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適應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
2 # 再生蔸
芳友提問應與時俱進,不要把眼睛盯著上世紀困難時期,時過境遷的事,令人心酸。
現在知道吧!
2021/12/15
-
3 # 曾老道人
我廣西橫縣壯族人氏,1979年前後的老家娶媳婦時很熱鬧,族中男人與送嫁姐妹對唱山歌,通宵達旦。此場景啊,我在1998年寫成兩千多字的散文《故鄉之歌》,發表於《廣西日報》“花山”副刊上。
-
4 # 2685216458靈山秀
我們這裡很簡單,白酒5一10斤,豬肉10斤,大米30一50斤,大饅頭12個,散子12把,冷熱衣服各兩套,解放牌半膠鞋一雙,布鞋一雙,送親客一般二人各付1.20一2.40元,介紹人3一5元,男女兩家各辦的席桌一般吃兩屯飯(頭晚上和第二天早上)不發請諫口頭招呼三親六當和生產隊的戶主一起幾桌人熱鬧一場就應期了。另外正酒的當晚女在男家是跟送親客娘娘一起睡覺,待第二天回門去孃家後的第三天夫妻一同回男家晚上才能同房。第四天就參加男方生產隊的勞動。
-
5 # 好學笑笑
謝邀!我是一名60年代初出生的農民,對生產隊時期,農村娶媳婦接親和婚事中的一些講究有一些瞭解,同時也參加過多次婚禮現場,但本人初淺地認為,那個時期農村娶媳婦接親,各個地區的風俗習慣是不一樣的,就算是一個地區,民族與民族之間婚俗習慣都是有一定差異的,網友們認為呢?
好了,我就我們當地生產隊時期娶媳婦、接親,還有什麼講究(規舉)與大家共同分享,由於現在距當時已經相隔幾十年了,很多東西只能靠回憶,如有寫得不清楚的地方,還望知情的網友們多多幫助給予補充!
我居住在一個多民族聚居的生產隊,現與網友們共同分享兩個案例:
例一、我哥哥嫂嫂的婚事
我大哥今年70歲了,嫂嫂68歲,哥哥嫂嫂的婚姻是靠媒婆說成的,嫂嫂的孃家住在離我們家40多公里的農村,嫂嫂是用一皮大黃馬接回來的,我記得接親的前一天,我的父親請了二十多個人,其中有六個是請去唱酒令的,一個是押禮先生,一個是請去背櫃子的,說明一點,新郎是不參與去的哦!我作為弟弟當然是拉馬的了,借了一皮黃馬,帶去接親的禮物有包穀酒一大坐瓶(用土做成的容器),豬腿一大支,給嫂嫂的麻布花衣服,還有褲子、布鞋,香蠟紙燭等,去接親的早上約9點右吃過飯,二十多個人帶上接親禮物,由我拉著馬(馬背上有一付騎鞍),沿著灣灣曲曲的山路出發了,下午六點鐘才到嫂嫂家,剛到嫂嫂家路口上,我們的接親隊伍遭到了埋伏,被一群男女用山木香(倒勾刺)打和冷水、冷油湯淋,那是一個冬天啊,我差點就要哭起來了啊!
在幾個老年人的勸說下,那一群人才繞過了我們,最後嫂嫂家那邊的人把我們帶到她的隔碧鄰居家,我們這裡叫打店子,店家把我們安排在他家的堂屋頭,也就是木房子當中的那一大間,正中間燒著柴火,柴火的周圍擺滿了木登子,店家讓我們坐著烤柴火,店家走後,我們的押禮先生說:“大家坐著烤火,不要亂竄,按規舉要其他客全部吃完飯才到我們吃,並要等主人家的管事來請我們才去。”,一大晚上才得飯吃,吃完飯,主人家打理好堂屋後,他家的管事叫我們去交禮,禮別,主人家堂屋中間燒起了柴火,我們這邊請去唱酒令的人與主人家請來唱酒令的人手拿毛巾圍著柴火唱起了酒令,又唱酒令又喝酒,直接唱到天亮,由於當時我年紀小,感覺瞌睡好來哦!
由於路程遠,我們的押禮先生與主人家達成共識,一早吃過飯發親了,我們的接親隊伍各負其責,各自領著主人家發出的嫁裝,嫁裝領完後,只見嫂嫂的哥哥揹著嫂嫂沿著她家做飯吃的火轉了幾圈,又到堂屋神前跪拜,只看到嫂嫂的身子看不到嫂嫂的臉,因為她的頭上蓋了一塊紅蓋頭,然後讓人把嫂嫂扶上馬背上騎穩,嫂嫂家那邊送親的40多人,(新郎家去一個接親,新娘家就要派兩個送親,);接親隊伍浩浩蕩蕩的往新郎家趕了,網友們,你們那裡生產隊時期娶媳婦接親是這樣嗎?知道這是什麼民族嗎?
