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wertile

    我看好可以盈利,有幾種可能的模式:

    一、收取押金和騎行費,押金可以獲取足夠的啟動資金,讓廠家生產足夠多的單車,也就是說相當於零成本融資。騎行費一次5毛到1元,每天按五次計算,就是2.5-5元的收入,一年可獲取上千元的收入,摩拜單車造價高,但壽命長,ofo造價低壽命短,單從模型上來看都是可以盈利的,只不過現在競爭激烈,大家都是免費,這一塊的收入要等到市場格局塵埃落定時才會兌現。

    二、常規廣告收入,大的單車公司app日開啟量有幾千萬,開機和彈窗廣告價值很大,在所有的app裡面應該是廣告價值最大的之一了

    三、基於位置的精準廣告,傳統的電視和網際網路廣告都是轟炸性的廣告,最多細分到某一人群或某一城市,而摩拜憑藉gps智慧鎖,可以把使用者定位到小區、街道,使用者騎行軌跡周邊的理髮店、美容院、寵物店、酒樓、商超、奶茶店、教育培訓機構等等服務於社群的小商戶,他們不可能投放電視臺和網際網路廣告,做廣告只能靠發傳單、貼小廣告、僱流動宣傳車等方式,發傳單的單價一般是每單1-2元以上,而且效果有限,摩拜如果推出可以定位到街道的精準廣告,一定會受到這些小商戶的熱捧,這種精準小廣告往往客單價很高,絕對是一個待發掘的大金礦

    四、海外市場,海外市場競爭不激烈,客單價高,我們能看到的單次騎行價格基本都是5人民幣左右,雖然它的運營成本也會更高,但盈利不會是問題。

    五、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在共享單車出現之前,市政公共腳踏車在各地已經存在多年,但一直不溫不火,市民不愛用,完全靠政府財政埋單,根據各方公佈的資料,市政公共腳踏車的單車綜合成本在8000-12000元每年,極其高昂。我們可以設想一種可能,政府向共享單車公司購買服務,比如說約定政府每輛車每年提供三千塊,公司需要保證車輛數、覆蓋率、車輛完好率、修理及時、排程及時,並安排一定數量的運維人員等等,單車公司必須配備帶gps的智慧鎖,資料開放給政府部門,以便政府監督考核運營狀況。這會是一個多贏的舉措,政府可以花更少的錢推行綠色出行,市民可以更方便的免費用車,單車公司可以獲取穩定的利潤,運維排程也能提供了不少的就業崗位。

    這是我能想到的五種模式,其中第三、第五條如果得以實現,別說是免費騎車,就算是倒貼紅包給使用者發錢,單車公司都能賺到錢。第五條我覺著是共享單車的終極歸宿,是一種比較完美的結局。

  • 2 # 胡咩咩4

    現在談盈利為時尚早,現在最主要的是佔住市場份額,單車企業背後有大量的投資基金作為他們的支撐,錢絕對不是問題,只要你佔的市場份額足夠大,風投會追著你的屁股給你投資,在這裡我要不斷的重複這個詞:市場份額,假如大家團購過電影票,就會知道美團,微票,貓眼這些網站,但大家知道嗎,中國最早的購票網站是格瓦拉,這個公司就是走錯了路,不搶先佔領市場份額,反而先去做客戶體驗,提高服務質量,這不是找死嗎?後面美團這些巨頭進入後,有大量的資金支援,你20元的票,我9.9賣,你服務再好,大家買誰的還不是一目瞭然嗎?所以格瓦拉現在基本快完蛋了,共享單車的未來是很廣闊的,風險投資家比咱們這些外行,看的更高,看的更遠,他們不會急功近利的,他們會先佔領足夠的市場份額,然後和其他的單車企業合併一下,利潤自然滾滾而來

  • 3 # 麵包財經

    在尚無任何一家共享單車企業處於盈利狀態,反而有許多共享單車企業已經耗不起前期的燒錢大戰,退出了市場。畢竟企業在市場上投放了那麼多腳踏車,收回成本都得用幾年。

    共享單車高頻次、低客單價、高活躍使用者、超強現金流、解決出行最後一公里,因此其成為繼專車之後又一出行風口。

    然而摩拜和ofo小黃車現階段的商業模式均無法創造利潤,需要資本的繼續投入和扶持:

