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度度狼gg

    在目前的許多網路文章中,都把1945年春的湘西大捷,視為王耀武抗日生涯的巔峰之戰,一通通吹得神乎其神。然而如果深耕抗日戰爭史,你就會發現,隨便派個八路軍的主力旅長過去指揮第四方面軍,湘西會戰的戰果都應該會更巨大更完美,筆者恰恰以為,這是王耀武軍事能力下滑的開始。

    (第四方面軍司令官王耀武)

    這裡絕對沒有誣衊抗日名將的意思,因為1945年湘西會戰的雙方實力差距非常明顯:日本人動用了第20軍的四個師團和第11軍的一個師團(從全州出動),而實際上全體出動的僅有一個第116師團(甲級師團),其它第47師團、第64師團、第68師團各只派出了一個支隊(均為旅團級),第11軍之第34師團則只出動了一個木佐聯隊。

    除了第116師團因被升格為甲級師團(三單位制),滿編兵力仍有20000人左右外,此時日軍師團普遍在13000到14000人左右,並且坂西一良第20軍的其它三個師團都是渣渣,要麼是乙級師團,要麼是下轄兩個“獨立步兵旅團”的丁級師團。即便是第116師團,也因為在衡陽戰役中的慘重傷亡,部隊裡充斥著大量新兵,至於第64和第68師團更不用說了,而第47師團乾脆是在國內新編的。

    (第三方面軍司令官湯恩伯)

    真正擔負“芷江作戰”主攻任務的,其實只有第116師團、第47師團重廣支隊、第68師團關根支隊(配屬第34師團的那個聯隊),分三路攻向雪峰山,滿打滿算不超過50000人。而第64師團的一個獨立步兵旅團、另外兩個獨立混成旅團(注意番號區別)都是在戰場外圍,擔任牽制性的作戰任務,所以鬼子總兵力根本不到80000人,其中主攻方向更是隻有約50000人。

    而應戰的中國軍隊兵力高達九個軍26個師20餘萬人,其中僅作戰主力第四方面軍就有近12萬人馬,包括王耀武基本部隊的第74軍、第73軍、第100軍和胡璉的第18軍。參戰部隊同時包括湯恩伯第三方面軍所屬兩個集團軍(李玉堂和王敬久)各一部,以及湖南地方部隊等等,另外,還特地從昆明空運來廖耀湘的新六軍作為總預備隊。

    (陸軍總司令何應欽)

    上述各軍中,新六軍是全套美械裝備,那是駐印軍的編制標準,第74軍、第73軍和第18軍也完成了半數的美械換裝,比如第74軍的51師、第18軍的11師等等,也就是說,王耀武可以調動的美械和半美械部隊,總兵力也不低於10萬人。湯恩伯第三方面軍也有部分部隊開始換裝,所以中國軍隊不僅在兵力上,包括在整體裝備上,也完全碾壓當面日軍。

    這還不算,日本人之所以攻擊雪峰山,是想摧毀山那邊的芷江空軍基地,也是中美聯合航空隊當時最大的空軍基地,駐有戰鬥機和轟炸機300多架。很顯然,芷江機場距離戰場出奇的近,不僅戰機滯空時間特長,掃射轟炸完了以後分分鐘加油掛彈重新來過。所以在湘西會戰中,中國軍隊佔據著絕對制空權,注意是絕對,日本陸航一點點機會都沒有。

    (王耀武和美軍顧問)

    而且芷江基地由於空運便捷,還儲存了海量的彈藥汽油和糧食,尤其是美械彈藥非常充足,所以前線部隊完全不用擔心後勤供應問題,撒開了歡掃射就可以了。在美軍的協助下,什麼醫療、通訊、工程方方面面也都通通不是問題,連湘西民眾也大力支援抗敵,踴躍組織武裝襲擾日軍,之前寫過關於湘西“嗅槍隊”的文章,想必鐵粉們都記憶猶新。

    還有一點,那就是湘西的雪峰山脈非常險峻,特別適合阻擊戰、游擊戰以及合圍作戰,抗戰八年,日軍始終未敢窺視湘西,也是因為地形之複雜。那麼好了,如此明顯的軍力優勢,徹底佔據天時地利人和,只要不是特別的蠢才,這個仗有打不贏的道理嗎?然而在戰役之初,王耀武還是做不到信心滿滿。

    (羅卓英曾經是王耀武的上級)

