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見路不是路

    36000錘的人工打造,不如鍛壓機床的一次鍛壓。當然我們會對這種傳統工藝心生敬仰,同時也是落後產能的悲哀。耗費如此大人力打造的鍋,也就幾十塊錢,即使炒作到上千,也不過是曇花一現。傳統工藝,必須要向藝術品轉型,才有可能有生存空間。

  • 2 # 劉掌櫃

    隨著舌尖上的中國3播出,章丘鐵鍋成為網紅爆款,那麼12道工序,18遍火候,1000攝氏度錘打36000錘的鐵鍋是否就是中國最好的鐵鍋呢?

    章丘在中國歷史悠久的山東省內,章丘自古以來多半人民靠著打鐵為生,據50年代初期統計有近38萬人職業打鐵人。

    章丘鐵鍋以經過36000錘打造後,鍋如明鏡,不放油不黏鍋,可用清水炒雞蛋,照此看來就是中國排名前列的鐵鍋了,是否誇大宣傳與功能咱沒用過也沒見過,不能亂說,但是我仍然確信是中國最好的鐵鍋,並不是因為他的效果,而是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精神,用現在流行的詞語就是匠人精神。

    18道工序不重要,鍋如明鏡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鐵文化的傳承,在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中,多少歷史非物質文化遺產經過新科技的發展所被替代,這時候我們應該仔細想想,丟掉的不僅僅是一類人,甚至一口鍋,丟掉的是為了一件事精益求精的本質。所以鐵鍋只是一個實時存在的表現物質,更加珍貴的這份對文化傳承的方法與堅持。

    如果不能確定章丘鐵鍋是否中國最好的鐵鍋,那麼站在上述的角度上,它就是中國最好的鐵鍋,因為它喚起了人們對工匠精神的重視與理解!

  • 3 # 指動濟南

    隨著《舌尖上的中國3》播出,章丘鐵鍋瞬間成為網紅。12道工序,7道冷鍛,5道熱鍛,1000度高溫冶煉,36000次鍛打……濟南鐵匠的群體形象,就這樣從漢朝向我們走來,代代相傳,生生不息,讓我們今天還能目睹他們的風采。

    感謝《舌尖上的中國3》播出,讓這門幾乎被人遺忘的技藝,再次進入我們的視野;感謝《舌尖上的中國3》播出,讓堅守傳統、擁有篤定信念的匠人們,再次堅定了自己的信心;感謝《舌尖上的中國3》播出,讓我們對工匠精神又一次有了深刻體驗。

    1、36000錘打出的是工匠精神

    36000錘和3600錘、360錘、36錘的區別是什麼?區別在於:前者已把工作當成了一種修行!修行的是什麼?是耐心和專心,是耐得住寂寞的信念堅守,是精益求精和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

    當越來越多的人們希望賺快錢,靠短平快解決發財致富問題時,還有這樣一群人,平生只專注於一件事,無論外界如何浮躁、世事如何誘惑,固守著那攤爐火,也守護了心中的信念和精神——工匠精神。

    2、章丘鐵鍋的寶貴在於“人文溫度”

    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我們不願意花費哪怕多一秒的時間,去欣賞一幅畫、一片葉、一滴水。我們更習慣於生活如事先輸入好的程式,機械的在啟動鍵、暫停鍵、停止鍵之間轉換。久而久之,我們的心也變得堅硬,不會輕易被打動。

    章丘鐵鍋的背後,可以看到一雙雙粗糙大手、一雙雙堅毅眼睛……36000錘的鍛打中,是生命之火在燃燒,冰冷的鑄鐵因為熱血注入而炙燙。現在有人在疑問:章丘鐵鍋是中國最好的鐵鍋嗎?回答是:章丘鐵鍋一定是最有“人文溫度”的鐵鍋。

  • 4 # 優美咖啡7T

    《舌尖上的中國》播出了山東章丘一對夫婦用36000錘打造出的鐵鍋,這就是中國最好的鐵鍋,精湛的技藝,流傳至今,一對年近五旬夫婦,汗流滿面,掄起大錘,一錘一錘,3600錘,這是中國傳統工藝代代相傳的典型!這是多麼感人的畫面,這是大國工匠精神,體現了民族智慧,吃苦耐勞,生生不息的精神!願這種精神代代相傳!

  • 5 # 大學專業深一度

    36000錘,錘你個錘子!

    一秒一錘,你要36000秒,600分鐘,10個小時,讓你每天錘10個小時,一天一口鍋,一年360個,一個原來100塊,幾萬塊,還是兩個人。

    所以,不可能純手工打。

    應該是有鍛壓機器成型,純手工的小時候見,20年前看到的就是鍛壓的,現在手工基本不可能,因為價效比太低。

    看影片,男的根本不像常年打鐵的,以前應該是會到,現在臉白,衣服乾淨,老婆也沒有防護,打鐵的一般會有類似皮的圍裙防止火星燒傷。

    對於普通家庭,買過100多塊的鍋用個10來年沒問題,老家的鍋幾十塊,幾十年,也不粘。

  • 6 # 是心是佛52137633

    淘寶上很多手打鍋都說有幾萬錘,前年買的臻三環宗師廚師專用的200多,貨真價實,很重,現在被炒的。。。當時張師傅親手打的也只要600多,其實家庭用沒那沒多講究,鐵鍋需要養,菜的味道好不好關鍵還是靠廚藝,買鍋還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鐵鍋你不一定駕馭的了,不要跟風走!