    決定共享單車盈利的是單車造價。

    1)摩拜以高質量單車提高使用者體驗,謀求長遠發展,但高成本造價成為其盈利障礙;

    2)ofo小黃車以大量低成本單車快速攻佔市場,但高額的維修成本使公司的盈利前景撲朔迷離;

    3)雙寡頭多個小公司的競爭局面短期難以打破,行業內部的激烈競爭使得各家公司掀起價格戰,成為最大的盈利障礙。

    目前趨勢來看,摩拜、ofo的發展模式有著互相融合的發展趨勢,摩拜在降低單車的造價,小黃車也在提高單車質量,但是現在仍無法證明摩拜和ofo小黃車找到了最合適的盈利模式。

    做一個共享單車盈利的假設:摩拜單車造價為1500元,ofo小黃車300元。摩拜單車使用年限為4年,ofo小黃車使用年限2年;

    每輛摩拜、ofo單車的運營成本為600元/年;每輛摩拜、ofo單車的維修成本分別為100元/年、80元/年;

    摩拜單車報廢率5%;ofo小黃車報廢率10%。

    理論上每輛摩拜單車的盈利能力為175元/年,成本回收期14個月;每輛ofo小黃車的盈利能力為288元/年,成本回收期3個月。

    理論上共享單車很快就可以實現盈利。但是共享單車湧現出很多不利因素,令投資者始料未及。共享單車一開始跑馬圈地,在給企業帶來巨大營運成本的同時,也造成了共享單車在單個城市飽和,價格戰開啟,導致共享單車收入下降。

    加上共享單車損壞率遠超過前期的預想,直到今年,尚無一家共享單車企業盈利。

    那麼為什麼一些網際網路企業如阿里,騰訊,滴滴會投資不賺錢的摩拜和OFO呢?主要是為拿到行人出行資料,豐富自己的資料庫。對於網際網路企業而言,資料就是錢。

  • 4 # qzuser180712857

    共享單車這兩年的發展跟過山車似的,去年瘋狂高漲,越來越多的人想擠進這個市場,想分一塊蛋糕,但沒想到,今年共享單車發展這麼不景氣,沒盈利模式、市場競爭有那麼激烈,再加上資本也越來越謹慎,好幾家的共享單車企業開始走下坡路,甚至破產退出共享單車市場。但是共享單車真的沒有盈利模式嘛?真的沒有可盈利的機會嘛?不見得吧!源自上海的一家共享單車“赳赳單車”,雖然進入市場比較晚,但對方的發展速度還真的是驚人,不到半年時間,全國已經有6個城市有赳赳單車了,而且一路走來,人家憑藉“終身免費騎”的口號,贏的了一致的好評。最近在使用赳赳單車APP時發現,赳赳單車對於盈利這一塊還是有它的規劃的!使用赳赳單車的朋友應該都知道,越來越多的品牌方開始加入赳赳單車,攜程、京東、餓了麼等平臺和赳赳單車玩起了多樣化的跨界合作,而且今年7月的時候就聽說過赳赳單車大平臺的概念,看來現在是已經開始實施了,那赳赳單車要打造的平臺是一個福利平臺還是一個電商平臺呢? 不過貌似都不影響赳赳單車的盈利程序,作為赳赳單車的真愛粉,還是希望赳赳單車儘快實現盈利,畢竟只有這樣使用者才能更長久的使用赳赳單車!

  • 5 # 享格里拉

    來個百拜單車景區合作的案例吧。

    百拜單車(100Bike)為句容葡萄節打造的“萄樂單車”,除了為葡萄節景區提供了一種智慧出行的新體驗,在上線的首日也為景區帶來了可觀的收益。

  • 6 # 大洋網

    不少小夥伴都發現,去年還火爆街頭的共享單車,到了今年就漸漸難尋身影了,而在城市的多個角落卻出現了廢車堆,本來是被捧上天的共享單車,曾為共享經濟的先驅,如今也流露出衰敗氣息。

