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談笑閣
-
2 # 道惟微
首先要看做好國企的概念是什麼。目前,很多人把做好國企與做好企業的概念混淆,這是最大的誤解。做好企業(特別是民企)的目標很簡單,就是利益最大化。然則經濟效益對國企來說只是其中一個點,優先順序上甚至遠遠落後與服務國家重大政策和戰略、社會責任等。說白了做好國企一切以國家的大政方針為重,以社會責任為要,然後才考慮經濟效益。作為一名電網人感受深刻,為實現無電地區,在山大溝深的地方不計成本投入,就為了再偏遠的人家也要用上電,居民電費自2005至今16年沒有漲價,南方雪災,512地震,舟曲泥石流,武漢抗疫等險情發生後都是第一時間衝向現場,國家一聲令下眾多國企齊心協力迅速建起雷神山和火神山,青藏聯網工程海拔高地形險的地方車上不去,都是人拉驢挑物資,曾親眼看到騾子拉貨上車山累到流眼淚,還有其他重重數不勝數。因此共和國的長子並非浪得虛名,肩負著執行國家重大戰略和政策的重任,挑起一切以利益最大化為目標的企業不願也不會去幹的社會責任,為實現上面兩專案標可以說是不計成本,因此最後的目標經濟效益都要為以上讓路。
-
3 # 廉江汽車與故事
雖然我只是一個國企的普通職工,但是承蒙領導看得起,很多重要的事情都交給我辦,領匯出去也必然帶上我。很多事情我都看到,參與到。所以我比其他員工更加知道,做好國企的確是困難重重。別說遇到一個貪官汙吏來或者能力一般的官員來做一把手,就算遇到一個為人正直,有才能,而且真心實意想把國企做大做強的人,最終的結果都不一定能做得好。原因非常複雜,涉及面非常廣。
關係戶太多,人員臃腫。我剛剛跟在領導身邊辦事的時候,問過領導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是我在基層時,很多同事都感到疑惑的。
為什麼我們的業績這麼好,但是工資待遇卻這麼低?其他兄弟國企單位,有些業績都沒有我們那麼好,但是工資待遇卻比我們還高?
領導說我們的業績好是不錯,但是人員太過臃腫。由於歷史遺留原因,之前的領導,每一任都安排進來很多人。光是我們單位已退休的老職工,都比別的單位多幾倍。
這些老職工,除了正常領社保養老金以外,我們單位每個月都要給幾百塊,逢年過節還要給多點,也要買東西去慰問。這筆費用,我們就比其他國企多了好幾倍,更別說和完全沒有負擔的私企相比。
在職的員工更多,曾經還有很多吃空餉的,就掛個職,人從來不到,工資照領。現在雖然經過整治,把吃空餉的都處理掉了,但是在職的仍然比其他單位多。
國企正式員工,如果沒有涉及刑事犯罪,或者長期嚴重曠工,基本上是不能輕易辭退的。
現在造成的結果是,很多一個人就可以乾的事,要安排三四個人去幹。如果是私企,這個問題非常好解決,但是在國企,這個問題就很難解決。
畢竟除了因為按照正常程式,本來就不能輕易辭退以外。很多職工背後或多或少,還有一些關係,如果在別人沒有犯錯誤的前提下,強制要把別人清退。會遇到很多壓力,得罪很多人。就算員工沒人任何關係,在人家沒犯人和錯誤的情況下,你就這麼不清不楚地想把人家辭退,人家到上級部門反映,都夠你喝一壺。人員的臃腫,給國企造成了沉重的負擔,但是又難以解決。
國企不是沒有人才,而是用人機制難以適應。如果單純的認為把優秀的人才輸送到國企,就能把國企搞起來,那麼真的是太天真了。國企並不是沒有人才,有些關係戶有關係,但不代表他就沒能力。
而且也不代表每個進入國企的都是關係戶,國企一樣到大學生進行校招,進行考試,納入人才。甚至還會專門引進一些技術人才。國企一樣有各種,或有高學歷,或頭腦靈活,或者會為人處世搞業務的人才。
但是在用人機制上,卻不是很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如果是私企,很簡單,誰的業績好,誰對公司的貢獻大,就提拔誰,任用誰,給誰升職加薪。
但是國企,不能單純的這樣的標準來衡量,有些人的確是有能力,但是卻沒辦法受到重用。因為國企也是有編制,尤其是幹部身份,是要透過組織部門來考察,公示,任命的。
定下來的幹部編制就那麼多個,你做得再好,你的領導沒退休或者調走,根本沒有位置來提拔你。而且就算你的領導離開了,空出了這個位置,你就一定能坐得上嗎?還真不一定,原因不用明說,大家都知道。國企裡面平時不顯山,不露水,掃地僧式的大神太多。