    湘西會戰的最高指揮官,得算是坐鎮芷江七里橋督戰的陸軍總司令何應欽,當然了,只是督戰而已,實際負責的仍然是前出到安江的第四方面軍司令部,王耀武和參謀長邱維達研究了半天,制定的作戰計劃要旨是:讓開當面,剪斷兩翼,分割包圍,聚而殲之。這個作戰計劃看起來很拉風很有氣勢,其實還是上高會戰和第三次長沙會戰的核心理念:“後退決戰”。

    也就是說,時間已經進入1945年,中央軍精銳部隊仍然缺乏跟日軍對攻的勇氣,總想先挫日軍鋒芒然後再說,王耀武跟隨羅卓英和薛嶽征戰多年,耳燻目染,仍然不能免俗。筆者並不贊成過度美化抗日將領的軍事能力,實際從之前常德會戰和衡陽會戰的程序來看,王耀武作戰雖然賣力雖然勇猛,但是其大兵團指揮能力真心一般,主要是官升得太快了,從軍長到集團軍副總司令、總司令再到方面軍司令官,僅僅兩年時間,他當個軍長最合適。

    (胡璉)

    怎麼形容呢?湘西會戰的開局,就好像一個殘廢拿著一把水果刀,主動攻擊一個掄著狼牙棒的壯漢,然後壯漢還先讓了三招,任憑殘廢先動手。那麼結果也是註定的,三路日軍最開始的進展貌似順利,因為第四方面軍已經“讓開當面”,等到王耀武的部隊還手時,戰場情況瞬間變得一邊倒了,在湯姆遜衝鋒槍和美式山炮的打擊下,日本鬼子完全招架不住,很快就敗下陣來。重廣支隊對美械部隊的評價是:“重慶軍的戰鬥意志及戰法,與過去的中國軍完全不同,面目一新,火力的集中極為準確巧妙”。

    而中美聯合航空隊的空中打擊,更是讓日軍吃盡苦頭,整個湘西會戰期間,只有最後時段日軍出動過兩架運輸機冒險空投食品和藥品,其他時間根本看不見日本飛機。戰場上,美製戰機不斷投下炸彈和燃燒彈,把日本士兵一個個炸成了“火人”,並且在空中還可以觀察到日軍的一切動向,給王耀武的作戰指揮提供準確的情報,日本人的回憶是:“敵機反覆來襲,掃射轟炸,猖狂之極”,要說日本人也真是不要臉,1937年和1938年他們何嘗不是如此猖狂。

    (何應欽)

    比如1945年4月12日,日軍34師團木佐聯隊進攻新寧,守軍是第74軍第58師的一個營,就是這個營硬頂了數千鬼子三天,給日軍以大量殺傷後全身而退,這在之前簡直是不可想像的,所以說,王耀武在湘西會戰中手裡的牌,遠遠硬於對手,有點忒小心了。戰至5月4日,日酋坂西一良中將已經發現情況不妙了:兩翼的兩個支隊被肢解擊潰,中路第116師團陷入重圍,於是下令全線撤退。

    也是這一天,王耀武下達了全面反攻的命令,時間稍稍有些晚,如果早於日軍撤退之前總攻,這50000鬼子兵全得報銷在雪峰山下,即便如此,王耀武仍有機會,那就是從常德南下的胡璉第18軍先頭部隊,業已迫近雪峰山的“山門”。其中楊伯濤全套美械的第11時,僅用兩個小時就擊潰日軍,完全控制了山門兩側的高地,關門打狗的態勢正在形成。奉岡村寧次命令到邵陽瞭解戰況的派遣軍總參謀長小林淺三郎,得出的結論是:現在已經不是要不要撤回來的問題了,而是還能不能撤回來!

    (廖耀湘)

    第 116師團各聯隊撤出山門時,屬於不要命的狂奔,也就是冒著山上第11師的槍林彈雨,攜帶傷員強行突圍,如果王耀武投入胡璉第18軍的全部封鎖山門,曾經在常德、在衡陽給華人民帶來巨大災難的第116師團,完全可能被全殲在這裡。最終,在何應欽“窮寇勿追”的態度下,王耀武電令第11師放了一個口子,也沒有將胡璉所部全部壓上,第116師團逃出一半人馬。

    湘西會戰歷時一個多月,中國軍隊以傷亡20000人冒頭的代價,斃傷日軍35000餘人,即便是日本人自己,承認的傷亡也有27000餘人,是全面抗戰八年中,中國軍隊唯一一次傷亡少於日軍的大型會戰,其中還俘虜了400多鬼子兵,不過大多都是少年兵。然而由於高層指揮上的過分小心和失誤,在絕對優勢的軍力下,最終卻未能全殲任何一個鬼子聯隊以上建制,也沒有繳獲一面聯隊旗,總是感覺差點意思。

