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茗享堂雜記
-
2 # 龍頭老么
假設股市就一隻股票A價值10塊,屬於乙,兩個人甲乙。當甲覺得這個股票以後會漲,於是11塊把股票從乙那買了過來。於是,整個股市市值就膨脹為11塊了。過了一段時間,股票A由於自身公司效益不好,甲乙都覺得這個股票其實只值9塊。然後甲把股票以9塊掛上股市。股市市值萎縮,蒸發了一塊。然後乙9塊把股票買回來了。乙賺了一塊。
-
3 # IGM梵音
券商 交易所 印花稅 不管牛熊一定要收。
專業的投資人機構 社保 確實賺了很多錢。
投對基金 長期投資的基民 賺到了同樣比例的錢。
誰在虧錢:不做深入研究,更這市場起伏,交易的散戶,拉長時間統計大機率是虧錢的。
-
4 # 送我上青雲h
說一下錢去了哪。
舉例說明吧。
你買一款最新款得手機1w,這款手機一個月後降價為5000,你賣出,虧損5000元,那麼這個錢去哪了?而且這個手機不出意外不管你用不用,這個手機價格只會越來越低。這些虧的錢去哪裡了。答案就是哪裡也沒去。因為手機本身的價格在變。而不是有人賺了這個錢。每個人盈虧的總數是這個手機價格變化的總和。
由此推到股票,最後變化的總和是股票本身的價格的變化。而且這個過程中成交量是一個動態變化的,所以會是一個更加複雜的過程不可能是一個零和博弈。
最後一個簡單的結論,如果你真的想提高你盈利的可能,那麼一定是投資能有成長性的公司。
-
5 # 姜小小小白
都說股票是零和博弈,而實際上股票市場是負和博弈,這個市場中不但有買賣雙方,別忘了還有中間券商和稅務局,你每一交易一筆都會被收取手續費、印花稅等等,你交易的越多、金額越大、被收取的就越多。個人投資者可能對這個費用不以為然,實際上大戶或者機構加上槓杆的話,還會產生融資費率,當然佣金手續費印花稅會更高,每天上千億的成交量算下手續費都去哪了?
目前保險公司,券商基金,養老基金、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都是市場中的大魚,而散戶則是市場中的小魚,跟國外機構指導市場方向不同,國內A股很大程度受短期投機情緒以及訊息面影響。這些大魚們手握大量資金,透過買進賣出操作,即使不故意操縱市場也可以影響到價格,而訊息渠道上大魚們往往也比散戶靈通的很多。
答案也顯而易見了,透過這兩個手段機構們完全可以收割散戶資金。散戶往往沒有什麼投資策略,技術派們實際上就是跟著價格走、追漲殺跌,一直處於被動狀態。
-
6 # 財智成功
一定意義上講炒股是一個零和遊戲,有人賺到了錢,實際正是別人虧掉的錢。
上市公司股價並不能真實體現該公司的價值,往往存在高估的情況。人們之所以付出較高的代價購買股票,更多是投資預期,希望上市公司業績增長帶來股價提升,屆時售出實現盈利。
具體到錢去了哪裡,不外乎如下幾種:
1、被機構和莊家賺走了機構也好,莊家也罷,有著更專業的團隊,有更多的資金,更及時準確的資訊,甚至還跟上市公司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透過長時間佈局,配合利好訊息抬升股價,散戶進去更多隻能接盤,被收割的佔了多數。
2、被上市公司增髮圈走了上市公司持續盈利,股價不斷上漲,往往就會選擇增發股票,進行再融資。如此一來,只要盈利變差,股票價格回落時,相當於都被上市公司賺取了。
3、被大股東減持套現了公司上市為股東資產變現提供了最便捷通道,公司盈利能力如何股東們最清楚,在他們心目中有上市工資的準確估值。
對於上市公司股東們來說,公司一年盈利1000萬元,還不能保證每年盈利,十年下來也才轉一個億。可是如果在股價正高時減持,輕鬆可以套現數億甚至更多,比經營企業來錢快得多。
4、被低價持股的人拿走了股票價格時常波動,持股成本低的人就有更多機會賺到錢。只要股價上漲時入場,都有可能是低價持股群體變現的機會。
