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環球科學貓

    這就是真正的英雄!中國神舟12號宇航員返回地面後,3名宇航員——聶海勝、劉伯明和湯洪波出艙,根本不能站起來,只能夠坐在輪椅或者地面平椅上,他們犧牲的,所承受的真的是太大了,“非常人”所能承受的。我們可能只看到了三名宇航員在太空時刻的美好,看到了他們“出色”地完成了載人航天任務或者說空間站的任務,但是他們在地球上,太空之中,升空時刻,返回時刻所承受的壓力,基本上沒有人知道。

    我們就說一下他們在升空,返回地面的時候所面臨的問題。大家都知道,人體所承受的外力都有一個極限,而在我們上升或返回地面的時候,人體所承受的“推動力”或者說“衝擊力”是難以置信的。就如我們坐過山車一樣。

    很多人應該是深有體會,在加速度的過程之中,速度太快的話,我們感覺整個身體都被“分開”了一樣,而這個時候身體很難承受這種來自加速度之中,所帶來的“外界衝擊力”,甚至可能會出現頭暈,嘔吐的可能性。

    這就是在超負荷執行之下所承受的壓力巨大,很多人根本承受不了。而宇航員們在快速上升,快速返回地面的時候,依然是有這樣的情況。按照公開的訊息指出,雖然神舟飛船返回的時候,過載不會超過航天員身體重量的3到5倍,但是這種衝擊力已經超過了正常人所承受的衝擊力,所以影響極大。這就是為什麼宇航員一路被抬,根本無法站立,甚至一分鐘都很難做到。

    當然,這種情況不僅是國內,在國外的宇航員也是一樣的。當返回艙返回的時候,由工作人員把他們從返回艙中抬出來,放到擔架或者座椅上,或者專業的輪椅之上,然後由醫護人員進行全程跟蹤,甚至連我們的見面儀式,都是坐在輪椅上完成,最多就是說幾句話就完了,所以其實就是身體上的一個適應力量,不允許他們這樣做。這不得不說,宇航員的犧牲真的是太大了。

    到底影響的點在哪裡?上面我們也提到了,加速之中的問題,其實在整個太空和地球的環境之下,他們所承受的就不一樣。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可能完全沒有感覺到身體有什麼不一樣,並且還能自由的走動,那是因為地球有重力影響。而在太空之中,這完全是兩個世界了。在太空宇航員受到的重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為是屬於“微重力”環境了。

    所以,我們看到太空宇航員們在空間站的時候,都是漂浮的狀態,而這種環境之下生活3個月,別說3個月,就算是3天時間,身體就會出現劇烈的變化。他們身體上的肌肉和骨骼,由於不再受到重力刺激,肌肉會不斷萎縮,骨鈣也會丟失,所以,在太空之中必須堅持鍛鍊身體,保證肌肉骨骼的健康,這樣才能堅持一點。

    但是,始終不能過達到地球一樣的情況,所以,身體其實也還是存在變化的,只不過在鍛鍊之後,會出現相應的改變。所以宇航員的付出真的是太大了。而到了地球表面之中,由於“太空、地面”的環境也需要適應一段時間,所以需要人來協助,這就是聶海勝、劉伯明和湯洪波出艙後,為什麼一路被抬到北京的,並不是依靠自己的站起來的。

    因為他們的身體根本就承受不住,所以只能這樣,這就是因素。當然,這裡除了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之外,其他所有的載人飛船都是一樣的,當宇航員返回的時候,都會經歷這些過程。當然,這裡給大家提一下神舟十三號的任務問題。

    按照計劃來看,在9月、10月的時候,中國將進行神舟13號的任務,而神舟十三號任務也要搭載3名宇航員進入到中國空間站,而這次的任務將會首次進行徑向對接,飛船由後向繞飛至天和核心艙下方,在垂直方向與核心艙對接,所以相比神舟十二號來說,任務更加的艱鉅了不少。

