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紅色後代
-
2 # 雲中一擊
其實這有個過程,在改革開放之初,是現代詩的復興時代,那個時期,借改革開放的春風,現代詩得到蓬勃發展,也產生了一批代表人物,如顧工顧城父子等等。
近幾年,由於傳統文化的重新崛起 ,古詩藉助媒體的宣傳,又重新登上了歷史舞臺,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許多人以穿漢服,讀古詩為時尚 ,大有復古之勢。
其實中國文字的特點,是最適應古詩的格式的。工整對仗,平平仄仄,字數相同,底韻十足而充滿情趣。古詩以它朗朗上口的特點,排列整齊,易於誦讀,方便記憶,征服了廣大群眾。
-
3 # 天涯李思
現代詩,也就是所謂的“新詩”,已經被中國的李少君之流胡弄得面目全非了。就連新詩出現之始的那一點新鮮感都丟失殆盡了。一看到現在發表在報刊的所謂“新詩”,別説去讀,我是連多看一眼都嫌煩的了。你根本就不知道那些號稱為“實力詩人”的在寫什麼。想表達的是一樣什麼樣的情感理智。用胡言亂語或者亂七八糟去形容這些“新詩”。好像還是一點抬高了它的身價。讀之不通,嚼來沒味,思之無象。感受只有一個:他們在瘋言瘋語,騙人。而任何一首古詩,都能夠引人感受於美,發人深思於義,領悟詩人的喜怒哀樂。
中國的“新詩”,在李少君之流的引領下,就像一群瘋裡瘋癲的傻瓜,蹦噠在文化的舞臺上,再怎麼化妝,觀眾也是喝倒彩,喊反胃的。
-
4 # 杜象應
當今中國,社會文化繁榮,詩風隨之興起。針對古體詩和現代詩,誰的閱讀量和喜愛程度最大?當然是古體詩。國家教材各年級的書均增加了古體詩授課,並非偶然,而是必然的。
古體詩,它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傳承,不僅僅是古代人的智慧結晶,更是孕育子孫後代的寶貴財富。有了它,文明古國得以延續,燦爛的中華文化才能高傲於世界之林。
現代詩,是開放性的,不嚴謹。多以平鋪直敘加以了抒情的味道,有彎道曲折起伏的,也一讀了知。有了它,好像唱歌一樣,隨心所欲地奔放,口無遮攔地少有收場……但它也有優點存在,不受條框限制,好的現代詩也有韻感及其深意。
古體詩強於現代詩。古體詩確實有字數、對仗、韻律和平仄聲等格式化要求,為什麼呢?古人的做法是對的,朝令夕改,沒有規矩難畫成方圓。而現代的人眼光大了,思想越發活躍,就以為沒必要仿古了,其實就大錯特錯了,要知道任何一國的古代文明能傳承下來,必有其特殊的精髓,是鐵律,不能改,改了就趨於消失,不復存在了。現代詩為什麼比不上古體詩呢?原因過於冗長,本來就是三句話的,卻用了不少於十句話的陳述。人們雖說是喜歡,讀或者唸的時候是大悅人心,豪情滿懷……但你有否注意到,詩讀完了,意丟了,二十年、三十年後還有人記得而想起麼?全劇終!
一言以敝之。古體詩和現代詩都是時代的產物,隨著文明進步,社會發展,它們只能相互並存,切不能互通。說句通俗話:古體詩是太陽,現代詩形同月亮,月亮跟著太陽走,照亮文明之路始終是太陽。
-
5 # 醉霓裳曉風
古詩詞更美更有韻味。但因為現代詩更通俗易懂,所以還是現代詩詞受眾面廣。但古詩詞的魅力卻遠遠高於現代詩。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詩的國度,詩詞在中國古代藝術體系中,一直擁有重要的地位。中國古典詩詞的語言生動凝練,短短十幾字卻蘊含著詩人、詞人豐富的思想情感。富於暗示,而不是明晰得一覽無遺,是一切中國藝術的理想。
按照中國的傳統,好詩“言有盡而意無窮”,所以這對讀者也提出了要求,聰明的讀者往往能讀出詩的言外之意、韻外之至。由於中國古典詩詞的高雅性和含蓄性特點,使得其在當今快節奏的社會發展中逐漸邊緣化,把幾千年前的詩詞與當下社會聯絡起來,使現代人能夠喜歡它。
格律是古詩詞的經脈,意象是古詩詞的靈魂,古詩詞以其格律與意向表達簡約而含蓄的美。同時,古詩詞還具有豐厚的精神內涵,既有感情作用,也有社會作用,能夠“抒情達意”。古詩詞演讀著歷史、傳播著文明、代表著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瑰寶,展現著中華民族深沉的人文情懷。
而且古典詩詞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是很有特色的部分。詩詞能夠在人生無味的時刻喚起熱情與衝動,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
-
6 # 根言木語
《霜降百草枯有感》
――晚秋之四
秋天的力氣
幾乎都使在這裡了
大地上的事物打出四張牌
花謝苗枯葉落顆粒歸倉
―
花謝了色在
苗枯了根在
顆粒歸倉了夢在
落葉飄零了弟妹在
―
它們從哪來
它們為了誰
它們去哪裡
誰能沒有感動的淚水
―
這是江河的源頭嗎
這是詩的源頭嗎
-
7 # 老街味道
問題:當今中國,古體詩和現代詩哪個受眾面更廣?
