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他說—Betterman
-
2 # 天慈赤心
雅樂是古代祭祀天地、祖先和朝會、宴享時所用的正統音樂。周代的雅樂有“六舞”,包括:(1)《雲門》,用於祭祀天神,相傳為黃帝時的樂舞,(2)《咸池》,用於祭祀地神,相傳為堯時的樂舞,(3)《大磐》,又名《大韶》或《韶箾》,用於祭祀四方,相傳為舜時的樂舞,(4)《大夏》,用於祭祀山川,相傳為夏禹時的樂舞,(5)《大濩》,又稱《韶濩》,用於祭祀始祖姜螈,相傳為商代表現商湯伐桀武功的樂舞,(6)《大武》,用於祭祀祖先,為當時表現周武王伐紂武功的樂舞。前四種為文舞,後兩種為武舞。 孔子評論《大韶》和《大武》,認為“《韶》盡美矣,又盡善也,《武》盡美矣,未盡善也。”(《論語·八佾》)他聽了‘盡善盡美’的《大韶》,竟至“三月不知肉味”。《詩經》中的風、雅、頌也大多是周代的雅樂。‘大雅’、‘小雅’用於朝會、宴享,“周頌”用於郊廟,“國風’也可用於卿大夫宴享士庶。 春秋魯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吳公子季札訪問魯國,聽了周朝的各種雅樂,對《詩經》十五國風中的十三國風、小雅、大雅、周頌以及‘六舞’中的《大武》,《韶濩》、《大夏》和《韶箾》,都讚揚備至,但對《鄶風》和《曹風》則不加評議。 《詩經》中的十五國風都是各地的民歌,當時也屬雅樂之列,怛最正統的雅樂則是所謂“雅頌之聲”的雅和頌。十五國包括鄭和衛,但鄭國和衛國的民間音樂歷來受到儒家的排斥,被稱為‘亂世之音’,成為雅樂的對立面。孔子和孟子都‘惡鄭聲之亂雅樂’(《論語·陽貨》及《孟子·盡心下》),但魏文侯卻對孔子的弟子子夏說:“吾端冕而聽古樂 ,則唯恐臥,聽鄭,衛之音,則不知倦。”(《禮記·樂記》)梁惠王也對孟子說:“寡人非能好先王之樂也,直好世俗之樂耳。”(《孟子·粱惠王下》)注:“謂鄭聲也。”可見鄭,衛之音是很優美動聽的。從此“先王之樂”(雅樂)和“世俗之樂”(俗樂)就成了歷代音樂的兩大壁壘。但在隋、唐以前,還沒有明確區分雅樂和俗樂,宮廷宴享可用雅樂,也可用俗樂。隋文帝始分雅、俗二部,俗樂統稱為燕樂,即宴享之樂。
-
3 # 北西樓
一個優雅,一個通俗。
用處也大不一樣。
雅樂大多用來祭祀,朝賀等重大活動。
俗樂大多用在一般的宴會上面。
-
4 # 餘音繚繞321
雅樂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祖先及朝賀、宴享等大典時所用的樂舞。俗樂是當時流行的世俗之樂、民間音樂,是新興的樂舞。
-
5 # 茉茶音樂
雅樂是指典雅純正的音樂;俗樂指世俗的音樂。
其次,雅樂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及朝賀等大典時所用的樂舞。而俗樂是當時流行的世俗之樂、民間音樂,是新興的樂舞。
隨著周朝的衰落和社會的發展,民間音樂逐步代替了雅樂。
俗樂是春秋戰國以後產生於渚候國民間,具有粗獷,鮮活成份,併為諸候所欣賞的音樂。
-
6 # 大寶先生er
:在中國谷底音樂歷史中,雅與俗爭辯自他們存在就開始,現階段對音樂雅俗的研究,雖然有其共性的認知,但究竟什麼是雅什麼是俗沒有一個系統完整的概念認知。本文透過音樂中關於雅與俗的形成歷史來尋找,用現代人對音樂的認知度來看看古代文化裡的雅俗爭論。
-
7 # 音樂裡的標點符號
中國古代的宮廷音樂為何要分“雅”和“俗”?
各位網友大家好!非常榮幸能夠回答這位網友的問題, 為何要分“雅”和“俗”其實這兩個概念是共存的,沒有雅 哪來的俗?就好像”好“和”壞“,沒有好哪來的壞是一樣的道理,不管是民間藝術還是宮廷音樂它的最高境界便是 雅中有俗,俗中有雅,"雅俗共賞"
那麼什麼是”雅“ 雅興、雅量、雅座都是我們常常聽到的詞語,正確、合乎規範是為雅!