例二、鄰居李哥的婚事
鄰居李哥的婚事是這樣的,與例一中有一個共同點,婚姻還是請媒婆說成的;他接親的時候我也是全程參加的,他的媳婦是用花轎抬回來的,花轎是用竹子和木做成的,轎子都由四個人抬,有的人家戶是用錢請人抬,被請者叫“轎伕”,有的人家是請人情工叫抬弟兄轎,李哥的媳婦就是請弟兄轎抬回來的。
李哥接親那天,請了二十多個幫忙弟兄,其中,有一個是小孩子,是請去押轎子的,叫“押轎娃”;一個押禮先生,又叫管事,這裡說明一點,新郎是不參與去的哦,接親隊伍帶上豬腿、平版布的衣服,香焟紙燭,抬著轎子去接親了!
李哥的媳婦家離他家不遠,就3公里路程,到了李哥媳婦家,規舉也是先去打店子,要讓其他客人吃完飯後才輪到我們接親的吃,吃過飯交了禮回店子,那個時期回店子是沒有床睡覺的,只有在店主家堂屋裡烤火,若實在瞌睡太來了,只能用包穀草擺放在地上睡,現在回想起來,感覺那個時期的生活還是堅苦啊!第二天吃過飯,接親隊伍各負其責,領到主人家發出的嫁荘,扶好新娘上轎,弟兄們邊走邊換著抬轎,浩浩蕩蕩把新娘抬到了新郎家!網友們!你們那裡生產隊時期也是用花轎接親嗎?
-
6 # 樂觀的湖泊R
生產隊時期,娶媳婦花不了·多少錢的。百八十塊足夠了,什麼也大都不要的。接親時去個大輩人壓彩禮的稱呼。一個娶媒戚和幾個放鞭炮的就可以了。
-
7 # 海天
我們老家接親一般是早晨去,傍晚接回。那時的婚車是生產隊的馬車,打掃乾淨,撐起棚子,蒙上毯子就算是婚車了。婆家還要找一個屬相合適的年輕男孩去接,相當於現在的伴郎。新郎戴上大紅花,出發。
-
8 # 夏冷
謝邀!生產隊時期,農村聚媳婦,接親很簡單,開動兩隻腳,驅動11號車,穿上自認的新衣服,自己走到婆家去。新郎當然會來接親,順便新郎把新娘的嫁妝挑起來。可能有新娘的哥哥姐姐或弟弟妹妹送行,也順帶把新郎挑不了的嫁妝帶到新郎家去。那時彩禮很少,最高的就一百元。我記得我礦作家譚談寫的《山道彎彎》裡,改成電影后,裡面有一個農村姑娘出嫁的片斷,那個片斷正反映了當時農村姑娘出嫁的情況,你可以找來觀看一下。更遠的是三年苦日子時期,我有一個女同學出嫁,男方的彩禮就是十個雞蛋。就那十個雞蛋,我女同學就跟一個陌生男人走了,以後再也沒有見到過她。有一個時期,我看過一部長篇小說,小說書名叫什麼我全忘記了,反映的是四川西北部農村的情況,那個地名叫龍鳳場的地方,好象是一個真實的地名,正好我當時所在單位有一名龍鳳場附近的同事,我向他求證龍鳳場裡面的地方風俗,他也跟我說過,當時誰能夠出一百斤稻穀,誰就可以在那個地方討一個媳婦。後來,我那單位附近的老百姓真的從那個地方帶了一個媳婦回來,看到婆婆煮東西,首先放一升米,米煮開後又放切碎的紅薯米,紅薯米煮熟後又放幾升糠,把糠和煮熟的大米紅薯米和勻後又放紅薯藤,還放蔬菜葉,滿滿一大鍋,這個川西來的媳婦就問婆婆:媽,我家人不多,為什麼要煮這麼大一鍋飯?婆婆答:妹子,這是煮的豬食,是煮給豬吃的,人哪能吃這樣的東西。那個媳婦聽到後,想起自己連豬食和人食都分不清,想起自己在孃家的生活,自己眼淚長流。所以人窮的時候結親有窮的辦法,富的時候有富的辦法,都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不過對於現在的結婚,要高額彩禮,要豪車等,我也不敢恭維!
