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上官-高考志願
-
2 # 莫忘初心242650426
唐朝是中國的盛世時代,封建社會制度農耕狀況下,儘管推行了均田制,耕者有其田的收入水平不可能與今天同日而語。
除過封建統治階層、達官貴人和從事手工業,商業以及其他經營活動者利益頗豐而外,單純依靠耕種幾畝幾十畝薄田,廣種薄收的農人,除過各種名目繁多的苛捐雜稅之外,生活仍然十分拮据。
只是與之前相比,衣能遮體,食有清湯寡水充飢已經不錯了。普通農家大部分地區以居住窯洞,地窖和茅草房為主,只有小部分家庭居住廈房。普通家庭能有多少銀子積蓄的少之又少。
-
3 # 阿岔
這主要要看物價水平。比如在貞觀時期,一斗米三四錢,一百鬥也才三四百錢。那收入好的普通農民家庭,應該也就是一兩千錢換成銀子,也就是一二兩。到了高宗時,物價高。那同樣的糧食就要值幾十兩銀子甚或上百兩。玄宗皇帝時期,物價更高,一文通寶能買四斤左右的米,能出產五千斤的,也就是一千多個通寶。
但官員很厲害,玄宗時期權貴一頓飯甚至一杯羹可能就是中等人家一家十年的收入。普通人生活實際水平自然低得可憐。
-
4 # 樂羊子說
唐朝,一個聽上去甜蜜,看上去美好,無數人心中神往的朝代。
“盛世”是後人給予的評價。翻遍史書,唐朝璀璨的詩歌,強大的國力,悽美的帝王愛情,霸道的則天女皇,英明神武的狄仁傑......這麼只能臆測不可得見的盛世景象,一一鋪展開來,人們的表情只能是“哇----”
“哇—”畫面一轉,時光穿越到一千三百多年前,長安城外一間破舊的茅草屋內傳出一聲驚喜的歡呼。鏡頭推進屋內,一間灶房和起居室混在一起的空間中,幾塊木板拼湊起來的桌子上,擺放著一隻陶盆,陶盆裡放著一隻剛出鍋不久熱氣騰騰的清燉雞,桌旁圍繞著一名中年大漢和三四個衣衫不整,亂髮披肩的孩子,顯然是已迫不及地要大快朵頤。
“都站好了,人人有份,別急。”隨著聲落,一個身材單薄,面色憔悴的婦女端著一個笨重的木盆放在桌子上,鏡頭特寫,木盆裡是稀湯寡水的粟米薄粥,婦女拿過一碟木碗開始舀飯。
“李郎”婦女露齒一笑,把盛好的稀粥端給中年漢子。
“辛苦娘子。”中年漢子接過木碗,一臉愧疚欲言又止地看著自己老婆。
“好了,好了,吃飯吧。”女子扭過頭,招呼幾個孩子,“吃吧吃吧。”
哦,吃肉囉,孩子們歡呼著,七八隻手伸向了雞,幾乎是一瞬間,雞就被孩子們撕搶的慘不忍睹。
中年漢子看著孩子們狼吞虎嚥地吃著雞肉,從盆裡撿起僅剩的一截雞脖子,遞給身邊的女子,“娘子,你也吃吧。”
婦女搖著頭,“李郎,還是你吃吧,吃了還要犁地。”
“娘子吃。”中年男子看著婦女枯黃菜色的臉,固執地把雞脖子放進女子的碗裡,低頭呼啦啦喝著粥。
婦女看著憨厚的夫君,拿起雞脖子咬掉一塊,將剩下的又放進大漢碗裡。
“你—”中年大漢看著嘴裡嚼著雞脖子的婦女,再次要把雞脖子拿出來,卻被詳裝生氣的女子擋了回去,女子指著自己嚼動的嘴巴,示意自己已吃了,剩下的男子必須吃掉。
中年漢子看著碗裡的雞脖子默默一嘆。本以為這些年朝廷不打仗了,日子能慢慢好起來,那想連續幾年天災頻發,莊稼收成欠佳,日子過的入不敷出,一年到頭掙不到幾貫錢,現在連溫飽都快要成問題了,這日子以後怎麼過呀。
中年漢子放下碗,走出茅屋。看著外面枯黃一片的田地,愁容滿面。
“李郎。”身後傳來女子的呼喚聲。
中年漢子轉身,看著迎面走來的妻子,不禁想起了風調雨順的豐年時節,夫妻二人你耕我織,雖說辛苦,一年下來多時能得二三兩銀錢,少也能收個七八百文,溫飽不愁。連著幾年收入大減,娘子縮衣減食,瘦的快沒人形了。如此為人夫,失敗啊!
