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黃葉的世界

    先上好當前的課先吧!真正的哲學就藏在你現在學習的知識裡。

    過早去學所謂的哲學,未必是好事!

    看過《圍城》嗎?錢老在書裡曾有句:“學哲學等於什麼都沒學。”我認同這個本身富含哲理的說法!

    中國的先賢聖哲都是實踐派,大多數先做好了學生,然後去做官做事,在社會實踐中參悟規律,再然後將老了才立言著書留存後世。

    外國的哲學大師大多數也是實踐派,很多人在物理、數學、生物學等自然科學上造詣深厚,然後才在這基礎上提出自己的理論。

    真正的哲學不是紙面上的,不是用來空談的,而是能改造社會,能改造人本身的學問。等有了更多的自然科學知識和社會閱歷,然後帶著疑問帶著實踐需求再去接觸理解也許會更好些吧!

    但願這回答能幫助到你。

  • 2 # 天邊之雲

    對哲學感興趣這是好事,說明你要追求事物的本質。人生恰恰要掌握的就是本質,不然就會在現象中打轉迷失。

    現實中的人們普遍迷戀物質名利,所以爭名奪利,甚至互相傷害,惡性迴圈。大家有目共睹。

    究其原因就是對人需求關係的主次顛倒,因小失大,捨本逐末,迷失在物慾的海洋,不能自拔。

    至於如何保持這種興趣,關鍵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被現有的知識框住你的思維。

    平時要善於觀察,善於思考,真理就蘊含在現實中,蘊含在自然中。

    有人說哲學無用,那是沒有掌握本質,所以才會這樣說。

    世人的迷失顛倒,痛苦迷茫,不正說明沒有發現本質,沒有掌握真理,才有的這樣結果嗎。

    世人所謂的實用,恰恰是障礙和束縛。即使被奴役也樂此不疲。這就是世人執迷不悟的悲哀。

    一點不成熟的意見,供您和朋友們參考。

  • 3 # 盲人國國王獨眼龍

    30歲以後思考人生,50歲以後可望不惑!此外慎談人生,一不小心就成抑鬱症患者了!按當前海盜派心理學模式治療,非10年不能脫離苦海

  • 4 # 豫人匠心

    哲學主要分為中西方兩大分支,華人的哲學講究天人合一,由內而外,初學會覺得務虛,成了體系後,會感受到其中極強的思維體系和精神。西方哲學比較務實,內容會比較細碎,但細微之處讓人醍醐灌頂。都很精彩!中國哲學,可以透過百家爭鳴瞭解其精彩,西方哲學可以從蘇格拉底和柏拉圖開始,沿著師徒關係逐步展開。

    哲學的學習如果說要體系的話,我建議就是沿著歷史線溯源,以上。

  • 5 # 生生露生雪

    從哪都行,不用把它想的太神秘。試試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楊恆達翻譯,或者直接讀英譯本,不好的翻譯千萬不要看。叔本華也行。還可以看看羅素,斯賓諾莎,康德,老子。不要一上來就看黑格爾。在看哲學的同時讀一些古典文學,比如說古希臘,很有好處。

  • 6 # 顏小二述哲文

    抱歉,回答得晚了些,一直想回答來著,就是有些個忙,時間不允許,現在得空,給您講講我個人的一些看法吧。初中生的話,對哲學感興趣是一件好事情,但是,個人不建議初中生去接觸哲學。

    哲學體系很大,有西哲和中哲,這只是籠統地區分為兩類。而中哲裡面,也有很多細分,比如先秦哲學,再比如道家哲學、宋明理學等等。而且,無論是中哲還是西哲,思辨性都很強,尤其是中哲,中哲裡面的一些學問,簡單一句話,可能背後每轉一道彎,就有一種解讀,而這些“彎”不止一道,至於可以看透到哪裡,就看個人的研究和沉澱了。

