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少三番愛釣魚
-
2 # 宗元三農堂
農村老話“驚蟄不下雨,糧倉見到底”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對於這句農村老話,其實也是一句農村的俗語,就是老祖宗經過長時間的天氣觀察,總結出來的這一句俗語,具有一定的紀律性,當然也是具有一定的科學性。看雲識天氣不得不佩服古人這才能,因為那時候沒有現代高科技,沒有云層的預測和觀察,靠祖祖輩輩,一滴一滴的總結實踐經驗,來指導農業生產。“驚蟄不下雨,糧倉見到底”的意思就說,驚蟄這一天,如果不下雨的話,農民的糧倉就會沒有糧食,農民就會捱餓。這是在過去傳統的農業種植的年代,糧食不是太豐收,一年收穫的糧食僅夠維持一年的生活消費口糧。不像現在,科學的種植模式,有足夠的化肥農藥作保障,糧食年年豐收,年年高產,年年有餘糧不再出現糧倉見底的現象。驚蟄的解釋為:驚為震,震為雷,雷為春雷,雷打響了以後,就會震動天地間,大家都知道,轟隆隆的雷聲,會震動的,人心惶惶,特別是夏天的雷聲更是響徹空間。蟄為動物,驚蟄,就是驚動動物,所以驚蟄,是動物的節日,這一天如果打雷的話會把動物驚醒,告訴他們春天到來了,可以爬出洞門尋找好吃的東西,來嘗試一個冬天消耗的身體的能量。驚蟄是中國農曆24節氣第3個節氣,驚蟄到來了,溫度就上升了,春耕就開始了,人們從此開始忙碌了,也就有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辛苦的勞動,辛苦的種地勞作,一直忙到秋收為止。大地經過一個冬天摧殘,可以說是天乾物燥,土壤大量缺水,對於農民種地來說,相當的困難,而且乾燥的土地下種子也不會發芽,如果在驚蟄這一天,打雷下雨的話,不但驚醒了動物爬出了洞門,而且還溼潤了土地,讓農民方便種地,獲得一個好的豐收的年齡。“一年之計在於春”,只有春天,種下了種子,而且不能錯過種植的最佳時間,否則的話,不能保障農作物的生長週期,會出現減產,甚至絕產的現象,如果春旱過程導致了種不下種子,農民也就沒有了收穫。“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就是這個道理,如果春天因為乾旱沒有及時的種地,秋天的糧倉裡就是空空如也。總之,今天就是2019年驚蟄的這一天,今天的溫度3~14度,偏西北風3~4級,溫度是非常好的,溫度也上升了,但是今天沒有打雷,今天也沒有下雨,而是晴朗的天空,藍藍的天,白白的雲。當然現在不會存在,“驚蟄不下雨,糧倉見到底”現象了,因為現在農村的水利設施比較好,對於種地不會被耽誤的。當然農民還是期盼,驚蟄一聲雷,春雨貴如油,萬物復甦,春暖花開,春意盎然!希望大家走出家門,擁抱美麗溫暖的春天吧。
-
3 # 看人間百態品人生哲學
總的意思在這一天如果沒有雨水,就意為著春天到了萬物生長得靠水份潤生,土地下面接不到溼潤,土面硬結,生物長勢弱,長期下去種的農作物會枯死,所以千百年耒農民的積下的經驗留下至今有一定的科學道理,比如人只吃幹食不飲水可想是啥狀況,,,,,。
-
4 # 響水大米
農村老話“驚蟄不下雨,糧倉見到底”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今天是二十節氣驚蟄,很早的古時候,中國就發明了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的產生是人們根據太陽照射地球的位置變化而總結出的歷法,是中國古代的著名文化遺產,我們不得不感嘆,在幾千年前科學不發達的古代,我們的祖先就能創造出這麼偉大的歷法。
二十四節氣對人們農業生產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人們根據每個節氣的氣候特點進行觀察歸納,也總結出來很多可以預測未來天氣變化的規律,並以此來推斷農業收成的好壞。驚蟄最為顯著的天氣現象就是打雷,因為驚蟄時節,天氣轉暖,暖空氣蒸發地面上的水分,形成雲層互相碰撞就有了響雷。而雷雨是相生相伴的。
