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關中客

    在我們日常生活和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數字“七”具有一定的廣泛性。除了頭七外,還有一週七天、人有七竅、七大洲、全真七子、竹林七賢、七仙女、七日造人、七個葫蘆娃、七星聚義、七傷拳、七年之癢、七擒孟獲,還有就是我們的房產證七十年……

    當然,類似內涵的數字不僅僅只有“七”,其他的數字在特定的環境中也具有不同的意義。之所以形成這種特定的神秘數字文化,無外乎是神話故事的傳說和宗教信仰的影響。

    遠古時期,先民們透過長期對周圍自然環境以及天體的觀察,逐漸形成了一定的信仰意識和思維模式。比如對天體的觀察,發現了北斗七星天象。其實最早的數字“七”的神秘性很大一部分就是源自原始先民對北斗七星的崇拜信仰,這種崇拜信仰之所以能形成,完全是因為當時極端的自然環境和矇昧的原始社會氛圍。

    當這種崇拜信仰形成以後,先民們就對後世的人頻繁地使用數字“七”表達一些事物的神秘意義。久而久之,人們便把數字“七”作為一種數字模式,經常使用,但不知其代表的意義。而此時的數字“七”已經完全脫離了為了表達北斗七星信仰的初衷,而被賦予了一層神秘的意涵。

    其實在中國的神話故事中,以數字“七”為時間限度的情節屢見不鮮。我們後世流傳的七日造人神話、七仙女神話以及各個少數民族中流傳的許多神話故事都與數字“七”有關。

    上古先民為什麼對北斗七星如此崇拜呢?那是因為先民們在從事狩獵、遊牧、農耕等生產和遊牧活動中,發現了北斗七星具有指引方向、計算時辰、辨識氣象等實用功能。這就是人們為什麼崇拜北斗七星的原因。

    隨著原始的自然崇拜逐漸進入到宗教這更高一級的文明階段時,數字“七”同樣反覆出現在各大宗教之中。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宗教文化都處於人類社會的支配地位。因此在人們的觀念中逐漸接受和確立了數字“七”的神秘性。

    比如在基督教的《聖經》中,數字“七”表示完整完美之意。上帝創造世界用了七天,第七天安息。在《啟示錄》中,上帝列舉了七個教會,代表整個教會時期的所有教會。代表上帝的七靈,上帝審判過程中有七印、七碗、七號、降下七災等等。

    伊斯蘭教認為天堂分為七層,依次由純銀、純金、珍珠、白金、銀、紅寶石和不可企求、無法言喻的聖光組成。第七層即聖光構成的最高天堂,由亞伯拉罕主宰,天使們在這裡齊聲頌揚最高的主---安拉。《古蘭經》中曾多次出現數字“七”,虔誠的穆斯林一天要七次頂禮膜拜。

    佛教的經典《無量壽經》中描述釋迦牟尼佛“從右脅生,現行七步”。 相傳釋迦牟尼出生時便會行走,朝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各走了七步,每走一步,足下就綻放一朵聖潔的蓮花,曰步步生蓮。前六步表示我們的六道,第七步表示悟道,寓意超脫六道,達到悟道的解脫。佛教中還有七法、七惡、七心界、七佛者、七垢、七情、七苦、七眾、七寶七級浮屠等等之說。

    而數字“七”在中國的本土宗教道教中也具有獨特的意義。數字“七”在道教中有完整圓滿的寓意,代表的是一個完整的迴圈,道家成仙,要經歷七劫;日常修煉每完成七個週期就會進入一個新的境界,開啟全新的生命旅程。“七”在道家是天罡之數,道家的辟穀天數,都是七的倍數。《易經》中也說:“反覆其道,七日來複。”

    人們對數字“七”的執念形成是多種宗教文化先後傳播、不斷積澱的結果。宗教信仰對人們的影響是極大的,可謂根深蒂固。其中的神秘數字觀念必然滲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正是有了宗教背景這一強有力的依託,數字“七”逐漸發展成為各民族文化中重要而穩固的符號,從而取得了不可動搖的數字地位。

