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悟一實
-
2 # 大江隨談
有幾個原因:
1、習慣問題,就像吃飯你習慣了筷子,去用刀叉,一時半會習慣不了。
2、文化認知問題,其實自洋務運動以來中國一直在進行否定中華文化運動,當然包括禮儀。在這項運動中不說100%推翻了我們的傳統文化,但至少禮儀是被徹底推翻了的。所以行古禮就代表著思想復古不先進。
3、沒有全面的自上而下的文化引導,任何要改變一國風俗習慣的行為,一般是自上而下由政府引導推廣的,久而久之就養成習慣了。
-
3 # 虛擬佛子
因為時代背景不同了,其文化含義已經不適應當下環境了。
作為中國傳統禮儀手勢,拱手讓人包含:尊重、謙讓、拉開距離多重含義。握手則是來自西方代表信任、平等、坦誠的意思。拱手代表自我保留、尊重彼此隱私。與握手所代表的平等、坦誠含義是不相容的兩種價值觀。拱手是說你比我地位高,握手是說咱倆彼此彼此。拱手說我不敢妨礙你的喜好,握手是說:我不懷疑你,也不對你設防。一個是表明自己尊重別人,一個是表明自己不懷惡意。階級社會,拱手禮是有節操的表現,平等社會不驕傲才是禮貌的表現。
-
4 # 春燕拂柳335
拱手與握手是兩種文化的體現。中華民族自古以習武充徳含蓄又不是禮儀表達,拱手禮是敬佩、尊重、幸會等含蓄表達既沒有身體接觸又很好表達見面禮此乃古人高明所在。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洋槍洋炮打開了國門,也打亂了陳規,截掉辮子,脫下馬褂這無可厚非,但很好的拱手禮也改成了握手禮。握手禮還有貼面禮是西方國家直接表達感情的方式,他們直接、坦誠布公,但也有不託之處,比如美國富豪總統特朗普,多次以行握手禮來顯示、威呵對方,這就是西方握手禮不妥之處,拱手禮則好的規避了這一大忌。
中華民族是一個吸收、包容的民族,一成不變無發展崇洋媚外不可取,願握手和拱手共存,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願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
-
5 # 山那邊的雨田
說的拱手禮,是中華文化傳承幾千年的歷史,這種禮節互相不用接觸對方就可以表示禮節,從這方面來看對預防疫情是有很好的作用,這次疫情是儘量避免與他人有肢體接觸才能更好做好預防。為啥目前拱手禮已經非常少見,而在中國常用的禮節也是握手禮呢?其實這是社會在不斷進步,文明也在不斷改善形成的。人與人的感情透過互相肢體接觸更能表達對對方的尊重與意義,大家應該知道,互相握手時是有講究的,對同輩交流的對方更尊重更有禮時會更有力和更長時間的握住對方的手,透過雙方握手的感應雙方的情真意重。所以握手禮在中國慢慢代替了拱手禮是有實際原因的。
而疫情只是暫時的,一個暫時的情況是不需要嚴格要求大家去改變一種更好的禮節觀念的,只需要在這段預防嚴謹的時候,大家互相注意 暫時不要直接肢體接觸,不用握手禮就好 這段時間大家可以隨意使用禮節,如拱手禮,揮手禮都可以。
-
6 # 雉州春韭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拱手和握手是兩種文化的體現。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用拱手來表達謙虛,而不是禮儀。鞠躬是讚賞、尊重和快樂的表達。它既沒有身體接觸,也沒有良好的問候表達。這是古人高明居住的地方。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外國槍支打開了這個國家的大門。他們還破壞了規則,剪掉辮子,脫下夾克。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一個好的鞠躬儀式也已經變成了握手。握手儀式和裝飾儀式是西方國家表達情感的直接方式。它們直接、坦率、對公眾開放,但也有一些缺點。例如,美國富豪總統特朗普透過握手儀式反覆展示和相互敬畏。這就是西方握手儀式的錯誤之處。拱形握手儀式很好地避免了這一大禁忌。
