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華4402
-
2 # 實體店老王
可能我的看法與別人不同,言辭也有些激烈,但這類孩子我見過太多了, 而我自己也是個重度遊戲迷。問題就是出在父母身上。
在我看來,這世界上根本沒有無緣無故養成的習慣,14歲的孩子本身就沒有什麼自制力,遇到一些能讓自己沉迷的東西,他是很容易被吸引的。那我們是否要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他會在疫情期間如此沉迷遊戲?如果是父母看到我說的這段話,可能他們已經知道答案裡,無非是家裡人沒有控制孩子這段時間的生活起居,導致孩子迷戀上了遊戲。
從小就沒養成好習慣,到了現在這種地步,是說幾句就能管用的?
基於孩子疫情期間,能在家有手機玩,那就證明家裡的條件不錯。我們再延伸一個問題,什麼樣的孩子家長會管不住?說實話,我見過很多不聽話的孩子,而我自己曾經也是個叛逆少年,所以對這類孩子也有些瞭解。實際上,這類孩子的習慣養成與父母的寵溺有很大關係。與其說是孩子迷戀上了遊戲,不如說是父母寵溺孩子,導致孩子養成了一種他們這個年齡不該有的癖好。
你現在不管教他,將來有的是人替你管教他。
古語云:“三歲看小、五歲看老“,可別說什麼管不了啊孩子、控制不了孩子的說法了,如果想管,招數有的是;如果想逃避,你肯定也找不到方法。自己好好反思下吧,辦法總比問題多。
-
3 # 金崑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的終身老師。孩子表現得好,跟父母親的家教有關;孩子表現得不好,也跟父母親的家教有關。
作為父母親也應該明白一個道理:愛玩是小孩子的天性。不管是聰明的小孩,還是不聰明的小孩,都有貪玩的時候,這是天性,天性不可違。為人父母,以前也曾經是小孩,應該知道小孩的心理特徵。教育小孩,宜引導,疏導,指導,不宜簡單粗暴,否則會傷害自己小孩的幼小心靈,讓他對你產生恐懼、排斥、逆反心理。一旦小孩產生了這種負面心理,留下了心理陰影,或者心理創傷,以後的教育效果就沒有那麼好了。
14歲的男孩,疫情期間愛上了玩遊戲,很多父母都擔心這樣會影響孩子的學習,體育鍛煉,人際交往,身心健康,親子關係,等等,這是可以理解的。可憐天下父母心,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各方面表現良好,甚至表現優秀。我想知道,還沒有疫情之前,這個14歲的小孩有沒有特別喜歡玩遊戲?如果以前不喜歡,因為疫情不能到學校上課,也不能外出跟小夥伴們玩,近期剛剛喜歡玩遊戲,這個問題不大。父母親可以跟小孩協商好,安排好每天的計劃,要求小孩每天按時完成學校佈置的網課任務,按時收看學校的網課,按時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父母親每天定時檢測小孩的學業完成情況。如果不完成學業的,好好跟小孩講道理,提出改進的措施,加以改正。如果偶爾偷懶一下,貪玩一下,明天要改正過來就好。
如果在還沒有疫情之前,小孩就喜歡玩遊戲,已經玩上癮,每天為了玩遊戲,缺課,逃課,不完成作業,學習成績不好,退步嚴重,甚至厭學,問題就比較嚴重。不管是酒癮,煙癮,賭癮,毒癮,還是網癮,想戒掉都沒有那麼容易。有些人戒酒癮100次都不成功,有些人戒菸癮200次都不成功,有些人戒賭癮300次都不成功......一旦上癮就不太好辦。
上癮之後,要花費更多的時間精力,花費更多的方法方式,耐心細緻,苦口婆心,精確引導,軟硬兼施,雙管齊下,多多講解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三觀都要正。必要的時候,動員全家大小,包括學校領導老師,一起齊抓共管,形成合力,才能教育好小孩,把他從不良習慣,不良愛好的方向上拉回正軌,健康茁壯成長。“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從來都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如果小孩總是教育不好,效果不理想,做父母的也要反省一下自己平時的一言一行。如果父母天天打麻將,或者天天玩手機、電腦,玩得如痴如醉,吃飯睡覺都顧不上,怎麼能夠教育好小孩?父母的愛好就是小孩的愛好,父母的習慣就是小孩的習慣。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來會挖洞”。
