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歲月輝煌12

    六七十年代不論是物質生活還是文化生活,都還相對匱乏。每年能看上幾場電影是一件十分期待和奢侈的文化享受。所以,那時人們對電影放映員這個職業是十分羨慕的。認為這是一個十分體面的工作,所到之處送往迎來、熱情招待,可謂工作輕鬆、生活有保障、精神文化生活富足,人際交往面廣好辦事。所以,放映員職業人人追求羨慕,女人搶著嫁也就自然尋常了。

  • 2 # 興海亭

    也不像提問描寫的搶著嫁,反正那時候放映員蠻吃香的,人還沒有到,當地幹部就找人殺雞破魚,準備款待,招待得好,順順當當的給你放電影,你需要還可以加場,不高興了,藉故提前走人 。那時候的放映員說吃雞都吃出雞屎味了。

  • 3 # 熱愛祖國熱愛母親

    因為那時候精彩紛呈的老電影以及前面的“加演片”《新聞簡報》催人奮進新徵程,加上固定的收入和這個職業為數不多的特殊性,最關鍵的是那時候的好多女人,少了一些庸俗氣,純樸自然,找老公的想法也很現實,那就是有固定收入,人老實能幹。

    電影放映員其實也很辛苦。

    在那個電視機還沒普及娛樂活動還不太豐富的年代,每晚工作為全國各地的影迷觀眾帶來歡歌笑語和正能量的精神享受。

    當年的精典老電影《南征北戰》《英雄兒女》《奇襲》《上甘嶺》《打擊侵略者》《平原游擊隊》《鐵道衛士》《鐵道游擊隊》《虎穴追蹤》《林海雪原》《紅旗譜》《東進序曲》《金沙江畔》《英雄虎膽》《秘密圖紙》《永不消逝的電波》《一江春水向東流》《萬家燈火》《李雙雙》《朝陽溝》《小二黑結婚》以及後來的…《難忘的戰鬥》《偵察兵》《閃閃的紅星》《春苗》《紅雨》《金光大道》《青松嶺》《咱們的牛百歲》《瞧這一家子》《廬山戀》…等等吧…。

    均給觀眾朋友們在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同時,也給大家留下了滿滿的幸福甜蜜的回憶。

  • 4 # 自由農民51

    當時的放映員好說得說,是鄉里面的一個廣播站,一個工作人員,工作在當時很吃香,當時如果大隊想放電影,都是請他們到大隊部操場晚上放,還要請他們吃飯,專門派人燒給他們吃飯。(當時的飯店很少,只有靠近鄉政府的左右才有一兩家小飯店。)農村裡面電燈都沒有,我們這裡到八零年後在大隊部辦公室才有電的,農村村莊在八五年後才通電的。在生產隊每天上工多苦啊,所以姑娘們都想嫁。

  • 5 # 一品山川

    六七十年代,腳踏車在城市都很稀缺,在農村更是少見。而放映員的吃香程度不亞於當時的腳踏車。堂叔當年是大隊書記,他說,一個鄉才三輛腳踏車,其中有一輛是放映員的。

    那時候物質文化匱乏,農村沒有電燈電話,沒有娛樂場所和節目,精神生活單調乏味。於是白天組織農民學習,晚上組織大家看電影。不然,晚上農村年輕人沒有去處,容易惹事生非。白天學習,晚上看電影,成為當時治理農村安全的一個途徑。

    一個鄉鎮有幾十個自然村,只有一個放映員。僧多粥少,各村領導對放映員是禮遇有加,好吃好喝伺候著,生怕得罪了,下次不來這個村放電影了。在農村,哪個村放電影的場次多,說明哪個村的精神文化搞的好,哪個村的領導有面子。據說,鄉里會每年對各村放電影的次數進行考核的,放映少的要挨批評不說,村裡的社員也會有意見,不滿意的。

    在那個年代,村領導能留住放映員才是本事,靠吃喝完全不行,只有讓他在村裡安家落戶才是根本。放映員走鄉串戶多了,見過了世面,對一般的女孩自然看不上了。在每個村,他基本上都能認識幾個村花,這些村花對他這個吃商品糧、有正式工作的人也是樂意嫁的。吃不愁穿不穿,地位還高。

    在當時,出現了一群追放映員族,哪裡放電影哪裡就有他們的身影。村裡一個村花,就因為與放映員戀愛,被其他村的村花挖了牆角,一氣之下喝農藥了。

    記得堂叔問自己的孩子,長大後想當什麼,他兒子說想當放映員。可見,放映員這個美差,和現在的公務員崗位大同小異,受人尊重,受女孩青睞。

  • 6 # 南瓜剪影

    隨著時代的進步,為了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各式各樣的娛樂活動孕育而生,其中電影的出現,成為人們娛樂的首選,人們在觀影的同時,能夠感悟各種哲理,隨著電影的普及,無論是在農村還是城市,人們都能欣賞到各種優秀影片,要充實自己的生活,隨著人民對於影視的喜愛日益高漲,電影行業的發展如火如荼,無數優秀作品層出不窮,國家也竭盡全力,為人民提供更多觀影機會。

