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何懼白髮生

    孫悟空大鬧天宮,最後被大日如來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他是個片刻也不得閒的猴子哎!壓他五百年比殺死他還難受。後來被碎嘴子唐三藏救出,整天在耳朵邊上絮絮叨叨,打死個蒼蠅也得念遍緊篐咒,他能不煩嘛!時間長了,所謂"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就按捺不住內心,生長出來他惡的自己。所以六耳獼猴才和孫悟空一模一樣,毫無差別。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如果是六耳獼猴贏了,天界少一個鬥戰勝佛,世間多一個混世魔王。

  • 2 # 喵星之主

    這個只是猜測,孫悟空桀驁不馴,並不是一個聽話的手下。而官僚主義裡不聽話的下屬能力再大也是不需要,最終會被別人代替。就算是孫悟空也難逃這個下場。為什麼六耳獼猴會出現?又為什麼上演真假悟空這場鬧劇?如來是知道哪個是真假,但是很可能他選擇留下來的是他需要的那個。而且六耳獼猴本來就跟如來有瓜葛,六耳獼猴一事很可能是如來名正言順除去孫悟空的一個流程而已。雖然是猜測但是並不是沒可能,藝術源於生活,章……吳承恩也很可能寫西遊記就是為了表達自己一些不方便直說的東西。但是真相只要吳承恩自己知道。或許他的本意就是留給讀者一個猜測和想象的空間。

  • 3 # 劍寒八萬州

    3、佛只有一心,沒成佛的都有二心。

    在《西遊記》這個世界裡,吳承恩設定,成佛者只有一心就是佛心,沒成佛的都有二心,就是佛魔二心。

    真假美猴王快到西天的時候,如來對眾佛說了一句話:

    “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競鬥而來也。”

    這句話意思很明顯,成了佛的眾佛,只有一心,猴子還沒有成佛,他有兩個心,如今這兩個心爭鬥起來了。

    4、魔心所化的六耳獼猴是不可能取到真經的。

    六耳獼猴是魔,如來佛祖怎麼可能讓魔把真經取走呢?這是最淺顯易懂的道理。如果一個魔能取走真經,那麼,何必萬水千山歷盡艱辛去取經呢?

    從他的行為就看出來了,打唐僧,搶走行李 他自己變出一套取經團隊,這是另起爐灶的表現,這哪裡是聽話的表現,完全是和如來作對的表現。真不知道由此想法的人是怎麼看出六耳獼猴聽話的,對此,我只能呵呵了。

    因此,地藏王菩薩的神獸諦聽知道了真相不敢說,怕因此破壞了取經大業請他們去見如來佛祖。

    如來道:“你休亂想,切莫放刁。我教觀音送你去,不怕他不收。好生保護他去,那時功成歸極樂,汝亦坐蓮臺。”

    此時的孫悟空其實已經是佛,只是功德還不圓滿,所以如來佛祖才如此篤定的說“功成歸極樂,汝亦坐蓮臺”。孫悟空劫難還沒有歷盡,該走的路還是要走完的。

  • 4 # 東籬梧桐雨

    菩提祖師(準提道人)與如來(接引道人)之間不知發生了什麼變故,之後就神秘消失了,從此再不見蹤跡。

    孫悟大鬧天宮之後,如來肯定有所察覺,發現七十二變和筋斗雲正是同門法術。菩提祖師和如來曾經鬧過矛盾,以至於後來菩提祖師隱居。

    如來清晰掌握六耳獼猴的一切

    真假孫悟空鬧到如來這裡,要如來辯個真假。如來卻對眾佛說:“我觀假悟空乃六耳獼猴也。此猴若立一處,能知千里外之事,凡人說話亦能知之,故此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後,萬物皆明。與真悟空同象同音者,六耳獼猴也”。   

    如來這麼一說,眾仙才知道,原來天下眾生中還有這麼一個叫六耳獼猴的。從如來的這一句話裡與可以看出:如來的意思是說,六耳獼猴和孫悟空不同,孫悟空是靈明石猴,同變化,識天時,知地利,移星換斗。而六耳獼猴是“知前後,萬物皆明”。這就厲害啦!竟然能知道過去和未來發生的一切事。

    同時這也露出一個很大的破綻。

    既然六耳獼猴知道他將來會被孫悟空一棒打死,他為什麼還要和孫悟空到如來處辯明真假,那不是自尋死路嗎?所以只有一種解釋:如來早就把事情安排妥當了,在他的說明下,讓眾仙都以為六耳獼猴就是真悟空,而真正的悟空,卻被當成了六耳獼猴被如來制服,然後被一棒打死。

    而當六耳獼猴被打死之後,一向慈悲為懷的如來卻沒有一點怪罪孫悟空的意思,只是合併雙手,道了句:“善哉,善哉!”要是以如來的本領,當“孫悟空”想要一棒子打死六耳獼猴的時候,如來只要出手相救,孫悟空是傷不到六耳獼猴的。可見,如來本意就是想讓孫悟空死。

    而“六耳獼猴”並無太大過錯,只是打傷了唐僧,搶走包袱,要組建自己的取經隊伍而已,並未威脅到唐僧的性命,一向慈悲的如來何必要讓他死呢?想當年孫悟空大鬧了龍宮,鬧了地府,鬧了天宮,如來都沒處死他,怎麼“六耳獼猴”這麼一個小錯誤就必須要死呢?