所以,父母親應該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想要小孩做什麼,父母親要自己做得到,給自己的小孩做榜樣,做模範,小孩的模仿能力很強。14歲的男孩,正是青春期,叛逆期,父母親應該給小孩多一點寬容、理解,善於溝通協調,以心換心,多從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幫助小孩順利平穩度過青春期,叛逆期,人總會慢慢長大的,樹總會慢慢長高的,不要急於求成。
明天的太陽總會升起的。
-
4 # 婺源小胡的生活
只能是小之以理,大之以武拉。正常的很我姐家孩子都這麼教育,效果是有可沒大用,感覺還是嘚多陪陪他,沒事帶出去跑跑步,抓抓小魚小蟹的,等等好多呢,分散他的注意力,讓他知道除了玩手機之外還有這麼好玩的東西,,最主的還是陪伴吧,
-
5 # 青青草的小棧
我家孩子也是疫情期間開始玩遊戲,有段時間打得比較多。
總體來說,面對遊戲問題,堵不如疏。
如果父母不考慮策略,只是針對孩子行為流於表面的簡單重複說教,孩子肯定聽不進去,還會加劇彼此之間的矛盾。
只有家長先建立好對遊戲的認知,基於對孩子的瞭解制定玩遊戲規則,然後嚴格執行,才能達到一個家長和孩子雙方都基本滿意的狀態。
具體方法則如下:
一、家長自己要對孩子玩遊戲有一個正確認知。
隨著網路普及,孩子玩遊戲是普遍現象。
有些家長一味把遊戲妖魔化,把孩子玩遊戲和墮落學壞畫等號,這種觀念需要更新。
從娛樂效果而言,遊戲就只是娛樂方式的一種而已,需要不帶偏見的看待。
從實用性角度講,電子競技現在是一個新興行業,有不少可選的職業型別(遊戲比賽選手,遊戲主播,遊戲測評、開發、測試等),也就是說孩子在這方面非常感興趣也有天分,並且持續積累,遊戲也能成為孩子用於吃飯謀生的一技之長。
當然,這麼多家長對遊戲觀感不佳也確實是有其道理的,孩子玩遊戲有些雷區不能踩:
1.不能過度的玩,不能本末倒置不顧學習和生活的玩。
2.要遠離少數質量低劣、不健康不合格的遊戲。
3.管控好遊戲中的消費充值行為,家長一定不要把各種消費付款渠道設定為免密模式。
4.教育孩子充分認識基於遊戲結交的網友的可能帶來的社交風險。
二.關注孩子玩遊戲背後的心理動機
建立關於遊戲的理性認識以後,家長還一定要深入去了解孩子玩遊戲是希望從中獲得什麼心理上的滿足感,去持續思考家長是否可以在遊戲之外給到孩子這些滿足感。
例如我家大娃主要喜歡玩開飛機的遊戲,我透過陪他一起打遊戲,總結出來他喜歡這款遊戲的主要原因是:
1.他本身很喜歡飛機,一直嚮往成為機長。
2.遊戲讓他體驗了開飛機的樂趣,同時讓他了解了很多以前不瞭解的駕駛知識和關於不同型號飛機的知識,所以他樂在其中。
三.在遊戲以外充分滿足孩子,合理引導孩子
為了滿足孩子對飛機的求知慾,我給娃買了飛機的書籍和飛機模型。他關注這些多了,純遊戲時間自然減少。
我同時也告訴他,真實世界遠比遊戲世界複雜和有趣。
如果將來想成為機長,現在開始就要注意打遊戲時必須保護眼睛,具體方法是打遊戲時一定要做到每半個小時休息一次。
如果眼鏡近視了,他就永遠喪失了在現實生活中開飛機的可能性。
四.和孩子共同制定一些關於玩遊戲的規則並嚴格執行
例如我家的規則是:
1.平時只有作業完成才能玩。(實際由於課業負擔基本玩不了,偶爾玩一下最多也就十幾分鍾。)
2.週末可以多玩一會但是中途每半小時一定要休息。(最多一個半小時)
3.玩遊戲不能佔用體育運動和睡覺時間。
孩子對規則的理解和認可度越高,後續執行起來你們的爭執就越少。
規則定好後需要嚴格執行,違反則需要扣除一定遊戲時間作為懲罰。
-
6 # 王小明童鞋
孩子愛玩遊戲?三招徹底解決這一問題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以下三招一招比一招嚴重,最後一招有可能影響親子關係,請務依次使用,一招不管用時,再換下一招。
1、取消限制請家長想一下,如果不限制孩子玩遊戲,放開讓他玩,結果會怎麼樣?有人說,孩子能玩好幾天。確實有可能發生這種事,但是萬事萬物都有限度。對於一個極度飢餓的人,把食物擺在面前讓他隨便吃,也總有一口都吃不下的那一天。但是對於一個不餓的人,把食物限制起來,一次只給一點點,還一直勸對方少吃,那麼不餓的人也會狼吞虎嚥,想要的更多。
