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鴻雁飛出九句話

    是生活既安逸又一太浮躁。年輕人多半是獨生子女,父母視為珍寶,從小不讓他們承擔任何責任,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逼著孩子實現父母的願望,可是孩子天性是豐富多彩的,浩浩大軍過獨木橋是必會翻倒跌落,淹沒水中。能成功的慶幸,剩下的焦慮鬱悶。生活的艱辛都被父母承擔,吃喝過多被孩子滿足,果實得來容易,沒有創造奮鬥的精神,只有浮躁的空想,閉門造車,缺乏實踐鍛鍊,這樣就會身心疲憊,抑鬱症襲來,甚至對家庭社會造成惡性迴圈,難於自拔。所以希望家長和孩子都要對生活負不同大小的職責,家長不能一味付出勞動果實,要讓孩子從小一邊勞動,一邊學習,一份付出,一份收穫。兼顧德智體全面發展,培養出人格健全的人才,參入國家的多領域的建設。這樣我們才會戰勝抑鬱症的控制,社會取得最終的和諧安寧!

  • 2 # 孤舟正能量

    答:抑鬱症焦慮症是一種病,是能量太低的一種病,加上現在的人浮躁,又身體素質差,很容易得這些病。要注重身心調整,這才是根本的原因。外在的因素只是一個誘因,內在的因素才是真正的因素,要學會自渡!我是孤舟,幫助過很多焦慮症抑鬱症的網友脫離過痛苦!

  • 3 # 詩與遠方QCL

    抑鬱症焦慮症形成的病因有很多,有些是成長環境因素,有些是工作壓力原因,有些是感情問題。

    成長環境因素:如果從小在一個父母家暴、父母灌輸家裡窮,做什麼父母都拿小孩對比其他孩子,小孩比較敏感,久而久之,心理形成一種自卑心理,或者有怨恨,對身邊的人失去信任,缺乏關心和引導,導致心理疾病形成。

    工作壓力原因:現在很多成年人都揹負著家庭的房貸車貸家庭開支壓得喘不過氣,幸運的人兩夫妻一起奮鬥,雖然日子緊巴巴,但恩愛願意付出,為小家庭努力奮鬥。而普通的打工族,普遍的三五千工資買不起房買不起車,對未來迷茫,失去奮鬥的動力,沉浸於當前的生活狀態,有時候麻木,有時候焦慮,看著身邊的同齡人的生活一步步往好的方向發展,而自己止步不前,這是當前社會大多數年輕人的狀態。

    感情問題:有些年輕人感情出現問題分手,難以在這段感情中走出來,有的抑鬱成疾,有的焦慮到輕生,在感情中付出太多,失去越多,缺乏關心,所以難以自拔。

    綜上的共同點,抑鬱焦慮患者缺乏關心,心理比較脆弱和敏感多疑,需要家人和朋友更多的關心和疏導,帶他們出去多交流,結識新朋友,適當的運動,只有心理得到疏導,身邊充滿Sunny,才能夠溫暖他們,嚴重的還需要配合醫生和藥物治療,發現有疾病,必須積極的治療,家人多多關心。

  • 4 # 平淡是真al

    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體裡都有一個專門管控情緒的開關,叫“情緒激素”,管理這個激素的主人就是我們自己。

    從出生開始,這個情緒激素開關就一直伴隨著我們走過每一天。在嬰幼兒時期,我們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我們的情緒可以得到最大的宣洩,情緒激素就正常開關;長大以後,我們的行為、語言、情緒等就開始慢慢受到周圍人和環境約束,有來自父母的,爺爺奶奶的以及周邊的,他們在教我們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應該怎樣做,有的是我們喜歡的,有的是我們不喜歡甚至是厭惡的,有的是違心去做的,這就造成我們情緒激素的開與關有時是主動的,有時是被動的,當被動時間過長、壓抑過久,情緒激素開關就會發生紊亂,導致失控而得病。