  • 5 # 720奈米之外

    因為他不聽話忤逆犯上不容易馴服,都想萬一成佛不了成魔咋辦?所以如來佛祖,觀音菩薩和唐僧一眾人推波助瀾使六耳獼猴代替了孫悟空……你看後來的孫悟空,再沒有反抗過。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孫悟空的師傅是菩提祖師,菩提乃是如來佛祖的師弟,天廷不願菩提祖師弟子有所超越的。

    我覺得這樣說的人,其實沒有看懂西遊記。

    佛言:天地神人鬼皆有二心魔障,待善心動搖,直心渾濁,佛心恍惚,二心變生,外魔正好趁虛而入,惡念頻生,邪魔橫行,人要沒有二心,自然邪魔外道無孔可入,無機可乘。

    真假美猴王,真實的情況是:一個真心向佛的悟空擊敗了一個不真心向佛的悟空,其實是自己的兩種意志互鬥,是一個人的兩顆心。孫悟空的“神狂之心”,唐僧不辨真假的“道昧之心”,豬八戒沙僧不肯說情的“嫉妒之心”,師徒師兄弟之間的“猜忌之心”,生出了“二心”。

    這讓我想起一個故事,一個印第安老人對他的孫子說:

    每個人的身體裡都有兩隻狼,他們殘酷地互相搏殺。一隻狼代表:憤怒、嫉妒、驕傲、害怕和恥辱;另一隻代表:溫柔、善良、感恩、希望、微笑和愛。男孩問:爺爺,哪隻狼更厲害?老人答:看你餵食哪隻了。

    但是,人世間怎麼認清善惡呢?王陽明說,“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意思是說憑良知,做善事不作惡事正是人應該追求的。

    大白話就是善惡不分人,只看事。所以說人人都是有良知的能夠區分善惡的,所以才會有做賊心虛一說,而良心則是自己對自己的克服私慾的向善的要求,不是每個人在先天具有的,只能在這個人的後天的教育和個人的學習思考中形成。

    我在想,當社會從上到下把金錢利益高於人性道德的時候,國家也就缺少了精神,喪失了信仰,進入了病態。當娛樂至上,明星網紅當道,就是善惡美醜不分的時候。但是,大樹不會因為站在樹下的是壞人,不給他蔭涼。Sunny在普照萬物,不分美醜,善惡。同理,正常的社會,如同大樹,如同太陽,用健全的法制制約惡人,懲戒惡行,保護良善,弱小、卑微,匡扶正義。它也保護壞人、惡人的生命,體現社會的良知、公平。

  • 6 # 不愛說話的輝哥

    整部《西遊記》其實是佛教與道教的一場政治博弈,是如來與玉帝的權勢之爭。孫悟空就是如來的一枚棋子,如來用他反上天庭,然後出來收拾殘局。對此,玉帝心裡清楚,天庭眾臣心裡也清楚,所以,十萬天兵圍剿花果山,誰也不敢真打。玉帝無奈,就招安悟空,派他管蟠桃園,目的是尋個由頭弄死他。但他沒想到的是,天庭的朝局已經被如來、觀音滲透的很厲害了,大臣們光看著,沒人真的去拼命,而悟空不明就裡,那是真的拼命。玉帝沒轍,只好遂瞭如來的願,請他出來收拾殘局。至此,佛教正式在天庭立威,接下來,就是民間洗腦,於是又安排了金蟬子取經。

  • 7 # 瓜瓤吞噬者

    之所以出現真假猴王,是直接原因就是猴王因為打殺強盜被唐僧趕走。其實西遊一開始,猴王就因為打殺強盜而和唐僧鬧矛盾分開。第一次打殺的強盜有名字:一個喚做眼看喜,一個喚做耳聽怒,一個喚做鼻嗅愛,一個喚作舌嘗思,一個喚作意見欲,一個喚作身本憂。這名字看似古怪,其實正指人的六根。猴王打殺了這六個強盜,其實就是唐僧斬斷六根的過程,這個過程讓唐僧痛苦,於是第一次跟猴王分道揚鑣。後來“心猿歸正”,猴王回來了,其實就是唐僧歸心,之後更是在浮屠山神秘的烏巢禪師處得到“心經”,每有迷惑就唸此心經。而《心經》也是整個西遊記中出現的唯一佛教典籍,歷史上的《心經》更是以陳玄奘的譯本為尊,可見心經在西遊記中的重要。整個西遊記裡多處暗示了這是一場“心”的修行,如猴王學藝的地方是“靈臺”“方寸”山,“三星斜月”洞,靈臺、方寸都是指的心,“三星斜月”正是心字的寫法。這種暗示有很多,真假美猴王也不例外。