    對於眾多年輕人,在閒暇時光中約上三兩好友,一同在電影院中,享受一次舒適的觀影體驗,是多麼愜意的事情,如今的電影院中,配備了最佳的熒幕,有著舒適的座椅,更是有著眾多高科技的觀影配備。但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電影院還未在社會上普及,電影也剛剛在社會上流行,可能在城市中生活的群眾,有過為數不多的電影院觀影體驗,但在廣大農村之中,電影的播放往往都是露天進行,露天電影是無數七零八零後的回憶,而且那時有一種職業,在社會上十分吃香,處物件都不用發愁,這種職業就是露天電影的放映員。

    在各大農村之中,每逢節假日亦或是村裡舉辦活動時,都會進行露天電影的放映,屆時廣大農村群眾,會不約而同地來到放映地點,自帶椅子坐在熒幕前觀看,對於農村群眾而言,每次觀影都是難得的機會,在上個世紀大部分電影都是圍繞著歷史展開,甚至是黑白的,但人們卻樂在其中,沉浸在觀影的享受之中。而露天電影的放映,需要配備一個放映員,來維持放映現場的秩序,而且每次放映經常會出現卡頓等問題,這時放映員就需要出馬解決種種問題。

    這個職業可謂是人人夢寐以求的職位,另外在整個村子之中,只配備了一個電影放映員,只有他們瞭解如何放映電影,如何佈置現場,村民們想要看一場電影,還需要去請這些放映員出山。而且在人們眼中,每次看露天電影都是極佳的享受,通常只有在村中發生大事,亦或是假節日之時,才會放映露天電影。所以只要村中有人結婚,藉著喜氣村民就會請來放映員,讓其放映一些象徵著幸福快樂的電影,因此放映員還能收到一些賀禮。各個村子中的放映員,過著世人為之羨慕的生活,出入都是騎著腳踏車,在外人眼裡他們是何等的瀟灑和威風。

    在邀請放映員進行電影放映工作時,村民往往都對他們畢恭畢敬,接到放映員那一刻起,村民們就會用好酒好肉去招待放映員,之後眾人都會跟隨著放映員一同準備放映裝置,將熒幕拉開,找出將要放映的電影磁帶,最後就等待夜幕落下。對於露天電影放映員而言,這樣的工作十分輕鬆,並且壓力不大,拿著可觀的薪水,過著舒適的生活。

    所以在上世紀70,80年代,廣大放映員都不用為婚事發愁,在他人眼裡,他們就是人才,嫁給放映員今後的日子就不用發愁,還能享受到榮華富貴。所以這些電影放映員,都是廣大女性的首選結婚物件,甚至還會成為人們爭相追求的夢中情人,可想而知這些電影放映員有多麼吃香。

    但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以及電影行業的改革轉變,如今很少能夠看到露天電影,人們往往會選擇前往電影院中,體驗更加舒適的觀影。露天電影放映員崗位被取代,已經成為了過去式,如此風光的職業,讓所有人都為之羨慕,相信在農村之中,還有很多退休的露天電影放映員,他們回顧自己的一生,一定不會忘記這段光輝的工作史,他們也給眾多農民群眾帶去了無數優秀的作品。

  • 7 # 熱情的百香果yM

    那時一個縣城就幾個放映隊下鄉各村輪流放,農民文化生活貧乏,聽說放電影,對放映員熱情招待,殺雞宰兔吃白麵,放映員只是晚上放兩個鐘頭電影,工作輕鬆又體面,所以農村姑娘嫁個放映員都求之不得。

  • 8 # 大鬍子高建之

    過去看電影∴也是沒有辦法∴那時沒有電視∴農村沒有電∴晚上看書是煤油燈∴聽到周邊村莊有電影∴早早吃完晚飯就去看電影∴遇到訊息不準跑空腿心裡也高興∴直當鍛鍊身體跑跑步∴講起看電影也是一件開心的事∴為了看電影專門購買一個手電筒∴2節一號大電池∴外出晚上看電影方便∴反正不是一個人∴一去就是八∴九個人左右∴總之看電影在過去是一件很開心的事∴電影是否好看∴主要看人氣∴人越多人氣越旺∴如今幾十年過去了∴現在回想到過去看電影的時光∴還是那麼的清晰∴過目不忘的感覺∴記住過去作為美好的回憶吧!

