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迎波
-
2 # 晉級教育
可以做,但是現在的託管不能再做之前的託管模式了,只做接送校,就餐和輔導的話很難有市場了,小學階段的公辦學校已經實行了5+2,學生沒有作業,並且線上延遲放學。所以校外小學生託管班要與公辦學校競爭一定要有特色,靠服務取勝,可以在託管的過程中進行習慣培訓,廚藝工坊,科學實驗,手工課等等,把託管多元化。培養孩情商,這樣的話肯定會有很多的家長願意把孩子放在校外的託管班中。
-
3 # 育鄰人
感謝提問:
未來只有輔助人口生育的綜合課外托育服務擁有未來。
學科教育內容&課後作業減負、課外學科補習減負、學校提供課後延時晚託服務......校外教育培訓這個曾經被資本加註的“熱氣球”終於在2021年被降了溫,也為降低家庭生育經濟負擔、促進學科教育迴歸課堂注入了一劑強心針。那麼,是不是教育減負之後就課堂之外的孩子就不需要第三方提供陪伴服務了呢?
不!以人類社會文明成果所具備的積澱效應來看,人類社會文明進化時間越長留待孩子們“學以備用”的智慧知識必然越多、孩子學習成長需要請教專業老師的學識領域就越多、家庭生育對社會公共教陪服務的依賴程度就越深。那麼,學科教育減負、學校開展課後託管服務之後,校外綜合托育市場是不是就無須存在了呢?
不!校外綜合托育依然擁有廣闊的市場,只是這個市場要以輔助提升人口生育為己任、不能期待透過課外托育賺快錢。那麼,學科教育減負、學校開展課後託管服務之後,校外綜合托育應該如何與學校教育形成強勢互補呢?
一、服務時間與學校形成互補
當前,學校教育授課時間疊加課後延時服務之後幾乎和社會職業工作時點完全重合,如此以來接送孩子上下學與社會上下班高峰重疊、擁堵的情況就難以避免。因此,學校授課時段的校外托育服務最好就分兩段服務,即早上集中替家庭送孩子上學、下午替家長集中接孩子放學。
學校每年平均假期佔全年365天的30%以上,學校只為本校學生提供課後延時服務。因此,校外綜合托育服務可以為假期的孩子和為入幼兒園的孩子提供綜合成長陪伴服務。總之,就是要將所有課堂之外的孩子們納入服務範圍。
二、服務內容上與學校形成互補
學校教育以文化課程為主,在場設建設上自然也與之配套。因此,課外綜合托育可以在藝術、樂器、體育、勞動體驗等多方面與學校教育形成內容互補。
社會勞動實踐一直是輔助孩子們學習成長的最大難題,城鎮孩子絕大多數天天吃肉卻從未見過豬跑、餐餐吃蔬菜&水果卻從未見過它們怎麼長大、口口吃白米飯&麵食卻區分不出小麥/禾苗/韭菜/野草。因此,課外綜合托育最好的內容互補就是將城鎮居民小區綠化進行菜園化+果園化改造,讓孩子們把原本屬於自家的菜地【居住小區的土地使用權在交房之後即屬於全體業主】管護起來。
一有假期就帶孩子“候鳥式”的去各種遊樂場或者公園玩兒,這種形式費時、費力、費心最後孩子還只能掃興而歸。因此,課外綜合托育完全可以依託小區、對小區進行適度的遊園化改造,讓每個孩子&家庭能夠近距離、高頻次體驗遊園生活,把時間都用到強身健體而非路途之上。
三、做好孩子們綜合心理健康引導
在家是小公主/小王子、在外有各種保護法,優生優育之後的孩子們真的類似於被放進了“溫室”。因此,群體綜合社交能力弱、心理脆弱成為阻礙孩子健康成長的最大病根,而且這個症狀一直延伸到終身社會實踐活動中。所以,綜合課外托育應當引導孩子們適應群體社交生活,把孩子們的群體社交能力找回來。
總之,教育是一個開放包容的行業,自古至今一直在做“加法”,還從未有縮減教育投入能夠培育出更多、更好人才的先例。因此,以服務人口生育為基礎的課外綜合托育服務未來市場前景廣闊,是人類社會未來最有未來的職業。因為,現代城鎮住房新舊更替70年以上、汽車&傢俱用品折舊也都在5年以上,並且它們在城鎮化觸頂之後就難以為社會提供大量職業崗位,唯有教育輔助孩子學習成長這事兒輪換週期最短、且是唯一不能被智慧機械替代的&能夠提供大量就業崗位的職業。所以,教育輔助行業未來最具成長潛力、是真正的朝陽行業。但是,以服務人口生育為基礎的課外綜合托育服務需要進行大規模基建投入、需要讓每個孩子都能享受最美好的童年時光、需要不追求短期利己最大化、需要具備“為人民服務”的公立之心......
-
4 # 晉級託管
託管班的出現很好地解決了孩子放學後無人看護的問題,不僅接孩子放學,還輔導孩子學習,並實現與家長接送的無縫對接。
回覆列表
國家已經明確規定小學生5+2了,作業又規定不超過1小時,6點家長都下班可以自己帶孩子,用不著託管,所以週一到週五的託管班很難,不過週末你可以試試,畢竟雙休的家長還是少,應該還是有部分市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