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達摩說
-
2 # 肖邦青史談
羅卜藏丹津, 青海厄魯特蒙古首領,顧實汗的孫子,達什巴圖爾的兒子。康熙晚年時,他承襲了清朝分封而來的親王爵位,但是在雍正登基後,他卻發動了叛亂。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雍正遏制羅卜藏丹津。康熙五十九年,清軍第二次進藏平準噶爾叛亂時,羅卜藏丹津就提出來,要求在西藏恢復他家族的汗庭,可是清軍沒有答應他。因此在雍正登基後,羅卜藏丹津在七世達賴格桑嘉措的“坐床”典禮上受到冷遇,這使得羅卜藏丹津就很不高興了。
接著雍正給了曾隨清軍入藏的青海和碩特部的其他領袖人物很多獎賞,而羅卜藏丹津得到的賞賜卻很少,清朝政府還命令羅卜藏丹津與察罕丹津共領青海和碩特右翼這樣,羅卜藏丹津不僅沒有實現稱王西藏的“霸業”,反而被削弱了在右翼的獨大地位。
這引起羅卜藏丹津的更加不滿。從西藏返回青海後,羅卜藏丹津暗中約定準噶爾部的策妄阿拉布坦為援,組織叛亂。
-
3 # 江湖小曉生
清軍入關的時候,藏區有一個和碩特汗國,臣服於清朝。和碩特汗國的創始人是固始汗,固始汗的祖先是成吉思汗的弟弟。
固始汗的第十個兒子名叫達什巴圖爾,他的名氣並不大,可達什巴圖爾的兒子羅卜藏丹津,卻成了清朝耳熟能詳的大人物。為啥?因為他反了!
好好地跟著清朝混,難道不香嗎?羅卜藏丹津,有什麼想不開的,非要跟清朝叫板呢?就他那個小身子骨,真的可以跟清朝較量嗎?這事兒還要從和碩特汗國滅亡開始說起。
一、羅卜藏丹津希望恢復和碩特汗國。固始汗建立和碩特汗國以後,統領著全部藏區的地盤。可惜汗位傳承到了他的曾孫拉藏汗以後,就出了差錯。
1717年,準噶爾汗國在噶爾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的帶領下,異常強大,他們帶兵殺入拉薩,斬殺拉藏汗,滅掉了和碩特汗國。
當年康熙消滅噶爾丹以後,並沒有徹底消滅準噶爾汗國,此時的大汗正是噶爾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當年策妄阿拉布坦,為了奪回汗位,曾經背叛叔叔噶爾丹,投靠了清朝。如今又為了奪取藏區的控制權,再次背叛清朝,選擇滅亡和碩特汗國。
面對策妄阿拉布坦的猖獗,康熙勃然大怒。但是這個時候康熙年紀已經很大了,他再也經不起一次平定準噶爾的戰爭了,因此只好派遣自己的十四子胤禵代替自己出徵,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大將軍王。
胤禵平定準噶爾的途中,得到了羅卜藏丹津的支援。此時的羅卜藏丹津,已經繼承了父親的親王爵位,這是青海蒙古和碩特部貴族當時最高的爵位,相當於青海地區的諸侯王。
可是羅卜藏丹津還是不滿足於此,因為固始汗的直系傳承人拉藏汗被斬殺,和碩特汗國滅亡了。因此羅卜藏丹津向大將軍王胤禵申請:要不讓我恢復建立和碩特汗國吧?
當年和碩特汗國在的時候,本身就是清朝的眼中釘。如今正好被消滅了,人家清朝壓根就不可能答應這件事,因此胤禵果斷否定了這一提議。
二、清廷的多次威逼,讓羅卜藏丹津覺得很丟臉。關於羅卜藏丹津的反叛,我認為有這麼6個原因:
此外清廷對羅卜藏丹津的防備實在是太明顯了,不僅沒有因為功勞而擴大羅卜藏丹津的地盤,反而加封其他人去瓜分羅卜藏丹津的地盤,你說如果是你,你會怎麼想?那還用說嘛!反他丫的,欺人太甚了!
