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貳一橙

    朱元璋一家一共有六個兄弟姐妹,朱元璋排名第四。

    大哥朱重四,後改名朱興隆,洪武元年封南昌王,其長子朱聖保為山陽王,次子朱文正繼嗣南昌王爵;

    二哥朱重六,後改名朱興盛,洪武元年封盱眙王,其子朱旺追封昭信王;

    三哥朱重七,後改名朱興祖,洪武元年追封臨淮王,無子嗣;

    大姐朱氏,早年嫁於鄉民王七一,早逝,洪武三年追封太原長公主,王七一為駙馬都尉;

    二姐朱佛女,嫁於李貞,早逝,洪武元年封孝親公主,李貞為駙馬都尉、恩親侯,兩年後封右柱國、曹國公,去世後追封隴西王,其子李文正繼嗣曹國公爵位,被朱元璋收為養子,賜姓朱,再追封朱佛女為曹國長公主。

    朱元璋在稱帝后,對兄弟姐妹的賞賜是很大方的,可是從以上的封賞時間來看,卻可以發現一個問題,就是三個哥哥和二姐朱佛女,他們都得以在兄弟稱帝的當年得到該有的封賞。

    唯獨身為大姐的朱氏,其被封為太原長公主的年份,卻是要到兩年後,既洪武三年才被封,而且她的丈夫王七一,其待遇也完全比不上同是朱家女婿的李貞,僅一個恩親侯就遠超駙馬都尉,更別說後面加封的曹國公、隴西王,以及世襲三代的特權了。

    要說長姐如母,在父母和長兄朱重四相繼因饑荒中去世後,朱氏身為長姐,自然就得肩負起整個朱家的內務了,按理說朱元璋最尊重和感激的人應該是她才對,可從封賞來看,朱元璋明顯地偏心二姐一家,這要說起來,其實還有一個故事。

    話說元至正四年,淮北發生了嚴重的旱災和蟲災,隨之而來的大饑荒給赤貧的朱家造成了巨大的傷害,朱元璋的父親朱五四、母親陳氏、大哥朱重四、大兒子朱聖保都餓死在這場大荒之中。

    此時大姐朱氏和二姐朱佛女都已經嫁人了,二哥和三哥雖然也娶了親,但三哥朱重六早死,他們的妻子也都在饑荒之前就病故,家裡只剩下十六歲的朱元璋和二哥朱重六兩個男丁,以及大嫂王氏和一對子女。

    經此大變後,朱家的全部重擔都壓在了二哥朱重六身上,一家五口的口糧都由他做苦工來苦苦支撐,朱元璋雖然也出去以幫人放牛為生,可所得甚少,飢餓對大人來說可以忍,可大哥留下的兩個小孩卻不能,一家人拼死拼活,卻根本就吃不飽。

    此事對年幼的朱元璋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陰影,以至於他成名後,絕口不提大姐和姐夫一家,反而把二姐稱為大姐,尊崇備至,到了稱帝之後,本性本就刻薄的朱元璋,對大姐一家的行為還是不能釋懷,所以在稱帝當年大封家人時,偏偏就故意漏掉大姐一家。

    直到侄子朱文忠回家拜祭母親朱佛女時,看到大姨一家的墳墓都已破敗不堪,於是回京後報告給了朱元璋,這才勉強封了大姐一個太原長公主,大姐夫一個駙馬都尉的位置,但此後也絕不加封了。

    朱元璋畢竟是人,是人就有愛恨情仇,他對大姐一家的待遇可謂是差強人意,可這能怪朱氏一家嗎?自然不能,在那個年代,誰家不是一顆米當兩顆煮的,也沒有過多的餘糧來養活一張壯丁的口,朱元璋雖然成為了帝王,可骨子還是保留著刻薄的本性,這或許也是日後他大殺功臣,刻薄寡恩的原因吧!

  • 2 # 樓哥看歷史

    朱元璋不追封他的大姐,確實是因為姐弟之間沒什麼感情,但也談不上有什麼私人恩怨。

    元順帝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正月,本應該奉旨去“肅清江淮”的大元河南王、太傅、左丞相擴廓帖木兒(即王保保)退守澤州(今山西晉城),和包括皇帝妥懽帖睦爾和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在內的元廷中央正式打起了對臺戲。

    就在北方的元朝內部自己打得不可開交之際,正月初四日,南方的雄主朱元璋在金陵正式登基稱帝,國號大明,年號為洪武。即位當天,朱元璋就追尊了自己有名可查的四代先祖為皇帝,又追封自己早已去世的伯父、親兄弟和堂兄弟為王爵。二月二十九日,老朱追封已故的二姐為孝親公主,又冊封依然健在的二姐夫李貞為駙馬都尉、恩親侯。

    蓋聞王姬錫號,制有肇於成周。公主頒封,禮復崇於炎漢。上稽古典,茲用追崇。故姊朱氏夙孝尊親,復嚴閨閫。事舅姑以柔順,致室家之肅雍。宜享永年,倐然謝世。緬惟同氣,爰舉褒封。泉壤有靈,當歆至渥。可追封孝親公主。—《明太祖實錄卷三十》

    但是孝親公主既然是二姐,自然在她之上還有個大姐。朱元璋為什麼只追封自己的二姐,卻對大姐不聞不問呢?二人之間是否如傳聞所說還有難以化解的恩怨呢?

