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心理疏導員

    獅子很惱火,儘管多攻擊力很強,但是獅子是群居動物,更多的時候習慣了群體攻擊捕獵。到了晚年,獅子很多時候是老弱病殘了,攻擊能力大大下降,很多時候會脫離群體的。孤兒被餓死的機率就大。老虎獨來獨往攻擊力很強,只能靠自己,沒有對群體的依賴性,所以即便是老年的老虎,餓死的機率也是不大的。

  • 2 # 愛思考加菲爾德0B2

    獅子和老虎都是兇猛的百獸之王。由於獅子常年生活在草原,被稱為草原之王。而老虎由於生活在森林中,捕食森林中的動物為生,被稱為森林之王。

    因為獅子和老虎生活的習性和環境不同,獅子和老虎分別在各自的地盤中稱王,但從未碰在一起生活過,所以無法比較獅子和老虎誰更歷害。

    由於獅子3歲時就成年了,當它們成年後就會成群結隊地去圍獵草原上的牛馬羊等動物,它們總是以獅群的形式出現。當獅王年老後,就會被趕出獅群。

    當年輕的雄獅戰勝獅王併成為新的獅王時,年老的獅王被逐出獅群,因為獅子是靠獅群圍獵食物的,所以年老體弱又孤獨無助的獅王捕不到食物晚年只有餓死。

    老虎卻是獨行俠,靠自己的力量獲取食物。它們在年輕力壯時捕食體型較大的獵物。當老虎老了時,由於習慣了獨自捕獵,還能捕捉到小動物,以此獲得食物,不致於餓死。

  • 3 # 湘女娉婷

    為什麼晚年的獅子會被餓死?

    獅子作為“草原之王”,它們處在食物鏈的頂端,除了一些體型巨大的(大象、犀牛)動物之外,其他的大型食草動物都是他們的盤中餐。

    年輕彪悍的獅子王確實威風凜凜,帶領著它的家族馳騁草原,殺伐果斷,捕獵四方,收穫頗豐,好不愜意。

    可令人唏噓的是:它們的歸宿都是不得善終,最後,年老體衰,被其他年輕的新王取代,趕出獅群,自己無法謀生,缺少食物,被餓的骨瘦如柴,直至慢慢被餓死,或是被別的動物獵殺,成為它們的食物,結局十分的悲慘!

    我們所說的晚年的獅子被餓死,這裡所指的獅子,其實都是雄獅。

    獅子是群居動物,它們捕獵時都是群起而攻之,所以,力量巨大,收穫也多日子過得滋潤。

    雄獅一般成年(2歲)以後,就會被趕出獅群,從此過上顛沛流離、沒有保障的生活,如果,自己沒有能力,不能開闢自己的領地的話,在這段流浪的日子裡,就會被優勝劣汰掉了。

    有的流浪的獅子自身強大,它們就會去挑戰別的獅王,奪下它的領地,霸佔它的母獅,成為新王,老獅王就會被趕出獅群,自生自滅,獅子的世界就是這樣不斷的更替下來的。

    所以說老了被餓死的獅子都是雄獅。

    母獅老了之後也不會被趕出獅群,它的雌性後代已經長大,它們可以參與捕食活動了,年老的母獅通常會跟隨獅群一起狩獵,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母獅們一起狩獵本身就是有感情的,而小母獅從小就在這種氛圍中長大,自然就有了照顧年邁母獅的行為,因此,母獅晚年並不悽慘,也不會被餓死。

    年邁的老虎為什麼不會被餓死呢?

    老虎作為萬獸之王,它的出現就會威震四方,叢林中一聲虎嘯,動物們都會膽寒,嚇的四處逃躥、疲於奔命,碰到膽子小的,在虎大王面前瑟瑟發抖、直接癱倒,束手就擒。

    人家大王的頭銜可不是徒有虛名,那是戰鬥力強大的象徵,它從來就是獨來獨往、傲視群雄,就算是年老體衰,自食其力也是不在話下,就算抓不了大型動物了,小小的動物抓一些來果腹還是能夠做到的,絕不會出現像老獅王那樣的悲慘境遇。

    人家可是上天封賜的真正的王,

    所以,人們常說:虎死不倒威,老虎就算是死了,其他動物們看見了它還是會懼怕。

    可憐老獅王平時只知道團體作戰,看上去非常厲害,一旦離開集體,自己年老體衰之後,就連自保都做不到,弄不到食物,淪落到活活被餓死的地步。

    可憐呀!可悲!而且不可改變,因為這都是天律,註定了它們的生活習性就是如此。

    人為萬物之靈,我們透過動物不同的結局應該明白:團隊雖然重要,合作也很有必要,但是,請記住: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才是人生安身立身之本!!