-
9 # 從善如劉L
其實,在生產隊時期,在我們老家的農村,農村娶媳婦接親沒有什麼太大的講究,但是,要回答這個問題,還真的分兩個階段來回答,第一個階段,就是文化大革命以前的娶媳婦接親,還是比較隆重的,文化大革命之後,因為掃了四舊,那些舊的娶媳婦接親的風俗習慣也就都沒有了,娶媳婦接親就非常簡單的了!
那個時候娶媳婦不叫接親,叫送親,都是孃家用農村的大馬車送過來的,文化大革命前誰家娶媳婦,要僱一套喇叭班子,要吹吹打打的熱鬧三天,當送新娘的大馬車來到村口的時候,這一套喇叭班子要到村口去接新娘,吹吹打打的一直接到婆家,然後有那麼一套接新娘的程式,把新娘接到家裡之後,也就是新娘子坐在大火炕上,坐坐福,吃幾個餃子也就完事了!
文化大革命掃了四舊,那時候農村,掃四舊也是掃得很徹底的,所以從文化大革命開始,農村娶媳婦接新娘就什麼講究都沒有了,說實在的,也不敢有什麼講究了,因為如果你有什麼講究,就會有人給你帶上覆闢四舊的帽子,明明是辦喜事,再有人給你這麼一搗亂,這喜事辦的就難看了,這喜事就不喜了,所以從文化大明開始,農村娶媳婦接親什麼講究也沒有啦!
-
10 # 西嶽雜壇
鄉風民俗不同,接親的方式也不同。
當年老家,農村娶媳婦,通常都由男方用花轎將新娘抬進門,近的四人,遠的八人(換班)。過橋過村莊,都要放鞭炮。
-
11 # 和諧一家親12
不要提那生產隊時期,糧食不夠吃,想吃牛肉豬肉很難吃到的,但是有一點好的,貧富差距不大,男人娶媳婦好娶,男女人口差距不大。
-
12 # 中原小螞蟻
集體年代結婚非常人性,基本不言彩禮、一切務實、一切從簡、宴賓自炊、迎親隨步(馬車 牛車 花轎 步行等,娶回家的媳婦無一不是原裝),那時人老實,善良,直率,罕見歪心眼。
今日的人,個個心計,個個叵測,個個勢利,個個不是善茬,為了錢,ta會六親不認,會拿天價彩禮坑人(善良的人家除外)。
除了有德行的人家外,今日的嫁娶,都在互害,都在招搖,有錢人唯恐天下人不知王二爺貴姓,無錢人打腫臉充胖子,死要面子活受罪。其實,這都和耍猴無異,招搖過後全是徒勞。
人,是過客。結婚,是過程。人生如夢,眨眼即終,與人為善才是正宗。結婚真的簡單,恭喜倆人成家,其它的都是枉雜。
-
13 # 太乙堂o袁o
我們這兒文革時期結婚是這樣的,上級宣傳提倡舉行革命化的婚禮,節儉、簡單為主,今天宣傳某某婚前的一天還參加生氣隊勞動,結婚當天自己一個人走到婆家去,明天又宣傳某某結婚當天的白天還要參加小隊的勞動,晚上才舉行一個簡單的婚禮。這樣結婚的任務就算完成!如果結婚的第二天就參加婆家小隊的勞動、那就又算一個新的學習榜樣了。宣傳就是那樣,但實際上女方一般都有兩天休息時間的。
-
14 # 蓉苑
六十年代期,都是騎馬,人戴銀牌馬戴串鈴,穿綢緞,有裙襬,也很風光,有錢人也用轎子抬,到七八十年代,有用農用架子車,腳踏車娶親。
-
15 # 正直輪船OQ
這個話題只能是說條件的充許,人類的境界除了高智商之外,每一個人都想往高處走,可條件呢?不說了,大家想吧?????
回覆列表
我大哥今年71歲了,他結婚時,我懵懵懂懂還記得點,隊裡面婦女隊長帶著幾個本隊的婦女,步行到女方村莊,那邊來幾個人,陪嫁的東西就是幾件幹農活用的農具,簡簡單單就把大嫂接回家了,也放了鞭炮,隨便幾個簡單菜招待一下就算結婚了。
我二哥是當兵的,在部隊快十年吧,八零年結的婚,那時分開生產隊了,是騎著腳踏車,把二嫂娶回家的,也去了好些輛腳踏車,他好多戰友,加上本家親戚,和女方送親的,也足足擺了好幾桌,那時農村結婚都開始講究點了,專門請了做菜的廚師,還算熱熱鬧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