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學史談今

    劉禹錫,白居易都是喜歡搬家的詩人。劉禹錫半年能搬三次家,陋室銘這首詩就是在搬家中創作出來的。白居易也是在長安城搬家搬了遍。

  • 2 # 古硯古墨齋主

    他一生可以說沒啥仕途,卻淨是囧途。所以顛沛流離,大好河山快走遍,無心留戀也無心看,皆因他沒當上官腰裡也就沒盤纏。所以,他的發現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他還有自己的心願,“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搬家伴隨她一生,歹運也幾乎伴隨他一生,車麟麟馬瀟瀟,三吏三別一生糟!

    姑且回答這些吧,以後有空再聊。

  • 3 # 不會忘了吧

    歷史上搬家最多的詩人我不知道。現實中搬家最多的是我,我雖然不算詩人,卻也寫詩,也發表若干首,足跡已遍步二十多個城市。

  • 4 # 劉香芝

    孟母三遷的故事家喻戶曉,孟母為確保兒子孟子能有好的學習環境,三次遷居。但是唐代詩人劉禹錫半年經歷三次搬家的故事,卻很少有人知道。劉禹錫改革被貶蝸居於只有一張床大小的房間內,恰恰因為有此經歷,造就一代名篇《陋室銘》。

    劉禹錫在任監察御史期間,因革新得罪朝中權貴忠臣,革新失敗後,劉禹錫被貶郎州司馬,遷連州刺史及安徽和州縣通判。按照政府官員房屋安置條例,他應該住衙門裡三室一廳的房子。然而,郎州知縣是趨炎附勢之輩,乘機落井下石,安排劉禹錫於城南面江而居,劉禹錫沒有埋怨,反而高興寫下對聯貼於房門:“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郎州爭思辨。”

    知縣聽聞後肺氣都炸了,與師爺商量後,又將他從成南搬到城北河邊,房子面積減少到一間半,附近有一排排的楊柳,遇到此景,劉禹錫並沒有動怒,反而詩興大發藉此景寫下了詩句:“楊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

    知縣看到劉禹錫房間減半不怒反而還悠閒自得,更加變本加厲,安排人員將劉禹錫的住址從城北換到城中,這次房子更小了,只能放下一張床,一張桌子和一把椅子,真正的實現了“蝸居”。三次搬家發生在半年之間,好脾氣的劉禹錫也開始氣憤了。

    劉禹錫想想狗官也欺人太甚,心中有話,如鯁在喉,不吐不快。思索後,便憤然提筆寫下《陋室銘》,並請有名的書法家柳公權將詩句刻於門外石頭之上,豎立門前,以明心志。知縣知曉後,氣得一籌莫展,啞口無言。劉禹錫在和縣呆了一年多時間,和縣陋室也因此聞名。至今,很多遊客前往參觀,體會劉禹錫在陋室仍能保持高風亮節,坦然面對一切的心境。

  • 5 # 喜洋洋111888

    這個問有點糾,我只能檢我必較知道的。李白,杜甫,蘇軾都是流浪失所、犧犧惶惺惺相惜之卜呵沒有最,只有多了去了,純父化人政治上幼稚,要挨板子的。

  • 6 # 揭秘你眼中的世界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趙昚即位,任命陸游為樞密院編修官,賜進士出身。陸游上疏,建議整飭吏治軍紀、固守江淮、徐圖中原。時孝宗在宮中取樂,並未重視,陸游得知後告訴大臣張燾。張燾入宮質問,孝宗遂罷陸游為鎮江府通判。

    隆興元年(1163年),宋孝宗以張浚為都督,主持北伐。陸游上書張浚,建議早定長遠之計,勿輕率出兵。張浚派大將李顯忠、邵宏淵領兵出擊,收復靈壁、虹縣,進據符離,因李邵不睦,宋軍大敗(符離之戰),偏安之論隨即甚囂塵上。張浚上疏領罪,被貶為江淮宣撫使。

    隆興二年(1164年)春,陸游在鎮江任上結識張浚,獻策出師北伐,張浚讚揚為“志在恢復”。四月,“隆興和議”將籤成,陸游上書東西兩府,進言說:“江東之地,自吳國以來,莫不以建康為都城。臨安頻臨大海,運糧不便,且易受意外襲擊,皇上駐紮臨安,只能作為權宜之計。合約簽訂之後,皇上應駐紮建康、臨安,金朝來使,或到臨安、或到建康,這樣以來,可以爭取時間建都立國,而不令金朝生疑。”時龍大淵、曾覿掌權,陸游就對樞密使張燾說:“曾覿、龍大淵利用職權,廣結私黨,迷惑朝廷,今日不除,後患無窮。”張燾聞言奏報朝廷,孝宗大怒,貶陸游為建康府通判。

    乾道元年(1165年),陸游調任隆興府通判。有人進言陸游“結交諫官、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朝廷即罷免了陸游的官職。

    陸游乾道五年(1169年)十二月,朝廷徵召已賦閒四年的陸游,任為夔州通判,主管學事兼管內勸農事,陸游攜家眷由山陰逆流而上,採擷沿路風土民情,作《入蜀記》。

    乾道七年(1171年),王炎宣撫川、陝,駐軍南鄭,召陸游為幹辦公事,陸游得書甚為欣喜,隻身前往南鄭,與張季長、閻蒼舒、範西叔、高子長等十餘人同在南鄭幕府任職。王炎委託陸游草擬驅逐金人、收復中原的戰略計劃,陸游作《平戎策》,提出“收復中原必須先取長安,取長安必須先取隴右;積蓄糧食、訓練士兵,有力量就進攻,沒力量就固守”。