    真假美猴王這一難位於整個西遊記的中間位置。這一難之前,猴王桀驁不馴,這一難以後,猴王彷彿變了個猴,又乖巧又懂禮貌,以前管豬八戒叫呆子,這一難後管八戒叫“師弟”甚至“賢弟”,實在是轉變太大,唐僧也不再念緊箍咒了,對猴王態度由懼怕變成高看一眼。

    儘管如來佛對真假美猴王做了一番解釋,但顯然有很多問題。比如世外四猴里根本就不該有悟空,靈明石猴明明不在三界五行中,可故事一開始悟空就上了地府的花名冊,顯然與如來所說不符。所謂的六耳獼猴一說更是可疑,悟空的師傅菩提祖師在方寸山傳授悟空技藝時,就告訴悟空“此間再無六耳”,怎麼現在又出來個六耳?如意金箍棒本是聖人神器,怎麼又出來個隨心鐵桿兵?(這根棒子名字不是我起的,原著裡就管六耳的武器叫隨心鐵桿兵)

    其實“六耳”,本意就是指的第三個人,多餘的人,對於悟空《心猿》來說,就是多餘的猴,對於整個故事來說,就是心中的雜念。正如烏巢禪師一開始傳的叫《多心經》,給唐僧時,就改成了《心經》。如來是在告訴悟空:這個多出來的猴,已經被我看破,而悟空自己也早知道真相,只是戲要做足。

  • 8 # 尚思修善

    西遊記中,真假美猴王一節,看點很多,很多大神都不能辨認真假,包括法力無邊的觀世音菩薩。

    在地府,地藏菩薩的坐騎“地聽”,表示已經聽得出來了哪一個是真的,哪一個是假的,但是為了維護地府不被兩個“猴子”鬧翻,沒有說出正確答案。

    事實果真如此嗎?

    所謂的“打死”,不過就是心念的轉換,就好像是手心與手背都是自己的一隻手不同的兩面而已,心念的好與壞就是自己一顆心的“兩面性”,佛教說的“善用其心”,就是讓我們堅持正心、正念,堅持心好的一方面,這樣久了,就能保證心的正確性了。

    生活中我們往往被生活的假象所累、所擾、所困,其實就是心的“負面”佔了主動,讓我們不知不覺陷入了困境,被虛妄的幻相迷惑,以幻為實,以假作真。只有勘破這種假相,恢復至純、至真的心才能把那隻出來搗亂的“猴子”降伏。

  • 9 # 墨久歌

    我若成佛天下無魔,我若成魔佛奈我何。

    《西遊記》真假悟空單元裡,出現了一個令人無法分辨,真假莫測的情況,孫悟空與六耳獼猴雙方鬥法,孫悟空會的筋斗雲、七十二般變化,六耳獼猴也都會,甚至連雙方手裡的金箍棒都是一摸一樣的,天宮裡的各路神仙,甚至觀世音菩薩都無法分辨真假。

    只有如來佛祖一語道破天機,“孫悟空是悟空,這六耳獼猴也是悟空”。這正是那句“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每個人心中都住著另外一個自己,跟現在的自己不同,也就是俗話說的“心魔”。悟空的心魔會出現,是他自由自在的心性使然,一路西天取經,路途遙遠,前路艱險,難念出現思維思想上的分歧,日積月累的心魔就出現了。

    我們在生活中也跟孫悟空一樣,我們也會產生心魔,比如小時候不想去讀書的那個自己,長大了不願意去工作的那個自己,還有結婚後想逃出圍城的自己,都是心魔的縮影。有的人戰勝了心魔,所以成績突飛猛進,工作表現出,學著修復婚姻等等。另外有一些人剛好相反,在跟心魔的戰鬥,輸了自己,一敗塗地。

  • 10 # 週末旅行者

    個人認為打死的是真的

    理由如下

    1.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猴子之後老實了很多,按照現在來說性格大便

    2.猴子更聽唐僧的話了,八戒更親近猴哥了

    3.寫作背景,反應社會背景。有能力很重要,但是有靠山和有背景更重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疫情出現後宅在家這麼多天大家如何調節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