三、胳膊擰不過大腿,羅卜藏丹津哪裡是雍正的對手呢?說起來這事兒還得怪雍正,因為康熙去世以後,雍正沒有第一時間派人去接替胤禵的工作,而是直接召胤禵回來。
至於藏區的爛攤子,雍正短時間內也不想考慮。他更需要考慮的是,自己的皇位不能讓兄弟們給搶了。
結果麻煩來了,羅卜藏丹津看出了清軍群龍無首,因此果斷出兵反叛。
首先,羅卜藏丹津召集青海厄魯特蒙古各臺吉會盟,下令恢復和碩特汗國的威名,同時恢復各臺吉們昔日的稱號,放棄清廷賜予他們的封號,以此收買人心,同時逼著他們與清廷劃分界限。其次,羅卜藏丹津帶兵先後攻打了拒絕反叛清朝的左翼郡王額爾德尼額爾克托克托鼐和右翼親王察罕丹津,他們倆都是歸順清廷的受益者,傻子才要反叛呢!再者,羅卜藏丹津對藏區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洗劫,但凡不支援自己,反而支援清廷的部落,都會被羅卜藏丹津給吞併。最後,羅卜藏丹津拉攏了實力強悍的察罕諾門汗,這哥們威望甚高,瞬間為羅卜藏丹津拉起了一支人數多達20萬之眾的隊伍。好傢伙,這實力的確不可小覷,西寧城岌岌可危。這個時候雍正皇帝派遣了川陝總督年羹堯以撫遠大將軍的身份前來平叛,嚇得那些貴族們紛紛逃竄,不願再支援羅卜藏丹津。
此後嶽鍾琪又以奮威將軍的身份帶領3路大軍西征。在哈喇河畔擊敗了羅卜藏丹津,此後又在柴達木擒獲了羅卜藏丹津的母親。
羅卜藏丹津徹底失敗,只好無奈地逃到了準噶爾境內。一直到乾隆二十年,清軍平定準噶爾,攻佔伊犁城後,這才抓住了羅卜藏丹津,此後將其幽禁於京城。
總結:羅卜藏丹津的反叛,對清朝來說未必是壞事。因為羅卜藏丹津一心想恢復和碩特汗國,如果一直憋著,早晚他會發作,還不如直接發作出來,趁著清朝強大的時候,一舉將其消滅。
同時清廷透過多次對藏區用兵,瓦解了藏區貴族對地方的統治,使得該地區更融洽地接受清廷的直接指揮領導。此後雍正設立了西寧辦事大臣,並且重新設立了行政規劃。使得清廷對藏區的管轄更加直接。
參考資料:《清史稿》
-
4 # 論史
感謝好友@達摩說的邀請。其實,羅卜藏丹津造反的根本動因並不複雜,他就是想擺脫清朝的控制,恢復祖先當年的榮耀,成為固始汗第二,讓和碩特部回到過去,重新建立一個佔據青海、西藏的和碩特汗國。於是和清朝的衝突在所難免,只得刀兵相見了。當然,在造反之前也積累了對清廷的諸多不滿,從康熙末年就被康熙這老狐狸忽悠的團團轉,就這點來說,他的造反也有長時間的積憤因素。
羅卜藏丹津的祖宗很耀眼。羅卜藏丹津的爺爺是大名鼎鼎的蒙古族雄傑固始汗圖魯拜琥。在明末清初,四衛拉特之一的和碩特部在固始汗的統領下,首先擊敗了盤踞青海多年,來自喀爾喀蒙古的卻圖汗,在青海湖畔一戰殲滅其3萬部眾,俘獲卻圖汗,此戰後和碩特部統治青海。其後揮兵南指,以保護黃教之名義消滅當地的藏巴汗政權和白利土司,將整個青藏高原納入了和碩特汗國的統治範圍,可以這麼說就是在這個猛男的帶領下,和碩特部的勢力到達了巔峰。《西藏王臣記》吹曰:“完成了統一西藏事業,成為全藏三區之王。法令所及,猶如神聖白傘大有掩蔽天界的氣勢。”