    而西哲,我們不得不承認,因為現代文明的發展,全世界都可以進行很好的交流,但是地域與民族特色,讓人們更具天賦去理解本土文化,也就是說。且拋開西哲的思辨性,就我們生長環境的一些文化特色而言,我們理解西哲會比西方本土的人要難一些。

    所以,初中生若是一定要接觸哲學,也不要選擇西哲,選擇中哲會比較好些,相對容易理解一些。

    同時,哲學容易“走火入魔”,思維如果不是太成熟的話,容易望文生義,望文生義也沒什麼,就怕走入偏執的死衚衕而出不來,這是很不好的。欣賞中國哲學,如果沒有一雙客觀的眼睛,便會浪費了自己的熱情。

    而初中生因為人生閱歷和學識有限,心智上不是很適合去接觸中哲,而且中哲有許多內容在講心性修養。這種心性修養,孩子若過早接觸,一來容易出現理解偏頗,即便理解了,不僅不透徹,還容易沒了積極向上的朝氣。

    哲學是個好東西,是巨大的財富與智慧,但是若沒有一個客觀、理性的思維去盲目研究,“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並不是危言聳聽。

    所以,顏小二還是建議初中孩子以學業為重,要是實在喜歡哲學,可以找來《論語》、《孟子》讀讀,等到大學的時候,再細細品讀類似《中國哲學史》這些書也不遲。

  • 7 # 青山遠

    對哲學感興趣,應該是對世界和世界本質很好奇。非常棒的好奇心和興趣點!

    我不是哲學領域的專業人士,但每年也會讀一兩本哲學類的書,算是一個對哲學有興趣的普通人吧。回想了一下自己和身邊朋友的讀書歷程,就和年輕朋友分享一下讀書、尤其是讀哲學書的經驗吧。

    初中生大約11-15歲,年齡跨度其實挺大的。這個年紀的人,年齡相差一兩歲,認知能力差距就很驚人。不太清楚你的具體年紀,那就分年齡一一分說吧。

    11-13歲時

    如果你11-13歲還是聽從大家的建議,暫時不要接觸哲學。因為年齡小意味著對世界的認識深度、廣度會更受限。雖然我們每個人終其一生都可能是“井底之蛙”,而從宇宙的角度來說,每個個體更不過是“螻蟻”或“塵埃”。

    但哲學正是基於對世界廣度或深度的思考。比如“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和“白馬非馬”的思辨。 如果年齡太小,認知、思辨能力不足,不僅不能理解這些問題的論證過程,也認識不到這樣論證或思考的意義何在。這就是古人所說的“思而不學則殆”。

    實際上,14歲以下的年輕人根本不是哲學類書籍的目標讀者。

    那麼,怎麼拓寬、加深對世界的認識呢?前人也已經說明白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讀和旅行的確是“見多識廣”的唯二路徑。

    對十幾歲的年輕人來說,第一是要立足課業,在每日學校的學習中培養、鍛鍊自己的思辨能力。正是在一次次數理化學習、解題中,我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得以培養;一次次閱讀、背誦中,我們對世界的認識不斷拓寬。

    第二是要加大通識、文學、歷史書籍的閱讀量。有人把閱讀稱為“在房間裡旅行”,非常有道理。透過閱讀多瞭解這個世界和人的方方面面,這不僅是以後閱讀、理解哲學的基礎,也是認識、理解社會和世界的開始。讀庫出的“讀小庫”系列書籍(12歲以上)可以參考。

    14歲以上

    如果你14歲以上,繼續好好生活、學習,加大通識、文史閱讀之外,可以試試讀一下哲學入門書。西方哲學,從《蘇菲的世界》和《織夢人》開始是個不錯的選擇。兩者都是小說體,前者介紹了西方哲學史,後者則側重於對一個個具體問題的思考。中國哲學,可以從蔡志忠的國學系列漫畫開始。比如《莊子說》、《老子說》等等。

