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肖育文視界

    全域旅遊現在已經變成了一個熱門的詞彙,作為一個旅遊從業的我,也一直在研究這個課題,借這個問答和大家分享下。

    首先,全域旅遊是指將一定區域作為完整旅遊目的地,以旅遊業為優勢產業,進行統一規劃佈局、公共服務最佳化、綜合統籌管理、整體營銷推廣,促進旅遊業從單一景點景區建設管理向綜合目的地建設管理轉變,從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轉變,從粗放低效方式向精細高效方式轉變,從封閉的旅遊自迴圈向開放的“旅遊+”轉變,從企業單打獨享向社會共建共享轉變,從圍牆內民團式治安管理、社會管理向全面依法治理轉變,從部門行為向黨政統籌推進轉變,努力實現旅遊業現代化、集約化、品質化、國際化,最大限度滿足大眾旅遊時代人民群眾消費需求的發展新模式。

    與單兵作戰的傳統景點模式不同,全域旅遊更講究由點及面的抱團發展。傳統旅遊淡旺季不均、景區內外“兩重天”等問題,往往與建設上的封閉、經營上與社會的割裂、孤立緊密相關。因而在推進全域旅遊的程序中,全時、全景、全民、全業的“四全”聯動發展模式是未來規劃、設計的落腳點。

    全景:全域景區化。

    全時:透過全天候旅遊體驗專案的設計,變“8小時經濟”為“24小時經濟”。

    全業:以旅遊業為主導,進行產融結合的協調發展。

    全民:透過“全民共建+全民營銷+全民共享”構建主客共享的都市旅遊目的地,建設旅遊惠民、旅遊便民、旅遊富民的幸福城市。

    全景是吸客,全時是留客,全業是產業提升,全民是構建和諧社會,從吸客到留客,四者構成一個有機整體,共同帶動當地經濟的良性發展。

    從景點旅遊到全域旅遊,要求超越,對應的領域必然是休閒領域,範圍更大,涉及更廣。我覺得我們現在真正的差距在“精細”二字。如果去過日本、到德國等,我們會感覺到人家並沒有打全域旅遊這種概念,但實際上全域旅遊已經全面顯現出來了。歐洲的西班牙、法國,亞洲的高棉馬德望省(吳哥石窟)、越南下龍灣、泰國若干地區、日本京都和奈良等等,尤其是主要的濱海度假區,處處是景區、時時是舞臺、人人是觀眾、個個是演員;全面體驗、深度感受。要比起來,這也是我們中國的差距所在。

  • 2 # 羅無聲永不落幕名博彙

    恕我直言!真正做到“全域旅遊”,是一件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全域旅遊只是一種提法,或者叫著一場時代旅遊經濟“秀”!對於推動旅遊經濟和整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大有益處,對於整個國民對經濟的發展有一個清晰和美好的願景與認識,更對國民素質的提升起到積極而深遠的影響,這遠遠比實現“全域旅遊”更有價值,值得點贊。

    就發展旅遊而言,景點就是景點,“全域旅遊”,真的有點言過其實,誇大其詞。就今年國慶中秋雙節假日旅遊市場而言,北京除了天安門廣場,長城等幾個知名景點外,其它地方比平常更為冷清,甚至給人一個“空城”概念。上海的外灘,南京路,可以稱之為是上海旅遊的“重災區”,人滿為患,稍有不慎,後果不堪設想,然而其它地方,人去樓空,好不淒涼。就連中國的眾多“5A”景區,也是幾家歡喜幾家憂,又有幾個是大火特火,實現了旅遊“帶動”戰略。不必一一論證,“全域旅遊”不可行,“全域旅遊”不可信,更不能盲目的“跟風”,如此下去,將會造成釀成不良後果。

    文化是旅遊的核心與靈魂,經營旅遊的核心在於文化經營,特別是具有東方文化特色的中國,當今世界唯一一個文化帝國,可以說文化是旅遊的核心競爭力和第一生產力,甚至是旅遊的偉大生命力,文化是旅遊的附加值含金量金字塔光明頂,大力發展文化旅遊,才是中國的特點正點和亮點。

    文化旅遊,不但讓旅遊景區有文化,更能體現和傳播文化,更為重要的是能提升整個國民文化素養,更好的推動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更好的推動中國文化經濟發展,真正實現華人民美好幸福生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

    文化旅遊,需要時代智造,時代創造。唯有文化,才能百花齊放,萬紫千紅。

  • 3 # 艾媒諮詢

    全域旅遊強調全資源整合、全產業融合、全方位服務、全社會參與和全流程保障,涵蓋了對生態環境、公共服務、居民文明,相關產業等旅遊資源的綜合考量,旨在協調區域內部資源的有效整合,推動產業結構升級,提升區域內的產業結構、公共服務水平,強調環境的保護。

    2018年,中國旅遊業發展迅猛,產業規模持續擴大,產品體系日益完善,市場秩序不斷最佳化,中國2018年旅遊業總收入達6.0萬億元,對中國GDP的綜合貢獻為9.9萬億元,佔國內GDP總量的11.0%,逐漸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

    2018年,中國國內遊人數達55.4億人次,同比增長10.8%,旅遊成為華人民的必需品。國內遊市場是全國旅遊市場的主力軍。隨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和全域旅遊意識的提升,未來旅遊業的發展前景較廣闊。全域旅遊是應對全面小康社會大眾旅遊規模化需求的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戰略。

  • 4 # 綠維文旅

    全域旅遊規劃非傳統規劃,需要規劃寬度與深度,需要以“打破邊界”的思維,提出適當的解決路徑與方案。即,運用簡化降維思考,辨析錯綜複雜的資源資訊,形成條理清晰、嚴密紮實的規劃,並實現規劃的落地。

    第一,推進全域旅遊發展需強化“規劃統籌,多規融合”;

    第二,提升全域環境質量,嚴守生態紅線;

    第三,打造“旅遊景區+城市與特色村鎮+產業園區”的旅遊吸引物體系;

    第四,合理建設佈局旅遊餐飲、住宿、交通、購物、娛樂體系;

    第五,重視交通網路、公共服務網路和智慧旅遊網絡的支撐作用;

    第六,最佳化體制機制,創新政策供給。全域旅遊與傳統旅遊相比,帶來的更多的是思維方式上的一種革命。全域旅遊規劃的分析體系跟傳統旅遊規劃體系一樣,主要包括資源分析、市場分析、發展現狀分析、競合分析。但由於全域旅遊的系統性與綜合性,其分析維度呈現出多層次、多角度的特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一選擇歷史、化學、生物和歷史、生物、地理,哪一個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