驚蟄不下雨的意思是說,驚蟄的時候聽不到雷聲,那麼自然也不會下雨,在古代人們的心中認為這是不好的預兆,驚蟄是否打雷,已經被民間百姓看成是判斷一年氣象的象徵性標誌。如果驚蟄有春雷出鳴,農民們會認為是豐收的好兆頭。所以民間就一直有“雷打驚蟄穀米賤”、“驚蟄聞雷米如泥”的說法,就是說有雷的驚蟄節氣農作物會豐收。
再有,驚蟄時節是最主要的活動就是農耕開始了,所以古時還有農諺“到了驚蟄節,鋤頭不停歇。”的說法。所以這個時候如果下雨將有利於莊稼的生長,而驚蟄期間要是沒有雨的話,農民自然會推遲播種的時間,同時也會造成農作物生長會發生乾旱或減產,所以有糧倉見到底的說法。
所以,無論是民間百姓的期盼,還是自然界植物生長的需要,驚蟄這一天最好的氣象就是有雷有雨,這樣才能預示著一年的農作物豐收。 -
5 # 科技三農科普
農村老話“驚蟄不下雨,糧倉見到底”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今天是驚蟄,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驚蟄的到來,冬眠的昆蟲和動物開始甦醒,萬物開始復甦,暖和的春天已經來臨。在農村關於驚蟄的俗語有很多,比如“驚蟄不下雨,糧倉見到底”,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
驚蟄不下雨,糧倉見到底的意思是在驚蟄這一天不下雨的話,那麼今年的收成就不會太好,糧倉早早的就會見到底。以前農民幾乎是靠天吃飯,風調雨順莊稼就會有個好收成,如果一年中下雨太少的話,莊稼缺水就會歉收,所以在新的一年中人們都會期盼能夠風調雨順,這樣才會有個好收成。驚蟄節氣後,天氣會越來越暖和,地溫也會慢慢升高,麥子開始返青,果樹開始發芽開花,此時莊稼們也需要充足的水分來快速生長,因為沒有灌溉水源只能依靠降雨來補充植物生長所需的水分,所以才有“春雨貴如油”的說法。如果在驚蟄節氣時開始下雨,莊稼有了充足的水分後便會快速生長,如果不下雨莊稼缺水水分就會生長的不好,收成也會不好,所以便有了“驚蟄不下雨,糧倉見到底”的說法。
個人覺得,這句俗語放到現在有點行不通,因為現在只有極少數地區是靠天吃飯,大多數地區已經有了水源灌溉條件,再加上現在越來越完善的農業技術,只要人勤快點,莊稼便會有個好收成。
-
6 # 農事齋
農村老話“驚蟄不下雨,糧倉見到底”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今天是24節氣之一的驚蟄,春回大地、萬物復甦,接到春天來臨的訊息,不管是小動物還是植物,都從睡夢中醒來。而在農村不管是哪個節氣,都又想對應的習俗和有關的俗語,其中驚蟄這個節氣,農村有些老人便會根據驚蟄這天的天氣狀況來判斷今天莊稼的豐收情況,就好比農村這句“驚蟄不下雨,糧倉見到底”老話,也正是如此,這句老話具體什麼意思,我來為大家分析一下。
驚蟄不下雨,糧倉見到底其實這句俗語聽起來有些誇張,不過以前古人認為,在驚蟄這天如果沒有雨水的情況,今年地裡莊稼的收成也不會太好,糧食收成就會減少,糧倉自然而然地就會見底。
驚蟄也就是所謂的春累乍動,植物生長不僅需要充足的Sunny,還需要雨露的滋潤,俗話說春雨貴如油,春雨對萬物來講都有好處,不僅可以緩解土壤板結的現象,而且可以使作物加速成長,所以驚蟄遇到下雨,也預示著本年能夠風調雨順,實現莊稼大豐收的景象。
這句俗語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畢竟是千百年來農民生活的經驗總結,所以說乾旱的土地肯定對作物的生長有影響,但是說糧倉見到底估計是不會出現了,因為現在科技如此發達,自然也會避免這些,從而減少對農業方面的影響。朋友們你們認為這句俗語有道理嗎?歡迎評論補充,謝謝大家!!
