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wode怒放的生命
-
2 # 博88466699
現在學生條件那真是沒的說。過去字典詞典就是孩子學習最好的工具和老師,現在不一樣了,除了度娘外,還有什麼作業幫等等,掃一掃題,答案全部都出來了,甚至語音搜題,連敲字都省了,小學生中學生學習,現在都離不開網路了,利弊方面,我感覺還是先思考比較好,一遇到困難,軟體一搜,看一眼,是會做了,萬一再遇到類似的困難,由於之前的思考本身就不深刻,又難住了。個人觀點,儘量少用!
-
3 # 刷子王
其實從學習成面來說,用手機透過網路檢視問題的答案尋找解題思路,就如同查字典,是可以理解的。但,初中生用手機檢視答案是弊大於利的。第一,初中生自覺性不高,不能自我控制或經受住誘惑;第二,就算是用於學習,把題在網上查,結果就出來了,初中生一般都是直接抄答案。這對他們的學習沒有起到作用。第三,初中生不會做的,可以留下來,到學校老師要講或者問老師。
-
4 # 一百分汽車
完全不建議!!
個人認為像作業幫這種APP根本就是在害孩子!
作業不會?這很正常啊,但是不會的時候該怎麼處理?不是應該自己再多想想,實在想不出的時候,去問老師和同學,這才是正確的處理方法吧?
用手機查答案只會培養出惰性和依賴思想。特別是初中生,本來就是青春叛逆期,容易受外界影響。作業那個軟體查下答案,輕輕鬆鬆完成,然後呢?考試時也能這麼做?輕輕鬆鬆得到的東西是不會珍惜的!
而且不會的內容就要透過思考和交流才能真正掌握,刷個答案,看個過程就會了?笑話!這種查出來的答案等下次遇到肯定還是不會!
所以如果家長還願意對孩子負責任,就要禁止孩子使用這種軟體!
-
5 # 對自己好一點吧
說句實話,我是不贊成孩子寫作業查手機的,作業都寫對了,老師以為孩子的知識都掌握了,結果一考試就完了。但是,現在可能存在有的老師讓家長幫忙批改作業的現象,或者,如果孩子作業不會空著可能擔心老師會批評。所以,要想讓孩子寫作業的時候不用手機,還得家校聯合才行。
-
6 # 春天之溪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的是背會一段書,理解一個知識點,解決一個一個的問題帶來的快樂。他需要付出精力、時間和努力才能把老師所講內容融會貫通。學習本身就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獲得的事情,也因此學問的獲取才顯得高雅和貴重。無論是初中生、高中生還是小學生、幼兒園的小孩子都要接受一個觀點:在學習中健康成長,惟其如此,我們的孩子才會掌握必須掌握的知識,成一個合格的到社會上有用的人才。基於以上基本觀點,我認為,孩子在遇到問題時,不要去手機上搜索,要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讓所學的知識得以運用,只有這樣反覆練習,才會牢固掌握所學的知識。手機上的學習軟體,雖然說可以幫助學生學習,但是使用的時間久了,會給學生帶來很多弊端:一,惰性。如果一遇到問題看手機,答案會完整的出現在學生眼前,拿著一抄了事,根本不需要動腦筋,這樣時間久了,大腦的基本解題功能就會失去,那樣的話,後果怎一個“嚴重”了得!二,視力。現在孩子弱視的現象日益嚴重,造成這樣結果的罪魁禍首其實就是電子產品使用。這種現象不容忽視,家長一定要慎重考慮。三,誘惑。孩子抵禦手機的誘惑力極其差,如果讓他們是用手機做習題,如果沒有家長的嚴格的監督,很難保證他能真正用於學習。總之,用手機做題弊大於利,一定要三思。
-
7 # 敖爸聊教育
其實,這個問題很難說有一個絕對的答案,原因很簡單,每個孩子及家庭情況並不一樣,因人而異,因家庭而異。針對這個問題,根據我自己多年從事的教育經歷,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提一些自己的粗淺看法。
第一:完全“堵”住這條路,與網際網路時代隔絕肯定行不通我們首先應該知道現在是網際網路時代,未來趨勢也是網際網路資訊學習、共享等,孩子畢竟不是生活在真空世界裡,而是一個活生生的網際網路世界,完全排斥初中生使用手機不現實,如教育方式生硬粗暴,往往還會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家長都可以用,為什麼我就不能用?所以因噎廢食不是辦法,在孩子做作業查手機問題上,家長的“堵”不如改為合理疏導和主動出擊,轉被動為主動。
第二:不“堵”孩子使用手機並不意味著就可無條件把手機完全開放給孩子用緣由很簡單,手機的誘惑力是如此之大,有時成年人都尚且會沉迷於手機不可自拔,更何況是孩子?相對成年人來講,孩子在自控力方面比較弱,家長如果沒有做好引導孩子的準備,倉促間放開這個口子,不要多長時間,就有可能使孩子沉迷於手機出不來。我身邊就有好多個學齡前小孩都陷入到一下沒有手機玩就要大哭大鬧的地步,主要原因在於早期家長沒有引導好。
