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金童希瑞
-
2 # 瀟軒
中國現在培養的本土博士,離最頂尖的科學家還是有距離的。
改革開放以後,中國培養的第一個博士是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馬中騏。馬老師後來在科學院講群論,研究作得也不錯。但是,你要說他是不是全世界最頂尖的科學家,我覺得應該還不到最頂尖的程度。因為馬老師也沒有得過諾貝爾獎,也沒有得過菲爾茲獎,肯定不能算最頂尖的。其他的本土博士也還有很多,但都沒有達到最頂尖的科學家的地步。
那麼,現在出路在什麼地方 呢?我覺得我們不需要侷限於中國本土培養的博士,只要是華人,那就算是在美國的哈佛,英國的劍橋拿的博士學位,也還是華人。只要他們的工作單位在中國,能代表中國拿到諾貝爾獎或者菲爾茲獎,那他就是最頂尖的。所以,我覺得出路就在於要把中國最好的學生送出去,去哈佛去劍橋等一流大學,讓他們去學習,讓他們生活無憂——國家要加大對留學生的資助力度,比如凡事進入世界排名前10名的大學讀博士的人,一人獎勵100萬,其他生活費交通費另算,鼓勵他們出去。
-
3 # 人類飛碟發明者崔文澤
廢除全民學劣質英語,把投入到前者的精力金錢時間轉用於科技學習創新,培養學生本身的興趣愛好特長,中國將出現世界最多的科技創新大師。(21世紀最正確思想家崔文澤)
-
4 # 人擇原理
中國現在大機率上,還不能靠自己的能力培養出世界最頂尖的科學家。
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真正科學思想傳入中國才200年內的事情,國內基礎科學研究還很薄弱,和世界科學強國有很大的差距;其次、中國有“學而優則仕”傳統不良思想的影響;再次、有“學以致用”實用主義的影響等等。
但,最重要的還是,國內現在缺乏民國大師陳寅恪所提倡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土壤,這是創造力的源泉,可惜,百年過去,依舊缺乏!
出路在哪?我以為,首先扭轉“學以致用”的實用主義原則,大力發展基礎科學理論研究;其次,國家應加大科普方面的教育,提倡科學精神,對於傳統文化,要區分優劣,雖然我們是幾千的文化歷史古國,但遺留了很多糟粕,像易經之類玄學就應該堅決拋棄,所謂文化自信,是對優秀文化的繼承。再次,國家要引導整個社會要形成崇尚科學的風氣,讓科學家真正成為人們心中的明星,而不是娛樂明星。
所以,靠國內自己培養最頂尖的科學家,短期不是很現實。有人說既然國內培養不出來,就送出去留學再回來嘛,這頂多也是權宜之計。先不說國內教育在思想創新上被束縛了,出國深造能否有所成就還是個未知數,就算學成還不一定會迴歸。
解決自己存在的問題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
5 # 刁博
什麼叫“最頂尖的科學家”?牛頓是、愛因斯坦是、麥克斯韋也是,他們是歷史上最頂尖的科學家。這樣的“最頂尖的科學家”不是培養就能培養出來的。讓愛因斯坦站出來說說用什麼方法能夠成為最頂尖的科學家,即使愛因斯坦說了自己的成功體會,別人也不可能照他的總結成為最頂尖的科學家。
牛頓、愛因斯坦、麥克斯韋那樣最頂尖科學家的出現是與時代緊密掛鉤的,脫離了時代去談培養出牛頓、愛因斯坦是耍無賴。以愛因斯坦為例,相對論在上世紀初就已經完全具備了破殼而出的條件,就等一位聰明勤奮、思想大膽的學者為其接生。愛因斯坦成為了那個時代的幸運寵兒,如果他早降生三十年或晚降生三十年,他很可能只是一位默默無名的路人,即使他有卓越的天資並接受過良好的教育。
成就排在牛頓、愛因斯坦、麥克斯韋之後的科學家,例如楊振寧、費曼、溫伯格,他們也可以算得上是最頂尖的科學家,他們是他們所在時代裡的最頂尖科學家。這樣科學家的出現與他們所受的教育、周圍的科學環境有著密切的關係。戰後的美國逐漸成為了世界的科學中心,美國出了一大批諾貝爾獎獲得者,像楊振寧、費曼、溫伯格等人的主要科學成就都是在美國取得的。中國在這一方面與美國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
如果只是把諾貝爾獎得主當做最頂尖的科學家,中國也是有能力培養出的,儘管這個能力遠不能和美國進行比較。除了屠呦呦,中國在一些方面也有了諾貝爾獎級別的成就,比如薛其坤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這一發現剛問世時,楊振寧就稱讚這是諾貝爾獎級別的發現。薛其坤也憑藉此發現獲得了中國版的諾貝爾獎——未來科學大獎。
想像美國那樣諾貝爾獎遍地開花,中國還有很多很多的路要走。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世界科學中心的位置不是簡單的砸錢就能砸出來的。中國還需向美歐等國家學習很多經驗。
-
6 # 懷疑探索者
我認識一個普林斯頓的研究員查爾斯,是一個華人,他的水平在普林斯頓相當於中上層,但是在中國科學院幾乎找不到對手。而他現在僅僅只有20週歲(18週歲擔任普林斯頓研究員,19週歲出版大學教科書)。這樣的超級人才,是我們可以培養出來的嗎?