  • 7 # 以案說法

    純屬招搖撞騙。

    最主要的原因在於《舌尖上的中國3》節目組更換導演和製作團隊後,整體知識水平的落後。

    雖然,章丘鐵鍋並沒有什麼過人之處,但是對於在傳承手工鍛造工藝的匠人們,鄙人還是表示欽佩。

    本文中提到的批判性的詞彙均是指向《舌尖3》節目組。

    一、鐵鍋的起源

    鐵鍋的記載始於春秋後期。這個起源,只要會百度,懂一點兒歷史的人都清楚。

    二、章丘鐵鍋的鍛造

    對於鐵鍋的鍛造,章丘只有冷熱鍛造,而關於七道、五道的區分,根本就沒有一個統一的詳盡的標準。

    均由匠人自行決定。

    同時,在《舌尖3》中講述的“打底子”和“打冷子”是現代手工冶鍋的兩大工序,和古法並沒有任何關係。

    而在節目中吹噓的十八遍火候,都是虛指,通常為7-8次,有的比較偷懶的匠人連這個數都沒達到。

    更誇張的36000次鍛打,也是虛指,一般冷熱鍛打加在一起攏共就7000次左右。

    而鐵鍋呈現鏡面的原因,是因為拋光,而不是什麼打冷子。拋光工藝簡單說就是拿細砂紙砂。

    三、炒菜和鍋是否是手工鍛造的有關係嗎?

    毫無疑問的沒有。

    在節目中“清水炒雞蛋”的重點是夠熱,與火候的把握。和鍋是不是手工鍛造的根本無關。

    至於為什麼不粘鍋?

    很簡單,不鏽鋼鍋具在厚度足夠,火溫足夠的時候基本上都不會粘鍋。

    我彷彿又看到了那群去日本搶電飯煲的人,站在章丘四處搶購鐵鍋。迂腐!

  • 8 # 旅行實驗室

    是不是最好要看誰用,也要看用來幹什麼?現在一窩蜂去搶購的人,如果用來當工藝品欣賞挺好。如果真的用來炒菜十有八九會後悔。

    所謂章丘鐵鍋在當地叫炒勺,個人覺得炒勺更傳神,叫鐵鍋雖也不能算錯,但有誤導嫌疑。之所以要反覆捶打,是要讓炒勺更輕便,鍋壁更薄。

    更薄是為了傳熱迅速,更輕是為了顛勺方便。大廚搶購是因為炒勺完全符合他們的要求。傳熱快出菜就快,輕便讓顛勺更容易次數更多,也避開了傳熱快導致的火候不勻和粘鍋的可能。

    如果自己家要用章丘鐵鍋先把顛勺練好,火候的掌握也要重新學,而且容錯的空間會變得很小。時間短一點,菜沒熟,時間長一點,菜糊了。

    最後真要讓章丘鐵鍋發揮最大的效果,你還要把灶換了。以前都是柴火大灶,加熱面積大。大廚用的灶火力和爐頭也比家用的大。這才是章丘鐵鍋的真命天子,你用普通家庭的小灶燒章丘鐵鍋,加熱不均勻,不是說一定做不好菜,而是難度大大增加。

    自己有沒有能力用好章丘鐵鍋,有一個簡便的檢驗辦法。用不鏽鋼盆,不是不鏽鋼鍋,炒回菜試試。能炒好,章丘鐵鍋就是你的菜。

    家庭炒菜,老老實實用鑄鐵鍋吧。容錯率高,炒菜更從容。穩重大氣,不用顛勺,拿鏟子劃拉更可靠。

  • 9 # 自由清泉98

    沒有最好的鐵鍋,只有合適自己的鍋,鍋的厚度,材質都會影響炒菜,重要的是火候的把握,而且不能用來燒湯,不是用錘子砸的多了,鍋就是好了,要是那樣,生產密度高的鐵鍋就可以了,以前都是這種鍋,鑄鐵鍋,短打鍋,後來為什麼淘汰了,原因是沒有機器生產的標準,鍋體不圓,鍋蓋有縫隙,而且不好看,生產又慢,沒有機器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並不是就比機器的好了。華人盲從 跟風的毛病什麼時候才能改

  • 10 # 邯生

    36000絕對是虛數。即使一秒一錘也需要整十個小時的淨錘制時間,再加上其他的製作工序,一口鍋需要兩天的製作時間。作為工藝品可以,日用品自己用也可以,如果當做商品賣,定價就太高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銀元是在中國什麼時間發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