  • 9 # 澹奕

    聽父母說起,小時候在農村裡要看電影,可不是容易的事情,偶爾有人到村裡來放電影那真的是非常隆重的,幾乎所有的人都聚集到一處,由放映員播放電影,條件非常簡陋。

    為什麼當時的電影放映員這麼吃香呢?

    第一,出身比較好

    現在如果去電影院應聘電影放映員,往往也就是看技術之類的條件而已,但是在以前可完全不一樣,因為那時候的電影放映員,還要講究出身,需要的是根正苗紅的人。

    像是家裡祖上是地主的,是資本家之類的,基本來說都是不可以的,那時候的放映員在上崗之前,就跟現在考公之前經過的稽核一樣,都篩選過一遍,絕對家世清白,成分很好。

    第二,絕對有文化

    公社時期的電影放映員,對於自身的要求也是比較多的,單單是技術方面好還不夠,必須要有文化,通常那些電影放映員,本身就是文化人,能說會寫還會唱,多才多藝。

    在識字率都不是很高的年代,知識分子已經是很罕見的了,若是多才多藝的知識分子那就更加少有,對於這樣的人,就跟現代人看待研究生博士生一樣,都讓人高看一眼。

    第三,有一定地位

    要是用今天的目光來看,放映員的工作也就一般般,更多屬於慈善性質,可在以前,電影放映員屬於公社八大員之一,在那個年代是相當有體面跟地位的。

    所謂的公社八大員,說的是廣播員、農機管理員、畜牧管理員、水利管理員、農技推廣員與報刊投遞員等等,電影放映員也在其中,再怎麼著也算是個管理人員,不是吃苦力飯的。

    以前的電影放映員證上,印著列寧的一句話,寫著:在所有藝術當中,對外面最重要的仍舊是電影!在娛樂活動匱乏的年代,看電影也是很難得的事情。

    那時候在農村地區,能夠找個放映員做物件,也是很多女孩子羨慕的事情。

    或許如今很多人不是很理解,但是要綜合考慮當時的情況,看電影非常難得的年代,找個放映員做物件,最起碼看電影還是方便了很多,那時候的放映員找物件,還是很輕鬆的。

  • 10 # 溫故知新15

    我是從那個時代過來的人,對電影放映員很瞭解,那時候人們沒文化生活,隔一兩個月才可以看到一場電影,而且那時候的電影放映員絕對是一地位很高的工作,人員性質屬電影管理站,工作輕鬆工資還高,到鄉下放映,大隊書記都親自接待且陪同就餐,每到一處,周圍一大圈的大姑娘小媳婦,個個打扮得漂漂亮亮、早早洗得白白香香的,整個一晚都是在打鬧戲玩當中,電影也在這種快活氛圍中結束,大家念念不捨地分手,其中有特殊的就利用這個機會偷偷不走了,我們當地那時候有好幾個大姑娘懷上的。那時的放映員絕對是人人羨慕的職業,和現在公務員一樣。

  • 11 # 八義集

    六七十年代,農村還很窮,是手電筒都算“家用電器”的時代。

    那時農村還叫公社,物質條件和精神文化生活匱乏,沒電視、沒曲藝的,老百姓資訊閉塞,年頭歲尾、逢年過節,能看上幾場電影是一件十分期待和奢侈的文化享受。

    公社(等同於現在的鄉鎮)廣播站都會配備1-2個放映員,千里挑一的好差事。

    一般都是識文斷字、五官端正、頭腦靈活、追求時尚、有點社會關係的年輕人擔任。

    因為工作關係,公社一般會給放映員配備一輛腳踏車,那時的腳踏車,大概相當於現在的賓士、寶馬了吧?騎起來盤條嗖嗖的拉風,他們穿行在田間地頭、意氣風發的樣子,誰不羨慕?

    那時,被公家選中為電影放映員,是一份十分體面的工作,下村時會受到熱情招待、好吃好喝,走時村裡還有禮物相送,有點類似現在的網紅達人,坐擁粉絲無數。

    電影放映員不參加集體勞動、工分還高;走村串戶,有不少油水;在放電影是個技術工作、和“高大上”的技術工作打交道多了,電氣有關的維修多少也會一些;因為職業關係,知識面寬廣,談吐不凡;社會交際面大、方圓百里的各村誰不給他幾分薄面........否則,他在下村、排片時,可以利用自己手中小小的權力,讓大家看不成電影。

    當年,雖然是一個小小的放映員,卻是有地位、有身份、有收入、有形象、有技術、有保障、走哪吃哪補貼多,掙的錢多用得少,未來風光無限,鐵飯碗的職業帶來的光環,可以蔭庇一家老小,這樣的乘龍快婿哪個姑娘不願嫁?只怕是打著燈籠都難找啊。