我想,培養當然也是很重要的,但是更多的需要天賦。比如,他15歲才接觸現代數學,16歲已經出版了數學專著。我曾經問他的智商有多少,他笑笑沒有回答。可惜,他這樣的人才,不能為中國所用。想到查爾斯,我又想起來另外一個人。這個人是浙江台州人,家境貧寒,叫他比爾。比爾也是一個天才,比查爾斯稍微弱一點,14歲已經橫掃天體物理學,天體物理在他手上,就如同橡皮泥一樣。但是,他很窮。由於他們在一個群,所以經常交流。查爾斯對比爾非常欣賞,覺得他在中國不能得到很優質的教育,所以和美國哈佛大學聯絡,替他申請了赴美深造的機會。比爾17歲去了哈佛,本科碩士連讀,全額獎學金,這些都是查爾斯一手操辦。我估計,比爾是不會回國了。
我們國家擁有這樣的高智商人才,因為貧困,所以被挖走去了外國,這實在是一種遺憾。
-
7 # 卍摩訶迦羅卍
一般來說,有些學者是要搞國家養的,特別是那種極厲害的天才,專才。要靠一個國家有有效的機制去發現這種人,然後養起來,讓他們有條件發揮自己的專長。如果一個人天天為生活,房子,養老奔波,就算是天才也會變蠢才。
-
8 # 軍工記憶裝備製造
頂尖科學家,(各類頂尖人才)都是自生長的,不是培養的。只要不斷及時得到科教系統中,對應其天賦的公知公用資訊,即可。所謂培養,就是營造其積極自生長的環境,而非破壞、尤其是蓄意破壞這種環境。
-
9 # 同城管家
頂尖科學家是大學刻意培養出來的嗎?這是一個悖論,頂尖人才需要的是環境,環境達到了,自然就成長起來了,目前的環境確實不太適合,天才往往也會伴隨著這樣那樣的缺陷,看似合理的規則對他們來說是不可理喻的, 這造成他們往往很難成長起來,是不合理的規則束縛了他們,讓官員與學術保持合理距離,不要隨意下場,很有必要,……
-
10 # s去丁邛r
科學家不是培養的,是個人努力、科研環境和社會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現階段我們的社會人心浮躁,科研環境功利死板,的確不利於大科學家成長,但近年大家認識到問題所在,相信將來一定能出大科學家
-
11 # 歡快晚風BM
建世界頂級優秀的大學(60所)如:1.哈弗大學,2.麻省理工,3.牛津大學,4.劍橋大學,5.加州大學(伯克利/舊金山/洛杉磯/聖迭戈/歐文分校),6.加州理工,7.南加州大學,8.哥侖比亞大學,9.斯坦福大學,10.普林斯頓大學,11.耶魯大學,12.約翰.霍普金斯大學,13.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14.洛桑聯邦理工學院,15.莫斯科大學,16.聖彼得堡大學,17.芝加哥大學,18.新加坡大學,19.南洋理工大學,20.康奈爾大學,21.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22.得克薩斯大學及澳斯汀分校,23.伊利諾伊大學及香檳分校,24.普渡大學,25.密執根大學,26.馬里蘭大學,27.曼底斯特大學,28.東京大學,29.京都大學,30.倫敦大學,31.愛丁堡大學,32.巴黎大學(1--13大學/巴黎師範大學/巴黎工業高等專科學校),33.羅馬大學,34.開羅大學,35.希伯萊大學,36.哥廷根大學,37.柏林大學(洪堡/自由),37.波昂大學,38.慕尼黑大學,39.海德堡大學,40.大阪大學,41.日本東北大學,42.美國西北大學,43.早稻田大學,44.伯明翰大學/工大,45.阿姆斯特丹大學,46.首爾大學,47.延世大學,48.金日成綜合大學,49.納扎爾巴耶夫大學,50.卡耐基-梅隆大學,51.杜克大學,52.布朗大學,53.悉尼大學/科大,54.維也納大學/科大,55.澳洲大學,56.南威爾士大學,57.墨爾本大學,58.日內瓦大學,59.紐約大學,60.喬治.華盛頓大學。軍警類(10所):1.美國西點軍校,2.俄羅斯伏龍芝軍校,3.日本防衛大學,4.英國桑赫斯特軍事學院,5.法國聖西爾軍事學院,6.日本防衛科技大學,7.日本防衛醫科大學,8.日本海上防衛大學,9.美國國防大學,10.俄羅斯捷爾任斯基情報學院
回覆列表
頂尖的科學家不是僅僅靠培養的。
我們培養的科學家是“學以致用”,頂尖的科學家是“學以求真”。頂尖的科學家需要用已知的或自己創造的理論去解釋遇到的科學問題。
在現行體制內,雖然鼓勵創新,但是保守派的力量不能小看。保守派形成了利益圈,同行評議弄虛作假,打擊創新。例如在地質學界,張海亭的隕落地質學是創新,頗受冷遇;杜樂天的石油無機成因理論,成了他晉級院士的“絆腳石”;李德威教授的“層流構造假說”被同行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