    朱元璋劇照

    依親自辱,仰天茫茫

    據朱元璋自己在《朱氏世德碑記》中的記述,他們朱家出自金陵句容通德鄉朱家巷,是元朝的淘金戶。元代貴族對金銀製品有著異乎尋常的狂熱,因此在全國設立了眾多的黃金淘採和徵收機構。

    但是眾所周知江南一帶並不產黃金,為何朱家還會是世襲的淘金戶呢?根本原因還是江南富庶,淘金戶本身並不真正去淘金子,而是靠種地換錢,然後買來金子交給朝廷。這樣一旦年景不好,立刻難以為繼。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最終無力供應歲賦,只能帶著兩個兒子遷往(逃往?)盱眙縣。

    元初籍淘金戶,金非土產,市於他方,以供歲賦。先祖考初一公困於役,遂棄田廬,攜二子遷泗州盱眙縣。—《朱氏世德碑記》

    逃離了歲役之後朱家日子有所好轉,但是在朱初一死後再次一落千丈,老朱的伯父朱五一和父親朱五四被迫先後遷往濠州鍾離縣(今安徽省鳳陽縣)。朱五四一共四子二女,老大朱重四出生於盱眙,老二朱重六、老三朱重七出生於五河,朱元璋本人則出生於鳳陽。從朱家四兄弟的出生地來看,活脫脫就是一部老朱家的逃亡路線圖。

    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四月,一場席捲朱元璋家鄉的瘟疫,奪去了他的父母雙親和大哥的性命。當時的老朱家一窮二白,連收斂父母的棺木都無力措辦。幸虧同鄉地主劉繼祖大發善心,朱五四夫婦才得以入土為安。家中一下子沒了頂樑柱,朱家老二、老三、老四三個人面面相覷,不知道今後的路該怎麼走(朱家兩個女兒早已出嫁)。最終的決定是這樣的:老二朱重六守家,老三朱重七出去入贅,老四朱重八出家。

    朱元璋劇照

    在當時日益嚴峻的生存壓力之下,寺廟也養不了閒人,重八大和尚出家沒多久就被打發出去自己化緣。日後功成名就的朱元璋在《御製皇陵碑》中記錄了他當時的心情,其中有這麼一段話頗為令人玩味:

    居未兩月,寺主封倉。眾各為計,雲水飄颺。我何作為,百無所長。依親自辱,仰天茫茫。既非可倚,侶影相將。朝突炊煙而急進,暮投古寺以趍蹌。仰窮崖崔嵬而倚碧,聽猿啼夜月而淒涼。魂悠悠而覓父母,無有志落魄而佒佯。—《御製皇陵碑》

    根據這一句“依親自辱,仰天茫茫”,很多人據此演繹出一場朱元璋前去投奔大姐家,結果反被趕走的家庭人倫大戲。再據此推斷老朱之所以稱帝之後沒有追封大姐,就是為了報當年相辱之仇。這種說法有沒有道理呢?我們試著來分析一下。

    從未謀面的姐弟倆

    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十月十一日,駙馬都尉、右柱國、曹國公李貞去世,享年76歲。上文說過李貞是朱元璋的二姐夫,他和老朱的二姐孕育了一個大名鼎鼎的兒子:大明開國六公爵之一的曹國公李文忠。憑藉著兒子的赫赫功勞,李貞本人也在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從恩親侯加封為曹國公。

    駙馬都尉李貞,重厚朴直。自壻我家,孝行惟謹。不幸皇姊早世,攜其幼子從朕於起義之日。朕念親親之恩,特加撫慰。後居京師,覆命密邇於朕,以樂壽康。升以侯爵之崇,用永安榮之福。今子文忠又能佐朕平定天下,受封曹國。理宜進封,以示褒顯。—《明太祖實錄卷七十七》

    那麼問題來了,根據李貞去世之時的年齡,他的出生時間大致應該在元成宗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比出生於元文宗天曆元年(公元1328年)的朱元璋要大上20多歲。從常理推論,老朱的二姐也應該比他大上二十多歲才合情合理。換句話說,朱元璋和他大姐之間的年齡差就會更大。

    李文忠畫像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六月初九日,朱元璋正式追封大姐為太原長公主,大姐夫王七一為駙馬都尉。從太原長公主的冊文來看,我們甚至有理由懷疑老朱本人都沒有見過他大姐長什麼樣:

    故姊朱氏,以柔懿貞淑之德,歸於王氏。何期未久,與夫相繼而亡。—《明太祖實錄卷五十三》

    從冊文來看,老朱的大姐嫁到王家之後沒過多久,就和夫君王七一相繼去世,連子嗣也未來得及留下。古代女子十五歲及笄(即滿15週歲結髮,用笄貫之),意味著已經可以出嫁。而以她和朱元璋二十多歲近三十歲的年齡差,姐弟倆大機率是沒見過面。

    遲來的追封

    朱元璋之所以會在洪武元年就追封二姐為公主,封二姐夫為恩親侯,筆者以為有兩個原因。

    其一是老朱本人要報恩。洪武五年李貞進封曹國公的同時,朱元璋的二姐也被加封為曹國長公主。在冊文之中,老朱提到姐姐當年“撫弟以慈”,這裡的“弟”,自然是指他自己。日後李貞帶著兒子李文忠投奔朱元璋之時,老朱說了這麼一句話,可見他和二姐之間的感情:外甥見舅如見娘

    鳳陽明皇陵

    其二是因為李文忠的功勞。老朱的這位親外甥既天資聰穎又勇武過人,在他舅舅和張士誠的多年交手之中,李文忠扼守嚴州,狠狠地掐住了張士誠集團的咽喉之地。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朱元璋對張士誠發動總攻,徐達、常遇春兵圍蘇州,李文忠取杭州。當年年底,李文忠升任浙江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複姓李氏。對於這位勞苦功高的外甥,朱元璋透過追封其父,加封其父的方式來施恩,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至於大姐,老朱和她素未謀面,談不上有什麼感情。王家也沒有一個像李文忠一樣的英雄外甥,需要朱元璋來籠絡。此外老朱在洪武三年的追封公主冊文中,還提到了一個原因。

    朕自即位以來,伯、兄、弟、侄,皆已追封王爵。惟我姊及姊夫,早世無後。為因兵革,不知葬所。—《明太祖實錄卷五十三》

    換句話說,因為戰亂頻頻,老朱已經找不到他大姐和大姐夫的葬所,所以一直拖著沒有追封。直到李文忠找到了他姨娘、姨爹的靈櫬(指死者已經入殮的棺材),朱元璋這才追封大姐為太原長公主。

    我們來捋一捋從洪武元年二月到洪武三年六月之間,李文忠的時間線。洪武元年二月初八日,即在其母被追封為公主之前,李文忠總兵往福建,協助湯和南征。洪武二年四月,朱元璋命常遇春率軍從鳳翔府回援北平,而李文忠也已經從福建到了北伐明軍陣中。七月,常遇春在軍中暴卒,李文忠奉旨領其眾由北平赴援大同。十二月,李文忠回到南京並向皇帝舉行了獻俘儀式。洪武三年正月,李文忠再度奉旨北伐,並且在五月一舉攻克應昌,俘虜了元順帝嫡孫買的裡八剌,以及后妃、宮人,宗室、高官無數,一直到當年十一月才回到南京。

    應昌古城遺址

    換句話說,李文忠在這三年裡面真正身在南京,時間相對自由的,只有洪武二年年底到洪武三年年初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最終李文忠在盱眙縣找到了姨娘的靈櫬,朱元璋下旨在太平鄉叚家莊改葬了他的大姐和大姐夫。

    結語:朱元璋之所以沒有在洪武元年第一時間追封大姐為公主,並非出於野史傳說中的私人恩怨。透過本文的梳理,我們大致可以判斷太原長公主去世的時候,朱元璋本人尚未出生。不過換句話說,雖然沒有仇,可也談不上有什麼姐弟之情。

    從李文忠沒花多少時間就找到太原長公主葬所來看,朱元璋在冊文中所說的沒有冊封的理由,其實是站不住腳的,也說明他老人家沒拿大姐當回事。朱元璋從小就和二姐感情深厚,二姐夫李貞又對他們家多有照顧,外甥李文忠更是開國元勳,於情於理,老朱都會在將追封二姐為公主優先考慮。

    但是老朱和大姐沒有感情,不代表朱家姐妹之間感情淡漠。從李文忠一直沒有放棄尋找姨娘葬所的舉動來看,有可能曹國長公主臨終之時對他有什麼交待。另外我們還要注意一個時間點,洪武三年五月李文忠在應昌端了元朝皇室的老巢,朱元璋一個月後就追封了大姐,顯然是給外甥的面子。至於野史傳聞,付之一笑即可。

    另外補充一句,太原長公主墓,位於今安徽省滁州市轄明光市城東13公里處的石壩鎮,為明光市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想學習韓語,不過網上韓語影片資料很多,而且發音有差別,各位小姐姐小哥哥可以給我推薦一些好的資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