    潮水退去後,讓我們來冷靜分析一下,共享單車在那段時期是否實現了盈利?先來看看各家的現狀。

    巨頭之一的摩拜被美團收購,從9月4日美團更新的招股說明書上可以看到,摩拜單車單月虧損達到4億元;另一家ofo日虧損高達2500萬,其運營方東峽大通還被追討債務,此前高調挺進海外市場,隨後又撤出或暫停了多個國家的業務。小鳴單車宣佈破產,欠債超過5000萬元,11萬用戶的押金打了水漂。優拜今年6月遭使用者投訴客服失聯,押金難退。小藍由滴滴接盤,使用者的押金可以兌換滴滴乘車券。青桔單車憑藉滴滴這個入口,進入市場,但是受到政策影響,投放量因此受限……

    可見共享單車的日子都不怎麼好過。這個行業前期的研發、製造和運營成本很高,資本回報慢,註定了共享單車沒辦法實現獨立盈利,要依靠巨頭的融資才能支撐業務。

    比如,ofo今年3月份完成了E2-1輪融資8.66億美元,創下了共享單車行業單筆最高的融資紀錄,哈羅單車今年4月也獲得了螞蟻金服、復星集團的7億美金融資。

  • 7 # 柏集理財

    共享單車要做到盈利,只要還是需要找到一個合適的模式,如果只是依靠1塊2塊一次的騎行費用來盈利的話,還是很難的;

    多元化的盈利模式,比如說現在是大資料時代,你可以做一個後臺系統,收集大家的出行時間,出行低點,然後做整理,再把這些資料賣給有需要的公司,他們就可以精準的投放廣告了,達到一個雙贏的局面‘

    當然了,這只是一個手段還有更多的手段需要去發掘’

  • 8 # 黑鵝幫

    贏利是建立在供給不要那麼多,競爭不要惡性上,每部車的回本週期3-6 個月確實可以,當然,打平運營人員的成本其實也不容易。

  • 9 # 群巢社

    除了每天客戶出行即時支付費用,和客戶包月、包半年、包年支付的費用。還會有更多元化的盈利模式。

    共享單車經過幾年線下的運營。積累了龐大的c端客戶資料。所有的客戶都可以透過GPS精準定位,準確的定位客戶的地理位置。包括客戶的出行範圍。而且可以繪製出精細化出行地圖。

    有了這些地圖資料就可以去整合線下一公里的客戶所需要的任何服務。比如餐飲業、奶茶店,包括衣食住行,可以涵蓋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和線下的一些品牌商家進行深度合作。收取商家的廣告費或客戶產生交易分成。

    龐大的的客戶資料具有非常高的價值,依賴平臺客戶資料可以去融資,進行資本運作。

  • 10 # 胡桐財經

    據我所知,目前國內的共享單車沒有一家是盈利的,不管是摩拜,還是OFO,UBER,還是小黃,小青,都是虧損的,而且虧損都非常大。虧損的原因,除了本身共享單車收費便宜,很大的一個原因,還是因為共享單車被破產,丟失率比較高,運營,管理成本不便宜。那麼,明明虧損,為何那麼多公司還願意燒錢去推動共享單車業務呢?我覺得主要是因為:首先,共享單車符合低碳綠色出行的大方向,而且對騎行人身體有益,現在不賺錢,不代表今後不賺錢,隨著民眾素質提高,城市執行趨於完善,共享單車的丟失率,破產率等都會下行,今後存在盈利的可能性。其次,共享單車行業的押金,每天的流水是一筆很大的資金沉澱,企業能夠依靠共享模式,無償的佔有和使用沉澱資金。第三,共享單車解決了民眾最終一公里問題,擁有很多使用者,是重要的資料入口和流量主,一旦把共享獲得的資料應用在其它消費場景,能為企業帶來鉅額收益。第四,很多行業在初創期都是拼投入,擴規模,網際網路行業早期也是如此,即便是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等大企業,早期也是不賺錢的,共享單車也不例外,早期的ofo,摩拜,小青,小黃,各種共享單車公司較多,它們都在戰領市場階段,這個階段拼的就是規模,價格打的很低,大家都不賺錢也正常,一旦整個市場被某一兩家佔領,剩者為王,日子可能就會比較好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鄉村路段開什麼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