有一個同事的兒子13歲,沉迷網遊。同事實在看不下去了,對他兒子說,你隨便玩吧。他兒子真的隨便玩,玩了三天三夜,同事根本沒管他。等到第四天,孩子受不了了,睡覺去了。他爸問他:“怎麼不玩了?”孩子說,不玩了,再也不玩了,沒意思。
孩子玩遊戲,其實也是這麼一個道理,有時候,讓遊戲魅力增大的,往往不是遊戲本身,而是在家長不准許的情況下,依然偷偷玩上一會兒遊戲。這時候的孩子想著,玩到了就賺到了,所以他們會想方設法,玩更長時間。
2、撤銷獎勵孩子愛玩遊戲,其實是遊戲的魅力大過了生活中的許多事。那麼當遊戲的魅力逐漸縮小時,孩子對於遊戲的興趣也會隨之縮小。可是我們不能控制遊戲的魅力,這時候怎麼辦呢?插入一個可控變數。
舉一個例子吧:以前,有一位老農民自己住在鄉下的房子裡,一群淘氣的小男孩每天過來欺負他,把他家門口的垃圾桶踢翻了。有一天,老農民對孩子們說:“孩子們,我特別喜歡你們玩的這個遊戲,這樣吧,以後你們每天來我家踢垃圾桶,我給你們每人一塊錢。”孩子們一聽,有這種好事情,滿心歡喜答應了。過了一段時間,農民對孩子們說:“最近我的經濟狀況不太好,只能每天給你們每人五毛錢。”孩子們雖然答應了, 但是明顯不高興,踢垃圾桶的力氣也小了。又過了一段時間,農民說:“孩子們,我的經濟情況實在是不好,生活都成問題,只能給你們每人每天一毛錢。”孩子們生氣了,說:“只給一毛錢,誰還廢這麼大力氣給你踢垃圾桶?我們再也不踢了。”於是都走了。
上述例子中,踢垃圾桶本來是孩子們的興趣,踢垃圾桶的魅力對於孩子們來說是不變的。但是農民很聰明,用支付報酬的方式增加了踢垃圾桶的魅力,但是這個報酬是他來支付的,這就是插入了屬於他的可控變數。於是,在可控變數降低的同時,踢垃圾桶在孩子們心中的魅力也隨之減低了,最後農民過上了安穩的日子。
這個案例完全可以照搬到孩子玩遊戲上。比如,家長可以對孩子說:“我發現你有當職業玩家的潛質!但是職業玩家是一項很累的工作,必須要每天堅持練習。這樣吧,你每天練習遊戲1小時,媽媽給你30塊錢。”這裡注意強調練習遊戲,而不是玩遊戲。練習要比玩耍更容易讓人戒掉。
3、脫敏這一招,我極力不推薦家長使用。一般來講上述兩招基本可以緩解大部分孩子玩遊戲的情況,但是在生活中,很多家長都在用第三招,只不過用反了方向。第三招就是脫敏,當然,不是楊永信那種脫敏。脫敏方法的原理很簡單,就是在孩子玩遊戲時,對其施加一個厭惡刺激。這種厭惡刺激是經常性的、反覆性的、伴隨著遊戲時刻出現的。具體有三步。
1、瞭解遊戲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想要對孩子進行一個更加嚴酷的管教,就要對遊戲有著基本的瞭解。可以查詢遊戲網站,也可以詢問孩子。
2、設定目標在初步瞭解遊戲之後,為孩子設定遊戲目標,並且要求孩子必須達成。目標的設定要比孩子的能力還要高。每天督促孩子完成目標,孩子稍微懈怠就要進行教訓,達不到目標時就嚴加責備。
3、勸退勸退時要注意,不能用訓斥的方式。十幾歲的孩子其實什麼都明白,你跟他好好說就足夠了。
之所以將這件事寫出來,是因為太多的家長,用這種方式在逼迫孩子學習。哪怕是熱愛學習的孩子,也會被逼得厭惡學習。因為學習的同時,伴隨著太多的厭惡刺激。家長的嘮叨、同學的攀比、老師的偏向……這種情況下,家長能做的就是不要做到上述幾步,為孩子的心靈減輕負擔。
同時,如果一個孩子,有喜歡學習的科目、有熱愛鑽研的興趣、有每天固定的日程表、有一起談天說地的親朋好友、有每天固定的戶外活動……是沒有時間沉迷遊戲、也是不會對遊戲產生興趣的。因為外界的一切,都值得他去探索,他擁有這份自由。
沉迷於遊戲的孩子,要麼是目標不夠清晰,對於學習的慾望不強烈;要麼是自制力不夠,對於遊戲的吸引沒有抵抗力。前者,需要明確的目標與理想作為牽引,後者,需要各項活動的鍛鍊以及家長的鼓勵。
所以,小招數只是暫時緩解燃眉之急的方法。持續培養孩子對於現實世界的興趣,才是真正的治本方法。這還需要家長用心鑽研、久久為功。
回覆列表
十四歲的少年,懵懂無知,正是處於青春叛逆期。作為家長確實遇到這樣的孩子的確很傷腦筋,只能因勢利導,動之以情嘵之以理地說服教育。指岀其行為的危害和他這個年齡段應該做好的事。找一個平時他最信服的人一去說服他,從生活上多關心他。既要嚴歷管束,又要多關愛,家長少上網看手機身先士率,以身作則總會有辦法解決的。需要耐心細緻,切不可火急火燎,慢慢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