-
5 # 輕煮歲月
封建農耕制度下的所謂盛世,不過是後人對他們的評價。
唐朝,後人對它太多的讚美!貞觀之治,開元盛世是相比自東漢末年,到唐太宗時期幾百年的民不聊生而言是好了很多。
唐朝從太宗李世民,到玄宗李隆基,這幾十年社會比較穩定,農業生產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同樣,商業也有了一些進步。
盛世,只是對統治階級而言的。底層百姓的生活也好點有限!至於普通百姓,好點的一年可能有三、五兩銀子的收入,差點的有幾貫錢也就不錯了。
《賣碳翁》、《憫農》、《石壕吏》……都是那會真實的寫照!尤其是《憫農》: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
6 # 泜水漁翁
以開元盛為例來說吧,當時一個打工仔泥瓦匠日工資十三文銅錢。十三文是多少呢,一兩銀子是一千文,十三文就是0.013兩。那麼這點錢是多少人民幣呢,我們一米價為例折算。玄宗朝729年洛陽米價是十五文一斗,一斗是現在十二市斤,按現在米價計算就是30塊錢。那麼一文就是兩塊,十三文就是二十六塊錢。一年就是大概9500塊。一個五口之家,每天大概得四斤米,再加上蔬菜之類,差不多就能對付了,一斗米能吃三天。也就是說,一個人的日工資,除了維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還能結餘16元,用來購買衣服被褥油鹽醬醋,剩下的積攢起來準備修房蓋屋娶媳婦。要靠一個人的收入買房子恐怕是不行的,儘管唐朝房價低得多,但也得好多年。好在不能一直是一個人掙錢,孩子們長大後,大家一起努力幾年,相信不用交首付,也不用按揭貸款做房奴,就可以全款買一套像樣的小區房了。所以說開元盛世不是瞎吹,儘管沒有手機網路飛機高鐵很不方便,人民還是比較幸福的。
-
7 # 大城公
這條題,不仔細翻閱歷史資料是無法比較準確回答的。我用一個晚上查閱資料,得出一些歷史資料,才發現唐朝老百姓生活水準是可以的!很富裕!而唐朝錢幣和物價換算不能用今天眼光看!用今天眼光和思維來換算唐朝貨幣的實際購買力是錯誤的!
以前看過一些“安史之亂”史料,明確記載:當安祿山大軍逼近長安時,唐玄宗趕緊逃往四川,長安的幾個官庫(官府倉庫)堆滿了絹帛,一個官庫就有幾萬匹存貨,有些都破爛了!
這說明什麼?說明唐朝生產力旺盛,商品供應充裕,官庫裡大把存貨,用不完!
而這些絹帛能證明唐朝富裕嗎?當然能!為啥呢,因為唐朝時期,絹帛與錢幣(開元通寶)都可以作為錢來進行商品交易的!
就是說,絹帛就是錢!
而唐朝時期,用絹帛買東西的多,用錢幣買東西的少!
民間都是絹帛和銅錢,極少用銀子。
如果某家織造絹帛多,是出產大戶,那就是“銀行”了!
而今天社會,都是貨幣結算,拿兩條牛仔褲去換米,賣家不要!只認貨幣。今天你就是生產一萬條牛仔褲、絲綢被面,不賣出去,就拿不到錢!
而在唐朝,絹帛就是“貨幣”,可以在市場上買任何東西!可以直接換取金銀!
這就厲害了!因為絹帛出產自民間,誰家織造得多,那麼這家擁有的財富就多!
比如張三家一個月出產絹帛20匹,等於多少錢?
唐朝中期,一匹絹兌錢幣四千個,後來有貶值:一匹絹兌錢幣八百個。一斗米賣二百銅錢,有時賣五十銅錢,唐太宗貞觀年間一斗米賣五個銅錢。
但是,老百姓可以不用銅錢結算,只要拿一匹絹出來,正常兌換價格是:
一匹絹=1斛米=1石米=10鬥米=120斤米。
(古代司馬秤16兩1斤,這裡120斤是今天的稱)
那麼,這個絹帛的價值就可以計算出來了:某家一個月生產絹帛10匹,可以兌換10鬥米,1200斤米。這是很富有了。
因為絹帛等同錢幣使用。
比如今天社會,規定:10條牛仔褲可以當做貨幣使用,直接從市場兌換200斤米,或同等價值的商品,那麼所有牛仔褲工廠都發大財了!