    有的孩子在一個和睦恩愛的家庭中長大,父母注重對孩子正確引導和教育,這個孩子就會健康成長,情緒激素就正常;有的家庭有一個很嚴厲的父親或母親,孩子就在訓斥、恐懼、暴力、體罰中長大,哭不敢哭,笑也笑不出來,他們總想得到父母的認可,但不論如何做,結果都是你不對,這就產生兩種結果,一種是一味順從父母、唯唯諾諾,不敢反抗,心裡既恨父母,但又認為不應該有這種想法,就責怪自己,一直在矛盾、否定自我中長大;另一種就是為了讓父母能關注到自己,他們就走極端,產生反叛心理,做各種不該做的事情。這兩種孩子長大後性格偏執、懦弱、缺乏自信,做任何事情都處於被動狀態,到社會上無法合群,為人處世發生障礙,導致情緒激素長期壓抑無法釋放而得病;還有的因為父母離異或經常吵架,孩子在一個不完整或不和諧的家庭中長大,孩子對婚姻、與異性相處產生恐懼心理,再加上沒有得到正常的父愛母愛,導致感情殘缺,當談戀愛、婚姻方面遭受挫折時,受到刺激,導致情緒激素紊亂而致病;還有的因為父母離異或去外地打工,孩子由爺爺奶奶帶大,過分寵溺、呵護,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和教育,有著“天下我獨大”的錯誤認識,孩子自私、自我、叛逆,導致在社會上很難立足。這種孩子在社會上一旦遭受挫折,就容易迷失,得病;還有一種是在父母的呵護下長大,沒有受過任何挫折,隨著年齡的增長,當遇到工作、婚姻、生活等諸多不順心的事時,不知道如何解決,抗壓能力弱,導致受刺激得病。

    以上這幾種都與原生家庭有關,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很好地修枝護理,缺乏一個強大的抵禦外界壓力的內心。他們為了自保就與社會脫離,開始封閉自己,以保安全,情緒激素因為壓抑時間太久,得不到該有的釋放,自然就得病了。

    這類病是心理和大腦的病,都是有內因的,要想徹底醫治好,就要在源頭上下功夫,好好靜下心來回憶童年、回憶成長路程、回憶得病前,是因為什麼事情導致自己得病,去深度瞭解自己、解剖自己,發現自己的問題,然後想辦法去改變自己以前的錯誤認知,去勇敢地修正自己。

    得這類疾病,當軀體症狀很重時,一定要透過藥物治療減輕症狀,只要藥物選擇和劑量得當,軀體症狀都能減輕,等軀體症狀控制住了,就要暗示自己一點一點去改變,到社會中去,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平時多聽聽舒緩的音樂、和好朋友聊聊天、出去旅遊等,還要多鍛鍊身體,因為鍛鍊身體會激發我們的情緒激素,讓快樂細胞釋放出來,對我們疾病的康復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哪怕是出去大吃一頓,只要自己開心,想咋樣就咋樣。

    我之所以寫這些是因為這兩年我一直特別關注這類疾病,我女兒是焦慮症患者,經過兩年多的治療,現在基本沒有軀體症狀,明年元月份就要停藥了。她這兩年經歷了很多,我看著她勇敢面對、一點一點改變,到現在脫胎換骨。我想她可以,你也一定行!

    只有自己變好了,開心多了 ,內心強大了,正能量多了,再加上藥物輔助治療,才會徹底臨床治癒,才能真正擺脫這類疾病的困擾,才能真正康復。

  • 5 # 釋間

    我覺得不是生活太安逸了,安逸的生活是每個人都想要的,我覺得安逸和浮躁與焦慮或抑鬱沒有直接的關係,我覺得產生焦慮和抑鬱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並且是壓力所導致的,如就學和就業上的壓力,負債和情感上的壓力,工作環境和家庭環境上的壓力等等,這些可能都會導致焦慮和抑鬱。

  • 6 # 春天的雨影

    我認為之所以現在有這麼多的人的患有抑鬱症,既是生活太安逸,也是人心太浮躁。

    現代社會抑鬱症的形成來自三個方向。

    家庭的情感高表達

    這一類的抑鬱症患者多是孩子們。現在的家庭只有一兩個孩子,父母的注意力全放在他們的身上:比如家庭成員對孩子的批評言論過多:比如他們對孩子過多的情感捲入(過度的保護或者過度的妨礙。)