-
7 # 三農天地
農村老話“驚蟄不下雨,糧倉見到底”。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驚蟄的天氣變化,農民是時刻都關心著。因為驚蟄的開始是萬物復甦,農民開始忙於春耕的時候。驚蟄時響雷,今年就是個豐收年。真是驚蟄春雷響,農民閒轉忙啊。驚蟄前響雷,高山好種田,驚蟄到,農民脫下鞋帽忙不斷。等等這些農俗都是說春季有雨水,才利於莊嫁的生長。
相反如果,“驚蟄不下雨,糧倉見到底”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驚蟄時沒有下雨,就不利於農民的春耕。春季雨水少,農民莊嫁就不豐收。糧食不豐收,那一點糧食就很快被家人吃完,自然而然就預示著糧倉成了個擺設,進入糧倉時我們只能看見四圍的牆壁。
為什麼“驚蟄不下雨,糧倉就會見到底”呢?這主要是因為田地經過一個冬季的時間,田地裡面的水分早就已經被蒸發完,這時候的田地是很乾燥的,沒有一點水分。秧苗在這樣的土地裡是很難生長起來的。驚蟄不下雨,下雨少。土地得不到水分滋潤,秧苗存活率就底,到收割糧食之時,糧倉就會有見到底的現象。
-
8 # 農嫂話農事
農村老話“驚蟄不下雨,糧倉見到底”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驚蟄,古稱"啟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3個節氣。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有些動物入冬後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而驚蟄,就是驚醒哪些蟄伏的動植物的節氣,驚蟄過後天氣轉暖,漸有春雷,蟄伏的萬物聞春雷而驚醒,重新進入活躍期蟄居的日子。由於萬物復甦,這時候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
二十四節氣,是我們古人依據黃道面劃分制定,反映了太陽對地球產生的影響。二十四節氣在上古時代就已訂立,後被漢代吸收入《太初曆》作為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文化精華。二十四節氣是古人做為指導農業生產的指南針,也日常生活中人們預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針,所以古人從二十四節氣的天氣變換中,總結出了很多對農業生產起著決定性的農諺俗語。
驚蟄不下雨,糧倉見到底,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在農村不管是那個節氣,都有相對應的習俗和有關的俗語。到了驚蟄這個節氣,農村的老人們便會根據驚蟄這天的天氣狀況來判斷今年的莊稼收成。就好比這句“驚蟄不下雨,糧倉見到底”這句老話,驚蟄是春雷乍動萬物復甦的節氣,“春雷響,萬物長”,驚蟄最為顯著的天氣現象就是打雷,因為驚蟄時節,天氣轉暖,暖空氣蒸發地面上的水分,形成雲層互相碰撞就有了響雷。而雷雨是相生相伴,植物的生長出了足夠的光照外,還需要雨露的滋潤。如果在驚蟄這天不見閃雷和雨水的話,那麼老人就會認為今年地裡莊稼的收成不會太好,收成不好糧食減產,自然糧倉裡的米就不能多了。
俗話說“春雨貴如油“,春雨對萬物來講都有好處,春雨不僅可以緩解乾燥的空氣,還可緩解土壤解板的現象,促使植物快速的生長。所以在古代人眼裡,驚蟄節氣遇到下雨,也預示著本年會風調雨順,莊稼會出現一個大豐收的季節。也就有著“雷打驚蟄穀米賤”、“驚蟄聞雷米如泥”、“二月打雷麥成堆”、“驚蟄有雨並閃雷,麥積場中如土堆”,這些驚蟄節氣預測莊稼豐收的農諺俗語,這些農諺俗語都是說明著驚蟄有雷雨預示著本年好收成。
回覆列表
農村老話“驚蟄不下雨,糧倉見到底”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今天剛好是2019年的第三個節氣驚蟄,驚蟄一過,意味著農民要開始準備播種育苗,翻耕土地,從悠閒的日子過度到忙碌的農事之中。我們說立春意味著春天的到來,那驚蟄就意味著萬物復甦,大地將迎來春暖花開的景象。同樣對於農民來說,驚蟄也就意味著一年的忙碌開始了。
驚蟄中的蟄指的是動物和昆蟲,驚蟄意思就是在地下沉睡的動物和昆蟲都被驚醒開始出來活動。而農村老人常說“驚蟄響,萬物長”,這裡的響當然就是隻打雷了。驚蟄之後也就意味著雷雨天氣將要來臨,雷雨將沉睡的萬物驚醒,而大地經過整個冬季的摧殘,已經變得無比干旱,泥土中的水分稀少。因此大地急需要一場大雨灌溉,才能春意盎然。
那麼農村老話說“驚蟄不下雨,糧倉見到底”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每年驚蟄的到來,正常年份一年之中,此時也正是需要雨水的時候。一方面是因為大地回春,植物需要汲取大地的養分和水分,那麼泥土中的養分要透過水分才能被植物吸收。因此驚蟄本是萬物復甦的時候,一場大雨可以為它們提供養肥和水分,從而生根發芽開花。
而作為農民此時開始忙碌,第一件事肯定是要翻新土地,這樣才能正常的播種育苗。但是如果驚蟄前後,天氣乾旱不下雨,農田往往會比較乾旱,而且合理的水也很少,菜地裡的突然也極度缺水,這給農民犁地帶來了困難。因為以前農民犁田都是靠牛拉犁,土壤太乾燥,田就犁不動,這樣就無法播種,只能等到下雨之後才能犁田了。
我們都知道如果種子播種太晚,那肯定是會拖延農作物生長的時間,錯過了最佳的生長時間,就意味著糧食可能減產。糧食一旦減產,糧倉肯定是堆不滿了,雖然見底是有點誇張,但是其實只是想說明驚蟄時分下雨對於農民糧食豐收有巨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