中華民族是一個吸收和寬容的民族。堅持發展、崇洋媚外是不明智的。它願意握手並與其他人共處。它願意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它也願意讓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
-
7 # 沐風教育
很喜歡這個問題,再來答一次。先來普及知識。
拱手禮又叫作揖、揖禮, 是古代漢民族的相見禮, 其歷史非常悠久。《論語·》中記載“ 子路拱而立。” 拱即揖禮。《儀禮》中規定士與士之間的交際禮儀的這一部分叫做相見禮, 而揖禮就是相見禮之一。
關於作揖的姿態。古代行拱手禮,身體和手都不動。現代行拱手禮,身體立正,兩臂如抱鼓伸出,雙手在胸前抱舉或疊合,自上而下,或內而外,有節奏的晃動。 左手掌心平張,向下壓住右拳,正對胸口,不高於顎不低於胸,平臂行禮此乃“王者對揖”“時揖”“平揖”。
平輩行禮,左手手心向內貼於低於胸口,直身行禮,此乃“土揖 ”“下揖”。
上位者還禮,雙手平伸指間交錯,左手在外,兩掌心向內,雙臂前伸如抱一環,舉手至顎,欠身行禮,此乃“天揖”“上揖”,最適合向長輩行禮。以此手勢直身舉手過額,此乃“帝揖”。過去為祭祀用禮 後來被用來向皇室和宰相行禮。
雙手抱拳(注意只有這個才是兩手抱拳)左手抱住右手,平身行禮,此乃“武揖”為周朝軍禮,後為武者專用。
常見的手法就這五種,當然還有“側揖”“旁三揖”“旅揖”。
關於握手禮。大約百年前,一向施拱手禮的華人行起握手禮。握手禮來自英國。就民俗而言,只有英國(以及受英國影響的英聯邦國家)等少數國家有見面握手的民俗習慣。
再來說說我的觀點。
第一,想法很好。首先可以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畢竟這是我們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其次,避免接觸。尤其是防控疫情的當下,接觸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之一,所以,作揖可以有效阻斷傳染源。
第二,我認為推行不下去。首先想想為什麼百年前我們會拋棄這樣一個禮儀,而改用握手。一是西學東漸的結果,也就是西方文化的傳入中國,對中國文化的影響。二是作揖在禮節上,姿態要求上過於複雜,不如更加方便,於是人們更加喜歡握手。這就好比為什麼我們現在用簡體字而不用繁體字,一個道理。其次,習慣一旦形成難以改變。握手已經在中國存在上百年,人們早已經習慣了握手,如果讓大家重新學習作揖的複雜的禮儀,顯然是不可能的,至少很難推行。
其實,握手和作揖都是見面的禮儀而已,本身沒有好壞之分。疫情終將過去,一切都會恢復常態,到時候握手也不會有影響了。現在特殊時期,見面打個招呼就行了嘛!
-
8 # 三軒茶屋2018
並沒有放棄,拱手禮也一直有用,分場合而已。一般商務場合用握手,祝福的場合用拱手。商務改用握手可能是考慮到規範問題,比如來個外國客戶,人家上來要跟你貼面,你卻抬起雙手,比較不合拍,於是演變成世界都通用的握手
-
9 # 跨界之音
戰疫期間,為了儘可能減少新型冠狀病毒的風險,眾多場合我們都將握手禮儀免去;那麼除了握手還有沒有其他方式,可以在代替握手的同時,又能做到不交叉感染達到禮儀效果呢?
我們是禮儀之邦,拱手禮是中國最具特色的見面問候禮儀
作揖拱手禮的優點眾多,比如當前最需要的衛生、省時、動作優美大氣
大家一起行動起來,發揚傳統,拱手禮從我做起!
-
10 # 發歌放牛
古代拱手禮,又稱作揖,起始於西周。是漢民族的相見禮。行禮時,雙手互振合於胸前。當代一般右手握拳在內,左手在外,若為喪事正相反。現代見面禮儀一般通行握手,尤其在中國。疫情見面不握手是為了避免人體接觸,防範傳染風險。而拱手禮畢竟是先古的行為禮儀,年代已久遠,只為傳統沒有沿襲廣用,普眾不諳不習,也不便再時點上推用,況且疫情也不是一來不去的,只是短暫的過程,大可不必為短期行為而復古久遠的禮儀。
回覆列表
行拱手禮,是中華古老禮節,東方智慧。既避免相互傳染,又文明得體,比見面握手要高雅衛生的多。應在疫情期間及其後加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