    民俗的形成與宗教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宗教中的數字崇拜與禁忌,作為一種肯定或否定的信仰行為,直接決定著民俗文化的發展。比如民俗喪葬文化中漢族的“燒七”、西南羌族中的“七天躲煞”以及新疆少數民族中的“七日祭”等等都是深受所信仰的宗教影響而形成不同形式的民俗文化。

    神話、宗教和民俗並不是一個孤立的文化現象。神話確定了框架和秩序,而宗教和民俗則規定了人們的態度、行為和禮儀。

    數字“七”不僅體現在各民族的民風民俗中,也隨著人們的思維滲透到了文學、建築、飲食等文化和其他諸多領域中,有的保留了它原始的神秘性,有的被賦予了創造性的概念,具有了新的含義。

    神秘的數字“七”是一種世界性的文化現象,這反映出了世界各民族之間在民族文化上的相似性和相異性。

    在人類的文明史中,“七”一直都是一個非常神秘的數字。中國研究神秘數字的著作早在秦漢時期就已出現。數字“七”早已不是一個簡單的數字符號,它是奧義,它是術數,是週期,是生死,是輪迴,道不盡,說不完。只給人類集體無意識中留下無盡的神秘遐想。

  • 2 # 閒看秋風999

    中國民間對於數字有一種特殊的崇拜,由於"陰陽學"的影響,古人偏愛的是"陽數",即"一、三、五、七、九";至於現在人們鍾愛的"六、八",還真的是"現代迷信";因為"陰氣"太重,古人是不屑一顧的。

    比如《老子》說的"守一";《易經》中所說的"天、地、人"三才;還有更早的"五行"學說;"一言九鼎";民間稱皇上為"九五之尊",就是明證。

    陰陽學認為,"七"這個數標誌著"陽轉陰"的開始;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九"並非恰如其分;因此,人死以後的第一個"七天"便開始祭祀;如果條件允許一直要延續"七七四十九天"。

    佛教傳入中國,也受到了中國文化的影響,比如說佛教中的"七苦"便是如此;還有所謂"七級浮屠"同樣也是佛教"漢化"的影響。

    漢語中帶有"七"的詞語更是不勝列舉;比如說開門"七件事";牛郎織女"七七相會";七上八下,七老八十,等等。

    還有一些純屬巧合,比如說"戰國七雄"、北斗七星;還有西方基督教文化產生的"星期"的概念——一個星期有七天,等等。

    總之,中國文化中"陰陽五行"的因素無處不在;如果要了解中國傳統就必須瞭解陰陽五行以及古人對某些數字的崇拜。

  • 3 # 夏天的雷風

    因為“七”這個數字就代表了天道…

    《易經•復卦》的彖辭說“反覆其道,七日來複,天行也。”

    就是說“七是陰陽反覆之道,陽氣絕滅之後,不過七日,陽氣復生,此為天地自然之理。”

    “天之陽氣絕滅之後,不過七日,陽氣復生,此乃天之自然之理”——《孔穎達疏》

    七日來複

    為什麼七日來複?舉個最簡單的例子:

    一年十二個月從正月開始算。

    正月寅,二月卯、三月辰、四月巳、五月午、六月未、七月申、八月酉、九月戌、十月亥、十一月子、十二月醜。

    從正月寅到七月申,剛好是七個數:寅、卯、辰、巳、午、未、申;

    從七月申到正月寅剛好也是七個數:申、酉、戌、亥、子、醜、寅;

    十二地支的的方位排列寅在東北,申在西南。所以孔子說:“歲之義,始於東北,成於西南。君子見始弗逆,順而保殼。”

    那麼為什麼一歲之始在東北而成於西南?

    這又是從天文學的角度得來的,不信每個月傍晚你去看看北斗七星。

    正月的時候斗柄指的正是東北;七月的時候指的肯定是西南。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立春,正月節;立,建始也;五行之氣往者過,來者續於此;而春木之氣始至,故謂之立也;立夏、秋、冬同。”就是這個道理。

    有詩為正,詩云:

    東風帶雨逐西風,大地陽和暖氣生。

    萬物蘇萌山水醒,農家歲首又謀耕。

    因此《淮南子》說:“陽氣起於東北,盡於西南;陰氣起於西南,盡於東北。”

    那位說不對啊,《漢書》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

    你怎麼又說立春才陽氣復生?