宮廷音樂何為雅?那就是符合其身份地位,符合場景 是為雅!"雅樂"有很多如:(1)《雲門》(2)《咸池》(3)《大磬》又名《大韶》或《韶筋》(4)《大夏》等等,古代皇帝登基時用的音樂是”中和韶樂“千年雅樂大典——丹陛大樂與中和韶樂
中和韶樂是獻給天地日月諸神的,注重禮儀,崇尚肅雅,雅樂清音,孕育新生,用於祭祀和大朝會﹑大宴饗。
古代人們結婚時用的音樂步步高、八節長歡、八音諧、百媚娘等喜樂,吹吹打打去接親,吹吹打打抬進門。
所以說何為”雅“正確、合乎規範是為雅!符合其身份地位,符合場景 是為雅!
那麼什麼是”俗“呢? 社會上長期形成的風尚、禮節、習慣、大眾化的、最通行的、習見的 是為俗。
古代宮廷音樂什麼是”俗“呢?《詩經》中的十五國風都是各地的民歌,當時也屬雅樂之列,但最正統的雅樂則是所謂“雅頃之聲”的雅和頌。十五國包括鄭和衛,但鄭國和衛國的民間音樂歷來受到儒家的排斥,被稱為“亂世之音”,成為雅樂的對立面,是為”俗樂“ 用我們現在的話講就是這些音樂來自民間。
宮廷也好世俗也罷,音樂不分國界、不看膚色、不論貴賤,雅中帶俗,俗中帶雅,”雅俗共賞“
-
8 # 傳媒播報者
音樂的“雅”“俗”之分,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國周朝。可要論起音樂為何有“雅”“俗”之分,主要涉及到兩方面的問題:
什麼音樂能稱作“雅樂”?什麼音樂又能稱作“俗樂”?
在深究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不妨先來看看下面這些青銅編鐘:
出土的周朝青銅器樂器大多製作精良、頗具貴族禮法的風格,由此可見周朝人對於禮樂制度是十分重視的。
周人原本是中原大地西北方的古老部落,在中國的傳說中,周人的原始祖先姓姬,曾經在夏王朝時做過主管農務的官員,被國家百姓尊稱為“農神”。在周武王滅商建周後,一套初見規模的禮樂制度走向歷史舞臺的中央。
周朝崇尚宗教,重視禮儀要求和形式規範,在政治等級上劃分了森嚴的制度,文化上的尊卑之別自然也是周人的禮法形式之一。為了更廣泛的推廣周朝禮法,周人將音樂穿插其中,逐漸形成了禮樂制度。
一開始,將音樂穿插進立法之中,取得了不俗的成效。在周公一句“曲雅純正”的呼籲下,周朝的禮樂愈加繁瑣和隆重;下面的還原圖是周朝人在祭祀天地人祖時,將音樂穿插其中。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將這種以中正和平為基調,強調莊嚴肅穆、帶有濃厚教育性質的音樂稱為“雅樂”。
再後來,周朝的統治範圍更加廣闊,北部疆域甚至到達了現在的北京市附近。周朝統治者為了更好地傳播禮樂制度,將各地民間曲調中不符合禮法的部分剔除,把頗具娛樂性質和藝術性質的音樂帶進宮廷之內,融入到貴族內部交往的文化體系之內。但因為其性質有差異,也為了與“雅樂”做區分,周人把這一類音樂稱作“俗樂”。至此,周朝的宮廷樂曲真正有了“雅”“俗”之分。
這時,我們已經對何為“雅樂”,何為“俗樂”有了一個具體的印象;接著我們再來深入瞭解西周時期的貴族們與音樂的那些不解之緣。
其實禮樂制度很早就在中原大地上存在,只是不成體系,規模較小罷了。在更早的商朝,商王的宮殿總會安排簡單的編鐘音樂和詩文朗誦。到了西周時期,“雅樂”和“俗樂”才真正的讓音樂走進更廣泛的群體當中去。
樂器上的規格制度是西周時期貴族等級劃分的體現之一。從上圖中規格的差異中可以看出,西周時期人們對於禮樂制度保持著相當的剋制心態和敬畏心理。但是,隨著周朝的領土疆域不斷擴張,周朝統治階級之下人民的差異化也越來越大。這個時候,要想保持西周禮法的純正性和正統作用,原本單純的宮廷祭祀禮樂就無法滿足統治需求和社會需要。“俗樂”在這時候應運而生。
俗樂的本體是當時在民間的流行之樂,擁有相當大的傳播能力和傳唱基數。周朝的禮樂管理者有絕對敏銳的目光和洞察力,他們將民間流行之樂帶入宮廷。
一道相當棘手的難題擺在西周禮樂制度管理者面前:究竟是讓這些難登大雅之堂的民間樂曲融入禮樂制度還是放棄一個擴張周文化影響力的絕佳機會?周朝禮樂制度管理者用更加溫和的辦法解決了這一難題——他們去掉了各地民間樂曲中不符合周文化的部分,將通俗簡單、極具娛樂性質的流行音樂融入到周朝禮樂制度之中。
