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依文924

    怎麼說呢,三國的東吳,孫策死了弟弟孫權繼位,最後只封孫策一個王,宋朝趙光義把皇位傳給自己兒子了。明朝的一個皇帝倒是被逼著還給了自己哥哥

  • 2 # 平說史話

    毫無疑問,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絕不會立兄弟或兄弟的兒子為太子。皇帝說到底只是被神化了的有血有肉的人,是人都會在最根本利益上自私。而不會選擇最賢能的人來繼承自己的皇位。

    最典型的例子是宋朝的開國皇帝和第二人皇帝。開國皇帝趙匡胤不明不白去世後,他的弟弟趙光義謎一般地繼承皇位,後來趙光義也是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也沒有把皇位傳回給趙匡胤的後代。直到後來的宋孝宗,因為自己無後,加之跟自己血脈親近的旁支都在靖康之恥中被金人掠走,被迫在宋太祖趙匡胤那一脈選擇後代來繼承皇位。

  • 3 # 武子XX

    兄終弟及,是一種繼承製度,王位由哥哥傳給弟弟,弟弟依照年齡長幼依次繼承,再傳給下一代嫡長子。

    歷史上皇位的繼承大多都是嫡長子繼承製度,有部分朝代在立嫡與立賢之間出現過爭論。兄終弟及最典型的宋太宗繼承皇位時出現過。

    宋太宗趙光義繼承皇位時出現斧光燭影等傳聞,其殺死大哥宋太祖,並矯詔太祖遺訓,宋朝皇位繼承採用兄終弟及制度。這只是趙光義為了鞏固其皇位的說辭,按照兄終弟及的順序,趙光義之後皇位需要傳給趙匡胤的長子,但太宗繼位不久就迫害趙匡胤的兒子,後來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即宋真宗趙桓。

  • 4 # 丶銘哲丶

    人都是有私心的,都想傳位於自己的孩子,但是有時候形式所迫,例如孫策和孫權,當時孫策孩子無法掌控孫權,很有可能篡位,還不如直接給他,後代有個平安的保障,後代如果子孫不斷基本不可能在把皇位還回來了。而且還會處處提防。

  • 5 # 漢關駝鈴

    兄終弟及這個傳統主要流行於夏商以前的古三代時期,西周和東周還有延續,戰國以後就很少了。另外少數民族的早期政權,如金、元、北魏等。

    這個時期有一個顯著的特點是人的壽命特別短,能活三四十歲就是很長壽了,大部分都是二三十多歲都死了。這個時候當皇帝死的時候他的兒子還很小,根本抓不住權力,為了不使權力被外人奪去,只有傳給兄弟最恰當。況且,那個時候醫學也不發達,很多小孩長不過10歲就夭折了,要是把皇位傳給小孩子很不保險。

    夏商時期的國家組織形式還不成熟,實質上是部落聯盟的形式,哪個部落強大就當盟主坐天下。但是國家裡面有很多部落方國,力量是此消彼長的,盟主的地位隨時都會被別人奪去,如商滅夏,周滅商都是這種形式。為了保證盟主地位不破別人奪去,必須要讓成年男了當盟主,而盟主的弟弟都是成年人,弟弟繼位比兒子繼位要好。而且等到弟弟傳完了,大哥的兒子也長大成人了,所以最小的弟弟死後就又傳給大哥的兒子了。

    可是到後來人的壽命延長了,老皇帝死時他的兒子也已長大了,所以老皇帝就想傳位給兒子,這時就會破壞兄終弟及的傳統,於是便會出現權力鬥爭,手足相殘的事情時長髮生。

    到了西周時周公制定了禮儀,嫡長子繼承製被固定成宗法,這樣大家才開始逐漸遵守,但是兄終弟及的傳統還在個別諸侯國中存在,因為誰都不能保證自己死的時候兒子已經長大。

    那麼弟弟要時不想將皇位還回去咋辦,那就是想法殺掉哥哥的兒子。同樣哥哥的兒子要想奪回皇位,就要殺死弟弟的兒子。最著名的事件就是吳王闔閭派專諸刺殺吳王僚。

    闔閭就是吳王夫差的父親,闔閭原名姬光(公子光),闔閭的爺爺是吳王壽夢,父親是壽夢的長子諸樊,當時吳國還是兄終弟及的傳統。壽夢有四個兒子,諸樊、餘祭、餘昧、季札(季子),壽夢死後前三個兒子相繼即位,可是輪到季札時他卻死活不幹,結果餘昧死後將王位傳給了兒子僚,即吳王僚。

    這樣闔閭不甘心了,說叔叔季子不接受王位就應該傳給自己呀,自己的父親諸樊是最先繼承爺爺的王位的,咋會輪到餘昧的兒子僚呢?於是暗中招納賢能之士,準備襲擊吳王僚,奪回王位。

