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HuiNanHistory
-
2 # 吳老156510062
應該知道,不過那時貿易,人文交流,擴張……較少而侷限,中原百姓乃至史學家瞭解甚微。到了秦代由於農業發展,小麥種植成功,人類飲食結構大為進步,人口急速增長,交流,擴張成了必然。
應該知道,不過那時貿易,人文交流,擴張……較少而侷限,中原百姓乃至史學家瞭解甚微。到了秦代由於農業發展,小麥種植成功,人類飲食結構大為進步,人口急速增長,交流,擴張成了必然。
內亞史家狄宇宙(Nicola Di Cosmo)曾指出:中國與內亞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聯絡實際上遠早於漢朝張騫出使西域這一特定的歷史事件,有很多重要的考古成果都能夠證明此觀點。
例如,在公元前五世紀至公元前三世紀的巴澤雷克墓冢(Pazyryk Graves)中,就發現了絲綢和其他來自中原地區的物品。巴澤雷克墓冢位於阿爾泰山,其主要發掘工作完成於1924—1954年間,由前蘇聯考古工作者主持完成。
巴澤雷克墓冢出土了一系列明顯是中原地區所產的絲繡織物,特別是在第五號墓中,還發現了圖下的鳳凰繡緞,其紋樣均以彩色織線繡成,畫面上的鳳凰飛舞、棲息在樹間,整個構圖都非常的精緻,蘊含著濃郁的中國文化氣息。根據藝術史家Emma C. Bunker於1991年發表的論文《淺談巴澤雷克墓冢出土的中國古器物》,這幅鳳凰繡緞使人很容易想起湖北江陵馬山一號楚墓發現的鳳凰刺繡,以及長沙烈士公園楚墓的龍鳳紋刺繡,這兩者所處的年代約為戰國中晚期。
巴澤雷克五號墓出土鳳凰繡品
除此以外,巴澤雷克墓冢還發現了具有戰國風格的銅鏡。此鏡出土於六號墓,直徑11.5釐米,厚0.5毫米,質地很薄。背面中間有一塊方形鈕,地紋為羽毛紋,四周刻著“山”字的紋樣,這正是戰國時期楚國流行的以羽毛紋樣作地的“四山鏡”。
巴澤雷克六號墓出土銅鏡
上述考古發現使我們意識到,早在張騫實現“鑿空”以前,中國和西域諸國的遠途物質交換網路或許就已經存在了。狄宇宙對此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解釋:在戰國爭霸的背景下,中原地區的政權需要進入先前已經存在的遊牧商業網路,以便於獲取足夠的軍需用品,這就導致絲綢等物稱為物質交換的媒介,流通於內亞遊牧民族的市場。
參考:
Nicola Di Cosmo, “A Note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Silk Road as Long Distance Exchange Network” In Resilkroad ed. Mehmet Bulut, 2014.
《狄宇宙:絲綢之路的開端不是張騫,戰國就出現了》,刊於2015年4月12日的澎湃新聞專訪: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