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汽車工具箱

    俗話說,“人靠衣裝馬靠鞍”,現如今,產品包裝是整體產品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絕大多數產品都要經過包裝後生產過程才算完成。

    產品的包裝對於其內容和定位的展示,具有不可替代的傳播和推廣作用。對於一些大眾的產品來說,包裝在視覺上的體現是如何從“大眾”到“與眾不同”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比如這兩年比較流行的生態農產品,越來越多的產品被設計得小眾化、有個性。

    文創讓你的農產品變得不一樣

    文創產品是藝術衍生品的一種,它利用原生藝術品的符號意義、美學特徵、人文精神、文化元素,對於原生藝術品的解讀和重構,透過設計者自己對於文化的理解,將原生藝術品的文化元素與產品本身的創意相結合,形成的一種新型文化創意產品。

    比如日本的香蕉品牌Shiawase,是產於菲律賓棉蘭老島海拔1000米以上種植園的純天然有機香蕉。泛著自然光澤的香蕉黃,健康迷人的表皮肌理,月牙彎彎的美妙弧度,還有瀰漫開來的沁人芬芳,Shiawase香蕉的無可挑剔。將包裝與產品融為一體,只在香蕉皮表面上貼了一張兩層的模擬貼紙。

    第一層是模擬香蕉皮,第二層是模擬香蕉果實。輕輕撕開包裝,彷彿就像撕開香蕉皮一樣,將一隻香蕉的色、香、味全面展示在消費者面前。

    從品牌 IP 或 LOGO 中提取設計元素

    現在不少品牌都有自己的 IP,尤其是在各種社交平臺活躍,擬人化的 IP 形象發揮不小作用,在包裝設計上,IP 討喜的形象也是不錯的選擇。

    比如來自日本的天然大米品牌山羊先生的包裝,設計提取了“山羊”的形象元素,再加上其簡單的線條,呈現出與眾不同的視覺效果。

    從產品內容或視覺上增強其包裝的儀式感

    為普通而大眾的產品增加一些特別的儀式感,使農產品也有了自己存在的另一種價值,提高自身的附加值,也可給予消費者們心理上的滿足。

    比如來自悟形為某品牌設計的一款大米包裝,禮盒採用厚實的牛皮紙製作,裡邊除了裝有一袋米還添有一個碗,取名“一碗飯”,讓普普通通的農家大米變成有禮品性和儀式感的存在。

    以產地特色為設計元素,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徵

    有些產品,因產地不同品質會有不同,譬如有一些地方以盛產某種產品、產品原材料而聞名,農產品尤甚。這也是為什麼大家追捧“東北黑土地大米”“五常大米”。從產地提煉特色元素來設計包裝,讓產品包裝更具有辨識度。

    比如下面這款國外的大米包裝設計,就結合了該產地地區不同文化的圖案和顏色而進行設計,具有非常濃郁的文化特色。

    產品跨界,創作意想不到的包裝

    如今品牌跨界漸漸成為一個主流趨勢,其實放開思維,在農產品的包裝設計上可以玩一把“跨界”同樣也是可行的。跨界創新,可以讓很多老牌產品有了新生命。

    比如大米,我們最常見的是袋裝、塑膠袋布口袋,但也可以突然換成易拉罐裝,是不是會更吸引呢?如果做小眾精品的話,相信會更加刺激消費者去購買也說不定~

    比如來自日本的品牌,不僅把大米裝進了易拉罐,還利用便當盒把米包裝成一種特色。

    增加包裝的趣味性和便攜性

    創意性的包裝,並非是一味天馬行空而不考慮實用性,從“實用性”的角度出發,有時候也能創造出意想不到的好包裝。在包裝的實用性基礎上提高其趣味性所在,更能夠形成產品差異化。

  • 2 # 好奇艾登2

    現實社會中,努力的人很多,可為什麼有很多人努力了卻得不到回報,很多人到最後都是自拋自棄,不了了之。難道是自已做的不好?產品不行?有很多事情做不好也未必是自已的原因,只是更多的時間我們沒有把自已推送出去,沒有好好宣傳自已。現在是網路時代,資訊化運作,想把自已的小產業做大做好:首先,我們要把人做好,把產品做好,才能更好的把事情做好,我們要趕上資訊化時代的步伐`,抓住機遇,認真做事。