    同時,神舟十三號大家關心的女宇航員問題,不少人已經再說了,可能會有一名女宇航員,具體是誰暫時沒有通知,但是無論是哪一位女宇航員,都是為中國空間站做出巨大的貢獻。同時,在後面他們返回的時候,依然會出現“站不起”的情況,所以需要人輔助幫助等,這都是正常的現象,這就是大概的情況。

  • 2 # 沉默響尾蛇

    重新適應環境。

    身處太空失重環境,人體骨骼肌肉不需要對抗地球重力,必然不斷弱化,其中身體鈣質會流失造成骨質疏鬆。鍛鍊只能延緩,而無法逆轉這一程序。

    所以為謹慎起見,航天員返回地球都要儘量減少運動,以免骨折。

  • 3 # 一尊還靁江月

    9月17日13時14分,神舟十二號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東風著陸場順利著陸。三名航天員狀態良好,大家可以發現,他們出艙後是坐著輪椅的。

    航天員返回地球出艙後,為什麼不能站著,而要坐在輪椅上呢?

    並不是他們“耍大牌”,而是因為付出的代價和犧牲太大了。

    神舟十二號飛船的回家路今年的6月17日,神舟十二號飛船搭載著3名宇航員成功進入太空,返回艙跟天和核心站成功對接,我們的航天員也首次進入了華人在太空的“家”——天宮空間站。

    大家都知道,國際空間站預計到2024年退役,屆時中國空間站將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空間站,所以它可是世界各國眼中的“香餑餑”,紛紛想要跟我們合作。

    話說回來,在空間站生活的3個月裡,我們的3名宇航員也沒閒著,而是順利完成了一系列太空任務。

    7月4日,劉伯明與湯洪波身穿中國自主研製的“飛天”艙外航天服出艙,在太空中工作了6小時46分鐘,完成了安裝腳限位器等任務。

    8月20日,聶海勝跟劉伯明先後出艙,艙外活動耗時5小時55分,完成了艙外擴充套件泵組安裝等任務。

    在踏上返航路之前,他們要收拾行李、整理空間站,為下一次載人飛行任務做準備。同時要把本次任務的科學成果安置在返回艙內。

    準備就緒之後,航天員們就會穿著定製的艙內航天服進入載人飛船,飛船跟空間站分離,開始返航。

    返航之路危險重重雖然航天任務也被稱為“太空之旅”,但是它的危險程度可比普通的旅遊大多了,稍有不慎就會命喪太空。

    飛船返回艙在返航途中是高速運動的,進入大氣層後,會經歷灼燒、黑障,最後開傘減速。這時,返回艙降落的速度也是非常快的,如果直接撞到地面,航天員的生命安全無法得到絕對的保障。

    為了保障航天員能夠安全返回,科學家們為神舟十二回收著陸系統設定了9種故障模式,包括正常返回、中空救生、低空救生基本返回工作程式,並採取多種備份措施,全面保障航天員能夠安全回家。

    為什麼出艙要坐輪椅呢?

    太空環境複雜而危險,航天員在工作和飛行的過程中都會遭受許多挑戰,身體狀況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負面影響。

    著陸時,骨頭和肌肉受到損傷的航天員,不僅要抵抗重力,還要支撐幾十斤重的艙內航天服。這時候如果立刻站立行走,很可能對他們造成傷害,所以只能讓人抬出返回艙,並且坐在輪椅上。

    同時,著陸後,航天員的心血管功能暫時無法恢復,如果站著,他們可能會暈倒過去。此外,降落過程中承受的巨大壓力也會對他們造成影響。面對這些糟糕的情況,想要保障生命安全,只能選擇最穩妥的方式,返回出艙也成了一項不得不仔細的大事。

