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財帝769
-
2 # 湖南碧野科技老羅
受疫情和蝗災、草地貪夜蛾蟲害等的影響,全球糧食供應的整體趨勢會有所緊張,特別是對於那些嚴重依賴進口的國家,受到的影響較大。
但中國情況特殊,因為中國是人口大國,糧食涉及國計民生,國家非常注重糧食安全,口糧國家儲備充分,價格也一直受到國家宏觀調控和保護。
中國近幾年每年糧食進口在1億噸左右,但其中進口量最大、且對外依賴比較強(依存度超過80%)的主要是大豆,2019年總共8851萬噸,佔到了中國糧食總進口量8成以上。中國大豆進口主要來自南北美洲,據悉那邊大豆種植業受疫情影響有限,目前其在國際市場的表現也是很穩定。而當前令國內豆粕市場擔憂、造成大豆漲價的原因,主要是因疫情影響與海外發運的大豆船能否如期到港、以及後期是否因疫情導致間歇性供應不及時關係較大。
加上中國每年糧食產能完全可以滿足人們對口糧的基本需求,進口糧食主要是為了或用於滿足民眾食物的多樣性、豐富性,以及我們生活水平提高後對肉品類的消費比越來越大的需求變化,還有就是這些年來,國家在大豆種植、蛋白飼料替代品等方面加大了力度,比如大豆、油菜種植補貼和蛋白桑(構樹)、苜蓿等高蛋白飼草料種植以及發酵飼料技術與裝置的應用和推廣等等,都能有效替代一部分大豆的進口,降低對其的依存度。退一萬步,若國際上糧食緊缺嚴重或漲價太厲害,我認為影響中國民眾的,至多就是少喝兩杯酒、少吃兩塊肉的事。
綜上所述,糧食固然重要,對糧食要懷有敬畏之心,危機意識更應該時刻裝在心中。但請相信中國政府處置糧食危機的措施和宏觀調控的能力與智慧,故本人認為中國糧食方面受疫情影響非常有限,想種糧沒問題,但若是本著受疫情影響糧價會大漲的投機心理,而去盲目投資糧食種植,我想肯定會打錯算盤的。
-
3 # 親情不變的小王
這個我的看法是,也可以。受今年疫情影響,外國有很多國家也是這次疫情的重災區,可能對我們國家的進口糧會受到影響,我們也沒有出去打工,我們這裡今年很多地都計劃種水稻。
-
4 # 三農生產者
很高興能夠回答你的問題,對於這個問題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目前農村正在加大力度擴大糧食生產,我親眼目睹並陪同執行著。以水稻來講,水利灌溉條件允許的地方,前兩年種的一季稻現在開始壓制,要求種雙季稻。以前為了土壤安全政府補貼休耕的田塊,現在全部補貼還耕,今年糧食生產管控力度非常強。 原因:1.新冠疫情其實不是主要因素,因為新冠疫情期間口糧的供應是不存在問題的,存在的問題的交通,如何把糧食轉移到居民手上的問題,所以疫情對口糧影響沒有想象中的大。 2.重要的原因是蝗災,我們國家每年有大量的進口以滿足居民和市場的需求,但因為蝗災的影響,進口糧食難以得到保障,越南已經關停了大米出口,泰國糧食預計減產41.6%,幾大糧食出口大國的糧食出了問題,我們只能看擴大生產以確保自身需求了。國儲糧是不算的,還沒到動用國家的糧食的時候。
-
5 # 孫工細品園林
大家好!應這個提問,本人查了中糧網的資料,先拿資料說話:中國國家糧倉出糧約10億噸(9.36億噸,肯定你這多)每天全國消耗70萬噸,這樣算下來,可以零生產吃3.9年。不僅如此,這些還只是國家儲量,也有的部分在商家的流動中,還有部分在農民手裡,這樣下來14億人吃5年都吃不完的。
-
6 # 老源掌櫃
應該加大稻穀種植,預防糧食危機。城鎮化程序加快,稻穀種植面積減退。城鎮化加快,大量的土地被用作城市建設、工廠建設,耕地面積相對減少。稻穀種植收益低,種植的積極性不高。傳統的稻穀種植收益不高,與經濟果園相比差的很遠,而且費時費力難以管理。除適合大面積機械化種植的區域,小面積的稻穀種植,越來越少。逐漸被果樹等代替。疫情國際化,糧食進口將會受阻。中國曆來是糧食進口大國。這次疫情勢必會對糧食進口產生影響。而且華人口眾多,糧食需求量大,解決這一矛盾最好的方式就是積極引導國內人們加大稻穀等糧食作物的種植。疫情預防意識提供,個人屯糧會增多。疫情發生初期,國內人們以居家隔離為主,慢慢養成了家裡有糧不慌的習慣。疫情結束之後,人們的預防意識也不會減退,個人屯糧數量也會增多,糧食大範圍流通將會受到影響。無糧不穩是歷史規律,在疫情結束之後,應積極引導人們加大稻穀等糧食的種植,以不變應萬變的方式隨時做好預防各類緊急狀況的準備。
-