    對孩子的期望太高,要求太多。本來是一個智力平平的孩子,可是家長們卻會覺著自己的孩子一定要成龍成風。

    例如焦慮症:一個孩子是父母的中心,當父母的不允許孩子享有充分的自主權,孩子就不能從做好一件事情中,來獲得成就感和自信。沒有信心面對新的任務,當新的事情來臨時就會引發孩子的焦慮感。

    生活太安逸,意志太脆弱

    以前的農村,男勞動力去遠處挖河,一去就是兩三個月。女人們獨自帶七八個孩子,一樣活得很好,她們要給七八個孩子蒸饃饃,納鞋底、織布做衣服、孩子們還要上學。可是她們沒有一個人覺著生活很苦、沒有樂趣。

    現在農村的小媳婦們,丈夫出去打工,農田機械化,她們從來不下地幹農活,一個孩子還不自己帶,吃飽就扔給婆婆看著。可是她們並沒有感覺到幸福,而是埋怨丈夫不體貼,抑鬱、鬧離婚。自己沒有一點的擔當。

    生而為人,為了生存不可能什麼事情都不幹,可是有些人卻把什麼事情都當做是壓力,意志力太脆弱。

    男人們呢:不需要搬磚、不需要挖河、不需要殺豬——一切都是機械化。工作時間看手機,蓋著被子吹空調。每天扔得最多的垃圾是廚房垃圾,做很多的飯菜吃不完都扔了。可是他們還是說養家難,天天累得半死。本來晚上是用來睡覺休息的,可是他們卻看半夜的手機,精神能不疲憊嗎?

    社會處在男性化中

    所謂的男性化並不是男權社會,而是一種男性化的主導價值觀。

    男性化的主導價值觀是——自信和獲取金錢,以及獲取其他物質資料的強調程度很高。

    男人們有了妻子孩子,又有了情人、小三小四,還不滿足。有了一套房子、又有了兩套、三套房子……但這些並不會使他們感到滿足,他們還想要的更多。

    孩子們有了媽媽爸爸的獨寵、有了很多的零食、有了手機遊戲、有了名牌鞋服……但是這些並不會使他們感覺到滿足。幫助家長做家務不想幹,讓學習他們說累。

    女人們有了很多的食材供她們享用,不想自己做飯點外賣,不需要工作還想要丈夫的寵愛,有了無數的化妝品還想要整容,不滿足實體店購物,網購箱子扔一地……但這些並沒有讓她們感覺到滿足和幸福,她們只覺得丈夫不體貼、錢不夠多、孩子很麻煩……。

    我們終將會進入女性化的社會

    中國是發展中的國家,正進入發達國家的行列,人們的主觀價值觀正在向女性化靠近——喜歡享受家庭的溫暖和安穩,更注重生活的品質。休閒的時間會更願意和家人們待在一起。心情歸於平靜而不是浮躁,生活物質夠用了就好,更享受的是精神方面的境界——比如和家人去郊遊。

    看看新一代的年輕人,就知道社會進步得更美好了——他們忠於家庭、佛系、躺平、……這一切會讓社會更和諧、更踏實,人心不再浮躁。

  • 7 # 心理醫生楊白勞

    要改善抑鬱症的病因,首先要找到抑鬱症的病因:

    1、家族病史:遺傳學在憂鬱症上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影響家族好幾世代。

    2、精神創傷和壓力:財務問題、感情分手或摯愛的親人過世等事件都可能導致憂鬱症的產生。有一些生活中的巨大改變也會導致憂鬱症,例如轉換一份新工作、畢業或結婚。

    3、悲觀的個性:自信心低落或對生命感到悲觀的人都是抑鬱症的高危險人群。這些個性也可能是輕鬱症所引起的症狀。

    4、身體健康狀況:身體健康不佳和抑鬱症的關係是一種互動的作用。抑鬱症也會造成人體的免疫系統變弱,或使人更加難以承受痛苦,而使這些疾病狀況加劇。

    5、其他的心理問題:經常和憂鬱症一同發生的心理問題包括焦慮症、飲食方面的病如厭食症、人格分裂等症狀,以及常見引發憂鬱症的藥物濫用狀況。

    改善抑鬱症的心理治療方法:

    首先要正確認識抑鬱症,抑鬱症是指心境顯著而持久地低落為基本臨床表現,並伴有相應的思維和行為異常的一種精神障礙。表現為長時間情緒低落,悶悶不樂或悲痛欲絕,精神萎靡不振,失去自信,食慾減退,甚至有自殺的傾向。

    找到抑鬱症的病因,在專業人士的幫助下選擇正確的治療方式,結合自我治療,在朋友的幫助下進行心理疏導,你一定可以完全走出抑鬱症。

  • 8 # 知心心理

    安逸+浮躁~表面原因…

    生理/心理年齡差心理成熟度~難以承受超出“年齡”適應能力範圍的“壓力”(內卷/躺平)…

    人的成長過程中,心理年齡與生理年齡並不是完全“同步”~生理年齡20-30歲,心理年齡有可能還停留在少年,甚至幼兒園水平~與家庭養育環境,成長經歷“正相關”…

    80年代及後續出生的獨生子女一代,目前已經陸續進入“不惑”“而立“之年,是社會生產力的“中堅”… 然,由於成長過程中過多的被寵溺,被過度養育,被承載“出人頭地”使命,被家長過度“替代“搞定所有事情…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除了負責“學習”,“還是學習”…之外,並沒有多少機會真正“習得”書本之外該有的社會適應(工作/生活)能力… 他們外觀看,已經到了不惑/而立之年,其實,內心裡很多時候還是“孩子”,依舊的“需要”被呵護… 被“照顧”… 需要習慣的家長懷抱(溫柔鄉)…

    然而, “現實很骨感”~一下子讓他們(心理層面的兒童少年)走出校門,面對並不熟悉的社會“遊戲規則”,獨擋一面介入人際交往,獨立面對工作(壓力),就會倍感艱辛… 所以,很多人寧願再回去“讀書”考研,讀完碩士,讀博士,博士後(在讀書狀態中找存在感,價值感)…

    家長們,覺得孩子們已經“長大”了,該“懂事”了… 殊不知,他們心理上並沒有完全長大… 相當一部分的他們,更喜歡和願意去“遊戲”…去“娛樂”… 去“演藝”… 做“美妝”… 做“網店”…

    他們有了下一代,還是離不開老一輩,幫忙“帶”孩子(姥姥奶奶們繼續“替代養育”)…

    當他們沒有條件實現“夢想”的時候,無法適應社會工作生活壓力的時候~ 喜歡“宅”在家裡… 繼續“啃老”…

    浮躁…焦慮,抑鬱… 難免…

  • 9 # 心理醫生老沈

    有些人似乎很容易擺脫煩惱和壓力,幾乎從不感到抑鬱,似乎連一絲抑鬱的跡象都沒有。

    為什麼在同樣情況下有些人會感到抑鬱,但有些人卻受到的影響很小,雖然目前還沒有完全確認抑鬱症發作的根本原因,但目前普遍認可的是以下這些原因使得有些人更容易患上抑鬱症。

    原因一:社會原因

    隨著現在經濟發展的變化,大家的生活環境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每個人的生活節奏都非常快,每天面對這些繁瑣的事情,還有複雜的人際關係。

    長期下去人們內心就有很大的不安全感,還有每日不斷增加的壓力,這種生活狀態之下,如果沒有調整好心態,那麼就有可能出現心理失調,從而發生抑鬱症的情況。

    原因二:個人身體原因

    我們不得不承認,不少患上抑鬱症的人,其實個人性格也是比較內向的,他們可能從小就不怎麼和外面的人溝通,對個人負面情緒和壓力,不知道怎麼排解,這也是患上抑鬱症的原因之一。

    原因三:心理原因

    每個人成長的過程中,童年的那段時間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出現心理疾病的人,他們的童年可能也有一些陰影,有些人記得,有些人已經忘記了,但是長大之後依然會表現出來。如果童年成長的過程中遭受到事情,傷害自己的,或者一些影響到個人性格的事情,都可能患上一些病態的人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有人研製出能夠完全治癒新冠病毒的疫苗,這個人能得到什麼?會有什麼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