這樣做,不僅僅是周朝文化的一種傳播,還將禮樂制度的生命力傳承下來。
周朝禮樂制度正式分為兩個部分:雅樂和俗樂;它們各自代表了不同的領域,在周王朝漫長的統治中起到了極大的作用。這其中也是中國古代宮廷音樂有雅俗之分的原因。
讓我們繼續把視野調高,將音樂劃歸在美學的範疇裡。西周在中國政治、文化和美學的歷史上都處於一個轉折期。可以看到,它對上古至殷商時期的思想認知與觀念形態有著重大的突破。西周時期,人們的精神意識逐漸覺醒,對於秩序的認知也逐漸的完備,中原大地上的人們正在從上古時代走向更高階的人類文明時期。這種進化式突破使人們的生存狀態進入更加理性的時代,這正是禮樂制度在此時大放異彩的最主要因素。
由此可見,自西周起,中原大地上的人們已開始對自身存在的生命價值有了自我的評價與分析,能夠很清楚的表達出自己除了對生存之外的其他追求。周朝逐漸形成的禮樂制度最重要的表現就是對禮樂傳統的回爐再生。周人將禮樂制度變成了一種兼具美與統治秩序的詩性表達。他們將雅樂作為對上古時期禮樂制度莊嚴肅穆之風的繼承和遺傳,讓整個社會都處在一個完整的階層之中。他們又將每一個極具地域特點的曲調劃歸進禮樂之內,稱之為俗樂,這既讓整個王國的差異矛盾減小,又是周人對於自我文化的創新與創造。
禮樂制度是西周統治階級對於治理國家的柔性管理方式,它是一種從文化層面入手,以底層人民的角度向上層貴族統治階級延伸的政治手段。中國古代宮廷音樂的雅俗之分,是周王朝統治者的一種大智慧——正統統治與民間通俗習慣的密切交流和融合使之成為中原大地上統治模式的一種新型範式,成為政治生活和日常生活的典範,也成為維繫一個王朝的紐帶。由此開始,中華民族從祖先身上繼承下了禮樂制度,繼而開啟了中國長達數千年的與禮樂政治、禮樂文明、禮樂文化。
-
9 # 七色花音樂
首先要知道雅是雅樂,俗是俗樂,從字面上就可以看出它們的範圍不同,雅是高雅。《詩經》上說,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廢興也,也泛指學識淵博者,古代稱德高而有大才的人為大雅之人。
雅,正也,雅樂,既典雅純正的音樂,是古代漢族的傳統宮廷音樂,是帝王朝賀,祭祀天地等非常重要的大典所用音樂。是古代漢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雅樂的琴曲都有《廣陵散》《酒狂》《高山》《流水》《梅花三弄》,絲竹曲有《春江花月夜》,琵琶曲巜陽春古曲》巜平沙落雁》等等。
俗樂,指世俗的音樂,與雅樂相對,古代俗樂泛指民間音樂,外來音樂和散樂的總稱,也是新興的舞樂。主要是以娛樂為主,樂器以鍾、磐或管絃樂器為主,其舞蹈或騰或跳,表演輕鬆活潑。
俗樂在漢朝進入興盛時代,出現大批俗樂樂曲,象劉邦的巜大風歌》《鴻鵠歌》,武帝的巜秋風辭》《瓠子之歌》……等等。
-
10 # 小嘴零食超市王紹敏
場景不同,作用各異。無論古今,也都有雅俗之分,高堂之上自然要高雅藝術,市井生活自然需易懂通俗,難就難在雅俗共賞,既優美又通俗,人人都能看懂的藝術才是生命力最強的藝術。
回覆列表
讓人感覺到雅或俗的,都是音樂之外的東西。
題主反感的是日韓歌手、鳳凰傳奇,而不是他們的音樂。
加幾句。
音樂就是音樂,是聲音元素。音樂自己沒有雅俗,我們覺得雅或俗,是我們的喜好、品位和對音樂的感受不同。
用鳳凰傳奇的《最炫民族風》舉例,這歌聽上去節奏感極強,朗朗上口。這意味著它的旋律、節奏都不復雜(也不怎麼轉調,和絃也有限),但是不復雜的音樂不是俗的音樂。而是我們很快學會了它,沒有一種【高大上】的感覺,就用俗來形容。
至於題主提到的宮廷音樂,聽這些音樂需要學習成本,而且相較鳳凰傳奇的歌顯然複雜多了。古典音樂給人陌生、高階的感覺,但是古典音樂自身與雅無關,那是人的感受。
複雜的、技巧艱深的音樂或許是好音樂,但不是雅的。
無論喜歡簡單的還是複雜的音樂,都是個人品位,和音樂無關。我們中大部分都不是專業人士,很難聽出什麼門道來,只是找自己喜歡的,聽個高興罷了。
我覺得我們談音樂雅俗,有時談的其實是音樂的逼格。
鳳凰傳奇逼格不高,很多人嗤之以鼻。
古典音樂逼格高,難免曲高和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