    結語

    開卷有益,但更重要的是好好生活。出遊、運動、甚至打遊戲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千萬不要終日閱讀而放棄好好生活。因為讀書再好,書裡的經驗也是二手的,沒有經過自己的實踐。網上流傳的一句話說,“你知道很多道理,卻仍過不好這一生”就是這個原因。如果我們知道的道理都離自己的生活很遠、沒有實踐的機會,那終究沒有什麼意義。“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說的就是這件事。

    另一方面,如果脫離生活,只沉浸於讀書、沉思,會在人群中更加沉默,形成自我封閉。對任何人來說,自我封閉是完全不利於身心成長的狀態。即是是極度內向之人,也需要有一兩個與世界交流的渠道。所以,古人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用心生活、關注時事,真誠與同學、朋友交往,與老師、長輩相處,生活能教給我們的“哲學”不比書上少。

    寫了這麼多,忽然驚醒,發現自己又犯了“好為人師”的毛病。希望這番“囉嗦”能對年輕的你有一點幫助。

  • 8 # 一隻來自普羅旺斯的豬

    對哲學感興趣,我覺得可以先從有關哲學的文章看起,因為看文章比看生硬的哲學有趣的多,也比較容易吸收。

    我最近比較喜歡看周國平的書籍,我感覺他的哲學就非常的有深度,有力度,能夠讓你看著看著就走進了他的理論中,很有感染性,也能夠啟發你的思考。他會從生活實際出發,在看的過程中你會發現,原來這就是我當時的一種感觸,作者透過哲學的思想解釋了某一刻我的想法,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以下為周國平簡介:

    周國平,男,漢族,1945年生於上海,哲學博士,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當代著名學者、作家、哲學研究者,是中國研究哲學家尼采的著名學者之一。

    著有:《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尼采與形而上學》,散文集《守望的距離》《各自的朝聖路》《安靜》《善良豐富高貴》,紀實作品《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歲月與性情——我的心靈自傳》《偶爾遠行》《寶貝,寶貝》,隨感集《人與永恆》《風中的紙屑》《碎句與短章》,詩集《憂傷的情慾》,以及《人生哲思錄》《周國平人文講演錄》等,譯有《尼采美學文選》《尼采詩集》《偶像的黃昏》等。

  • 9 # 虛擬佛子

    初中生對哲學感興趣?這個命題有點不好掌握。通常青春期孩子對愛情和社會價值觀感興趣,但遠遠達不到認知哲學的高度。學習哲學首先需要知識的積澱,對歷史熟悉、對多種宗教涉獵、對民俗文化以及基本生存常識有豐富的知識才能起步學習哲學。因為哲學就是追求真理的思考,近乎宗教、近乎科學、近乎心理學。但同時有是對以上研究領域的統領。任何一方面知識的欠缺都無法掌握哲學研究的理論邏輯。所以,初中生談哲學略早了點。

    不過,有這方面的興趣可以從《論語》的解讀來了解儒家文化的思想觀念、從弗洛姆的作品瞭解西方哲學的思維方式、讀《資本論》來充實自己社會學和經濟學的基礎知識,讀《時間簡史》、《人類簡史》來打好自然科學基礎知識。讀《史記》、《東周列國志》熟悉中國歷史原始思維方式,讀《聊齋志異》、《閱微草堂筆記》、《太平廣記》等了解中國民俗文化。至於對宗教的學習,建議從科普叢書入手,不建議直接讀任何宗教典籍。因為任何宗教典籍都是應運而生的,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是因為符合了當時社會環境和人民的需求,如果對時代背景不瞭解,對記錄的事情無法正確解讀,對宗教的學習就是一種迷信的解讀方式。哲學是與宗教信仰分不開的。而宗教信仰更多是基於心理學的拓展。所以,知識儲備是第一步。然後才可以涉獵哲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和老婆的工資加在一起16000元左右,但在兩個不同的小城市上班,有買車的必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