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東海八仙

    我的家鄉家廟在文革時被拆了。但是家譜留下來了。前些年村委又讓大家捐款捐物,把祠堂又蓋了起來。雖說規模不大也不豪華,但總算有了祭祀的地方。人那不能忘了故鄉,不能忘了祖宗。我每年都回去到家廟祭拜祖先。

  • 2 # TV記錄者

    祖屋祠廟本是中華傳統“孝道”中的一部分。是家族繁衍生息見證過往,祭拜先人的場所。一座祖屋,一座祠廟無不嵌滿了歲月的遺痕。然而近些年來由於種種原因,拆除祖屋,毀掉祠廟,……今天從新提起復建祖屋祠廟提法是好的!是值得肯定的!祖屋祠廟的復建一方面有光宗耀祖之意,另一方面也可弘揚家族文化。但這種復建目的性一定要明確。祖屋祠廟不是旅遊景觀!更不可作為當地經濟增長點!復建本身只能用於它本源的功能性,否則復建祖屋祠廟就會再一次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笑柄!

  • 3 # 紫氣東來Y

    祖屋在我們這裡還普遍存在,因為我們村被國務院明確定為傳統村寨,許多古老建築得以儲存下來。就拿我家的祖屋來說,自明朝傅友德徵西南安定下來後,我的祖先就一直居住在此,據老人說,一開始以茅草屋暫時作為居住,後來學會了當地建築方式,就地取材建起了石板房,坐在石板房內,有種冬暖夏涼的感覺。

    石板房主要是石木結構,地腳、牆體、屋面均以石快構造,其餘配裝以木料完成。門面,門柱,大梁,椽子選用上等木料,以防蟲蟻的侵害。款式為江南模樣,有四合院,跑馬轉角,一進,二進,三進式。多以兩樓一底為主,可惜有些老屋來不及保護,已經被破壞殆盡。

    祠廟也叫祠堂,在屯堡地區,各大姓氏都建有,因為歷史原因,保留至今的也不多見。祠堂是用來供奉祖先靈位和召開家族重大會議的場所,資金由各家各戶墊付。祠堂的存在,見證了某個家族的興盛與衰落,可以說祠堂也是中華民族的縮影,因為中華民族就是由千千萬萬個祠堂組成的團體,保護祠堂和發揚宗族文化意義重大。

    現在有些家族富裕了,想重新修建祠堂,家族選舉了德高望重的人做組織人,然後派發到各支,大家全心全力為宗族的興旺發達而奔走呼號,一個嶄新的祠堂就建立了。拿鄭姓來說,他們是這樣做的:

    一,召集姓氏裡的文化人才,收集本性中從始祖到現在的名人,把他們的事蹟寫出來,列印成冊,為弘揚和教育後代起到奠基石作用。

    二,號召富裕的人積極出錢建造祠堂,經濟拮据的出力,為家族的榮譽貢獻力量。

    三,重新制定族規,在不和國家法律衝撞的前提下,本姓居民不得違犯。

    四,祠堂要有終年管理體制,有專門的管理人員。

    祖屋和祠堂具有豐富的文化資訊,是先人們多年的奮鬥精髓,挖掘和發揚對中華文化的繼承有著不可估量的潛力,不僅是一個族的事情,而且是全華人民的事情,但願這種傳統永遠發揚下去,才使中華文化立於世界之林。

  • 4 # 王屋山追仙客

    一、保護和規劃先行

    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化程序日新月異,農村人口向城市聚集,農村不可避免出現了空心村,異致屋舍殘破不堪,留守人口多為老弱婦幼人員。有的農村在“美麗鄉村建設”和“遷村並戶”大潮的帶動下,對古老村落進行拆遷重建,完全沒有了歷史的風味,許多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古屋古祠,甚至古樹名木都殘遭摧毀,煙消雲散,令人扼腕。因此對古村落的開發、建設,一定要有一個前置的規劃,需要研判哪些元素是需要保護保留的,在此基礎上進行科學的開發建設,即保留了傳承和鄉愁,又改善優化了居住水平,一舉多得。