    我母親的堂弟,我的五舅就曾是鄉里的電影放映員,那時他身體受傷,一瘸一拐的,部隊轉業後,公家給分配的食品站、建築站、種子站等工作,他都看不上,就要乾電影放映員。

    別看腿瘸,騎得腳踏車飛快,職業光環加上能說會道,他找物件時,千挑萬選,後來娶了公社裡最漂亮的姑娘,就是我的五妗子。

    因為他每天播放電影,終日和電影聲音和畫面打交道,口才越來越好、修理電器裝置技術越來越嫻熟,後來還業餘時間幹起了幫村裡富戶修理電視、收音機、話匣子、甚至村裡水泵、拖拉機等業務,一輩子沒幹過農活、家裡過的有滋有味,幾個孩子也給安排的很好,紛紛考上大學,成為村裡羨慕的物件。

    可以說,一個電影放映員,成就了一個家庭,也成就了五舅幸福逍遙的一生。

  • 12 # 瓜種瓜貨

    我是在農村出生、長大的,所以主要講講農村的放映員。也順便寫寫與農村放露天電影相關的兒時的幾點記憶:

    1.六、七十年代,文藝生活沒有現在這麼豐富。尤其是晚上,特別是農村的晚上。屋內點的是昏暗的煤油燈,屋外黑漆漆一片。沒有電視看,更沒有KTV。如果有訊息說晚上有一場露天電影,那是絕對的精神一震。

    2.以前來了新片子,一般在各大隊輪著放一場。都是露天電影,在大隊小學操場或者大些的打穀場上放映。很多人早早就搬了長條凳子佔位子了。癮大的人或者有特別好看的片子,會在鄰近的大隊追著看好幾場。

    3.那時候我們上小學,扛著長條凳佔了位子後。幾個玩得好的玩伴就興奮得瘋玩,圍著穀草堆追逐嬉戲,滿頭大汗,樂此不疲。或者模仿電影上日本鬼子小隊長表情和動作:用小棍子作鬼子的指揮刀,從腰間抽出來向右上方一舉,皺眉並捏著鼻音,嘴裡喊:“殺的的——!”或者模仿日本鬼子向右下方斜握槍支,嘴裡唱:“鬼子的隊伍,進村,進村!

    4.那時候正式影片放映之前,多有一些十多分鐘的記錄片,主要是時事紀要和科學育種之類的。之後再放正片,正片打仗的最多,也最受歡迎,印象深的諸如《地道戰》、《地雷戰》之類。如果放兩部電影,放映員會在第一部結束之後驕傲地來一聲:“大家安靜,下面再來一部加片《╳╳╳》。”現場就會響起一陣叫好聲、鼓掌聲,還會夾雜口哨聲。

    5.那時候排到哪個大隊放電影,大隊裡早就派人把放映裝置和影片挑回來了。下手不快有被其他大隊截走的風險。大隊裡會有專人燒好飯菜,接待上殷勤備至。

    6.那時候在農村吃技術飯的人不多,放映員算是一個。不用像社員那樣下地勞動,沒有風吹雨淋。還能到縣城去拿拿影片,受受培訓,算是有點世面的人。那時候我們鄉放映員有兩個,都姓王。我們提起時都叫“放電影的大王”、“放電影的小王”。

    7.隨著時代的發展,免費的露天電影沒有了。電影統一在公社大會堂放,並且賣票收費了。印象中在公社大會堂售票放的第一場電影是(越劇)《紅樓夢》。因為要錢,很多家長捨不得。有孩子哭著想看,老人就會嚇唬說:“孩子不能看,紅樓夢,看了晚上會做夢。”

    嘮嘮叨叨說了不少,露天電影,兒時的美好回憶。

  • 13 # 羅玉強4745

    過去中國落後,各種娛樂活動少,可以說幾乎沒有,一部地雷戰,地道戰可看上幾十遍到上百遍,因文革只要片子上不提毛主席那都不能放演,而且各種娛樂活動少之又少,現明白了否,就收音機買得起的家庭百家沒二家,過去為何家裡娃兒有老七,老八,真的生活又不好,娛樂活動又少,要不鬥地方,要不鬥富農,可以不能天天鬥呀,人們又窮,關燈做愛,所以孩子多,為啥放電影的男的愛女人愛,你去那村那鄉誰不愛,給你站最好位置,而且吃飯還不花錢,關健是能吃雞,吃肉,若接待不周,下次就可想而知,該到你鄉和村放,那就能推推,找借囗,不來,而且多數放映員都是有關係的單身狗,工資加補貼又高,過去五六十元,現在萬多元不止,你說這樣的放映員誰不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需要購買一部安卓手機來玩王者榮耀,有什麼推薦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