  • 4 # 海棠方舟

    晚年的雄獅會隨著捕獵能力下降而缺乏食物最終餓死,等到它死的那一天,它的屍體就會被獵狗、禿鷹等食腐動物消化,也就是說老雄獅只有在死的那一天,才會被獵狗、野狗等吃掉,而在它未到死的時候,哪怕餓得奄奄一息了,那些獵狗野狗群壓根就不敢打它的主意,因為它們早就進化出了畏懼雄獅的基因,只要雄獅未死,就餘威猶在,依然對獵狗野狗們保持威懾力,所以雄獅是保持尊嚴的餓死。

    而老年的老虎就很少有餓死的情況,甚至說它們連餓死的機會都沒有。因為老虎進入老年之後,各方面打鬥、捕獵能力會逐漸下降、喪失,這個時候的老虎每天都處於危機四伏的狀態,雖然能捕一些小動物充飢,但總有哪一天就會被豺群、野狗群、熊等猛獸活活殺死吃掉,或者被同類咬死,總之往日有多橫行,今日就有多狼狽,所謂虎落平陽任犬欺,說的不正是晚年老虎的狼狽下場嗎?所以說晚年老虎不會餓死,是因為它未到餓死的時候就被別的肉食動物咬死吃掉了。

  • 5 # 獵奇動物社

    2018年,在孟加拉科米拉動物園(Comilla Zoo)中,有人拍下了一頭瘦到皮包骨頭的雄獅,之後,整個孟加拉虎國有將近6.5萬人聯合請願要求政府幫助這頭可憐的獅子。儘管園方說明了這頭雄獅已經18歲高齡了,它的瘦弱並非不給它食物,而是因為它無法進食導致的,也有數萬人聯合抵制這家動物園。

    無獨有偶,在南非一個保護區內,一位野生動物攝影愛好者也拍下了讓人揪心的一幕:一頭雄獅,餓到了肋骨清晰可見,在四肢站立時都顯得非常吃力,原本高傲的頭也垂了下來,顯然,這頭雄獅已經時日不多了。

    說到這裡,相信小夥伴們也發現,同樣是站在食物鏈最頂端的大貓,我們經常能夠看到或者聽到獅子晚年被活活餓死的訊息,卻很少聽到老虎餓死的訊息,這是不是就代表晚年的獅子會被餓死,老虎卻不會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因為無論是獅子還是老虎,到了年老之後都會面臨捕獵困難和牙齒老化的問題,這樣必然是會導致捕獵困難以及進食困難,最終因為捕獵不到獵物或者無法進食而餓死。所以說“晚年的獅子會被餓死,老虎卻不會”是一種誤解。

    那麼,是什麼讓我們對獅虎有了這樣的誤解呢?下面我們從兩個方面說一下:

    生存環境不同

    獅子與老虎雖然都是大貓,但是二者的生存環境有很大的不同。首先,獅子是典型的群居動物,而老虎是典型的獨居動物,正是這種習性的不同導致了它們生存環境的不同。

    因為群居需要團隊配合,而開闊的草原顯然是有利於團隊配合的,而老虎獨居,為了提高狩獵成功率,它們喜歡偷襲,偷襲需要遮擋,所以密林是老虎的主要棲息地。

    在同樣是保護動物的前提下,獅子的監控相對來說更加簡單,因為草原開闊,鏡頭捕捉比較容易。而老虎在密林之中,這種環境原本就很難拍到它們,再加上老虎生性謹慎,一旦有風吹草動,它就離開了,這更增加了拍攝老虎的難度。

    並且野生的獅子目前主要分佈在非洲大草原上,它們如今的棲息地被劃分成了多個保護區,最關鍵的是保護區是對外開放的,久而久之,獅子就不怕人了。

    因此,拍攝獅子比老虎更加容易,是我們看到年邁獅子多,看到年邁的老虎少的最主要的原因。

    獅虎的數量

    我們常說“一豬二熊三老虎”,這並非是根據戰鬥力排序的,而是根據人與野豬、熊以及老虎相遇的機率以及這三種動物對人的主動攻擊性決定的,而野豬之所以能夠排在熊、虎之前,原因就是野豬的數量要遠多於後兩者,因此,動物的數量也決定了我們能夠看到它們的機率,最終影響我們對它們的瞭解度。