    二、堅持修舊如舊的原則

    古屋古祠的整修加固一定要儘量保持其原有風貌,決不是越新越好。有的古屋古祠已經具備文物價值,能積極申請文保單位是最好的選擇,這樣在資金和技術上無後顧之憂,即使沒有申報文物的條件與機遇,也要用文物的理念來維護,這樣再能把古屋古祠的魂魄留住。有的古村落把古屋古祠隨意整修,搞得濃描重彩,富麗堂皇,雖說是好意,但沒了魂兒。

    三、充實文化內涵

    古屋古祠的文化傳承一定要充實內容,沒有內涵,即便保護下來了,也是徒有軀殼,文化單薄,少了靈性。文化內涵的打造一定要依據本村本族的文化脈落。本人認為在對古屋古祠的保護管理中,可以對古村落可移動又不便管理的文化元素進行整理歸籠,然後進行規劃佈置,也可以每家每戶都自願捐獻最有意義的古件來進行展示,每個元素都要有個動人的故事並傳承下去,這樣會生動許多。

    四、保護和利用要並重

    古屋古祠做為村落居民傳承民族傳統文化的良好載體,應該充分發揚其教育意義,宏揚文化正能量,要合理安排文化活動,做為文化傳承中心和平臺,這樣才能體現我們保護古祠古屋的現實意義。如果閉門落鎖,門可羅雀,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價值。

  • 5 # 武當山連山

    在農村,宗祠是族人商議大事的重要場所,是各家舉辦紅白喜事的活動中心。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大量農民往外遷徙,回家鄉的次數越來越少,農村的房屋日漸破敗。

    對姓氏源流追溯是人的天性,而宗祠是姓氏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散落在五湖四海的族人尋根問祖的重要依據。那麼保留和修繕農村宗祠就顯得意義重大。

  • 6 # 李文通872

    我的家鄉新安縣石井鎮慄元村,位於世界地質公園~新安龍潭峽前沿。史載北宋呂蒙正為宰相主政時期,片石修築河南河南府通往山西太原府的官道路過我村。清同治年間,李氏先祖際春公率五子,依山傍水,建上房十八間,宅院六所,曾引起舊時過往官員關注:雖越九五之尊,但憑屋屋通脊。民居建設是:慄木門窗慄木檁,工匠不用外姓人,慄李到底,豫西民居之首屬。今部分已坍塌。現今亟需保護和維修。村西舊有牛王廟,現蹤跡不覓,舊時石獅一對,前段時間建設美麗鄉村時,找到一隻。一棵皂角樹,二百餘年曆史,飽經風霜,見証著村歷史變遷。舊時校舍,變賣歸私人所有。國家開展文化祠廟建設,對加強鄉村集體凝聚力,豐富鄉村文化生活,體現社會主義優越性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7 # 野駱駝9777

    家鄉是否保留了祖屋和祠廟?徵集鄉村文化祠廟建設意見?

    回答;

    我的家鄉祖屋和祠廟,都在上世紀60年代,破四舊立四新毀掉了,現在只保留了祠堂的畫軸,上面由高祖往下排子孫輩分,分兩面寫著已故每個子孫的名字,左面是男,右面是女,每一欄都是,男人從長到幼對應排列,媳婦也是從長到右對應排列。

    每年除夕晚上六點,由族長指定專戶供奉,供本家晚輩子孫上香跪拜,一直到新年初二晚上,集體叩拜送年以後收起。平時是禁止子孫晚輩們進行瞻仰的。

    家書也是完好無損的儲存著。

    據家書記載:

    高祖乾隆年間,由山東省登州府萊陽縣周家莊,移民來到現代的駐地。

    到現在歷經230幾年,十幾代人,現在的家族已經達到了400多口人,真是人丁興旺。

    現在如果國家政策允許,建立祖宗祠堂的話,我是舉雙手贊成,並且付諸於行動,調動一切可行的力量,把文化祠堂重新建造,這是弘揚中華民族文化事業的大好事。

  • 8 # 夏陽花椒

    我家鄉座標北方四線小城,自出生到上大學,一直在小城晃盪,上大學後來南方做深漂族,對南方北方宗祠文化印象深刻,老家宗祠,祠堂等事物早已蹤跡全無,族譜,族長更是無從談起,大家更多的是村裡有威望的長輩來主導婚喪嫁娶等傳統習俗,禮節的施行,反觀南方,在深圳大沖高新園地鐵站旁,就有一個很亮眼的鄭氏宗祠,南方很多朋友的名字也是按族譜的字來取,當時就在想,我的根在哪裡呢?我們家族到底從哪裡來,和我同一個祖宗的是哪些人,但這些,已經無從尋找,所以不免羨慕那些有宗祠族譜的人,至少,他知道他的根在哪裡,北方大抵情況相同,南方反而對中原漢文化繼承更多,讓人不勝唏噓,現在小城的記憶已經漸漸模糊,取而代之的是千篇一律的高樓大廈,故鄉的鄉村的特色,也在城市化中慢慢消逝,真心希望政府能注意保留一些有特色的鄉村事物,修復之前有歷史意義的祠廟等等,給子孫後代留下有念想的文化之根!

  • 9 # 青川浪子

    地震後,很多家庭改建新房,為水泥框架或磚混樓房。這種新房是很實用,說真話,從我的審美看,遠不及吊腳樓有味道。青川民房都修成水泥房的話,想搞紅旅遊,這種生硬樓房在視覺上是一大硬傷,缺少審美和地方特色,不過,有我這種意識和見地的人又有幾個呢?只嘆呼:人微言輕啊。

    不過也有少許人家割捨不掉對祖屋的眷戀,保留了下來,如青川縣稍偏遠一點的鄉鎮還有很多吊腳樓,象茶壩鄉、七佛鄉樓子、房石鎮、關莊蘇河、涼水鎮茅壩……

    至於家族祠堂方面,據說解放前較多,目前極少,只知道白氏家族在青川騎馬鄉集資修建了祠堂,理清了青川白姓的來龍去脈,本家族人都很積極參與此事。其實華人都還是有必要儲存祠堂,不然子孫後代不知其根在何方,如水中浮萍一般漂盪。

    總體來說,鄉村應保護好祖屋和祠堂,這不是封建的守舊,而是留住記憶,留住鄉愁……

  • 10 # 三亞文藝

    三亞祖屋集中在三亞崖城騎樓街和保平村。騎樓老街主要有兩個地方,一個是在崖州古城門的東門街區,稱東關騎樓街,也就是現在被人熟悉的崖城騎樓老街;另一個是在崖城保港地區,當地人稱臨高鋪子街的地方。騎樓老街的建築是有近百年曆史,保平村則是一座有著一千多年曆史的古村落,祖先曾住在這些屋子裡。

    騎樓是清一色南洋騎樓風格的老式建築,保平村的祖屋是三亞市儲存最完整,規模最大,最為集中的明清古民居群,始建於唐,堪稱海南明清古民居建築群的“活標本”。,這除此之外,崖城的保平村也有不少祖屋。保平村歷史悠久,文化深厚,比如至今尚完好儲存的陳氏古宅,它的雕花梁墩、繪畫牆體、神龕雕刻都很特別,上面龍鳳麒麟、鶴松梅竹等圖案精美、工藝精細。

    在崖城還有一個寺廟,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孔廟,這裡也叫崖城學宮,是為古代崖州最高學府。是中國最南端的祭祀孔子的廟宇,堪稱“天涯第一聖殿”。我小的時候曾住在孔廟,感受過歷代的文人墨客,聖賢學者,達官名流的文化薰陶。學宮現在雖斑駁殘損,牆面剝落,花飾殘缺,牆面屋頂樹草滋生,但其建築風格卻賦予它極大的用處。我們也經常回去祭拜孔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那美剋星許第三個願望,為啥不恢復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