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鋒朔有文

    中國歷史自三皇五帝開始,透過禪讓制來更替人主,到夏朝建立奴隸社會,才從禪讓制演變為奴隸制,王位接替也由禪讓制轉變為嫡長子繼承製,步入家天下時代。直到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統一的帝國,稱始皇帝,才標誌著中國由奴隸社會轉變為封建社會。

    從秦朝開始算中國曆代皇帝的豐功偉績的話,由於之後的皇帝太多,也不是所有皇帝都建立了豐功偉績,所以還是以該朝代的代表皇帝來考量吧。

    ①秦朝的代表皇帝是秦始皇嬴政。他是秦朝的開國皇帝,在王位25年,帝位12年,因病去世,終年49歲。秦始皇建立的君主專制中央集權,以及中央實行三公九卿制,地方實行郡縣制,都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②漢朝的代表皇帝是漢武帝劉徹。漢高祖劉邦雖然是漢朝的開國皇帝,但由於他並沒有來得及在帝位施政,建立豐功偉績,所以不論。而漢武帝劉徹則不同,他在位期間,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透過推恩令削弱王宗貴族的權力,還打擊地方豪強,創立了刺史制度,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和監督。而在文化上,他採取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由此,儒學思想成為國家正統思想,充分發揮了儒學的教化作用,穩定了社會,鞏固了政權。在軍事和外交上,劉徹派大將霍去病、衛青穩固邊疆,進一步提高了漢朝的國際地位,並且派張騫出使西域,開闢了“絲綢之路”,擴大了商貿範圍和文化傳播範圍。而這些,都成為後世皇帝建功立業的模範。

    其後,由於戰亂和社會動盪、國家分離,很多皇帝的能力都沒有得到明顯的體現,因此,我就跳過了三國、兩晉、南北朝這三個時間段。

    ③隋朝的代表皇帝是隋文帝楊堅。他是隋朝的開國皇帝,在位期間輕徭薄賦,勤勉於政事,並且在皇宮開啟了節儉之風,在官員治理上大殺貪官汙吏,留意民間疾苦。在農制上,繼續推行均田制,削弱豪強勢力,從而使農業的基礎地位得以穩固,並保障了國家財政收入;在官制上,他在中央施行三省六部制,在地方簡化行政機構,細分職責;在選用人才方面,他廢除了九品中正制,開創科舉制,士人可以透過考試來做官,光宗耀祖。而這些制度的開創,則為後世朝代國家機器的執行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這尤其在後來的唐代成效顯著。

    ④唐朝的代表皇帝是太宗李世民,但卻又不得不提玄宗李隆基。相比太宗在歷史中的地位,玄宗雖然比不上,但他卻見證了唐朝最鼎盛的時代。李世民在未繼位前,是李淵次子,因在推翻隋朝的戰鬥中有功,建國後被稱為秦王,任尚書令。當時由於經過了武將擁兵割據,國家還並不是很統一穩定。李世民帶領手下將士先後消滅了王世充、竇建德等割據勢力,逐步統一了全國,為唐朝政局的穩定建立了不朽的功勳,因此,李世民算是唐朝真正的開創者。後來,由於他不是太子,但因為自身擁有的功勞過大,被太子李建成嫉恨,最終釀成了“玄武門”之變的慘禍。這對於其父李淵和他自己,都是心中永遠的傷痛。

    李世民繼位後,充分發揮了他自身的才幹和心胸,為唐朝的鼎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中央,他選拔賢人,任用能人,善於納諫;在地方,他輕徭薄賦,寬刑簡法,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調製,以及府兵制,不但為人民安身立所,還減輕他們的負擔,被人民稱為“聖君”;在對外上,他採用“中國既安,四夷皆服”的方針,不輕易用兵,不主動欺壓外國,但對於他國的挑釁入侵,則堅決回擊;在處理少數民族問題上,他兼收幷蓄,包容萬物,因此,李世民被少數民族首領稱為“天可汗”,受到萬國敬仰。

    李世民執政期間,為唐朝及後世君主樹立了典範,也奠定了唐朝最強盛的時代,這一時代被稱為“貞觀之治”。

    玄宗李隆基,勵精圖治,想要恢復並重建其祖太宗的功業,也是非常有才幹,任用賢能,虛心納諫。他選用有才能的人才做地方官,他撤換無才的庸人回家,由此使朝政顯示出難得的清明之勢。他任用姚崇為宰相,壓制豪強,削減僧尼,減少寺院,從而進一步消除了由於宗教產生的民間信仰問題。再加上戰勝了自然災害,使人民恢復生產生活,恢復經濟,唐朝也又一次煥發出了勃勃生機。李隆基的選賢任能,改革弊政,清汙去濁,鼓勵生產,使得唐朝政局安定,國富民強,經濟文化也達到了頂峰。比如後世家喻戶曉的詩聖杜甫、詩仙李白等,都出現於這一時代,這一時代也被稱為“開元盛世”。在這裡我著重提功績,因此他晚期的昏庸,就不提也罷。

