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躍明

    兩個王朝都為大一統王朝,號強漢、盛唐,請看以下事實比較。

    1·漢有文景之治、昭宣盛世、光武中興、明章之治,永元之隆。

    唐有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章武中興、會昌中興、大中之治。

    若論治世如此比較,可謂平分秋色,不相上下。

    2·漢有漢高帝、漢文帝、漢武帝、漢宣帝、漢光武,俱為一代雄主明君。

    唐有唐太宗、唐憲宗、唐宣宗三君,足稱雄主明君。

    如此比較,漢朝雄主明君較多,佔據優勢。

    3·漢有白登之圍,唐有渭水之盟,雖說匈奴、突厥皆由盛轉衰直至瓦解。

    然漢自始至終,惟匈奴、羌二虜而己,而唐有吐蕃、南詔、薛延陀、吐谷渾、高句麗、百濟、契丹等等,每為中國之患。

    4·漢有諸呂之亂、七國之亂、王莽篡位、張角起義。

    5·唐有玄武門之變、武韋之亂、安史之亂、朱泚之亂、黃巢起義。

    兩相比較,漢朝亂事都迅速平定而無後患。而唐朝安史之亂致國家由盛轉衰,使河北三鎮至唐亡還割據一方,不為朝廷所有。

    6·強漢、盛唐比較,漢百姓生活幸福指數較高,而唐或亂生內,而變作於外,干戈不息,戰亂頻繁。

    7·“漢大綱正,唐萬目舉。漢治雜霸,唐德多悊,故余余毒遺烈更五代之大亂極壞而後止。”

    8·漢、唐疆域大同小異,基本將北韓、西域、越南納入中央版圖,但是漢朝時期,北韓、越南鮮有叛亂,而唐朝時北韓、越南動盪不安,軍旅屢興。

    9·漢朝亡國,漢獻帝善終正寢,而唐昭宗、唐哀帝俱遭弒殺之酷,唐宰輔大臣一樣遭遇屠戮之禍。

    10·漢朝王莽篡位18年、致使天下大亂,唐朝武后革命15年,朝廷雖亂而天下寧靜。但漢止有這次大亂,而唐與藩鎮之間戰爭自中唐至晚唐一直至於滅亡

    種種事實證明,漢朝比唐朝好!

  • 2 # 風中無痕跡

    個人認為在漢宣帝執政時期的西漢王朝好。

    說漢宣帝時期好,不過是因為他執政時期應該是人生存最為容易的時代了。

  • 3 # 文娛史之苑

    我覺得應該是漢朝。

    漢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分為西漢、東漢時期,共歷29帝,享國405年 。

    秦末農民起義,劉邦推翻秦後被封為漢王。楚漢爭霸,劉邦戰勝項羽並稱帝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漢文帝、漢景帝推行休養生息國策,開創“文景之治”;漢武帝即位後推行推恩令、“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加強中央集權,派張騫出使西域溝通中原與西域各國的聯絡開闢絲綢之路,北擊匈奴,東並北韓,攘夷擴土成就“漢武盛世”;至漢宣帝時期國力達到極盛,設立西域都護府,將西域納入版圖,開創“孝宣之治”。公元8年王莽廢漢孺子,定都長安,史稱新莽,西漢滅亡。

    公元25年劉秀重建漢朝,定都洛陽,史稱東漢。劉秀統一天下後息兵養民,史稱“光武中興”;漢明帝、漢章帝沿襲輕徭薄賦,天下安平、百姓殷富,開創“明章之治”;漢和帝繼位後勵精圖治,選賢納諫,勞謙有終。軍事上迫使匈奴西遷、派班超經營西域、絲綢之路延伸至歐洲。公元100年羅馬帝國遣使來朝,東漢國力趨於極盛,史稱“永元之隆” 。公元190年,軍閥四起,天下大亂。公元220年曹丕篡漢,定都洛陽,史稱曹魏,漢朝滅亡。

    歷史上漢朝分為西漢和東漢,共計407年,顯然,漢朝比歷史上其它王朝的壽命都要長,為何漢朝能延續四百多年呢?個人認為漢朝能長壽,是因為西漢滅亡後東漢進行成功繼命,漢朝明君輩出,漢朝中央集權以及漢朝軍勢強盛。

    一.西漢滅亡之後,東漢成功繼命

    歷史上,王莽篡位後,西漢滅亡,建立新朝。但是,隨後漢室子孫劉秀又成功推翻新朝並建立了強盛的東漢,劉秀的成功繼命又給漢朝增加了195年的壽命,延長了漢朝近一半的壽命。歷史上,除了晉朝和宋朝外,其它王朝基本上沒辦法自已續命,更不用說漢朝能成功繼命了近兩百年,也可算得上是一個歷史奇蹟!