固始汗在征服青海、西藏後,將和碩特部的軍政力量分為兩部分,固始汗和其長子達延臺吉坐鎮拉薩以北並駐紮軍隊,同時又將和碩特部的基本力量放在了青海。是故和碩特的力量分為了兩支:一支在西藏,從達延汗開始一直傳承至末代汗王拉藏汗;在青海,固始汗則分封諸子為八臺吉,實行會盟理政制度,“餘八人皆居青海,故其裔稱和碩特八臺吉”。
這就是和碩特汗國的軍政分佈情況,也算是地方上的一大諸侯了。
日漸式微的和碩特汗國在固始汗死後,青海和碩特陷入內亂,又遭受噶爾丹的攻擊,一度非常狼狽。但在1697年,清廷消滅噶爾丹後,遣使招撫青海蒙古。當時唯一僅存的固始汗最小的兒子達什巴圖爾率領青海諸臺吉前往北京朝覲見康熙皇帝,康熙封其為和碩親王,其餘人等被封為貝勒、貝子、輔國公等爵位。在這個時候青海蒙古尚未被編旗設佐,所以具有很大的獨立性。而西藏也在和碩特達延臺吉一系手上把控著,雖然與固始汗時期不能同日而語,但也是不可小視的力量。
康熙五十三年,達什巴圖爾亡故。他的長子,本文的主角羅卜藏丹津登場了。康熙五十五年,他繼承了他父親的和碩親王的爵位。
我之所以對羅卜藏丹津的祖上固始汗深入描寫一番,就是要讓大家明白羅卜藏丹津內心有著強大的執念,祖宗的功業越輝煌,他的內心越失落,從稱霸一方到寄人籬下,這個轉變誰都不會好過。
風起衛藏,羅卜藏丹津藏王夢落空,反意已決!康熙五十四年,盤踞南、北疆的準噶爾汗國大汗策妄阿拉布坦派其將大策零敦多布率兵6000於拉薩襲殺和碩特一系汗王拉藏汗,掌握了西藏政局,這無疑讓清廷茫刺在背。於是派額倫特入藏,遭到失敗。於是在康熙五十九年,其命胤禵為撫遠大將軍率1.2萬名士兵入藏征討準噶爾兵,青海蒙古各部“汗、王、貝勒、臺吉各自率所部並,或數千,或數百”,隨清軍入藏,最後準噶爾軍被擊敗,清廷扶立七世達賴喇嘛坐床,西藏政局趨於穩定。
羅卜藏丹津在驅逐準噶爾的戰役中也隨清廷入藏,他希望利用清朝的力量,讓青海和碩特部重新執掌西藏,而他就來當總領青海、衛藏的和碩特汗王,“以青海及唐古特舊皆和碩部屬,而己固始汗嫡孫,陰覬復先人霸業,總長諸部”。
而在當時,康熙為了讓青海蒙古部大力支援清軍入藏,露出了老狐狸的本色,瘋狂釋放煙幕彈,根據《康熙朝滿文硃批奏摺》顯示,康熙曾經確實保證過由和碩特部內部選汗王一位,所謂“因自爾等內立汗,後或念由我等內立汗”,這無疑是羅卜藏丹津夢寐以求的,青海各部裡地位最尊的不就是他嘛!新藏王非其莫屬!
然後,接下來就呵呵了。在驅準成功之後,康熙立刻宣佈“今大兵得藏,邊外諸番,悉心歸化,三藏、阿里之地俱入版圖”,既然成了清朝的版圖,康熙根本不可能再整一個和碩特割據勢力出來,根據“分而治之”的祖傳智慧,決定搞“青藏分治”。將和碩特勢力排除在西藏之外,廢除和碩特部建立的藏王一元制度,而任命當地的親清西藏貴族阿爾布巴、康濟鼐等人建立了“眾噶倫合議分轄制度”。
康熙:“老子花千萬兩銀子,死了幾千名士兵,你羅卜藏丹津還想撿現成的便宜,想啥呢?我就是哄你玩的。”
羅卜藏丹津等青海諸臺吉很明顯被康熙擺了一道。康熙六十一年留在西藏的羅卜藏丹津以水土不服為藉口回到青海。“先阿穆克朗汗克取土伯特部後,因自爾等美立汗,後或念由我等內立汗。今已三、四年,杳無音信,觀之,我等已無指望之處矣。”
《雍正朝滿文硃批奏摺全譯》:如果羅卜藏丹津留駐招地(拉薩),則青海統轄大印必歸伊掌握。而親王羅卜藏丹津希望駐招,卻難自己開口,諸王臺吉各領兵返回,伊獨自率領部屬留招一年,此乃望聖主頒旨命其駐招耳。後伊等所奏未奉諭旨,招地事務交命我大臣等辦理,晉封康濟鼐、阿爾布巴、隆布鼐等為貝子、公,辦理唐古特事務,伊毫無權柄,因此絕望。