  • 3 # 農村二表哥

    日前,國內某水果電商推出了精確甜度值的鮮橙預售。電商透過光譜測甜儀進行分揀定級,每顆橙子都創新性地被貼上了明確的甜度值數字標籤。該電商不參與上游種植,而僅為農戶提供產後服務,橙子採用統一品牌,透過O2O方式銷售,銷售收入雙方分成。

    長期以來,國外農業服務機構可對每一顆水果的品質、大小、規格進行分類篩選,同一級別的各項指標均相同,售賣通常能以“個”為單位。相比之下,國內不缺優質的農產品,但缺少後期的分揀、定級和營銷服務,品質通常參差不齊,大多隻能論斤出售。產後加工、儲藏、銷售等環節損耗嚴重、效率不高,已成為農業產業發展的“軟肋”,而這些環節的服務恰是農產品實現高附加值的關鍵。

    目前,中國農業社會化服務的供求結構不合理,多元化需求尚難滿足。統計顯示,農戶對社會化服務需求度最高的是資訊服務、金融服務、銷售服務,集中在“後半段”;而農戶現實中接受外部服務最多的則是技術指導與培訓、農資購買服務,集中在“前半段”。可見,服務的供給與實際需求未能合理匹配。

    與國外不同,中國農業服務業多重視產前、產中服務,對產後服務重視不足。目前,農業產前的種苗繁育、農資供應等服務領域已經高度成熟,農業產中最急需、勞作程度最繁重的農機作業、病蟲害防治等服務有了很大發展,但農業產後的服務仍很薄弱。對農戶來說,地是租的、人是請的、機械是僱的、農資是批發的,已完全實現社會化服務。但銷售卻往往不能體現優質優價,因此農產品“後半段”服務更顯重要。

    隨著農村勞動力大量外出、各類資本爭相下鄉務農,中國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前景被持續看好。現代農業是一個永不衰退的行業,農業產後服務業也完全能夠做成“百年老店”。季節性影響大、流通儲存要求高等特徵對農業產後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以服務的規模化來彌補經營的細碎化應當是農業產後服務業發展的方向。我們期待隨著國家對“三農”扶持政策的深入,現代農業穩定高收益的吸引,農業產後服務這片“藍海”被越來越多的市場主體所認識和重視。

  • 4 # 紫柏雲煙

    一、 提高產品品質

    許多農產品基於氣候或地理環境的因素,本身的品質就非常突出,如吐魯番的葡萄,漢中仙毫等地標產品,但是旅遊這樣的優勢是不夠的,必須從種植、加工等方面進一步提升。

    二、體現產品文化

    目前大多數的農產品包裝相對單一,缺少讓人眼前一亮的感覺,上面標明產地和品牌名稱就沒有了,沒有把地域文化,企業文化甚至產品文化融入進去,研究發現,一個產品的價值60%來自於包裝,因為消費者有時候往往並不瞭解產品本質,往往藉助於包裝形象、文字說明、生動展示才能感覺到,這一點卻是許多農產品經營者所忽視的。

  • 5 # 手工辣椒妹

    做農業太痛苦了,生產成本節節攀升,但農產品卻賣不出好價錢,碰到集中大豐收就更悲催了。

    做農產品,不能再只光顧著生產端,市場不斷在變,跟不上市場需求,生產的農產品就很可能滯銷。

    農產品普遍從眾,立足產區賣品類,內在文化一樣,外在形象同質,只能降低利潤,以價格取悅使用者。 想讓所有人都喜歡,結果是所有人都無感,只有極致,做少數人寵愛的品牌,才能因小得大,讓使用者為自己的價值觀買單。

    讓農產品品牌粉絲化與農產品差異化不同,差異化僅僅是物理的不同,而農產品粉絲化,必須針對使用者做內外兼修的改變,唯有與使用者高度共鳴,才能滿足其個性化需求,讓其為自己的價值觀買單,從而提升農產品利潤。

  • 6 # 張賓偉

    小產區本來就是一大優勢,稀缺資源嗎。關鍵看你如何包裝了,當下注重食品安全的時期,包裝得當,收益可以很樂觀,學學如何講故事吧

  • 7 # 布衣殘筆

    有規模有市場出精品,農產品才會貼上高附加值標籤。

    有規模是前提。有規模,才能讓商家感興趣,才會有商家收購銷售。有規模才能佔領市場。沒有市場,什麼都是空話。要擴大規模,有人會說西湖的龍井茶不是隻有幾棵茶樹也能佔領市場嗎?但你的產品是龍井茶嗎?