市盈率是炒股的重要指標,但是隻能說明當下的盈利能力和股票價值,並不能體現今後的。加上部分上市公司財務造假,一切考核指標都敵不過虛構幾個數字。
炒股是高風險的投資方式,追漲殺跌是虧損的重要原因,而深層次虧損的原因則是上市公司股價被高估,盈利不穩定,以及財務造假行為。
-
7 # 財富心道
股票對應的實體經濟不發展,按理來說股票是不賺錢的;如果實體經濟下滑,那麼股票對應的價值也會縮水。總體來說經濟上行,股票賺錢,經濟下行,股票虧錢。但這只是一種理想狀態,散戶如果盲目跟風,買了劣質企業的股票,即便經濟大環境向上發展,散戶購買的股票價值也可能縮水,如果股票是在高價買入,在低價賣出時散戶的錢是實際上是被低價買入高價賣出幕後操盤手賺走了。還有一種情況,劣質企業被包裝上市,發行根本不值錢的股票,買了這些股票的股民實際是將資金投入了這些劣質企業然後被其消耗掉了,劣質企業被曝光後,股民手中的股票不值錢了,要轉手只能低價賣出,自然只能虧本解套了。
-
8 # 古文觀止ak
股市對於廣大投資者而言,已經喪失盈利功能,被割韭菜盛名不是空穴來潮,與國際接軌接得了嗎?國際舞臺不是老要撐面子的嗎?"山東人"獨吃自己人。
-
9 # 投基學
金融市場更多的是財富的再分配。
如果金融市場的資金沒有用到實業中,同時實業企業的營收入不能持續增加的話,那麼金融是不能創造更多的財富的。
1、那麼既然金融市場不能創造出財富,那麼金融交易的這個過程中就會出現資金的流失。
舉個例子,價格市場上所有的人都不賺錢不虧錢的情況下,金融的總財富會減少嗎?這個當然是要減少的,因為大家在交易過程中是有交易手續費的,這個這個手續費就是需要從金融總資產中扣除了。所有隨著交易時間和次數的增加。大家的錢部分都轉化了手續費和稅了。
2、而市場更不可能是大家都不虧錢,甚至是80%以上的人都是虧損的,那麼這個錢去哪裡了,自然是被那20%的人賺走了。
來看看市場賺錢的那些人吧:
1、遊資:
這個藉著資金來到市場嘗試著快節奏的資金,也屬於熱點,在市場裡大漲大跌的,也是在不斷的收割機構。很多市場虧錢者就是喜歡遊資的快,然後自己也不到位,只學會了快速虧損。
2、機構:
這個看似溫柔的市場投資者,機構喜歡慢慢的操作,不過機構的這種慢,也讓很多投資者學會了死扛,從2015年的牛市,多少投資者死扛到現在,而不少投資者可能賬戶到現在都虧損百分之八九十了。
3、大股東減持:
很多上市公司上市之後都出現了大公司減持,而且有很多是清倉式的減持,俗話大股東把股票套現成現金了,上市公司已經跟他沒關係了。很多人可能會看到大股東不是有股票質押嗎?其實很多大股東質押已經套現了,那些股票已經在券商的手裡了,股票繼續下跌,買單的是券商,當然券商如果繼續把股票拋壓,那麼最後買單的還是普通股民。
在目前的市場裡,投資者還會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而對於目前的個股又有多少像茅臺一樣,值得你珍藏10年。
-
10 # 股海遨遊666
很多人認為自己手中的股票價值多少多少,其實都是虛的。 股市和期貨市場不同,期貨是零和交易,也就是說一些人賠的錢肯定是被另一些人賺去了(不考慮手續費)。 但股市則不一樣,我們假設上海股市從4300點連續下跌,每隻股票不用多交易,都只成交1手,且都在跌停板價位成交,則四個停板就能讓所有持股者市值損失幾萬億,而這期間則並沒有人掙到錢! 這就說明了股票的市值都是虛擬的,是紙上富貴,只要你沒有把手中的股票變成現錢,你就不能稱自己手中有多少錢(股票的價值)。
回覆列表
股市短期是零和博弈,有掙就有賠。個人投資者(散戶)和專業機構投資者相比,在風控能力、資訊分析能力、時機把控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區別,本來就不站在同一起跑線,賠錢的機率自然大很多。莊家等利用資訊不對稱操縱股市等非法行為更是加劇了這種不平等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