    二.漢朝明君輩出,國家社會穩定

    古代王朝好壞與皇帝才能及執政風格息息相關,漢朝許多皇帝都算得上是明君,這也是漢朝長壽的原因。漢高祖建立西漢勵精圖治,以及後繼的文景之治、漢武盛世、昭宣之治等諸多明君盛世;到了東漢,劉秀息兵養民的光武中興、還有漢明帝和漢章帝休養生息的明章之治、漢和帝的永元之隆等明君盛世。漢朝可謂明君輩出,國家社會穩定。

    三.漢朝中央集權,政令通達各方

    漢朝建立中央集權制度,皇帝一直掌握著國家的所有大權,政令可有效通達地方。從劉邦建立西漢開始,一直到漢未的漢靈帝為止,漢朝的各個皇帝基本上都掌握著國家的大權,皇帝的政令要求都能夠暢通無阻地到達各個地方政府。歷史上許多王朝動亂,很多是因為政令不通,地方割據,諸侯叛亂等,其根本原因是各王朝無法做到中央集權。

    四.漢朝軍勢強盛,確保長治久安

    漢朝軍勢強盛,與當時歐洲的羅馬一起被稱為強大帝國,從“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氣魄到打到匈奴西遁歐洲,漢軍可謂打遍當時天下無敵手。漢朝強大的軍隊對外可以開彊擴土,保持漢朝安全;對內可以維護漢朝統一,及其中央統治,強大的漢朝軍隊是漢朝長壽的保證。

  • 4 # 依依爾耳

    個人喜歡漢朝。

    漢朝和唐朝都算撿漏吧,前面都是有兩個短命的王朝秦朝和隋朝,秦朝作為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它的影響是可見的。漢朝,作為繼承者,此時的中原大地人民已經有了一個統一的國家概念,以國家為重的思想漸漸開始形成,漢民族也是從這時開始有的,應該說,漢朝的影響是從古至今的。

    唐朝也不錯,世界各地的唐人就看出來,唐朝的影響是世界性的,但是有的史學家說,唐朝有一些胡人血統,所以不太喜歡。

  • 5 # 我心永恆186073930

    個人覺得漢朝好些。

    漢朝軍勢強盛,與當時歐洲的羅馬一起被稱為強大帝國,從“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氣魄到打到匈奴西遁歐洲,漢軍可謂打遍當時天下無敵手。漢朝強大的軍隊對外可以開彊擴土,保持漢朝安全;對內可以維護漢朝統一,及其中央統治,強大的漢朝軍隊是漢朝長壽的保證。

  • 6 # 大明王A

    漢朝和唐朝都是強盛朝代,漢朝有文景之治和漢武盛世,漢朝討伐匈奴,多次取得勝利,被稱為強漢。唐朝有貞觀之治和開元之治,被稱為盛唐,唐朝對吐蕃,突厥都取得勝利,徵吐谷渾,高宗時滅吐谷渾,助新羅滅高句麗,開元之治促使萬國來朝的盛舉,讓長安成為世界都市,後以唐人街而聞名。

  • 7 # 布穀催春馮志

    我的陋見,認為大唐比大漢略勝一籌,請看以下事實:

    武則天影視像

    唐高宗李治影視像

    一,劉漢王朝實際上是西漢和東漢兩個王朝,西漢享國214年,東漢享國195年。李唐王朝是大一統的王朝,享國289年,是中國封建社會政權統治最長的王朝。

    二,國土面積:西漢568萬平方公里,東漢492平方公里;唐朝1252平方公里,僅次於元朝的1372平方公里(元朝本土,不含窩闊臺、察合臺、金帳、伊爾四個汗國 。清朝為1216平方公里。)

    三、政權建設:漢承秦制,基本上沿襲秦朝的規章制度。漢初,蕭何雖制定了漢律和一些典章制度,蕭何死後,曹參繼任丞相,蕭規曹隨,之後,沒有大的建樹。選官用人靠門閥制度,下層人員沒人推薦,難以進入政權機構。

    唐朝在政權建設上,集秦、漢、魏晉、隋之大成 ,在很多方面對後世影響很大。

    1、法律法規上,李淵上位後立即制定了《武德律》。李世民繼位後 ,令房玄齡等在此律基礎上制定了《貞觀律》 ,明確了典刑制度,還增加了死刑復奏制度,以示對人命的重視。李治在位時,又進一步修定成《永徽律》,還編纂了《唐律疏議》,成為唐以後制定法律的藍本。