    在落地之後,航天員需要在座艙停留一段時間,適應地面重力環境後,地面搜救人員會協助他們出艙。

    如果航天員存在身體不適等問題,那麼醫生會進入艙內,幫助他們完成相關操作,之後利用出艙吊帶、賦形坐墊幫助他們出艙。

    出艙後,醫療人員會對他們的身體狀況進行診斷,並且幫助他們進行體能恢復。

  • 4 # 唯有蒼天不負我

    首先向三位英雄表示敬意,要知道這才是真正的英雄!在神舟12宇航員返回地面之後,3名宇航員---聶海勝、劉伯明、楊洪波出艙,不管是出艙還是說去北京的路上都是被抬著的,很多人都對此表示疑問,其實看看之前的哪些航天員回到地球之後都是被抬著的,有些人認為他們在耍大牌之類,其實這是錯誤的認知,要知道地球環境與太空中的環境相差很大,很多人只看到他們身上的光環,卻沒有看到他們承受的壓力。

    在神舟12升空的時候,裡面的人要承受巨大的衝擊力,當衝出大氣層的時候,還要承受很大的壓力,但是衝出大氣層的時候就要承受沒有壓力的,這種是過程是很難受的。

    在太空中要承受沒有大氣壓的生活,這樣對於身體的很多機能都會有影響,尤其是肌肉方面。要知道長時間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會讓人的身體機能尤其是肌肉機能下降很嚴重。

    另外在返回地球的時候,還要穿過大氣層,進入大氣層之後,會再次承受大氣壓的作用,受到萬有引力作用,肌肉短時間接受不了,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另外在落地的時候,會有很大的碰撞衝擊力,對宇航員的身體造成一定的傷害。

    綜合下來,為了宇航員的身體著想,一般都會在宇航員落地之後,由專門的人員抬著,就算是與大眾見面時間也會很短,很多時候都會由專門的環境讓宇航員進行適應。畢竟宇航員的貢獻真的很大。

  • 5 # 燕山崖峭的孤樹

    太空是失重狀態三個月退沒有用過力走路會處於機能失憶狀態所以剛出倉後不能行走;就像我們平時腿壓麻木了還有一陣恢復期呢他們需要的恢復期更長;天空幻境和陸地千差萬別他們忍受的是極限摧殘所以要經過好好休息才能恢復正常!

  • 6 # 洋羊健生倡導

    央視現場記者採訪說的很清楚,在太空失重三個月來到地球有引力,心血管的血液運轉對心臟影響不適應唄,要慢慢習慣有引力下人生存的壯況,突然改變對健康不利更不能讓他們自己行動,抬著來北京可能要幾十天慢適應過程,回家的保健方案是科學道理,從失重到地球引力過程是健康專家對航天員的重返地球生命的負責任我也是看直播才知道的!

  • 7 # 標峰理論評

    有網友提出疑問:宇航員在太空中生活了三個月,回來之後為什麼要被抬著走呢?

    我們的三位宇航員在太空中,地心引力對他們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全身肌肉比較放鬆,長此以往,肌肉得不到鍛鍊,就會出現萎縮的情況,所謂“用進廢退”就是這樣的道理。專家表示,三個月的太空生活足以讓宇航員們出現肌肉萎縮的症狀,回到地球后,他們全身乏力無法正常行走,因此,出艙後,宇航員們要被抬著。

    三位宇航員從太空到地球,身體其實也還是存在變化的,只不過在鍛鍊之後,會出現相應的改變。所以宇航員的付出真的是太大了。而到了地球表面之中,由於“太空、地面”的環境也需要適應一段時間,所以需要人來協助,這就是聶海勝、劉伯明和湯洪波出艙後,為什麼一路被抬到北京的,並不是依靠自己的站起來的。

    因為他們的身體根本就承受不住,所以只能這樣,這就是因素。當然,這裡除了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之外,其他所有的載人飛船都是一樣的,當宇航員返回的時候,都會經歷這些過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聽過哪些反轉逆襲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