業,最大的問題在於並不能把成功傳承下去。
阿里現在做的交接,就是在用“合夥人制度”打破這個困境。曾經也有“馬雲為什麼不把阿里傳給兒子”的話題熱議,但有一句古話叫做“富不過三代”,放在現在也無比合適。
2016年瑞士聯合銀行有份報告指出,家族式企業傳遞到第二代後通常大約有30%的存活率,傳遞到第三代就下降到12%,只有3%~4%的家族式企業能夠傳遞到第四代。
在中國,比如著名的山西海鑫鋼鐵,這個山西最大的民營企業,在2003年1月創始人李海倉在辦公室遇刺身亡後,不滿22歲的兒子李兆會不得不中途中斷學業,被推出來倉促接手了資產超過40億的海鑫集團。
顯然他沒辦法接手父親的關係網和各路資源,於是海鑫鋼鐵內部也成立了“總排程室”來幫助集體決策。
李兆會本人說過:“公司是我父親的,不能讓它毀在我手裡。”
但是接手後,李兆會並沒有能力將李海倉生前經營的人脈延續下去,又因為公司管理十分混亂,涉嫌造假,不喜實業,在10年之後,海鑫鋼鐵還是難逃破產的命運。
“子承父業”的邏輯顯得無比自然,卻往往又難保企業太平。
中國的創業浪潮其實誕生了無數優秀的企業,但是越來越多的企業家發現,長久以來沒有設立成熟的人才培養機制,後期的傳承變成一個頭疼的問題。
如果創始人由於某些原因突然離開,對企業的打擊往往會是致命的。
對於中國網際網路巨頭的BAT三家,影響會有多大呢?
不論這個影響力的判斷是真是假,但馬雲的回覆還是讓人玩味:“這個比例應該還要再低一些。”
實際上,為了這個企業傳承計劃,阿里巴巴準備了十年,早在2010年就建立了合夥人制度。
阿里用10年打造的接班人才體系,對如今的交接已經做好了足夠多的準備。
官方對於合夥人制度的解釋是:
阿里巴巴要求合夥人必須在阿里工作5年以上,具備優秀的領導力,高度認同公司文化,對公司發展有積極性貢獻,願意為公司文化和使命傳承竭盡全力。
如果阿里只依賴馬雲,在某種意義上將會是更大的風險。
阿里巴巴與中國其他網際網路公司最不同的一點,就是他從來沒有“矽谷執念”。
矽谷是當代高科技企業最集中的地方,也是科技從業者的嚮往之地。
國內很少有公司是因為同樣的文化聚齊了一批創業者,更多的是先建立公司再創造文化,學著矽谷把格子襯衫和牛仔褲變成程式設計師標配,大談使命和願景。
但矽谷文化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鼓勵個人英雄。
對於想要活102年的阿里來說,在馬雲卸任董事局主席之際,才剛剛年滿20週歲。如果能活到102歲,到現在也才只過了1/5的時光。
沒有人可以陪伴阿里走完102年,那麼中間就必須不能因為缺少了某個人而讓公司陷入危機。
阿里由馬雲創辦,阿里又揹負著更大的願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如果說0—1是創業者的魂,那麼從1—10就是守護者的魄,在阿里,守護者是無數經過篩選和磨練的合夥人及團隊,共同守護著一樣的使命願景。傳承文化和矽谷文化的大不同之處大抵在此。
馬雲不再擔任董事局主席,對於阿里的未來,其實並不需要擔憂。
合夥人制度用了10年的時間來沉澱和試錯,發現是成功的。
雖然人們提起阿里,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馬雲,阿里做的很多決策也容易被灌到他頭上,但阿里很多時候是在其他人的帶領下成長起來的。創立的這些年,他也一直在“讓”。
2006年,他將阿里巴巴公司Quattroporte職位讓賢於衛哲。
2013年,在淘寶網成立十週年,他在慶典臺上宣佈將阿里巴巴集團CEO的接力棒交給了陸兆禧。
直至今天,在經歷了一年的交接過渡期之後,又將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交付給逍遙子張勇。
加入了阿里11年的老將張勇,在內部有個說法:老肖是在高速路上換引擎的人,而且把拖拉機換成了波音747。
天貓是他的首次創業,在10年前他就創造了天貓雙十一這一個現象級商業盛世;14年主張“all in 無線”把手機淘寶變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移動電商平臺;無論是收購餓了麼,還是盒馬、蘇寧,都是張勇主導的重大決策。
在過去10年內,馬雲的每次交接,都驗證了自運轉的成功,無論是阿里和螞蟻金服、菜鳥、阿里雲發生過的管理層交接,不僅沒有發生危機,反而幫助阿里完成了一份漂亮的交接儀式,阿里很多重要的發展節點,決策都是一個團隊做出來的,只是他們沒有站在聚光燈下張揚。
阿里的每一次對外投資,外界總喜歡戲稱馬雲又把xxx買下來了,其實背後一直是接班人梯隊的深入考量,背後操盤手卻早已不是馬雲。
阿里用了10年培養起來的人才梯隊是無可替代的,能被記住的其實有很多人。嘴裡發展的每一個關鍵節點,身後其實有無數雙操盤手。
卸任董事局主席,無非是用行動證實,阿里不是馬雲自己的,而是合夥人團隊的。
在去年東方經濟論壇上,普京問馬雲為何這麼年輕就選擇退休,馬雲回答說:“總統先生,我不年輕了,昨天剛好在俄羅斯過了54歲生日。我創業19年,做了一些事,但還有更多熱愛的事想做,比如教育和公益。”
普京大笑說,“你比我年輕,我都66歲了!”
其實馬雲的年紀在企業家裡其實也不算大,並不是他幹不動了,卸任也不是退休了或者不創業了。阿里只是他夢想中的一個,花了他20年時間。只是希望提前讓合適的人接手,讓自己迴歸到初心上,去折騰自己想做的更多事。
無論如何,2019年的9月10號,都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
對於阿里,第一次嘗試了中國大型企業的傳承計劃,對於馬雲,真正的投入到自己想去幹的公益和教育事業;對於吃瓜群眾,就看到了一個企業家嶄新的活法,在55歲的生日去折騰自己熱愛的事情。
回覆列表
馬雲今年好像只有54歲,正是做事的黃金年齡,充足的經驗再加充沛的精力,不大可能去做老師,教書應該是退休以後的事;專心做慈善也應該太早。
有兩種可能:1 不做董事會主席,也可以專心掌舵,不管太多的瑣事。2 如果真的是退出阿里巴巴,以這個年齡段,那一定是要嘗試更重要、更有意義的事,到底是啥呀?算了!我們都不是馬雲肚裡的蛔蟲,別費心思猜了,靜觀其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