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放歡喜
-
2 # 八卦研究室
有一本描述張道陵白日羽化的書,叫《五斗米教》,是清末的線裝版,很完整,筆者閱讀過一次,便歸還了人家。
張道陵是西漢張良第八代後人,生於臨安於潛鎮南的生仙山,山上有一座道觀,為張道陵故宅。
張道陵長得高大魁梧,龐首廣額,朱頂綠睛,高鼻方臉,英氣逼人。不僅長相異,且聰明絕頂。7歲時,就已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尤其精通《道德經》以及河圖洛書等。
永平年間,他做了縣令。他雖然身在官場,卻一心鑽研修煉的奧秘。不久,便辭官穩居於天目山。
張道陵是中國道教的創始人,他是道教祖天師,又稱第一代天師。他收徒必須交納五斗米,以備饑荒之用。因此,他創立的道教又稱“五斗米教”。
公元156年,張道陵123歲,是年九月九日,將諸秘錄、斬邪二劍、玉冊、玉印授長子張衡,乃與夫人雍氏登雲臺山,白日升化。
後人稱他為"張天師"。
-
3 # 使用者395456950052599
1、盤古、女媧、伏羲為代表的上古神系。這個體系相對比較簡單,很多形象直接來源於古代部落領袖和英雄。這裡的神最接近希臘神話神的形態,以展示力量、健美或智慧獲得神格,等級觀念不強,也沒有什麼明顯的仙凡有別之類的觀念。但是可能也由於其部落首領形象的緣故,後世並沒有太多的崇拜。
2、《山海經》為首的怪物體系。這個體系相對獨立,而且沒有什麼系統。事實上《山海經》的記載更多地是異獸和怪物的集合,妖和神之間也沒有明確的界限,完全是一個各種詭異的物種和超自然存在雜處的混沌世界。這個體系後來被各種筆記小說所繼承,比如《搜神記》、《酉陽雜俎》等。雖然談起來似乎最危險,但卻是最光怪陸離也最可愛的一個體系。
3、以玉皇大帝為中心的道教神系。這個體系何時成型已經難以考證,但確實是最為人所知,也是等級制度最為森嚴的一個體系。它最終統一了很多概念,比如神的權力體系、四方大帝(順便說一句,咱們這個體系中大帝隨便一個山頭都有,不值錢)、星宿和天仙體系,以及地仙和散仙等。很多神怪小說中的神基本上都從這裡來,典型的是《西遊記》,《封神演義》中也有很多客串登場的。
4、另外,還珠樓主構造的崑崙劍仙體系和這個神繫有一定的聯絡,從性質上來說大體上屬於散仙,但有很多獨特的地方,例如引入了“魔”這個原本屬於佛教的概念。民間崇拜的地方神。往往是平民在傳說中獲得神格,比較典型的比如媽祖,還有更早一些的山鬼。這類神的形象並不很固定,經常被融合到神系3當中的某個形象中去作為化身存在。
5、除此之外,我們也還有以如來為核心的佛教體系。事實上佛教的佛和我們所說的神之間還有一些界限,不能簡單地等同;另一方面也是這個體系更多地算外來文化。雖然融合得很完全,但如果說背景,我卻還是覺得應從印度文化中去尋蹤。
如果說成系統的神話體系,我想大多數時候我們會說神系3。但這個體系並不是嚴格的系統。事實上,這個體系的組成相當複雜,因為它的很多形象都是從其它體系中借來的,比如王母娘娘。這個形象最初來源自西王母,但西王母在《山海經》裡的描述更多地算是一個大妖怪,掌管瘟疫和災難。後來形象逐步改變,突出女性化和端莊典雅的特質,最終演變為如今的王母娘娘形象。
為了獲得統一的等級體系,神系3還為神仙們賦予了一大堆的職務和地位,以容納神系1和2。比如它尊女媧伏羲等來自神系1的神為上古大神(不過古神們很忙,等閒不露面);也匯入了來自神系2中的具備了神格的怪物,比如西王母,雷神,燭龍等;甚至還有舶來神系的,比如觀音菩薩,她(注意:佛家最初的觀音形象是男性,到了我朝之後才演變為女性形象)本職可以理解為西天駐天庭領事館總領事,但也在民間兼職擔任一些送子之類的神職。
每個融入的神,基本上都會獲得一些職責和管轄物件。但強行把原本不同的神系粘合在一起必然在技術上出現不一致的地方,這也使得一些職務上出現了重複甚至矛盾,比如設定了關二爺趙公明兩位武財神後,還要搭配文財神,而且趙公明是為數不多的幾位善惡兼具的神:他是財神,也是瘟神。這也是我說這個體系相對混亂的原因。