    2、唐朝進一步完善了國家治理體制,即中央設三省六部制。三省:中書省(決策機構),門下省(審議機關) ,尚書省(執行部門) 。尚書省下設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 ,管理全國政務。地方設州、縣兩級,縣以下設鄉里基礎行政組織。這種適合中國國情的行政管理體制,沿續到清朝。

    3、唐朝進一步完善了科舉制度,開創了殿試和武舉,增加了考試科目,擴大了進士錄取名額,每三年大比一次(統考,選拔人才),成為定製。使出身下層的人才有了報效國家和為民效力的機會,選官用人機制更加完備。此制度一直沿用至清朝末。

    同時,開辦各級官辦學校,中央設國子監 (相當於高等學府),學生最多時達8000人。州、縣有州學、縣學。國家給予學生膏火費(生活補貼)。可見唐朝對教育和人才培養的重視程度。

    4、漢有王莽篡漢,唐有武氏代唐,其結果絕然相反。王莽的新朝逆歷史朝流而動,復古傷民,致使西漢滅亡。武周革新 ,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推行許多利國利民政策措施,最後還政李唐,使唐朝更加繁榮昌盛。

    5、漢朝文景時期,信奉黃老之術,推崇無為而治。到漢武帝時,又採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政策,致使社會風氣壓揶保守,各種學派衰敗而幾乎泯滅。

    唐朝時期 ,政策比較寬鬆,社會風氣比較開放,對外交往比較頻繁,各民族間的親和力大大增強 。京城長安成為國際大都會,萬邦來朝 ,穿戴各種民族服飾的使者和商人, 徜徉在長安大街上。唐太宗派玄奘和尚(唐僧)到西天(天竺國,即印度,也有翻譯為身毒)取經,唐玄宗派高僧鑑真到日本講學,傳播中國文化,都成為長盛不衰的歷史故事、美談和佳話。這又充分證明唐朝社會的開放和開明。

    6、唐朝的“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的成就,遠勝於漢代的“文景之治”和“昭宣中興”。休生養息,吏治清明, 經濟發展,社會安定 等是“盛世”和“中興”社會的共性。但國庫充盈 ,糧食充足,人民富裕 ,社會安定程度 ,“貞觀之治”、“開元盛世”是其他朝代不可比擬的。這裡舉三個事例可見一斑。

    其一,史稱:貞觀年間,“行千里不賚糧”。就是說民間富裕,外出不要帶乾糧,走到哪裡都有吃的。

    其二,由於法制嚴明,犯法的人少,判死刑的更少。貞觀十七年,全國死刑犯只有39人。永徽年間,大理寺卿(相當於司法部長)唐臨向唐高宗報告,監獄在押犯人有50多人,只有兩人需要判死刑。可以說唐朝有相當長時間,真正做到了“夜不閉戶,路不拾遺”。

    其三,再看看國庫和糧食充足到什麼程度。詩聖杜甫有一首詩言簡意賅地說明了當時情況: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寶;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倶豐實。

    這首七絕真實地反映了“開元盛世”的面貌:不說大城市,,就是小城鎮也擁有很多值錢的寶貝,積壓的陳年稻米變質(米油流出來了)小米也變質泛白。國家和民眾的糧倉,都裝得嚴嚴實實。

    天寶八年,僅國家糧倉藏糧高達1265.66萬石(石作為量詞讀音“旦”,一石約200斤)。其中,京城長安的含嘉倉一地儲糧就有583.34萬石。至於民間藏糧就更多了。

    綜上所述,我認為唐朝比漢朝更好一些,更勝一籌,是否有道理,敬請師友指點。

  • 8 # 超風行者

    客觀原因:安史之亂起後唐朝迅速衰落,使得周邊蠻夷做大,河西接連失陷,吐蕃數次攻陷都城長安,西北疆域已經大為萎縮,關中從屏障之地轉換成邊疆之地

    現實原因:不重視東北的開發,先是把安東都護府從平壤內遷到遼東,武則天時期更是基本放棄安東都護府,之後遼國建立、金國興起

    主觀原因:唐朝白白將數代王朝十多位君王不斷征伐以恢復秦漢舊地的成果拱手相讓,更給自己和後來的王朝留下了千古大坑,可謂是上愧對祖先,下禍及子孫,罪莫大焉!

    綜上所述,唐朝無法與漢朝並列,反推漢朝實力才夠強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70年代農村沒有空調和風扇,農村人怎麼避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