人家平時沒什麼存在感,不代表人家不存在。人家平時不說話,只是眼前的東西還沒值得人家開口說話而已。
有人會說,升職搞不定,那加薪總可以吧,多勞多得,一樣可以提高員工的積極性。
但國企員工還真沒辦法輕易加薪,在私企,你的業績好,按提成算拿個高工資很正常。但是在國企,你的業績好,不一定代表全部是你個人能力的原因。可能有國企平臺的優勢,甚至有政府的支援。你能直接把功勞全部攬在自己身上嗎?不可以,事實上也的確不是這樣。
還有一個方面是國企工資的員工,績效,都是要經過上級部門批准的(如國資委,或其他行政單位)不是國企自己想發多少就發多少,或者能按私企那套,這個月掙得多,一人發3萬。下個月掙得少,一人發個1000塊基本工資算了。
國企的薪資發放有一套標準,這套標準還要兼顧很多東西,比如說平衡,比如說要留著錢做儲備,以防以後不備之需或者發生危機。甚至還有可能要上繳,幫扶。
所以在高薪這方面,國企往往沒有私企那麼直接,粗暴。
這就造成一個不太好的效果,幹得多,幹得好,不一定能升職加薪,而且以後遇到事情都讓你幹了。幹得差,幹得少,錢卻不一定比別人領得少。最後的結果是大家都說自己沒能力,遇到事情都往後縮,員工做事的積極性大大降低。
至於懲罰機制,就更加難執行了。畢竟國企雖然不像行政單位那樣拿財政工資,鐵飯碗。但國企的員工穩定性還是要比私企強很多的。很多員工,同事,可能從你進入國企那一天,就要相處到退休。誰願意當黑臉,誰願意得罪人?更別說人家別後可能還有一些你摸不清楚的關係,錯綜複雜。
國企需要負起更多社會責任說大的,快遞行業,某些民營品牌快遞,大家都說速度快,服務好。但是沒錢賺,甚至虧錢的事情,它會幹嗎?肯定不會,私企所有的服務,都是在賺錢,以及能賺多少錢的基礎上建立的。賺錢越多,服務越好,能賺100快,絕對不會只賺99快。你們沒看到,很多市值幾十億,幾百億的大公司,都還盯著老百姓手上那幾捆白菜嗎?(社群團購)
很多人說郵政快遞慢,但是很多私企不願意送的偏遠地區,只有郵政默默在送。
比如說電,水,如果是私企可以掌控,很多偏僻的山區,農村,你認為他們會為了保障少量老百姓的民生需求,而投入大量資金做虧本買賣嗎?答案都是肯定不會的,就算企業的總經理,董事長願意這樣做,背後的資本都不會同意,畢竟資本最重要的目的還是逐利。
以我們國企為例,在某些鄉鎮的偏僻農村,甚至為了幾戶人家可以得到服務,要專門買車輛,裝置,配置人員,甚至還要自掏腰包修一條黃泥路。這種生意是必然虧損的,換做私企,誰都不會這麼幹,但國企就會這麼幹。
比如說扶貧,這些年每年我們國企都投入大量的資金,人員,參與到定點扶貧方面上。這些專案都是純粹的支援,沒有任何回報,但是國企還是必須要這樣做。
當然,還有很多其他因素,國企就算一把手,有時候想做一些事情,往往也不是簡單就可以實施,可能會遭到很多大神的干預,甚至是控制。就算是沒有過多幹預控制,想要做一件事情,往往要走很多程式和手續,到最後可能還是吃力不討好,遠遠沒有私企那麼靈活,可以一邊做,一邊辦,一邊改。國企在遵紀守法方面,是要嚴格執行。很多私企往往會打擦邊球,甚至是為了逐利而甘冒風險。
想要做好國企,涉及因素眾多,而且複雜,不是有一腔熱血,或者簡單地把所謂優秀人才輸送進來就就可以的。
-
4 # 德語英言
什麼時候不看美西方的臉色,做咱華人民的自己的事,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堅持自力更生,國企裡個個是優秀人才
-
5 # 平和淡定的對待人間凡
這是個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順勢而為深層裡的問題,馬克思主義是正確的,但只有把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思想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才能最終取得中國革命的勝利!這是毛澤東思想恆古不變的哲學道理。什麼樣的種子最適合在什麼樣的土壤中健康茁壯的成長?這個問題你搞清楚了嗎?
