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淨土TC

    在七十年代,農村裡沒有空調和風扇,農村人是怎麼避暑的?這道題對於我這位生於七十年代的農村人來說,是滿滿的兒時回憶,那是一段清貧並快樂的時光……

    我們當地七十年代的農村,基本上土牆茅草屋,牆體外面用草簾遮蓋,既保護牆體,又能做到冬暖夏涼。其實說到茅草屋冬暖夏涼,是相比較磚混結構的房子而言,是有那麼一點效果。但是炎熱的夏天,茅草屋裡依然熱的你汗流浹背。

    我很清楚的記得,兒時的夏天是怎麼避暑的。我們當地宅基地上有栽竹子的習慣,因為竹子用處太多了。幾乎每家房前屋後,都有一片竹林,是一種水竹。雖然沒有毛竹粗,但粗的也有我們小孩胳膊粗,有七八米高,竹子韌性相當好,我們小孩能爬到六七米高,也不會折斷,兒時釣魚的竿子都是在竹林裡選的細長筆直的竹竿做的~

    竹子做的各種用具,不但在人們生活中提供很多幫助,同時,茂密的竹林在夏天裡很陰涼,也是人們納涼的好地方。大人們會在竹林中砍掉一些竹子,騰出一塊空地,桌子板凳放上,可以在裡面邊喝茶邊乘涼,也可以放一竹床,在裡面午睡,我們小孩子就在竹林裡玩耍,累了就在竹床上睡覺,大孩子們大多在竹林裡做作業,總之,竹林是夏季白天納涼的主要地方~

    夏季的白天,除了竹林里納涼避暑,人們還會泡在水塘裡,我們小孩子就跟著大人在水塘邊淺水區玩水,玩水主要是學習狗刨,玩的久了,感覺自己在水中有點浮力了,也會悄悄遊向深水區,常常被嗆上幾口水,才喊叫著被大人們推到岸邊,水喝的多了,狗刨,仰泳自然就學會了。大人們不但泡在水裡納涼,還順便踩河蚌,有的大人還能摸到魚。一個水塘裡能有好多人,歡聲笑語,現在回憶起來都覺得開心……

    白天過去,到了晚上,雖然沒有白天熱,但同樣的是熱的睡不著。一般早早吃過晚飯,人手一個蒲扇,搖著蒲扇,走家串戶侃大山,到了晚上十一二點才回去,氣溫相對降了點,也困了,然後迷糊著睡著過去。我印象最深的是,我迷糊在床上,紗布做的蚊帳,時不時就有蚊子鑽進來,母親會拿著扇子趕蚊子,扇出風,感覺特別舒服,竟然真的睡著了,一輩子忘不了母親在夏天的夜晚,那扇起的陣陣涼風……

    夏天裡,人們還會在房前屋後,選一開闊的地方,晚上能迎著涼風,埋上四根樹杆,搭一個兩米多高的涼棚。晚上只要稍為刮點風,睡在涼棚上就十分享受。涼棚也是夏天晚上納涼方法之一。

    總之,七十年代的農村很清貧,但人們都很純正,質樸。炎熱的夏季,除了我說的以上幾種納涼避暑方法,能用的工具就是蒲扇了,用涼水衝,也不是長久之計,越衝越熱,唯有老人一邊搖著扇子,一邊說著心靜自然涼,最終迷糊著睡過去,熬過一天又一天,不經意間夏天就過去了~

  • 2 # 吃涼粉的六子

    以前河裡、坑裡都有水,路邊有樹,沒有高樓大廈的阻擋,風也很足。

    炎炎夏日,在水邊樹萌下,納涼聊天,還是很舒服、悠閒的。

    至於到了特別炎熱的天氣,就下水洗澡了。

    男女老少,一起入水游泳嬉戲。

    天熱之時,最熱鬧的地方都是水中。

  • 3 # 龐大頭

    七十年代,溝溝河河,水流不斷,清水河流,清涼純淨。盼著夏天的到來,去小河中游泳洗澡。幸福美好的年代,夏熱帶來的更美好的生活樂趣,現在是設有了。

  • 4 # 普洱茶老頭

    雖然我是80後,但作為從大山出來的人,還是知道的!

    七八十年代雖然沒有空調,電風扇,但那時其實沒現在這麼熱,根本不會達到三十七八四十度高溫!也不像現在這樣到處是樓房,那時城裡最多的是紅磚房,也許最好的房子要數百貨大樓!

    而農村,最好的就是土基房,大部分是草房,而且家前家後都是數,幾乎感覺不到熱!

    還記得小時候,天氣很熱時,幾個小夥伴約著一起到河裡泡泡澡,(那時河水清,河裡都是魚,且農村生活用水也是挑的河水。)而大人們就圍在村裡的大樹下吹牛談天,男的光著膀子,女的拿著扇子,聊得好不熱鬧!

    現在,生活好的,住起了高樓,有了電風扇,也有了空調,然而鄰里間再也沒法一起坐樹下談天了!