    陸游到王炎的軍幕後,常到駱谷口,仙人原,定軍山等前方據點和戰略要塞,併到大散關巡邏。時吳璘之子吳挺代父掌兵,驕傲放縱、多次因微小過失殺人,王炎不敢得罪。陸游建議用吳玠之子吳拱代替吳挺掌管兵權。王炎認為“吳拱膽怯、缺少智謀,遇到敵人必敗”,陸游反駁說:“吳挺遇敵,又怎能保證他不敗?如果吳挺立有戰功,更難駕馭。”至韓侂冑北伐時,吳挺之子吳曦叛敵,陸游的話果然得到驗證。

    十月,朝廷否決北伐計劃的《平戎策》,調王炎回京,幕府解散,出師北伐的計劃也毀於一旦,陸游感到無比的憂傷。大散關一帶的軍旅生活,是陸游一生中唯一的一次親臨抗金前線、力圖實現愛國之志的軍事實踐,這段生活雖只有八個月,卻給他留下了終生難忘的記憶。

    陸游半身像乾道八年(1172年),陸游被任為成都府路安撫司參議官,官職清閒,陸游騎驢入川,頗不得志。

    次年,改任蜀州通判;五月,經四川宣撫使虞允文舉薦,陸游又改調嘉州通判。

    淳熙元年(1174年)二月,虞允文病逝,陸游又調回蜀州通判。再任蜀州期間,陸游深入考察地方風土民情,並先後造訪翠圍院、白塔院、大明寺等當地名勝,愈發愛上了這塊天府之地,並萌發出“終焉於斯”的念頭。

    三月,參知政事鄭聞以資政殿大學士出任四川宣撫使,陸游大膽上書,建議出師北伐,收復失地,未被採納。五月,陸游主持州考,楊鑑奪得第一名,取得參加秋試的資格,陸游寫詩以資鼓勵。八月,陸游在蜀州閱兵,作《蜀州大閱》,抨擊南宋養兵不用、苟且偷安。十月,陸游又被派到榮州代理州事。

    淳熙二年(1175年),范成大由桂林調至成都,任四川制置使,舉薦陸游為錦城參議。范成大統帥蜀州,陸游為參議官,二人以文會友,成莫逆之交。南宋主和勢力詆譭陸游“不拘禮法”、“燕飲頹放”,范成大迫於壓力,將陸游免職。陸游就在杜甫草堂附近浣花溪畔開闢菜園,躬耕於蜀州

    淳熙三年(1176年),為迴應主和派攻擊他“頹放”、“狂放”,陸游自號“放翁”,進行反擊。六月,陸游奉命主管台州桐柏山崇道觀,以“祠祿”維持家人生計。

    淳熙四年(1177年)六月,范成大奉召還京,陸游送至眉州,懇請范成大回朝後勸皇帝“先取關中次河北”、“早為神州清虜塵”。

    淳熙五年(1178年),陸游詩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見,先後任命為福州、江西提舉常平茶鹽公事。

    淳熙六年(1179年)秋,陸游被任為江西常平提舉,主管糧倉、水利事宜。次年,江西水災,陸游號令各郡開倉放糧,並親自“榜舟發粟”。同時上奏朝廷告急,請求開常平倉賑災。

    十一月,陸游奉詔返京,給事中趙汝愚藉機彈劾陸游“不自檢飭、所為多越於規矩”,陸游忿然辭官,重回山陰

    淳熙十三年(1186年),陸游閒居山陰五年之後,朝廷才重新起用他為嚴州知州。陸游入京向孝宗辭行,時陸游詩名大勝,孝宗於延和殿勉勵陸游說:“嚴陵山青水美,公事之餘,卿可前往遊覽賦詠。”陸游在嚴州任上,“重賜蠲放,廣行賑恤”,深得百姓愛戴。閒暇之餘,陸游整理舊作,命名為《劍南詩稿》。

    淳熙十五年(1188年)七月,陸游任滿,朝廷升為軍器少監,掌管兵器製造與修繕,再次進入京師。

    紹熙元年(1190年),陸游升為禮部郎中兼實錄院檢討官,再次進言光宗廣開言路、慎獨多思,並勸告光宗帶頭節儉,以尚風化。由於陸游“喜論恢復”,諫議大夫何澹彈劾陸游之議“不合時宜”,主和派也群起攻之,朝廷最終以“嘲詠風月”為名將其削職罷官。陸游再次離開京師,悲憤不已,自題住宅為“風月軒”(應該回到了山陰)

    嘉泰二年(1202年),陸游被罷官十三年後,朝廷詔陸游入京,擔任同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一職,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並免去上朝請安之禮,不久陸游兼任秘書監。

    編修國史其間,因韓侂冑主張北伐,陸游大力讚揚和支援,給予種種合作,並應韓侂冑之請,為其作記題詩,勉勵韓侂冑抗擊外侮,為國立功。

    嘉泰三年(1203年)四月,國史編撰完成,寧宗升陸游為寶章閣待制,陸游遂以此致仕,時年七十九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考成績剛過錄取分數線,有繼續讀高中的必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