    確實冬至已經有陽氣了,但萬物還沒有生長,直到立春時萬物才開始萌芽。所以立春是一歲之始。

    因此康節先生才說冬至是“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

    復垢交融,否極泰來

    所謂一陽初動,這得結合易學當中的十二闢卦來看。

    十二闢卦又被稱之為十二訊息卦。

    凡陽爻去而陰爻來稱為“消”;陰爻去而陽爻來稱“息”。

    所以稱之為十二訊息卦,十二卦分別對應一年十二個月,對應下如。

    復卦 一陽息陰 建子 十一月;臨卦 二陽息陰 建醜 十二月;泰卦 三陽息陰 建寅 正月;大壯卦 四陽息陰 建卯 二月;夬卦 五陽息陰 建辰 三月;乾卦 六陽息陰 建巳 四月;姤卦 一陰消陽 建午 五月;遁卦 二陰消陽 建未 六月;否卦 三陰消陽 建申 七月;觀卦 四陰消陽 建酉 八月;剝卦 五陰消陽 建戌 九月;坤卦 六陰消陽 建亥 十月;

    冬至的時候一陽初動,是復卦;夏至的時候一陰初動,是姤卦。

    冬至到夏至:子(復)、醜(臨)、寅(泰)、卯(大壯)、辰(夬)、巳(乾)、午(姤);

    夏至到冬至:午(姤)、未(遁)、申(否)、酉(觀)、戌(剝)、亥(坤)、子(復)。

    又是七這個數…

    在十二訊息卦中正月對應泰卦,七月對應否卦。

    這就是所謂的“復垢交融”或“物極必反,否極泰來”。

    所以說,“七”這個數字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就代表了天道…

    七日節律

    正因為陰陽往復之數為七,比如七天、七月、七年等等。

    所以張仲景在《傷寒論》中提到:“太陽病,頭痛至七日以上而自愈者,以行其經盡故也。”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一般的感冒、頭疼、發燒等病,如果不去看他,不交叉感染,一般七天就會自愈。

    而且七天之後,要痊癒的那個時候差不多也在七個小時以內。從早上九點到下午三點這個時間段一般就會癒合。

    有沒有道理呢?是有的…

    只是我們現在一般感冒什麼的,等不了七天就會吃藥,因此抵抗力反而下降了…

    人一般不吃不喝七天就會餓死,這早在先秦時期人們就已經得出的經驗。

    《難經》第四十三難曰:人不食飲,七日而死者,何也?

    然:人胃中當留谷二斗,水一斗五升。故平人日再至圊,一行二升半,一日中五升,七日五七三鬥五升,而水谷盡矣。故平人不食飲七日而死者,水谷津液俱盡,即死矣。

    就是說,人的胃裡面只能留存七天的營養,這些營養包括食物二斗,水一斗五升。

    健康人每日大便兩次,每一次排便量是二升半,一天中就要排出五升,七天合計五七三鬥五升,使胃中所有存留的飲食物便逐漸排洩淨盡。

    所以健康的人,七天不進飲食而趨於死亡。

    原因是,七天之後胃中營養物質以及所化生的津液都已盡竭,所以就會死亡。

    頭七

    七這個數就是陰陽之極,就是天道,就是規律。

    因此後來的道家才會認為:“人初生以七日為臘,一臘而一魄成,經七七四十九而七魄具;死則以七日為忌,一忌而一魄散,經七七四十九日而七魄泯。”

    正是中國有七日來複的觀念,因此才有頭七的說法。

    來複又能理解為回來,久而久之就有了七天回魂的傳說。

    有人說頭七的習俗是佛教傳入中國後,這其實是不對的,早在先秦時期的喪葬儀式中,很多儀式就已經跟七掛上勾了。

    比如夫子說:“孝子之祭也,散齋七日,慎思其事,三日致齋而一用之,猶恐其不敬也,而二日伐鼓何居焉?”

    就是說,人死後的前七日不能樂,不能御…要好好地懷念一下過世的人;

    還有天子七日而殯的規矩,就是說天子死了以後要放七日才能入棺等。

    最後:

    總的來說,頭七的“七”肯定不是外來貨,而是從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七”慢慢變化來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新冠病確診人數能否超過100萬?死亡人數能否超過5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