搞懂這條就得了:唐朝的絹帛就是貨幣!而且用絹帛交易的多,用銅錢少。
這就可以理解:宋朝時期,為何每年輸送給遼國10萬兩銀子和10匹絹帛了。因為,絹帛就是錢!在遼國也一樣。
唐朝時,產白銀不多,初期幾百萬兩,後期才多起來。所以不用銀子結算,政府鑄造開元通寶銅錢進行商品交易,而更多的是用實物(絹帛)代替錢幣進行交易。
簡單地說,貨幣是政府發行的,絹帛是民間生產的。整個國家的金融財政來自民間的絹帛!所以民間是很有錢的!民間有龐大的“印鈔機”!
這裡摘取
胡如雷先生著《隋唐五代社會經濟史論稿》
李鴻賓先生著《隨唐五代諸問題研究》
徐連達先生著《唐朝文化史》
這三本書的一些資料:
唐朝初期和中期物價:
米一斗:約20文錢
白麵一斗: 37文
生絹一匹: 470文 (最普遍常用布料)
火麻布一匹: 400文 (中高檔麻布)
細綿綢一匹: 1880文 (絲綢)
粗棉布一匹: 440文
紫熟綿綾一匹: 2640文 (高檔絲綢,可以用作三品以上官員官服的布料)
絲割一匹: 1440文 (中檔紡織品)
棉鞋一雙: 27文
細鞋一雙: 100文 (造工精緻的棉絨鞋)
鋤頭一個: 50文
鑌鐵橫刀一口 石鉸:2000文
梓霸刀子一鑌劍:200文
普通鋼或鐵質刀:75文左右
波斯公駱駝一隻:15510文
突厥敦馬一匹: 9400文
普通母馬一匹: 4320文
細健牛一頭: 4200文 (青壯公牛)
次健牛一頭: 3200文 (瘦老弱公牛)
各個時期的物價狀態:
開元13年(公元725年)
一斗米13文錢
兩京鬥米不到20文
一匹絹兌錢210文
安史之亂(公元755年)時期,動亂期間的物價狀態,如公元766年物價:
一斗米830文錢
一匹絹為3500文
公元780年:
一斗米200文
一匹絹為3500文
公元820年前後:
一斗米50文
一匹絹為800文
但要指出一點:不管物價變動如何,社會流通的貨幣是兩種:絹帛和銅錢(或銀子兌換)。總之,民間出產的絹帛就是錢,可以直接拿來購買商品。
就是說,一戶人家可以一文錢都沒有,但只要有一匹絹,就可以兌換1石米,可以當做800—4000文錢(按當時物價兌換)使用。
唐朝時期,百姓一年要負擔的賦稅:
(初期和中期盛世)
每名男丁繳納粟2石(等於1.2石米,1石等於10鬥)
絹二丈(等於0.5匹)
或攤派其他服役
在唐朝,能織布就有錢了。今天社會不同,一切要用貨幣結算,很多織布廠、服裝廠生產過剩,產品賣不出去,所以賺不到錢。
在報刊發表文章原用筆名:東山尹,莊滿,鳴白,營種。
1996~2005年在全國暢銷雜誌包括
廣東省《共鳴》《家庭》《深圳青年》《佛山文藝》《江門文藝》《惠州文學》《同舟共進》《炎黃春秋》《家家樂》《金橋》
河北省《文史精華》
河南省《名人傳記》《人生與伴侶》《時代青年》
湖北省《幸福》《治安縱橫》《知音》《警笛》《今古傳奇》
湖南省《康樂園》
廣西《西江月》《靈水》
海南省《青年時代》
四川省《龍門陣》《分憂》《成都商報》
雲南省《女性大世界》
陝西省《家庭之友》
內蒙古《這一代》
上海《青年一代》《文匯報》
安徽省《戀愛婚姻家庭》
北京《婚姻家庭》
吉林省《演講與口才》《做人與處世》
黑龍江省《家庭生活指南》,等等雜誌報紙發表各類文章160多篇;
創作
123萬字長篇歷史武俠小說《誰主天下》
60萬字長篇歷史武俠小說《還我河山》
39萬字名人傳記《北洋軍閥列傳》
武俠小說在《江門文藝》連載;
撰寫《科學發展觀》理論文章17篇;
創作歷史題材電視連續劇本一部;
深入研究中醫藥和腫瘤學科20年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很大,舉個例子來闡述我個人的觀點吧
公元800年前後,長安一個普通的建築工人一天的工錢應該是70個銅錢,一個月換算成銀子大約是2.3兩,這2.3兩銀子可以買160斤大米,或者87斤肉,或者18米棉布。這下您可以理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