    所以對湘西會戰最準確的詮釋,是王耀武“大敗”當面日軍,用“完勝”是不恰當的,因為確實有美中不足。王耀武這一年當選所謂的“中委”,開始從軍人向政客轉變,從此以後,沒見打什麼好仗了。

    (岡村寧次)

  • 2 # 論戈

    1945年4月9日,於整個二戰戰場上已經處於頹勢的日軍,忽然在湘西發動大規模的進攻戰役。

    這些日軍由5個師3個獨立旅團組成,一共10萬兵力,由坂西一良中將為指揮官,在湘西發動攻勢。目標直指芷江機場。

    日本在那個時候正受到盟軍的步步打擊,戰場情勢危急,兵力也處於緊缺狀態。卻依然為了佔領一個機場,而冒險調集大軍。因為芷江機場在當時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中美混合編制的空軍,從芷江機場起飛;不但輻射入侵南中國的日軍,甚至能發動對日本本土的襲擊。

    已經成了日軍的眼中釘。垂死掙扎中的日軍,便來勢洶洶的企圖包圍芷江機場,拔除來自中方空軍的威脅。不過日軍的這次猛攻,卻受到了迎頭棒打。

    日軍的調兵遣將,當時重慶政府也看在眼裡,便下令提前修築防禦工事。並調集26個美械師,共超20萬兵力,囤集在西南戰場前線。準備誘敵深入,一舉殲滅。

    戰前日軍還沒有察覺到,由於中國遠征軍在緬甸已經打通了滇緬公路,武器裝備正從國外源源不斷的輸入中國。中國軍人的火力已經有了極大的提升,甚至野戰炮和迫擊炮的配置比例,還要高於日軍。這可是抗戰以來首見。

    當日軍像往常一樣,以為自己依然佔據力量優勢,而一路突進時。卻不知不覺進了中國軍人為其設定的陷阱裡。

    從藍田到新寧,中國軍隊有計劃的且戰且退。但展現出來的作戰能力,已讓日軍大為吃驚。其中光是在新寧城,中國僅用一個營的軍力,便抵擋住了日軍一個師團。雙方激戰三天三夜,殲敵數百,重創日軍。

    這種級別的防禦戰鬥,之後還相續發生在武陽、武岡:進攻武陽的日軍,在和中國軍隊激戰後,狼狽潰逃;進攻武岡的日軍,則在持續20天的戰鬥後,被殲滅。

    作為日軍主力的116師團,因為中國軍隊的誘敵戰術,則比較順利的一路進軍,最終在雪峰山和中國第79軍、第100軍遭遇。到了雪峰山,日軍才發覺自己已經進入中方佈置的陷阱裡。

    中國軍隊火力充沛,戰鬥意志旺盛,試圖將日軍分割包圍在複雜的山地地形中,將他們殲滅。日軍只得向上級求援。但以當時中國守軍的規模,要順利完成扭轉戰局,至少需要一支10萬人以上的龐大援軍。日本根本無法抽調出人手來,只能否定了其增援要求,下令116師團撤退。

    日軍想逃跑,中國軍隊當然不會讓他們輕易逃掉。其中116師團下的109聯隊,便馬上被包圍在馬骨徑。經過兩天戰鬥,日軍徹底絕望,嘗試投降。在被中方拒絕後,將軍中的傷員殺死,做自殺式衝鋒,被全部殲滅。另外兩個聯隊已經毫無戰鬥意志,只要跟中國軍隊稍微接戰,便馬上潰退。一直被圍追堵截,最終在5月底,少數殘部才逃出,回到湘西會戰前的地域。

    自4月9日-6月7日,湘西會戰結束。中國以1.5萬人的傷亡,殺傷日軍3萬餘人,繳獲1650匹洋馬和大量軍械,奪取軍旗超過90面。獲得了一場漂亮的大勝。

    湘西會戰可以說是抗日戰爭的一個轉折點,至此之後中國軍隊由被動防禦,開始發起主動進攻的號角。此時的中國軍隊,不管是武器裝備,還是精神面貌都得到了一次大提升。日軍在湘西會戰後也驚歎:

    “火力強大,鬥志頑強,已經判若兩人。”

    可以說,至二戰結束為止,中國一系列進攻戰役的勝利,正是這種實力變化的必然結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代中國以黃色為尊貴,為何現在黃色在中國成了色情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