前言前一段時間 ,詩社準備搞一個慶祝國慶的詩歌表演。參加活動的大多是寫舊體詩人,但是其中就有人專門提到,一定要有現代詩的朗誦,原因是什麼大家知道麼?
今天看到題主這個問題,不由得想到這這件事。
如果說古體詩和現代詩哪個受眾面更廣?需要在不同的條件下來比較。
一、現代詩與古人比還是和今人比?現代詩與古人比還是和今人比?這是個不容迴避的問題。
如果拿現在的詩人和李白蘇軾陶淵明們去對比,一定會被噴的體無完膚。古人隨便一首詩就能ko現代人。
但是如果用現代詩和現代人寫的舊體詩來比呢?
估計很多人都知道顧城、北島、海子、汪國真、餘秀華......您知道幾個寫舊體詩的詩人呢?
更進一步,很多人都能背誦:黑暗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但是有幾個人能背誦甚至知道現代人寫的舊體詩詞名句呢?
二、原因是什麼?回到前言裡寫的那個故事,為什麼詩歌朗誦會一定要有現代詩呢?
答案其實很簡單。
因為舊體詩聽不懂、不好理解。
舊體詩的語言偏於文言文,大多不是口語,所以聽不明白。
另外舊體詩的語言,即使您看見文字了,也未必能看明白,在讀者發動大腦思考的時候,這首詩已經都完了。
另外,即使能聽懂,好理解,可以一首七律也僅僅56個字,一眨眼就讀完了。
所以在朗誦會上,當然要有長一點的口語化好理解的現代詩。
三、詩與歌最早的詩和詞,都是用來唱的,王維、李白、柳永、秦觀這些人都是當年的周杰倫,懂的曲調也會填詞。
漸漸的,詩越來越深奧,唱出來聽不懂了,便有了詞。最早的唐宋詞,都是通俗易懂的小令,後來詞也深奧起來,元朝又出現了曲。
到今天,據說崑曲就是個活化石,一般人也聽不懂了。不要緊,我們還有五環之歌、有老鼠愛大米。
今天的歌曲,無論是民歌還是流行歌曲,看看這些歌詞,其實大多是淺顯易懂的詩:
一條大河波浪寬, 風吹稻花香兩岸。我家就在岸上住,聽慣了艄公的號子 ,看慣了船上的白帆 。郭蘭英 《我的祖國》.....
淒雨冷風中,多少繁華如夢.曾經萬紫千紅,隨風吹落.驀然回首中,歡愛宛如煙雲.似水年華流走,不留影蹤。譚詠麟《水中花》這兩首在歌曲中已經比較講究文學性了,算是優秀的現代詩。但是作為舊體詩 (不需要格律的古體詩),仍舊不倫不類,舊體詩有自己一套方式。
結束語關於這個問題,當今中國,古體詩和現代詩哪個受眾面更廣?
我的答案是,古人詩詞受眾面最廣,人人都會背靜夜思、鵝鵝鵝。
現代詩只存在於現代,不同時代、不同形式、不同標準,當然無法和古人去對比。
但是現代詩比起現代人寫的舊體詩,還是佔據了巨大的優勢的。
-
8 # 星其裡
古體詩!
古體詩流傳上千年,產生了很多大詩人李白、杜甫等,沉澱下來很多精品,可以說是文化的瑰寶。只要上過學的人,幾乎都能背誦幾首古體詩。而且古體詩流傳下來的,讀起來朗朗上口還很有意境,肯定受眾面更廣。
現代詩興起時間短,無論從作品的數量、質量還是詩詞的數量來說,都比不上古體詩。要受眾面廣,詩歌本身要有藝術性,現代詩和古體詩的差距還是很大。身邊的人很多不知現代詩,不過古體詩隨便都能背幾句的。
-
9 # 快樂的小溪
詩不應是華麗詞藻的堆砌,也不應是廉價的感情撥弄。
詩,應該是靈魂與命運的撞擊。應該是人性與智慧的昇華。
-
10 # 流芒流
應該說,大部分年輕人喜歡新詩,年紀大一點和老年人喜歡律詩,詞。當然,律詩、詞寫作難度要大的多。新詩要寫的很好也不容易。新詩的用詞用字要向律詩、詞學習(精煉貼切)。
-
11 # 江南雨如詩
從受眾角度來看,古體詩應該比現代詩的受眾面更廣現代詩除了少數寫現代詩的人喜歡外一般沒有其他人喜歡,而古體詩就不同了,它的受眾人群非常廣泛,從中小學生到廣大詩歌愛好者都是古體詩的受眾!
回覆列表
古詩詞是中國古代文學中的一枝奇葩,是祖國極其珍貴的文化遺產。“古典詩”與“現代詩”的比較:“詩”者皆為感於物而作,是心靈的映現。“古典詩”以“思無邪”的詩觀,表達溫柔敦厚、哀而不怨,強調在“可解與不可解之間”。“現代詩”強調自由開放的精神,以直率的情境陳述,進行“可感與不可感之間”的溝通。古詩大都在句尾或句中有一些韻詞,而且,古詩大都全部是每行字數有規定。 而現代文沒有特有的規定,每行字數也不限,只要通順就好了。所以說本人認為古詩受眾面更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