  • 5 # 春妮子

    在七十年代,農村的還有很多人沒飯吃飽呢,更別說有空調,風扇解暑了,聽爺爺講那時候在偏僻的農村很多地方到晚上甚至沒有電呢,其實在農村就是解暑這一塊比城市好一些,在海南的農村誰房前屋後都會有幾黃皮樹,買幾張吊繩綁在樹上,中午幹完活回來,三五個人坐在吊繩上休息,不僅可以聊家常,而且還涼快,手裡在拿一把扇子,像我小時候孃家那邊,中午幹完農活,吃過午飯,天氣熱就是七八個嬸孃在樹底下玩玩撲克,小孩就在周圍玩,男孩子年齡大一點的,都會游泳在河裡捉蝦捕魚,那時候的滿滿的童年回憶,那時候的老房子都是瓦房,瓦房是通風的,晚上睡覺也不那麼熱,不像平頂房是密封的,我現在依然住在父母蓋的老瓦房裡,現在天氣熱了,父母還在房子後面的樹綁了幾張吊繩,現在我們全家中午熱了就會去睡,吊繩涼快

  • 6 # 緣緣公主20110206

    我們這裡每傍晚,就搬個小凳坐在院子裡或大門口的蔭涼處,手裡在拿把蒲扇,街坊四鄰的湊在一起聊聊天或聽聽收音機。想想就覺得非常愜意。當然有時候也會坐在堂屋,因為前後門一開會有涼風穿堂而過,也是非常涼快的!

  • 7 # 豫南老王

    對於80後的我來說,那時候我們沒有電風扇,更別提空調了,沒見過也根本不知道是什麼東西,可小時候真的沒感覺到有多熱,一般夏天就用芭蕉扇扇,很涼爽,還經常去小河邊洗澡玩水,感覺也挺涼快的。

  • 8 # 天漢小鎮

    你好,不請自來

    在七十年代,農村沒有空調和風扇,農村人是怎樣避暑的?很高興為你解答,我就是陝西漢中農村的

    雖然我是一個90後,但我經常聽爺爺講他那個時候的事情,說起農村,可能在人們的印象裡就是落後,不發達,甚至有點愚昧,但其實並不是這樣,有好多經典俗語就能看出,農村有很多大智慧和生活經驗,值得我們學習,比如說在以前,沒有電器的時候,到了夏天該怎麼避暑呢?小編今天就來給大家總結一下。

    首先是房子,在七十年代的農村,好多都是土牆房,城裡的朋友或許不知道,但農村裡的人一定不會陌生,這種房子雖然看起來不好看,但都是冬暖夏涼,因為房子都是泥土做的,為了結實,牆壁都很厚實,夏天的Sunny根本穿不透,好多家庭地面也直接是泥土的,比較接地氣,夏天走進去,就和進了空調費一樣,但唯一的缺點就是這種房子溼氣比較重,住久了對身體會有影響。

    居住環境,在農村有句俗話,大樹底下好乘涼,雖然是比喻事物有所依託,就好辦好解決了,但直接意思就是在大樹底下,樹葉能遮擋住大多數Sunny,空氣流動快,就會特別涼快,在農村裡面,大多數的家庭周圍都是有很多樹木的,小孩子會在樹底下綁個吊床,或者鞦韆之類的,都是特別蔭涼的,還能愉快的玩耍,即使是現在的農村,還有很多小孩這樣玩。

    農村蒲扇,不知道城裡的小夥伴有沒有見過這種扇子,以前的人如果實在太熱的話,就會製作這種扇子來扇風,製作材料也是隨時可得,農村裡到處都是,我們漢中這邊叫的“棕葉子”,直接看一個下來,剪成半圓形的就可以扇風了,如果想要結實一點,還可以把邊緣縫補起來,雖然沒有空調風扇那麼涼快,但絕對比城裡人買的那種熟料扇子風力大多了,不信的話,現在也能買到這種扇子,你可以去試試。

    用水降溫,這個大家都是知道的嘛,記得以前家裡窮,沒有風扇,到了夏天的時候,熱的不行,每天晚上睡覺的時候,我媽就用涼水給我全身都擦洗一遍,瞬間就特別涼快了,還會在屋裡灑上水降溫,白天的時候就去村裡的池塘或者河邊上玩下水,有時候直接就在河邊洗個澡再回來。

    還有很多很多,比如草編涼蓆,木枕頭,喝井水,睡地上等等,只不過現在條件越來越好了,這些土辦法,也就被人慢慢遺忘了,其實農村人也是有很多生活經驗和智慧的,就算放到現在,農村裡也是比城市裡涼快的。

  • 9 # 佛塵緣5418

    七十年代的夏季,農村人沒有空調和風扇,白天可以去樹蔭下乘涼,晚上帶著涼蓆,拿著扇子睡到院子裡涼快,實在熱得受不了了,就去魚塘裡或者小河裡洗澡游泳。特別是傍晚的時候,哪個魚塘裡沒有幾十號人?甚至上百。有大人有孩子,有男的有女的。別想歪了……男的在這邊,女的在那邊,雖然同塘,但不在一起喲……那個年代的人雖然文化知識不多,也很封建貧困,但是素質還是很高的!

  • 10 # 沙土媽媽

    記得那時候大家談到幸福的標準很低,二畝薄田、一口黃牛、冷有棉被、熱有蒲扇。從消暑工具上來講,可能蒲扇就是最好的工具了。

    再一個就是大樹,記得那時候的夏天,晚飯也是在院子裡的大樹底下吃的,記憶中,好像每家每戶都有一顆大大的梧桐樹,晚飯過後,更是走到街上,人手一把蒲扇,一直聊到十點十一點,然後拿著蒲扇睡下,一直扇到睡著。

    再就是涼蓆,不管大人的孩子的床,都會鋪上涼蓆,枕頭上也會有。

    那時候的氣溫比起現在也差不多,但在平靜中一個夏天就過去了,也沒有感覺難過,就像是那時候窩窩頭吃飽也叫幸福,現在一頓飯十個八個菜也沒覺得多幸福一樣,生活水平是真真的提高了,幸福指數卻沒有同步上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對近期爆熱的聯想門事件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