另外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是佛家和道家在幽冥世界的神系很多時候是重合的。比如十八層地獄,這是佛家的概念,但進入中國後引入了十殿閻君,又成了道家的一部分。但與此同時,它還是保留了地藏王菩薩,而且還是幽冥世界中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這背後可能體現了幽冥世界神系的發展脈絡,個人猜測,幽冥世界的概念應該更多地來自佛家世界觀的入侵吧。 有興趣的朋友推薦看一套書:《中國神怪故事大觀》,上下卷。裡面有詳細地對各個神話體系聯絡和交叉的講解,非常有趣。
-
4 # 悠然布衣
什麼是神話呢?大概就是說是民間文學,是遠古時期人民集體的口頭創造。是有這麼幾個條件的,一個是在遠古時期,一個是集體創作或者個人創造集體參與傳承的,也就是說創造者、傳承者需要對這個神話也是認可的。
比如盤古、女媧這類上古神靈或者風神雷神,是先民在懵懂的對先祖、對大自然的信仰當中集體創造出來的,他們對於這一類的神靈是認可的,認為是真實存在的。而例如鴻鈞這一類的出自小說當中的,是創作者有意識的寫故事的時候創造出來的,大家都知道這個是虛擬的人物,自然是算不上是神話了。當然了,也有一些人物也是個人創造出來的,但是在時代的演變當中,更多的人參與到這個創造與傳承當中,使得他也變成了神話人物。比如《山海經》當中的西王母,在創造出來後,後世的人去傳承創造,使得西王母慢慢的演變成了女仙之首,王母娘娘。這個也屬於是集體參與傳承的。
所以我們簡單的說比如鴻鈞這個角色,也是個人創造的,但是如果在未來漫長的數百年乃至數千年,都有人對其傳承、傳唱。那麼千年後他也可以算得上是神話人物了,當然了,至少現在而言他還算不上,只能算是小說人物。因為大多數的人還都是知道這是一個小說人物,而不會去祭拜他。
中國的神話體系是比較的混亂的,也難以將其劃到一個體系當中。我們粗略的去劃分的話,大概可以劃分出以下幾個體系:
山海經神話體系:《山海經》是先秦時期的一本重要典籍,也是記載了神話傳說的最古老的一本典籍(但是其實《山海經》可以說是糅雜了多種神話的混合作品)。書中的神話以帝俊為最高神,還有例如西王母、燭陰等等異獸和神靈存在。主要可以檢視的文獻是《山海經》。
道教神話體系:道教神話是屬於宗教神話體系當中重要的一支,也可以說是最龐大的了,而且其文獻資料也比較的多。主要是以三清為最高神靈,還有玉皇大帝、四御、五老等等的神仙存在。而想要了解道教神仙的話,看《道藏》自然是最合適的,還有例如《列仙傳》《淮南子》等書籍也可以的。
佛教神話體系:佛教神話也是屬於宗教神話體系中的一支,雖然說佛教並不是起源於中原,但是隨著千年的融合衍變,已經形成了中國特色的佛教神話體系。主要是以釋迦摩尼佛、阿彌陀佛、藥師佛橫三世佛為主要崇拜物件,還有例如豎三世佛,三身佛、五方佛、西方三聖等等,想要了解的話可以閱讀《羅摩衍那》《摩訶婆羅多》《大藏經》等等。
民間神話體系:民間神話體系比較的混亂且不正統,其實這個主要是源於大眾接收到的資訊。而他們收到的很多資訊都是來源於加工過後的,所以也就隨著不斷的傳播而發生了更多的變化。在民間神話體系當中是以玉皇大帝為最高神,也沒有太多的典籍。其中看《西遊記》《封神榜》就可以了,因為這兩本書對於大眾來說影響力實在是太大了。
上古神話體系:其實上古(先秦)神話體系根本就沒法說劃分為一個比較系統的體系。可以算做是一級信仰的炎黃神系信仰和帝俊神系信仰,可以算做是二級信仰的姬周的黃帝系、楚地的顓頊系、姜齊的炎帝系以及太昊系的神話信仰。比如周地的至高神是昊天上帝、楚地的至高神是東皇太一等等。
而上古神話因為儒家的改造以及後來道教的改造,我們現在是很難再去正確的認知他們了,只能夠透過一些典籍的零碎記載去尋找他們曾經的模樣。例如《詩經》《天問》《莊子》《淮南子》《列子》《三五歷記》《帝王世紀》《呂氏春秋》《山海經》等等,幾本典籍互相印證,能夠得出一些你想要的結果。
而現代研究結果的話,可以看看袁珂的書籍,如《山海經全譯》《中國神話通論》《古神話選釋》《中國神話傳說詞典》還有顧頡剛《中國上古史研究講義》,茅盾的《中國神話研究》等幾本書籍也可以去看看。
反正等我對中國神話體系有一定的瞭解以後,我就放棄了對他們進行歸納為體系的想法了。
圖:網際網路
回覆列表
想全,就買《道藏》。
省錢就買《雲笈七籤》,我買了一套《雲笈七籤》,非常好,上中下三冊,全是文言文。
以上是你懷著虔誠之心來閱讀,非兒戲。
如果只想略為了解,《西遊記》,《封神榜》,《神仙傳》,都可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