7 # 洞庭清水塘
民以食為天,沒有糧食就會捱餓,所以不管是什麼時候都要注意糧食的安全問題。
在這次的疫情之下,目前全球範圍內估計也就我們國內情況要好一些。別的大多數國家都已經是出現了擴散爆發的態勢,即便是那些西方的發達國家也都已經是自顧不瑕。更是出現了強國截胡他國防疫物資的情況。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疫情的擴散,像M國現在已經基本上是每日新增2萬,這才多少天全球已經增加到了85萬以上了,增加速度之快真的是讓人瞠目結舌。
疫情不斷的擴大,也給各國的生產帶來了極大的阻礙。特別是北半球的國家正進入春天,現在正要開始農業生產,在這個時候因為疫情而耽誤了農業生產,糧食的生產就會出現大問題。
出於對疫情的擔憂以及對自身糧食產量不足的顧忌,現在已經有一些國家開始釋出了糧食出口禁令。比如越南禁止出口大米,俄羅斯、哈薩克禁止出口胡蘿蔔、小麥、馬鈴薯等,而塞爾維亞則禁止出口亞麻油。埃及、泰國也都發布部分農業產品的出口禁令。
對於我們國內來說,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而耕地面積只排到第四,所以糧食產能壓力一直都是比較大的。不過好在中國的糧食產量較高,去年的糧食產量更是達到了歷史的新高,產量有6.6億噸,合算下來人均糧食有900多斤。如果是給國內人自己吃的話是足夠可以保證人們不會捱餓。
但是,中國也有著大量的糧食進口,主要是因為大豆的產量嚴重偏少,而國內對大豆的需求量又是非常的大。按照今年的情況,大豆的價格估計在下半年會上漲不少。
雖然國內糧食產量高,但是仍然不能夠輕視疫情對農業生產的影響。而且今年才剛剛開春不久,疫情還沒有徹底的結束。根據鍾南山、李蘭娟等院的說法,疫情最需要謹防的就是反覆。所以,農業生產上也應當認真生產,就怕被反覆的疫情給耽誤生產。萬一出現反覆或者是乾旱洪水災害,這都是會極大的影響後面的產量的。
總之一點,不管是不是有疫情,農業生產都是不可放鬆的。手中有糧,心中不慌,這是一個亙古不變的道理 。
-
8 # 水到渠成6386
不管什麼時候都應鼓勵農民種植糧食作物,因華人口眾多,糧食安全決不能放鬆,糧賤傷農,農民種糧積極性下降,國家應提高糧食收購價格,重視糧食生產,多儲備餘糧以應對各種災害和戰爭的準備才是萬全之策,糧食不能依靠進口,只有自給自足才能不受制於人!
-
9 # 山谷野人
糧食,歷來是中國各項事業的重中之重,偉人說過“手中有糧,心裡不慌,腳踏實地,喜氣洋洋。”上世紀曾經提出以糧為綱的戰略我覺得現在還是應該重視遵循。近年來,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社會欣欣向榮,日新月異。農村農民在經歷了艱難跋涉之後,終於進入了小康時代,大批人員進入城市從事第三產業,把自己的主產業——糧食生產放在了次要地位。
今年發生的疫情,使人們對於農業生產經營有了新的認識,突然發現,農民回家修繕房屋的多了,重新收拾種地的多了,這說明糧食雖然沒有發生危機,但透過疫情防控期間的食物供應的緊迫感,農業的基礎作用業已引起從百姓到上層的警惕。
農民對於黨和政府取消了農業稅當然感恩不盡,透過現象看本質,據實說農民的那點賦稅,對於已經進入小康時代過上溫飽日子的人們而言,其實算不了什麼,去掉,他們並沒有因此獲得多大的利益,相反,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絞龍生焉,倘這一筆農業稅存在,這些年的積累不是很可觀嗎?國外的誹謗,別有用心的謠言,不都是笑嗎?所謂計利當計天下利,這個帳不知先生們是否算過。
疫情給糧食敲響了警鐘,也給歌舞昇平的青年人上了一課,是注意糧食生產的時候了。
-
10 # 臨沂地暖老張
應加大糧食種植,防止糧食危機,華人口眾多,糧食需求量大,防止受到西方國家制裁,
應做到自給自足。
正所謂手中有糧,心裡不慌。民心穩,國之根本。
自古以來,朝代更換,都與糧荒有關,不可麻癖大意。防止有搞破壞的。
回覆列表
不光是單受疫情影響,還有當今世界上的政治格局,再就是回望六○年連續三年的自然滅害造成糧食短缺都是教訓,所以我們要把糧食問題,當做重中之重。首先要節約糧食,再就是抓好糧食生產,以保糧食自給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