《雍正朝滿文硃批奏摺全譯》:伊等本意,招地本為伊祖顧實汗所立,得招及黃教後,必會委派其中一人接替拉藏汗汗之位,一如既往總理事務。茲招地之事與其全然無涉,伊等以為此乃奇恥大辱。
這個時候估計羅卜藏丹津已經非常憤怒了,不僅染指西藏無望,康熙還想對青海各部仿內外蒙古例編旗設佐,不僅讓羅卜藏丹津做藏王的願望落空,還想深入對青海蒙古進行治理,這就不是羅卜藏丹津所能忍受的。
在雍正時期,羅卜藏丹津的地位遭到進一步削弱,“親王羅卜藏丹津,應加俸銀二百兩。緞五匹。郡王戴青和碩齊察罕丹津應封為親王”,本來羅卜藏丹津是青海和碩特唯一親王,清廷此舉明顯是為了打壓他而來的,是可忍孰不可忍,乾脆反了。
在雍正元年三月,羅卜藏丹津四處遣使煽動諸部反叛,這些煽動性言論反應了羅卜藏丹津的不滿和重新振興和碩特汗國的野心,“我等青海皆為顧實汗後裔,緣何仍歸漢國轄屬,茲要與漢國決裂”。
雍正元年七月,羅卜藏丹津舉起反旗,而雍正帝也命年羹堯、嶽鍾琪平叛。雍正二年二月,叛亂平定,羅卜藏丹津倉皇逃竄至準噶爾汗國投靠策妄阿拉布坦。其後,清廷根據年羹堯所制定的“青海善後事宜十三條”和“禁約青海十二事”,在青海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加強了對青海的管控。
引用文獻:《清聖祖實錄》、《清世宗實錄》、《康熙朝滿文硃批奏摺全譯》、《雍正朝滿文硃批奏摺全譯》、《西藏王臣記》、《聖武記》、《皇朝藩部要略》
回覆列表
羅卜藏丹津是固始汗的孫子。
固始汗是衛拉特蒙古和碩特部最偉大的首領,正是在他的率領下,和碩特部進軍青藏,在世界屋脊建立了強盛一時的和碩特汗國。
然後,固始汗把他的10個兒子派往青海,分領左右兩翼,羅卜藏丹津的父親達什巴圖爾是固始汗的第十子,被分在右翼。
康熙中期,達什巴圖爾的哥哥們相繼死去,於是他成為右翼最具權勢的領導人。康熙五十三年,達什巴圖爾死,羅卜藏丹津承襲乃父爵位。康熙五十六年,準噶爾攻滅和碩特汗國,佔據了拉薩。
康熙帝決心征討,他命額倫特、色楞等人率軍平叛。由於他們孤軍深入,清軍在被包圍後全軍覆沒。康熙五十九年,康熙帝封皇十四子胤禵為撫遠大將軍,二度率軍征討。
胤禵進軍極快,正月開始調集軍隊,八月就拿下了拉薩,將準噶爾勢力驅逐出了青藏地區。隨後,清廷在西藏推行四噶布倫聯合執政的制度,羅卜藏丹津的妄想控制西藏的企圖落空。
此外,其他隨軍助剿的和碩特部貴族都獲得了親王、郡王等爵位,只有羅卜藏丹津一無所獲。更重要的是,他隨後參加七世達賴格桑嘉措的坐床典禮,但受到了冷遇,這讓他很難接受。
因此,他決定造反。
康熙去世,胤禵回京奔喪,羅卜藏丹津趁機煽惑青海和碩特諸部發動叛亂,並聯絡準噶爾大汗策妄阿拉布坦,相約共擊清朝。
雍正帝剛剛繼位,遂命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趕赴西寧組織平叛,次年即告平定。羅卜藏丹津逃到準噶爾避難,直到乾隆二十年,清軍討伐準噶爾,他才投降清廷。乾隆帝免其死罪,在北京監視居住,後被送往內蒙古監視居住。