    有質量是基礎。產品沒有質量,或者質量無法保證,佔領市場就缺乏支撐。消費者對質量差的物品,是反感和抵制的。高品質,是農產品的生命線,是農產品在市場得以存在的基礎。

    出精品是保證。現在的多數農產品買的都是初級產品,根本沒有附加值可言。要走精深加工之路,延長產業鏈,才能提高附加值。要申報註冊地理標識認證,要登記註冊自已的產標,要打造自己的品牌。沒有品牌,你賺取的永遠只是初級產值。

    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是三農領域大家關注的問題,也是生產經營的農戶關心和希望解決的問題。需要我們大家共同出主義、想辦法。

  • 8 # 小橙生鮮

    中國地大物博,物產豐富,但是中國小農分散的種植方式有很多侷限性,要農產品的附加值我覺得至少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規模化

    首先,農產品要達到一定的規模,才能夠在投入一定的人員、技術和基礎設施等後能夠實現盈虧平衡,當然這裡的規模化並不是越大越好,要根據條件而定。其次達到一定規劃化才能夠吸引關注、打造影響力,甚至包括一些政府支援也需要達到一定的規模,尤其是在當地能夠做出標杆,比如靖州木洞的楊梅往往比其他地方的楊梅要貴好多,因為外地客商一到靖州就去木洞,麻陽的桃義冰糖橙也比其他地方貴好多。

    第二、標準化

    在規模化的基礎上,把關注度和影響力做上來了,如果產品的標準化做的不好,回頭客就會很少,甚至會導致更多的負面傳播,只有做好穩定的產品,才能源源不斷的吸引客人來購買。包括標準化產品、標準化包裝和標準化服務。

    第三、品牌化

    要給予農產品賦予新的意義,締造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或文化或故事或人物等等,比如褚橙賦予了勵志的意義,大家吃的不是冰糖橙而是勵志。

    你認為還有其他的點嗎,請說出來!

  • 9 # 希望的鄉村

    小產區,大收益是農業發展的新趨勢。

    農業產品很多,產出地域也很廣,傳統與現代並存,原始與科技混雜,這是今天農產品現狀。

    農業在過去只以生產為中心的計劃體制影響下,沒有建立市場經營理念,特別是從前只有溫飽的環境影響,無法一下適應今天快速社會經濟發展,許多農村經濟還停留在糧食經濟時代,思想轉變,才能改變今天農村經濟落後格局。 所謂規模現代化農業在糧食種植是可以應用,農村農民經濟來源利用小產區優勢,提高質量,穩定產量,建立區域消費群體,樹立品牌形象,增加農民收益是目前加速新農村經濟建設有效方式之一。

    蘇州水八仙是蘇州地方小產區大收益的例項農業特色經營模式,在過去為蘇州創造了很好的經濟效益。

  • 10 # 小崔紀實

    首先要從定位來看你的這個農產品,想定位成什麼樣子,屬於高階農產品,還是屬於大眾化的農產品,如果是屬於高階農產品,高附加值的,那就不能用常規的來操作。不過我不是很建議農產品,打造高附加值,因為在大家的常識認知裡邊,農產品他就是一個日常的東西,不會賣的很貴。我們做產品做市場,不能去挑戰大眾的常識。消費者就認為你這個東西就是應該便宜,農產品而已,所以我們沒有名人的影響力,我們沒有一些大公司的實力,就不能做這些高階的農產品,高附加值的高附加值是需要講故事的,需要大規模的宣傳的。相反,我覺得農產品必須要低價,而且還好,這樣才有可能開啟市場。我們現在如果想做農產品,必須社交化為入口,就是一款產品,它具有社交屬性。

    比如酒類,還有大米等相關的產品知名度比較高,很適合來進行傳播,因為家庭都需要,我們可以準備無數個農產品,前面打造爆款產品可以不掙錢,主要是流量,我們雖然沒有掙到錢,但是會員和使用者已經進來了,這些人的潛在價值非常大,在這個時代,使用者和會員就是錢,我們後端可以準備無數個產品。

    先社交後商業打造自己,具有人格化的產品,要想社交化,必須產品又好又便宜,我們和對方是朋友,她買了我們的東西又好又便宜,他會不會為我們分享?如果分享,又能得到一點利益,他當然願意!所以,農產品不建議打造高階的農產品,因為我們做的就是大眾群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在農村有什麼適合老頭老太太在家乾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