    闔閭一直等了十二年,在伍子胥的幫助下找到了一個刺客專諸,最後在吳王僚打敗楚國搬師回來的慶功宴上,專諸將短劍藏於魚腹,趁上菜之際刺殺了吳王僚,這就是著名的“專諸刺殺王僚”的故事,闔閭奪回了吳國王位。

    秦漢之後各剞兄終弟及很少,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才會有,如李顯傳給李旦,趙匡胤傳給弟弟趙光義,朱祁鎮傳給朱祁鈺等,但結果都很不好,引起宮廷鬥爭。

  • 6 # 石樓花語

    在中國古代,一般皇位的傳承都是父死子繼,但是兄終弟及也有很多。有兩個比較典型的是金朝和宋朝。金朝太祖完顏阿骨打去世後,其弟太宗完顏晟繼位。完顏晟在位時想傳位其子孫,因反對者太多,未果,後傳位於太祖孫子完顏亶,是為金熙宗。金熙宗後被同為太祖孫子的完顏亮殺死奪位。太宗完顏晟的子孫在完顏亶和完顏亮在位時,被殺得幾乎斷絕。宋朝太祖趙匡胤之後是其弟太宗趙光義,趙光義在位時,太祖趙匡胤所存的二個兒子德昭和德芳,一個自殺,一個暴亡,未能善終,但德昭和德芳的兒子在二人死後被太宗趙光義加官進爵,施以恩寵。兄終弟及一般是前任帝王無子或者怕主少國疑才會主動傳位給弟弟,有些是弟弟用非正常的手段接手哥哥的皇位,形式多種多樣。元朝有元明宗忽失剌和元文宗圖帖睦爾,元寧宗和元惠宗。明朝有英宗朱祁鎮和代宗朱祁鈺,天啟帝朱由校和崇禎帝朱由檢,還有一對堂兄弟武宗朱厚燳和世宗朱厚熜。

  • 7 # 樓哥看歷史

    本題中的“兄終弟及”,如果解釋為哥哥絕嗣,再將皇位傳給弟弟,如明熹宗傳位崇禎帝朱由檢那樣,那弟弟自然是立自己的兒子為皇太子。但是如果哥哥有兒子,卻將皇位傳給弟弟會怎麼樣呢?

    其實人性是最經不起考驗的,一般在這種情況下,哥哥的兒子命運都會比較悲慘。今天筆者就舉宋太祖、宋太宗,以及元武宗和元仁宗這兩對兄弟來舉個例子。

    燭影斧聲的悲劇陳橋兵變

    趙匡胤和趙匡義是親兄弟,分別是後周護聖都指揮使趙弘殷的次子和第三子。

    憑藉著在後周太祖郭威和世宗柴榮手下的戰功,趙匡胤在柴榮病重時升任殿前都點檢,即禁軍最高統帥。顯德六年(公元959年)柴榮駕崩,年僅7歲的柴宗訓即位,即後周恭帝。

    對於軍閥橫行,實力為王的五代十國來說,立一個幼童做天子,顯然是亡國的前兆。顯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初一日,後周朝廷風聞契丹和北漢聯兵南下,匆促間命趙匡胤統率諸軍北上抵禦。正月初二日,大軍抵達陳橋驛。初三日,即發生了著名的“陳橋兵變,黃袍加身”。

    宋太祖趙匡胤劇照

    趙匡胤隨即率軍殺回開封,在殺死了後周朝廷最後的忠臣侍衛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韓通之後,開封城防隨即被叛軍接管。初四日,趙匡胤接受柴宗訓禪位,於開封崇元殿正式登基,國號宋。

    翰林承旨陶谷出周恭帝禪位制書於袖中,宣徽使引太祖就庭,北面拜受已,乃掖太祖升崇元殿,服袞冕,即皇帝位。遷恭帝及符後於西宮,易其帝號曰鄭王,而尊符後為周太后。—《宋史卷一·太祖本紀》

    燭影斧聲

    作為大宋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在打仗上面確實有一套。他在登基之後勵精圖治,襲佔荊湖,攻滅後蜀,南收廣漢,平定江南,奠定了北宋基本版圖。

    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趙匡胤召其弟晉王趙匡義飲酒並共宿宮中。次日清晨,趙匡胤被發現在萬歲殿逝世,享年五十歲。第三天,晉王趙匡義緊急登基,為兄長上廟號為太祖。

    癸丑夕,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殯於殿西階,諡曰英武聖文神德皇帝,廟號太祖。太平興國二年四月乙卯,葬永昌陵。大中祥符元年,加上尊諡曰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宋史卷三·太祖本紀》

    燭影斧聲劇照

    宋太祖無疾暴崩,且在長子長子趙德昭已經26歲的情況下,居然由弟弟趙匡義繼承了皇位。因此千年以來,太宗趙匡義謀害兄長的說法,即所謂的“燭影斧聲”不脛而走。在宋代史料筆記《續湘山野錄》中對此有繪聲繪色的描寫:

    但遙見燭影下,太宗時或避席,有不可勝之狀。飲訖,禁漏三鼓,殿雪已數寸,帝引柱斧戳雪,顧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帶就寢,鼻息如雷霆。是夕,太宗留宿禁內,將五鼓,伺廬者寂無所聞,帝已崩矣。太宗受遺詔於柩前即位。

    為了洗刷身上的罵名,太宗絞盡腦汁之後弄出了個“金匱之盟”的說法。即鑑於五代十國幼主即位,常常被權臣篡位的教訓,當時兄弟兩人的生母杜太后命丞相趙普起草盟約,藏於金匱之中。約定太祖駕崩,傳位晉王(即太宗),晉王駕崩傳位秦王(即趙匡胤、趙匡義之弟趙廷美),秦王駕崩則傳位趙德昭。

    那麼事實上趙匡義是如何對待兩位名義上的接班人呢?很遺憾,非常殘酷。

    趙德昭:在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因受宋太宗訓斥,自殺而死。

    趙廷美:在太平興國七年(公元982年),因受誣圖謀不軌,降為涪陵縣公,安置於房州。

    最終,皇太子之位還是落在了太宗的兒子手中。

    兄弟叔侄世世相承

    海山和愛育黎拔力八達,答剌麻八剌之子,元世祖忽必烈之孫。

    忽必烈一共有兩個嫡子,分別是太子真金和秦王忙哥剌。太子真金有三個兒子,分別是長子甘麻剌、次子答剌麻八剌和第三子鐵穆耳。

    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太子真金於忽必烈之前去世。至元三十年(公元1293年),忽必烈冊立太子第三子鐵穆耳為皇太孫。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年)忽必烈去世後,鐵穆耳即位,是為成宗。

    成宗鐵穆耳曾經有一個兒子,但是卻不幸夭折。因此在他於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去世之時,元朝建立以後第一次皇位繼承危機爆發。當時皇后卜魯罕打算立秦王忙哥剌之子安西王阿難答為帝。這顯然是有些離譜,因為甘麻剌和答剌麻八剌都有子嗣,怎麼能容忍秦王之後來做皇帝。

    真金太子劇照

    於是當時正在大都的答剌麻八剌次子愛育黎拔力八達與中書右丞相哈剌哈孫合謀發動政變,殺死安西王阿難答及其支持者中書左丞相阿忽臺。同時愛育黎拔力八達的兄長懷寧王海山率領大軍從漠北南下進入大都,廢黜並賜死了卜魯罕皇后,隨即稱帝,改明年為至大元年。海山稱帝后,將愛育黎拔力八達冊為皇太弟,約定皇位“兄弟叔侄世世相承”

    初,仁宗為皇太子,丞相三寶奴等用事,畏仁宗英明,邦寧揣知其意,言於武宗曰:“陛下富於春秋,皇子漸長,父作子述,古之道也。未聞有子而立弟者。”武宗不悅曰:“朕志已定,汝自往東宮言之。”邦寧慚懼而退。—《卷二百四·列傳第九十一》

    至大四年(公元1311年)正月,海山在大都去世,享年31歲。諡號仁惠宣孝皇帝,廟號武宗。武宗是個實誠人,從來沒有試圖廢去弟弟的皇位繼承人身份。因此愛育黎拔力八達順利繼位,改明年為皇慶元年。

    但是那該死的人性啊,愛育黎拔力八達在太后弘吉剌答己和權臣鐵木迭兒的勸說下,竟然公然撕毀和兄長武宗的約定。延祐二年(公元1315)十一月,武宗長子和世㻋被封為周王,並貶居雲南。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十二月,愛育黎拔力八達立其子碩德八剌為皇太子。

    延祐七年(公元1320年)正月,愛育黎拔力八達在大都去世,享年35歲。諡號聖文欽孝皇帝,廟號仁宗。皇太子碩德八剌繼位,改明年為至治元年。

    元武宗畫像

    結語:太宗得國不正,因此“靖康之恥”都被認為是太祖對弟弟的報復(傳說力主發動滅宋之戰的金太宗完顏吳乞買長相酷似趙匡胤,一度被認為是宋太祖轉世)。最終斷子絕孫的宋高宗放棄太宗子孫,而從太祖後代中選擇孝宗作為繼承人。大宋帝系又從太宗系回到了太祖系。

    元仁宗背信棄義,其中碩德八剌在“南坡之變”中被弒,帝位回到了真金太子長子甘麻剌之子也孫鐵木兒手上。也孫鐵木兒死後,武宗當年的鐵桿粉絲燕帖木兒擁立周王和世㻋的弟弟圖帖睦爾發動政變。最終經過“兩都之戰”,元朝的帝系再次回到武宗後代手中。

    宋朝和元朝的例子充分表面,人性是經不起考驗。哥哥傳位給弟弟,想讓弟弟再傳位給侄子,那隻能是天真的臆想。可是正義也許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宋朝的帝位回到太祖後代,元朝的帝位回到武宗後代,何嘗不是一種天理昭彰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阿里巴巴除了自研晶片之外,還有哪些自研的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