    ⑤宋朝的代表皇帝是宋仁宗趙禎。宋朝自建立起,就已失去了唐朝時遼闊的疆域,但由於宋朝主要疆域在中原、南方,因此也進一步發展和開發了南方,使得宋朝也成為歷朝歷代中表現非常富庶的國家。翻盡宋朝史料,其中最中意的還是仁宗趙禎。本來還想提神宗的改制變法,但由於沒有堅持,也就不提了。

    仁宗趙禎在位期間節儉宮用,提倡節儉能夠以身作則,也的確是一個好皇帝。而且,他能夠明面是非,不為人所惑,採納諫官建議,削減宮人,包括自己的梳頭近人。由於在他在位期間,冗官冗兵冗費嚴重,大大增加了財政負擔,使得財政空虛難以應對西夏和遼的進攻,無奈只能屈辱求和,透過納歲幣來取得安寧。但是,歲幣的付出卻又進一步增加了財政負擔。而統治集團內部又矛盾重重,皇親國戚、貴族大臣都只為謀求自身利益,而不關心國家,不關心人民,由此使民憤怨起,起義不斷。為了挽救這一危機,他提拔范仲淹為宰執,負責改制改革,治理“三冗”問題,減輕財政負擔,充實人才,這時期被稱為“慶曆新政”。但是,由於觸及到王公大臣的利益,被抵制反對,無奈趙禎只得罷免范仲淹,新政亦沒能嚴格施行。於是,宋朝又開始了“積貧積弱”的時代。趙禎雖然仁愛,但卻過於仁愛,缺乏立志的恆心和魄力,由此也並沒有完成他的建功立業、建立盛世的心願。

    ⑥元朝的建立離不開成吉思汗鐵木真,他建立的蒙古國征服鄰國,征服西域,所向披靡,為元朝廣袤的疆域奠定了不朽地功勳。而這個時代,也是中國歷史上疆域最廣闊的時代。後來元朝的建立,也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統一全國的朝代。

    ⑦明朝的代表皇帝是明成祖朱棣。本來想寫太祖朱元璋,畢竟是開國皇帝,他的功績自然就是使中國重新統一,重新安定。也建立了很多新的制度,比如設立督察院、設錦衣衛,進一步加強了中央皇權。但是,在國家的治理上,還是寫明成祖朱棣更加突出。

    朱棣執政後,繼續延續了建文帝的削藩方針,因為把握軍權,所以朱棣削藩、解除藩王的兵權比建文帝來的更加直接果斷,從而鞏固了中央集權。

    而還要提出的就是朱棣在東北設定了奴兒干都指揮司,管轄黑龍江、烏蘇里江、庫頁島等地,使得這些地區正式歸屬於中國。後來又派太監鄭和去下西洋,加強了與外國的交流,並使中國被萬國朝拜,成為世界的中心。當然,這也離不開朱棣好大喜功的個性。

    我們現在嚮往的皇城紫禁城和明長城,就是這一時期修建的。而這,也是他在歷史上留下的痕跡。

    在文化上,《永樂大典》、《四庫全書》流傳後世,《永樂大典》更是被稱為古代類書之冠。

    後來,他又開始了北征,五次漠北親征,也進一步解除了元朝復辟勢力的威脅,為後世子孫的平穩繼承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⑧清朝的代表皇帝是康熙帝。清朝,又是一個少數民族全面統一中國的朝代,清朝統治集團在文化上的主動融合,也為清朝的穩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中康熙帝和乾隆帝都非常突出,他們建立的盛世也被稱為“康乾盛世”。但我還是比較讚賞康熙帝,他雖然不是開國皇帝,但是卻為清朝政局和國家疆域的穩定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康熙帝在年僅十六歲時,就以極高的智慧和雄才成功清除了在他幼時專權的鰲拜和其黨羽,穩固了朝政,從此開始施展自己的才幹和志向。他在治理國家上偏文治,重視農業,興修水利,獎勵墾荒,減輕農稅,並且廢除了滿人的圈地制度,使各民族人民都能正常的生產生活。他還修建了大運河,溝通了南北經濟,從而為商業的繁榮提供了硬體基礎。在用人上,他對各民族官員一視同仁,並健全科舉取試,破格選拔人才。他還組織編撰了《古今圖書整合》《康熙字典》等書籍。

    他大力提倡自然科學,進行全國土地測量,完成了《皇朝全覽圖》的繪製,並在此基礎上進行稅制改革,規定人丁稅按照戶籍上冊,並且新增人丁還永不加稅。除此之外,他還多次減免賦稅,從而使民心所向,國富民強,使得清朝成為當時最強大的封建帝國。

    在武功上,他平定三藩,征服了明朝遺民,穩固了政治;他還降服了控制檯灣的鄭成功孫子鄭克爽,使得中國重新歸於統一,維護了全國領土的完整;面對入侵的沙俄軍隊,他勇於出擊,驅逐出境,並簽訂《尼布楚條約》,劃定了中俄東部邊界線,設立了黑龍江將軍,駐守北部邊疆;他平定了回疆、準噶爾等反動貴族的叛亂,加強了多民族帝國的統一,奠定了中國今日的疆域,這也是他最大的貢獻。

    以上,就是我總結的最有代表性的中國曆代皇帝的豐功偉績。

    參考文獻:《中國曆代帝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教師體罰小學生時是什麼情緒和心態?體罰學生違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