第三:科學使用手機教育觀念的引導很重要很關鍵家長要引導孩子把上網看作是課堂學習以外的一種補充,使孩子逐漸形成手機網路只是自主學習的一種工具的概念。讓孩子充分意識到:網路只是給我們提供瞭解各類學習資訊、拓展閱讀、開展研究式學習等的一個載體,手機在本質上就和字典詞典一樣,只是網路學習、查詢資料的一個工具。如果孩子能形成這樣的認識,那就恭喜你,孩子拿到了使用手機的入場券,可以順利進入到下一環節。
需要說明的是,這一觀念的形成要越早越好,不能坐等孩子自己無師自通,等到孩子對手機形成了自己的認識(沒人引導,這時自我產生的認識往往是錯誤的,比如認為手機就是玩遊戲聊天的等等),這個時候家長再來引導孩子就很困難了。
第四:任何東西放在Sunny下想暗箱操作都不可能有了正確觀念還不夠,現實中孩子使用手機出問題的原因在於揹著家長偷偷地玩,在家長不知情沒有監管的情況下孩子極其容易產生沉迷手機的問題。本身做作業並非隱私問題,家長完全可以拿出看電視或刷朋友圈的時間主動出擊,攜帶手機(以提供資源便利為名,就像提供字典詞典等工具書一樣),用半小時到一小時的時間和孩子一起學習,孩子在做作業時,家長陪在孩子身邊看看書,或者整理整理自己工作方面的事情等,家長把玩手機改成認真看書學習的做法本身就是對孩子的一個正面教育。
我們可以大膽假設場景是這個樣子的:晚上八點,孩子在臺燈下正奮筆疾書寫作業,突然遇到一個有關歷史典故方面的問題,想了半天還是沒有想出來,於是就把求教的目光投向了正在旁邊假裝很投入看書的爸爸(其實爸爸正因刷不成朋友圈而心癢癢地偷看著放在孩子旁邊的手機,哈哈),爸爸一看引導孩子的機會來了,就假裝答不出來,然後爸爸向孩子提出:可以問問度娘嘛。孩子一聽,覺得對啊!接下來父子倆一起饒有興趣地在手機頁面上搜索,最後終於查到了想要的答案。這時的孩子好有成就感啊!
你看,這不就是一個很理想的手機使用場景嘛。在這個過程中,孩子雖然接觸到了手機,但是在一個公開的場合,而不是關在房間裡“暗箱操作”手機,就避開了使用手機的潛在的弊端。孩子只是把手機當成一種和字典詞典、百科全書等學習工具。
第五:完成當天的學習任務之後,家長要做好“善後”工作所謂善後工作非常的簡單,就是把手機歸位到家長和孩子一起商議指定的場所,未到規定時間就不能隨便取出。良好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開始家長就要定好規矩,沒有規矩,以後發現問題想要糾正往往很困難。比如孩子做完作業之後,本該按規定收回手機,卻任由孩子把手機帶到房間裡。這就存在很大的隱患。一開始就這樣做,孩子就更容易接受,如果反反覆覆,落實規矩不嚴,後期就很難糾正了。自控力強的孩子畢竟不多,若孩子經受不住床邊手機的誘惑,在黑暗當中玩手機,長此以往不僅會損害眼睛,還會上癮沉迷。國外著名的伊頓公學等為了防止學生在社交網路上流連忘返影響睡眠健康,就要求學生在晚上回宿舍睡覺之前必須交出手機、平板等到指定的地方。
當然,前面已經說了,每個孩子情況不一樣、每個家庭情況不一樣,以上只是一種建議,實際在運用中還要因材施教。俗話說,不打無準備之戰,誇張一點說,本身給孩子使用手機就是在與孩子“鬥智鬥勇”。如果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還是建議緩一緩,條件成熟後再按照上述方法去嘗試,會有一定的收效。
-
8 # 大自在悠然
哈哈哈這個有趣,學校天天查學生玩手機,偏偏作業發手機上!
我要掙錢,掙錢養孩,(給我手機,查作業)(還查呢)(那麼煩)……我沒那麼大精力一直檢視孩子拿手機是查作業還是玩手機……
-
9 # 奮鬥小青年14851806
這個要看物件了。如果是家長,不應該在孩子面前用手機查,會影響家長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同時可能會養成孩子寫作業直接用手機查答案自己卻不思考的壞習慣。如果是初中生自己,就要看自律了。如果只是為了查答案,肯定不應該。如果自己想很久依舊想不通,查答案可以幫助學習,答案也是一位很好的老師。我以前上學基本都是自學,看懂答案是怎麼來的,多做幾遍就可以。
-
10 # 無天75669805
這讀書得看天賦,每個時代都有一樣東西是流行的 ,八十年代流行武俠小說電影,那麼老師說的重點就是認真學習不要沉迷小說 ,九十年代的小霸王,電視劇,倆千年的網咖電腦,直到現在的手機。難道會讀書的都沒碰過這些娛樂產品。只要不是過度沉迷,沒什麼問題。
-
11 # 快樂使用者無名
需要啊,家長旁邊看著孩子用手機。家長不在,讓孩子把問題記下來,家長回來就可以用家長手機查資料了。不過文科上的問題書裡或是參考書裡面都能找到思路。理科,可以微信問老師同學或是看老師給的答案能看懂不。要不然記好了,第二天找老師啊同學啊講講。網上也是別人給的答案,都是文字版,不如找人請教好呢
回覆列表
最好是先獨立完成,然後再查手機。否則容易對手機形成依賴,不願獨立思考了。我的一個學生連手機都懶得查,遇到問題直接問我,被我教育了一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只有經過認真的思考依然不會的才可以查手機,而且是最後再查,這樣會比較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