    獅虎就是如此,在世界範圍內,除去亞洲獅偏安一隅(僅分佈在印度吉爾國家森林公園中)外,非洲獅廣泛的分佈於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而老虎在亞洲則是廣佈。因此,從整體的分佈上看,獅子也比老虎要集中一些,這更利用人們對它們觀察。

    除了分佈的分散和集中性外,老虎和獅子的數量差距也是很關鍵的點。在世界範圍內,老虎現存的亞種一共有6個,其中華南虎已經野外滅絕,剩下的5個亞種中數量最多的孟加拉虎(野生)大約還有2633頭,數量最少的蘇門答臘虎只有100頭左右,這5個亞種加起來目前只有3500頭左右(最新的資料)。這是世界上現存的野生老虎的總數量(下圖為近十幾年來老虎數量的變化,其增加的背後是人們為保護野生動物所做出的努力)。

    而獅子除去亞洲獅(因為它們存在嚴重的近親繁殖的現象),僅僅是非洲就有獅子就有6個亞種分佈(亞洲獅是由非洲獅遷徙後形成的,所以它是非洲獅的亞種之一),結合WSC(國際野生動物保護協會)以及2017年科研團隊對非洲獅的普查資料看,目前野生獅子的總數量在1.3-2.0萬頭之間。

    從兩種動物的野生種群數量看,獅子的數量是老虎的至少4倍,因此,數量的差異也使得觀察獅子要比老虎更加容易一些。

    因此,獅子的分佈較為集中,而且開放式的保護區以及相對多的數量是我們對獅子更加了解的主要原因,而這也導致了野生動物紀錄片中,獅子的出場率更高(更容易拍到),而老虎的分佈比較分散、數量也相對較少,再加上它是獨居的生活在山林中的動物,所以我們很少能夠看到野生虎捕獵、生活的畫面(很難拍到)。

    所以,我們看到年邁獅子瘦骨嶙峋的機率要遠高於老虎,這就造成了一種“年邁老虎不會餓死”的錯覺。

    年邁的獅子並非都會餓死

    在年邁獅子的獅王原因中,飢餓、捕獵受傷、其他食肉動物的攻擊是三大主因,但是通常餓死的年邁獅子都是雄獅,母獅很少會出現這一情況,這與獅子的生存方式有很大關係。

    首先,雄獅雖然看似風光無限,但其實它們平均3歲左右就會被獅群趕出去過上流浪的生活,經過優勝劣汰,有一部分的雄獅會直接死掉,剩下的獅子經過了大自然的洗禮,大約在5-7歲會透過挑戰其他獅群中雄獅的方式擁有獅群。

    在流浪雄獅選擇挑戰物件時,通常會選擇年老的雄獅,這樣成功機率會很高。於是,這些落敗的獅王往往就會拖著受傷的身體再次流浪。此時的雄獅已經年邁,而且往往在獅王之戰中受了傷,捕獵能力的退化,以及草原上諸如斑鬣狗群等食肉動物的威脅,導致了它們很快就會餓死,這就形成了我們在開始說到的南非保護區的那一幕。

    而母獅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母獅從出生到老死一直待在獅群中,即使年邁後,它們的捕獵能力退化,也會得到自己已經長大的“女兒們”的照顧。我曾經看過一個紀錄片,裡面就有一頭老的牙齒都快掉光的母獅,獅群並沒有拋棄它,而是在捕獵後主動地幫母獅撕開動物的皮毛,讓年老母獅吃最柔軟的部分。

    總結一下

    獅子和老虎都是靠利爪和尖牙來捕獵獵物的,當年老之後,它們都會面對爪子退化,牙齒脫落的命運,此時的它們往往都會經歷一個慢慢餓死的過程。只不過,獅子數量多,保護區的開放化又讓它們對人類不主動躲避,所以人們能拍到野生獅子的各種行為,包括年老後的窘況,而老虎數量少,分佈分散,對人類主動躲避,讓拍攝它們變得很困難,這樣也就很少能夠看到快要餓死的老虎了。

    而且即使在野生獅子中,通常也只有雄獅才會面對活活餓死的情況,因為它們年邁後必然會離開獅群,或被挑戰,或被母獅們趕走,這樣年老體衰後,它們已經無法捕獵甚至無法進食了,而母獅則不同,它們會一直留在獅群中,直至老死(捕獵意外死亡不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做自媒體拍影片分享日常,又拉不下臉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