-
6 # 流星劃過彩雲間
筆者用三年的經歷,還原一個真實的地方性國企的親身感受,或許不如你想象的美好,也可能折射出地方性國企的真實狀態(一下國企特製地方性國企)。
光鮮亮麗外表下的千瘡百孔 。
曾經的輝煌,因未能與時俱進,以變得千瘡百孔
筆者畢業後一直在私企上班,時常聽人談起國企的好處,吃喝不愁、工資不愁、工作清閒、待遇優厚,步入而立之年後受當時行業的影響,轉身投入到國企的序列,開啟了慢慢的摸魚之路。入職以後發現,聽人說起的國企的好處確實是真的,但是這僅限於領導層面,工資的兩級分化嚴重,只要你是領導確實可以做到,吃喝不愁、工資不愁、工作清閒、每天的任務就是帶著本和筆開開會然後傳達一下任務僅此而已,但是作為基層的員工則完全相反,工資確實沒有你想象中的高,985 211 甚至包括留學回來的頂著管培生的身份拿到手也不過才4千左右,工作10年的老員工基本跟他們也沒有太大的區別,作為一個有熱帶特色的高物價城市,這個工資基本勉強能夠生活,你只能祈禱著自己別有額外的開銷。按照二八定律,畢竟金字塔尖上的人還是少數,大多數的人還是屬於現在。
時過境遷,還記得那份初心嗎
可能有人會問了,如此的待遇怎麼還會有人上班,還有那麼多人往裡進,這不得不說一下國企員工的組成結構,作為一個地方性的國企,往往都是歷史較長,大多數的員工都是企二代或者企三代(暫時的就這麼稱呼吧,),大概分為兩類:
1、畢業被家裡鋪好路直接就上班,缺少的其他行業的工作經驗,在長輩的“諄諄教導”下延續著老式的思維傳統,導致國企的“文化”被很好的延續下去,有沒有能力是次要的,有沒有人脈才是最關鍵的,結果就是“說你行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行也不行”。
2、在就是剛畢業的大學生,被美麗的國企外表所吸引,義無反顧地奔赴到國企的懷抱,確實宣傳條件很誘人,房屋補貼(地方政府補貼,跟企業毛關係沒有),免費的食堂(食堂的承包單位是本集團的二級企業,照顧生意),節假日的福利待遇(你要自己交工會費,等於自討腰包)。招聘應屆畢業生本意是提供新鮮的血液,激勵企業發展,思路是正確的,可是你要是認為能實現,你就錯了。
別忘了,國企有國企的特色,上段提到的國企的人員結構,註定你不能按正常的企業模式去理解,他比企業的體制味兒更濃、單比體制內更死板,為什麼說死板呢,體制內只要是不犯錯就行,但是國企需要經營,涉及都貨幣的流動,所以在審批的過程中都小心翼翼,寧可不做也不冒進,在公文審批中(公文審批是除體制外,國企特有名詞),常常會看見“擬同意”,“原則同意”、“請相關部門給予意見”、“呈X總進行批示”,貌似每個人都給意見了,但是意見中不承擔責任,這就是國企的審批特色。
入職的應屆畢業生在企二代、企三代的薰陶下也慢慢變得佛繫了,沒有了激情、也沒有了幹勁。久而久之就被同化了,所以上文提到的國企的“文化”精髓就在於此。關注更多的是人際關係。而非專業發展。
國企也一直在改革,可是僅僅是改架構、改部門、改領導、改制度就能做到的嗎?幾十年來根深蒂固的思維模式,不是僅僅透過表面的所謂的改革就能夠產生效果的。各位自行腦補一下,當一個充滿激情的應屆學生去跟領導彙報工作的時候,可你對面坐著一個掌握著所有資源,但是一輩子幹的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的感受嘛。他的思維方式跟認知僅僅侷限於種地、施肥、除草、收割,不會聯想到深加工跟“生態圈”的發展。
眼界、認知、擔當,阻礙了個人的進步,同樣也阻礙了國企的發展,不是沒有政策、不是沒有市場,不是沒有機會,是明明可以抓住,但是還帶著微笑主動的揮手道別。
回覆列表
國企不是沒有人才,缺少的是用人機制。
企業是需要去市場競爭的,是需要去拼專案的,與機關單位很不一樣。
但現在很難。
一是用人機制上,過多強調年限、按資排輩等等,這樣一些很出色的人也不用力了,因為出力不討好,沒有回報。
二是現在追責很嚴格,一旦虧損要承擔很大責任,但是階段性虧損在企業經營中實際上很正常。比如一個專案沒有竣工,在財務上就是不斷虧損。
三是不靈活。這個大家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